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55节

第217章 回国返校(1/3)

圣诞节后的第二天,旧金山国际机场的入口不远。

开车将陆舟送到了机场,陶哲轩下车帮他打开了后备箱,笑着说道:“一路顺风。”

“谢谢,”将行李箱拖了出来,陆舟笑着说道,“有机会来华国玩。”

“一定!”

这两天陆舟经常和这位天才交流数学问题,两人的年龄虽然差了快二十岁,但性格意外合得来。走的时候,陶哲轩主动提出送他去机场,陆舟便欣然答应了下来。

飞机还没起飞,坐在候机厅的陆舟随手拿过了一份报纸,结果一看是每日邮报。

就在他刚准备换一份的时候,看到新闻标题的瞬间,便被吸引住了。

【困扰数学界一个半世纪的千禧难题黎曼猜想,被尼日利亚阿多-埃基蒂大学的奥派耶米·伊诺克教授证明!】

陆舟:???

握草?!

完全没听说过这件事儿啊?

以为自己错过了大新闻的陆舟,迅速登陆Arxiv网站,搜索这篇论文。

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待,他很快在Arxiv网站上找到了这篇论文。

然而还没等陆舟点开论文查阅,就在他看到文章分类在【General-Mathematics】的瞬间,便失去了兴趣。

General-Mathematics分类,也就是所谓的一般数学,是Arxiv网站对民科的一种宽容、关爱的称呼。被扔到这个分类的文章,基本上是没有阅读价值的。

陆舟:“……”

他总算是明白,《每日邮报》为什么一度被维.基百科拉黑了。

这么喜欢搞大新闻,西方记者的姿势水平还有待提高啊……

别的不说,黎曼猜想被证明,关系的可不是一百万美元悬赏的事情,而将意味着上千条基于黎曼猜想做出的推论的将荣升为定理。

随便举个例子,一个叫科赫的瑞典人基于黎曼猜想,提出了一条更为精确的素数定理表达式,也就是所谓的强条件下的素数定理:π(x)=Lix+O(√x·lnx)。

如果黎曼猜想成立,那么这条公式就成立。

如果黎曼猜想被推翻,那么与之类似的上千条公式将与它一同陪葬。

这玩意儿的影响力,可不是几条表达式能概括的。

陆舟简单地扫了眼论文,便随手关了网页。

指望用几个符号和初等数学的知识证明黎曼猜想,这论文让他多看一眼都觉得浪费时间。

至于克雷研究所为什么没有理会这个人,一句不做评价就无视了这篇论文,陆舟大概也能猜到。

无非是因为“政.治正确”这个任何国家都存在的问题。

或许有一天他会试着挑战下黎曼猜想这枚数学界的皇冠,但现在重要的还是解决手边的问题。无论是哥德巴赫猜想还是和弗兰克教授的合作课题,都已经牵制了他大量的精力……

……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和一次转机,陆舟拖着行李箱走出了机场。

或许是鲁主任注意到,上次的接机起了反效果,这次金大倒是没有再过来拉横幅了,不过机场门口的阵仗依然不小。

几辆奔驰车停在门口,不搞这么一出陆舟还不知道,学校竟然这么有钱。

旁边走过的路人看到这几辆黑奔驰整齐地停着,还以为是什么大明星来了,纷纷不明觉厉地掏出手机,先拍张照片再说。

从车上下来后,秦院长热情地握住了陆舟的手,笑着说道。

“恭喜啊,陆舟!”

陆舟握着秦院长的手,客气说道:“秦院长,您这样实在是太客气了。”

秦院长笑着说道:“怎么会,你可是咱们国内数论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还是个大闸蟹!接我们的英雄回家,这点待遇还是应该的!也别站机场门口说话了,快上车吧。”

车都开到这里了,陆舟当然不会推辞,随秦院长一同上了车。

考虑到陆舟已经从学生寝室搬出去,临时安排寝室肯定是来不及,为了方便起见,学校直接帮他在附近订了一间酒店。

至于行李,依旧是校方的人员代劳,帮他送了过去。

而现在,央视科学栏目的记者要对他做一期采访节目。

其实对于采访这种事儿,陆舟的本意是拒绝的,但想到那一百万元的支票,他还是“勉为其难”地接了下来。

金陵大学的学术声誉一直不错,就是名气比起燕大、水木、折大、震旦差了些许。至于原因,一部分便是因为没出过什么特别牛逼的人物。

陆舟成名之后,15年报考金大数学系的人数上升了一个台阶,连带着其他专业的报考热度也有所上升,金大也算是享受了一回开大当初的待遇。

可以预见的是,16年的开学季,又将有不少新鲜的学弟学妹涌入这所美丽的校园,勇敢的跳进数学这座大坑。

对此,陆舟甚是欣慰。

毕竟在这里生活了三年,身为一个念旧的人,他自然希望自己的母校越办越好。

采访结束之后,陆舟回了酒店,睡了回国之后的第一场安稳觉。

这一觉一直睡到了第二天中午,打着哈欠洗漱完毕之后,他去食堂吃了顿午饭,然后按时来到了学校的礼堂。

当他来到礼堂的时候,秦院长和许校长都在这里。

“陆舟同学啊,”握着陆舟的手,许建院士笑着说道,“你从美国回来,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一下吧,这次辛苦你了!”

