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91节

对于根本不知道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有什么区别的公众来说,它带来的轰动效果可能没有歌德巴赫猜想那么直观,但对于整个电池行业来说,这篇论文却产生了一种近乎疯狂的轰动效果……

虽然不至于走在大街上被拉着手要签名,但却让他的电话一天到晚响个不停。

“您好,尊敬的陆舟教授,我们是硅谷杰尔梅森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关于您刊登在《自然化学》上的改性PDMS薄膜技术我们相当感兴趣,请问您有没有兴趣与我们实验室展开技术合作?”

又是来谈合作的……

电话接通之后,陆舟一脸头疼的表情,捏了捏眉心说道。

“抱歉,我现在很忙,一会儿我还要去给我的学生布置任务。如果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你可以说的更明白一点,如果没什么事我就挂了。”

听到陆舟的语气有些不耐烦,对面赶紧加快了语速说道。

“是这样的,我们和Umicore公司有关于电极材料的合作研发协议,如果您打算出售手中的专利,通过我们这边的研发协议,可以帮您拿到更高的价——”

挂断了电话,陆舟将手机顺手关掉,扔在了沙发上,然后起身去厨房,从冰箱里拿出了两个鸡蛋,开始准备早餐。

自从《自然》和《科学》对他的文章进行Highlights之后,这已经是他接到的第16个电话了。

说实话,如果工业界认可了这项技术,陆舟很乐意将它授权给可靠的企业进行生成,并换取一定的回报。

毕竟让他自己来生产是不可能的,实验室制备和工业生产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哪怕专利费能为他争取一定的成本优势,陆舟也很清醒地明白,这种优势也绝对无法填补生产经验、原料渠道、产品研发等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的劣势。

有时间操心这些东西,他还不如干点别的。

将专利授权给相关的企业,并收取一定的专利费,才是最佳选择。

不过到时候可以考虑在开曼之类的地方注册个离岸公司,请几个专家做做专利管理。

至于办厂生产,还是算了吧。

然而让陆舟头疼的是,这些电话大多数都是从“麻省理工大学XX材料学实验室”、“硅谷XX材料技术研发公司”这些地方打来的,商谈的问题大多都是专利合作。

然而一问合作内容,大同小异都是想当二道贩子。

但问题是陆舟又不傻,主动权本来就在他手上。

他很清楚自己专利的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具有无可替代性,到时候自然会有企业方面的人和他来商谈授权事宜,根本没有必要再让某个研究所中间赚一笔。

揉着惺忪的睡眼,穿着睡衣的小彤从卧室里走了出来,一边打着哈欠,一边问道。

“老哥,刚才你在和谁打电话呀?”

“没什么,推销保险的。”

将做好的鸡蛋熏肉三明治端上餐桌,陆舟一边帮小彤倒了杯牛奶,一边随口回答道。

迷迷糊糊的坐在了餐桌前,小彤歪了下头:“可是我听到了专利。”

这家伙,人都还没睡醒,耳朵倒是挺灵光。

陆舟:“……”

见老哥不说话,小彤眼睛转了转,提议道:“你要是拿不定主意的话,问什么不问问珊珊姐?她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MBA高材生,这种小事对她来说很容易吧。”

陆舟意外地看了小彤:“你是从哪听来她的专业的?”

他记得自己从来没和这小家伙说过,陈学姐是学什么的。

小彤翻了个白眼,无语道:“我们在微信上有聊天呀。说起来,你都忘了我报的是金融专业吗?珊珊姐还给了我好多有用的建议呢。”

陆舟:“……必要的时候,我会问下的。”

咬了一口美味的三明治,小彤叹了口气,老气横秋地晃着小脑袋,一边咀嚼一边含含糊糊地说道:“所以男人啊,不主动一点可是不行的,别等到时候……哎呦!你干什么啊,很疼的诶!”

被敲了额头的小彤,捂着头顶,一脸委屈地看着陆舟。

自己根本没用力,知道这表情是装出来的,陆舟瞪了这小家伙一眼。

“小小年纪,整天脑袋里都装着些啥?”

也不管那双大眼睛如何可怜兮兮地看着自己,安顿好这小家伙早餐的陆舟,转身回到了厨房。

端着自己那份三明治,走到了电脑桌前坐下,陆舟例行在开始工作之前登陆了电子邮箱。

巧的是,邮箱里正好躺着一封未读邮件。

估摸着多半又是哪个实验室塞过来的,陆舟正准备将它扔进垃圾箱,握着鼠标的手忽然停住了。

MRS会议邀请?

眉毛微微挑了挑,他的脸上浮现了一丝感兴趣的表情。

有趣。

第268章 冰雹猜想

MRS会议是美国材料研究协会的常规学术活动之一,同时也是材料学领域影响力最大的顶级会议。

其覆盖领域几乎涵盖了整个材料学领域的全部研究方向,地位大概就相当于材料学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几乎整个材料学界的大牛都会在会议上露个脸。

不过和四年一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不同,MRS是一年两次,分春秋两季。春季一般在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秋季则比较稳定,通常都是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

会议的目的主要是交流技术,向工业界展示成果,为有钱的企业和缺钱的实验室牵线搭桥,同时也给同行们提供一个撕逼的场所。

是的,就是撕逼。

如果有人在会上朝着报告人扔鞋子,那一定不要奇怪。反倒是那一届会议没有人吵起来,大家心平气和地开完了会,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给同行的技术点赞……那一定会让业界人士怀疑,是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越是大牛,撕的越厉害。

