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89节

看来他还是小瞧了哥德巴赫猜想与“小诺贝尔”的威力,以及在宣传机器的助推下,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说实话,数学这东西前有燕大后有震旦,山大、开大、水木也都不错,金大在数学领域还真没什么优势,主要还是以物理见长。不过很多本科生都不知道这些东西,更不要说应届毕业生了。

总感觉自己坑了不少人……

但现在显然不是吐槽这个的时候。

陆舟立刻问道。

“你到底被调剂到了哪门课?”

韩梦琪一脸要哭了的表情。

“应用化学……”

第265章 大新闻!

化学是个大坑,虽然这个坑没有生物和材料那么大,但里面依然埋了不少毕业生。

一个原因是危险,尤其是有机化学,需要经常和试剂打交道。不要以为把安全手册背下来就绝对不会出事儿,等真正出事的时候,你甚至不知道反应室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再一个就是薪资了,虽然很多和毕业起薪有关的榜单喜欢把应用化学排前面,但事实上情况却是另一种模样。至于为什么这么说,看看整个化工行业的大环境就知道了,不做评价。

不过陆舟觉得,至少最后一条,韩梦琪是不用担心的。

反正她即便学了化学最后也不一定干这行,即便干这一行也不靠这个买房,反正她有个有钱的老娘……

由坐在副驾驶的陈学姐指路,陆舟负责开车拍照,四个人在费城玩了一整天。

或许是因为欢乐的氛围冲淡了心中的抑郁,韩梦琪的心情看起来好了不少。

不过玩得最开心的还要属小彤,这小家伙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一路上从头到尾叽叽喳喳的就没停过。

因为活泼好动的小彤本身就带点自来熟的性格,所以很快就和陈学姐、梦琪两人混熟了,并且趁着在快餐店里休息的时候互加了微信和QQ。

尤其是当她得知梦琪也在玩王者之后,小彤连吃到一半的汉堡也不吃了,二话不说打开了游戏。

看着小彤手机中的游戏界面,韩梦琪有些意外地问道:“你也玩王者?”

小彤得意道:“玩呀玩呀,我可厉害了。”

韩梦琪饶有兴趣地继续问:“你什么段位?”

“钻石!”小彤一脸自信,停顿了片刻后,继续说道,“不过暂时来讲,我的数据还是青铜,但毫无疑问我的实力已经有了钻石水平,拿到那个框框只是时间问题。”

韩梦琪:“……”

听到两人的对话,咬着可乐吸管的陈玉珊憋着笑,坐在旁边的陆舟则是翻了个白眼。

毫无疑问,关于倔强这点,她绝对符合“倔强青铜”的水准。

除此之外的部分,大概还差了一点……

……

随着小彤的到来,陆舟的日常生活并有太多的改变,要说唯一的几点区别,那便是多了一个需要照顾的人,以及他每天睡觉的位置,从自己的卧室变成了沙发。

虽说他的原计划是回普林斯顿之后,就搬出这个学生公寓,但新的住址还没有选好。

他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为他准备的教师公寓,还有一个是位于普林斯顿大学和高等研究院中间,带前院和车库的二层小别墅。

其实说是别墅,只是一种文雅的叫法,这种乡村小屋在美国很常见,哪怕没有去过也能在美剧中看见。在普林斯顿这种乡下,这种房子的均价也就20到30万美元,租金也不算贵。

陆舟的本意是选择后者,因为停车方便。但奈何屋主是个固执的纽约老头,只卖不租。而陆舟现在身上只有50万美元,虽说不是没钱买下来,但他并不想拿一半的身家去买一栋住不了几年的房子。

毕竟过几年他就要回国了,买房子绝对没有租的划算。

虽然陆舟也考虑过其他房子,但要么不合适,要么便已经租出去了,于是搬家的事情就这么搁置了下来。

好在小彤对住的地方也不挑剔,除了隔三差五总是拉着他的胳膊,央求他开车带自己去费城找学姐玩之外,这段时间陆舟也没感觉太麻烦。

这种繁忙中穿插着闲适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八月下旬,随着新一期的《自然化学》出刊,才渐渐打破……

……

八月下旬,里约奥运会刚刚结束,新闻的热点还没有从对黑哨的谴责中撤出,一条新闻便悄悄地登上了各大报纸的科技面板。

而起因,是一篇刊登在《自然》子刊《自然化学》上的论文。

它的标题只有简简单单地一行字,但却抓住了所有业内人士的眼球。

原因无他。

因为投稿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PDMS材料,并声称通过将该材料旋涂在负极锂的表面,可以有效解决锂枝晶的问题。如果这篇论文刊登在其它期刊上,可能甚至不会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但,刊登这篇论文的是《自然》的子刊!