陆舟现在还没有从金大毕业,叫一声同学并没有什么。

主要是除了这个之外,许院士也想不到该怎么称呼他好。

直接叫名字显得生分了点,博士还没开始读,教授更是八字还没一撇……当上了院士之后,整个学术界里,能让他主动去握手的,在硕士生里面陆舟还真是头一个了。

“哪里,不辛苦的,”和许院士握了握手,陆舟笑着说道,“母校需要我,我当然会第一时间出现!”

秦院长在旁边笑着插嘴道:“这次咱们学校的特等奖学金和年度人物颁奖,有机会上央视!发言稿你想好了没啊。”

“还要上央视?”陆舟诧异了。

他原本以为,最多上个地方电视台。

毕竟金陵大学又不是燕大水木,虽然年度人物颁奖每年搞的隆重,但搞的比金大隆重的大学多的去了。

“这就说来话长了,主要还是托了你的福,”许院士笑着说道,“咱们国家对基础科学领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入也越来越大,需要一个取得杰出成果的青年研究者,作为青年研究者的榜样和代表,相关的宣传工作还是得做一做的。怎么样啊,待会儿发言准备好了没?说起来,你的演讲稿呢?要不我帮你瞧瞧?”

演讲稿这种东西,他还真没准备。

毕竟领这种小奖没什么压力,他本来就是打算即兴发挥的,有先前柯尔奖的获奖感言作参考,他也不担心会出现什么意外。

但要是这么说出来,岂不是显得自己不够重视?

“我……背下来了。”陆舟表情微妙地笑了笑。

“哈哈,那也行吧,”许院士笑了笑,神色微微整了整,郑重地看着陆舟,“好好表现,一会儿就拜托你了!”

“是,保证完成任务!”陆舟也是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立正说道。

第218章 人生四年,不虚此行(2/3)

既然要上央视,肯定不能随便乱讲话。

许老院士和秦院长走了后,陆舟松了口气,伸手松了松零领带,顺手从内兜里掏出了手机,准备场外求助。

可是问题来了,该找谁呢?

要不发条围脖?

可总感觉问这种“令人羡慕”的问题会被吃瓜群众打死。

忽然,陆舟灵机一动。

小艾从LV1升到了LV2之后,他一直没有测试过这家伙到底有什么变化。正好借着这个机会,看下这家伙到底有多智能。

【小艾,帮我想篇五百字声情并茂的年度人物获奖感言出来!】

过了一会儿。

小艾:【∠(?」∠)_???】

陆舟:“……”

MDZZ!

果然,指望这家伙能帮上忙的自己,实在是太天真了。

叹了口气,陆舟将手机塞回了兜里。

看来还是得靠自己。

……

颁奖典礼正式开始。

作为本次颁奖典礼的压轴,以及研究生院年度人物的代表,他的发言在最后一位。

首先上台发言的是本科组年度人物。

陆舟一边在幕后打着腹稿,一边送上欣赏的目光。

今年的学弟学妹们也是一如既往的出色,比起去年丝毫不落下风。

软件院依旧是一位本科阶段一作投稿顶会的牛人,和一位三年学业成绩总排名年级第一、挑战杯等各种竞赛拿奖拿到手软的化院学霸,两人平分秋色。

数院可能是被陆舟一人吸走了气运,去年在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独领风骚,今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人推上来,机会让给了全没有机会上台的自动化。

同属理科院系的物院也是难兄难弟,本科阶段就算有机会参与科研,也很难在前沿领域做出什么大成果。不过,物院毕竟是王牌专业,名额是少不了的,硬是推了个小牛逼的大四学霸上来。

很快本科组的颁奖结束,轮到了硕士生组,实力雄厚的物院开始大放异彩,和相对容易出成果的工科院平分秋色。

不出意外,这次钱师兄也站在了这个颁奖台上。

作为李荣恩教授手下的一员大将,在碳纳米材料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科研经验,甚至超过了不少博士生。一作SCI累计影响因子9,以材料学一区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来算,他在硕士生期间至少发过三篇一区论文。

这个年度人物和特等奖学金的荣誉,颁给他也算是实至名归!

很快,到了陆舟。

当他站上颁奖台的时候,连背后的BGM都变了。

背后的大荧幕上,徐徐展示出了他的荣誉。

【第15届陈省身数学奖得主,国际数论界顶级大奖柯尔数论奖得主,周氏定理证明者,孪生素数定理证明者,波利尼亚克-陆定理证明者……】

那一枚枚耀眼的勋章,都绽放着常人所不能企及的光彩。

随着他的登场,一时间让前面几位获奖者的荣誉,都为之黯然失色些许。

从担任主持人的播音系老师手中接过了话筒,再次站在这个颁奖台上,陆舟看着台下,心中轻声感慨。

无论是他的心态,还是学长学姐以及学弟学妹们的心态,都已经和一年前不同了。

从那一双双视线中,他能感受到。

首节上一节155/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