这种情况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是很难看到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数学和其它学科的画风,还真不太一样。

身为一名数学教授,陆舟对撕逼没有任何兴趣。

不过对于他来说,这次会议却是个机会。

而且MRS突然向他发来邀请函,想必也是有不少人对他的研究成果很感兴趣。

当然了,即便如此,陆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

他是一名数学教授。

哪怕是为了看到十级之后的“未来时代”,他也得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怎么说也不能把决定其他学科等级上限的数学给落下了。

八月的最后一天,陆舟在高等研究院的办公室里,对另外两名学生进行了测试。

同样是十道题,限时两个小时。

将写着题目的A4纸分别交到两人手上之后,陆舟便从自己的办公桌上挑了书,拿在手上翻阅了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随着手机铃声的响起,陆舟啪地一声合上了手中的书本,看向了在纸上奋笔疾书的两人。

“时间到了,让我看看你们这个月学的怎么样。”

哈迪一脸头疼地放下了手中的圆珠笔,同样停笔的秦岳也是一脸紧张。

“教授,您给的时间太短了,”起身将试题纸交到了陆舟的办公桌上,哈迪一脸苦涩的表情,“要是再给我十分钟,我肯定能把下一道题写出来。”

“时间长短不是关键,而且我并没有要求你们把每道题都做出来,让我看到你们会了什么就可以了。”

接过两人的试题纸,陆舟一边说着,一边扫了眼上面的题目。

对于他来说,这些都是很简答的东西,扫一眼心里大概就有了个数。

秦岳做出来了六道题,第七道题没写完,但思路没什么大问题。

总的来说,他的情况还算不错,而这也在陆舟的意料之中。

哈迪做出来了五道,勉强达到合格标准,这倒是有些出乎了陆舟的意料。

陆舟本来以为,至少有一个人是无法通过他的测试的,而这个人最可能便是哈迪。因为在这三个学生中,属他的性格最浮躁。

不过现在看来,情况比较乐观,三个人都拿到了参与这一课题的资格。

将A4纸放在了一边,陆舟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首先恭喜你们加入我的课题。”

听到这句话,原本因为只做出了五道题而有些沮丧的哈迪,惊讶睁大了眼睛。旁边的秦岳,也露出了诧异的表情。

仿佛看穿了他们在惊讶什么,陆舟用轻松的语气说明道:“我设置的及格线是五道题,至少能做出来五道,说明你们有把我布置的任务听进去,这一个半月的时间至少没荒废掉。”

“关于我们课题的具体内容,我就简单的说下吧。”

喝了口咖啡,陆舟站起身来,走到了办公室的白板旁边,拿起马克笔。

坐在办公室角落对着电脑默默搜集文献的薇拉也停止了手上的工作,和其他两名学生一样,搬着自己的椅子坐到了白板前,等待着老板开讲。

“一个半月之前,我曾经和你们透露过,我们的课题和冰雹有关。”

“如果对加性数论有所了解,相信你们大概已经猜到了,这个课题到底是什么。”

哈迪和秦岳纷纷点了点头。

正如陆舟所说的,他们已经猜到课题是什么了。

至于薇拉,倒是没有什么多余的反应。毕竟早在半个月前,她就已经通过考核,甚至早就已经参与到课题中了。

顿了顿,陆舟继续讲道。

“所谓冰雹猜想,也称角谷猜想,或者3n+1问题。其描述的命题为,对于任意取定的正整数N,经fokn(n)=1连续作用有限次后,均无一例外地落入{4,2,1}这一数字陷阱。”

“通俗点讲,选择一个N,如果N是奇数下一步3N+1;如果N是偶数,则下一步变成N/2。经过有限次循环,无论在这期间它的数值如何膨胀,但最终它一定会向冰雹一样,骤然跌落至1的谷底。”

说到这里,陆舟停顿片刻,笑了笑继续说道。

“就像黑洞一样。”

相比起哥德巴赫猜想,冰雹猜想在美国的知名度毫无疑问更胜一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几乎所有美国大学校园中,都能看到有人钻研这个神奇的“数字游戏”。而这一现象,甚至登上过北美老牌大报纸《华盛顿邮报》,并在一段时期内形成过一股风潮。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数字游戏,但对于数学家来说,它却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东西。

“这是个数论问题,而且是加性数论中的经典问题。但归根结底,它是个复分析问题!”

“角谷猜想,便是你们未来三年的任务。我不要求你们完全证明这个命题,但你们至少得在这个方向上完成一篇值得被数学年刊收录的论文……”

陆舟想了想,提笔,在白板上写下了一行算式。

【h(z^3)=h(z^6)+{h(z^2)+λh(λz^2)+λ^2h(λ^2z^2)}/3z】(其中λ=e^{2πi/3})

看到这行算式,秦岳立刻从兜里取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哈迪也很快打起了精神。

至于薇拉,则是一如既往听的聚精会神。

“虽然外界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的观点普遍悲观,但事实上,数论界对于这个问题也并非毫无进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准确的说是94年,本格(L.Berg)和迈纳杜斯(G.Meinardus)教授证明了:3n+1猜想等价于函数方程h(z^3),也就是我在上面板书的那个方程。”

“这条方程的出现,为后续的证明铺平了通往山顶的第一块砖。”

有些东西说是说不出来的。

回应着那三双充满期待的视线,陆舟转身,在白板上继续板书。

首节上一节191/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