原本风平浪静的材料学与电池领域,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

虽然材料学界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锂电池的“突破”而震惊,但这回显然不一样,因为审稿人是巴旺迪教授,而且根据这位审稿人的评价,他似乎通过重复实验得到了惊人的发现……

如此惊人的消息,自然不会简单地被埋没掉。

论文刊登没几天,在得到了几位行业内大牛的肯定意见之后,便被不久之后发行的主刊《自然》,以及《科学》进行了Highlights。

所谓“Highlights”,大概类似于转载,但又有别于转载。

比如你在A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某个领域或者方向有重大突破,被B期刊看中,该杂志就会找一个该领域的牛人把你发在A期刊的那篇文章的亮点给概括一下刊登在B期刊上(也有是自己写Highlights的)。

这种情况在化学和生物两个领域比较常见,发在子刊上的文章被主刊挑中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同时被《自然》和《科学》进行Highlights的,却是比较罕见的。

相比起工业界的冷静来说,学术界对这篇论文的态度,简直可以用“狂热”一词来形容了。

如果这篇论文是真的,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并不会因此而利益受损,反而会因此受益。

原因很简单,工业界对锂电池的顾虑,主要便是集中在锂枝晶导致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上。如果锂枝晶的问题能顺利解决,毫无疑问大笔的研发资金将涌入这一领域。

哪怕有那么几个研究负极材料的实验室被砍掉经费,也会有更多的经费和课题涌入进来。

因此,不到短短的一个星期,几乎是百分之八十的研究锂电池的实验室,都对这篇论文展开了重复实验。

这种盛况很快引起了新闻界的关注。

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科技栏目的记者做了一期采访节目,采访了位于康奈尔大学的罗斯·克雷尔教授。

很巧的是,当哥伦比亚电视台记者抵达的时候,克雷尔教授的实验室正好在对该论文进行重复实验,而且已经进行到了最后阶段。

当被问及该项技术的意义时,克雷尔教授一脸严肃地说道。

“……我们的研究团队正在重复该项实验,如果这不是一场意外,那么这项技术毫无疑问将改变整个行业的面貌。”

“因为无论是锂硫电池还是处在概念阶段的锂空气电池,都绕不开枝晶问题。反过来锂枝晶的问题能在负极材料上得到解决,我们甚至不用对以往的设计做出太大的改动,直接更换负极材料就可以了。”

克雷尔教授的回答,让记者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毫无疑问,他要的大新闻就在眼前。

“可是克雷尔教授,根据我们采访IBM集团前锂空气电池项目负责人得到的反馈是,工业界对这项技术的看法持悲观态度,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克雷尔教授想了想,回答道:“悲观很正常,因为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实验室宣称自己解决了锂枝晶问题,对于新技术保持谨慎是必须的。老实说,即便是现在,我依旧保持怀疑,因为投稿人在论文中提到的解决思路并不是什么新颖的东西,甚至有点过时。”

记者立刻追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克雷尔教授:“因为我们现在主流做法是提高电解质的粘稠度,甚至直接采用固体材料。或者在锂负极上做个碳材料结构,放电时限制住锂金属生长后的外形,充电时也能保证锂全部进入正极后负极结构不塌陷。陆教授采用的在负极材料上涂膜的设计,事实上在二十年前很多实验室就已经尝试过无数次了。而且……”

记者:“而且?”

克雷尔教授耸了耸肩:“而且他是一个数学教授。我对计算材料这门最近才出现的新兴学科不了解,但即便如此我也知道很多东西光是建立模型是不够的。”

然而就在这时,背后的实验室里,突然响起了欢呼声。

听到这声音之后,克雷尔教授和记者都愣了下。

记者:“发生了什么?”

克雷尔教授和自己的助手相视一眼,一脸古怪地看向了那个记者。

“不知道……也许是成功了?”

第266章 材料学,LV3!

克雷尔教授的推测没有错。

当他快步返回实验室中,放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上的样品没有冒烟,没有爆炸,一切都好的令人惊讶。

通截取的几组SEM图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锂离子逐渐沉积在具有改性PDMS薄膜保护的电极上,就如同一层美丽的银色苔原。

但这层“苔原”并没有像其它锂电池中那样野蛮生长,发育出致命的枝晶,而是安静地躺在改性PDMS薄膜的下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平缓起伏着。

成核现象并没有发生,或者它发生过,但却被疏导了。

不出意外的话,这种状态会维持下去,一直到整个充电过程完成。

毫无疑问,他们成功还原了实验。

“难以置信……”

站在电脑的旁边,看着旁边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不断生成的图像,克雷尔教授连着说了三句难以置信,依然无法宣泄心中的震撼。

即便同样的图像在《自然化学》中已经贴出过,但远远没有亲眼见到那般直观。

站在他身后的哥伦比亚电视台记者却是一脸的困惑,并不明白这些研究人员到底在高兴些什么。

即便站在这里见证了伟大的时刻,他也看不出来这几张SEM图上存在任何玄机。

出于困惑,他开口了。

“教授?”

克雷尔教授回过神来,和颜悦色地看向了记者。

“什么事?”

他现在心情很愉快,非常非常愉快。

如果锂枝晶的问题被解决,他的实验室将直接受益。相信要不了多久,顶多一次MRS会议的功夫,他的实验室就能拿到上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投资。

当初工业界用什么样的姿势将锂电池抛弃,现在就得用什么样的姿势将它请回来。

记者咽了口吐沫,问道:“情况怎么样?”

克雷尔教授用肯定地视线看着他:“我现在可以负责的告诉你,已经成功了。”

或许是觉得自己的说法还不够震撼,他停顿了片刻,继续说道。

“或许半年,或许一年,你就能用到待机一个星期的智能机。再过个几年,你就能在PPT以外的地方看到续航上千公里的特拉斯……相信我,我吹的牛绝对比你们吹的靠谱。”

这种说法或许夸张了,但绝对不算脱离现实。

现在锂离子电池主要是以石墨负极为主,通过产物LiC6计算可得,石墨的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不计较成本的话,实验室中可以通过石墨烯技术将这个数字变成747mAh/g。

至于锂的理论比容量?

是3860mAh/g。

很多东西虽然不能直接套用加减法,但从数字上还是可以直观感受下的,这四位数对三位数的碾压。

首节上一节189/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