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世界穿梭门 第655节

  王旭有心去西岐边界,做一镇边总兵,再以合适机会倒伐西岐。

  可看眼下,纣王还没有将他外放的想法,莫非是还不信任他,要在观察一阵。

  算了,距离封神开始还有半年多,姜子牙都没有下山呢,也不急着往边关而去,暂时留在宫也不错。

  时间缓缓而过,转眼又是两个月,时间来到了阳春二月。

  黄飞虎还在追杀姬昌,姬昌此人精通推演之道,每次都能料敌于先,将黄飞虎的追兵避过。

  双方躲猫猫一样,一个追一个逃,看去凶险万分,实际连姬昌的影子都没有摸到。

  纣王对此大怒不已,偏偏又无可奈何。

  而在此时,朝歌东门三十五里外,有遁光落入宋家庄。

  宋家庄...

  “山无甲子,不知不觉,我山也有四十七年,眼下师尊说我尘缘未了,应该下山谋一场富贵,可我已经垂垂老矣,又哪有富贵等我?”

  来人一身黄衣,面如老叟,却是四十七年前拜入阐教门下,为记名弟子的姜子牙。

  此人别看相貌一般,道法一般,实际却是天运洪福之人。

  三教商定封神之事,玉清圣人便请太清圣人一起,推演天机之变,算出两位最适合主持封神之人。

  其一,名为申公豹。

  其二,名为姜子牙。

  眼下封神大劫将至,三日前玉清圣人召集了二人,让二人各寻明主去了。

  宋家庄外,姜子牙去敲门,不一会便有门童回应。

  姜子牙也不见外,一边抬头往里面打量,一边问道:“你家老爷可在?”

  门童抬眼一看,见到来人是一位气度不凡,白发苍苍的长者,不敢失礼:“老爷正在府,敢问长者姓名?”

  “我乃姜子牙,与你家老爷是至交好友,你提我姓名他便知道了。”

  姜子牙来到的宋家庄,看去普普通通,实际隐居着一位宋姓异人。

  正是此人,推荐他前往昆仑山学艺,如今学成归来,姜子牙又没有去处,便来宋家庄看看。

  “可是子牙贤弟?”

  没多久的功夫,宋异人便从府出来,张口便道:“贤弟一别数十载,为何从无书信往来,让为兄好是牵挂。”

  姜子牙连连赔罪,回答道:“山清苦,我地位又低,每日苦学尚未可得,却是顾不兄长了,还望兄长不要怪罪。”

  “这是哪里话,你我乃是结义兄弟,何分彼此,我这为你接风洗尘。”

  宋异人招呼姜子牙进屋,又令人摆酒宴,喜不自胜的连连劝酒。

  姜子牙推脱不过,连饮数杯素酒,这次相见甚欢的交谈起来。

  “贤弟,你在山数十载,可曾学到什么?”宋异人颇为热情,拉着姜子牙问道。

  “怎能不学?”

  姜子牙喝了几杯酒,又见到了昔日的恩人,满是笑意的回答道:“我在山苦学不辍,虽然天资有限,难得大道,却也有所领悟。”

  宋异人一听,更是欢喜,连连劝酒:“贤弟满饮此杯,再与我详细说说。”

  姜子牙一饮而尽,回答道:“我在山挑水五年,种桃五年,织衣五年,洗衣五年,此为二十年。随后,我又扇火五年,看山五年,做饭五年,守河五年,这又是二十年。”

  “哎呀,贤弟山才四十七载,这去了四十年,那还能学个什么?”

  一听姜子牙的回答,宋异人苦笑连连。

  姜子牙听到后不以为意,回答道:“我下山挑水,早挑四海,晚挑二江。我种桃,种的是王母娘娘的蟠桃,南极仙翁的寿桃。我扫地,扫的是三山五岳,万里江河。我织衣,织的是黄泉冥衣,神道法衣。

  此外,我扇的火,乃是八卦炉丹火。我看的山,是zhe:n压妖魔的灵山。我做的饭,是给火云洞先贤的供奉,我守的河,乃是九天之的银河,如此一来,我焉能不学?”

  宋异人一听,喜不自胜,长叹道:“贤弟好大的造化,那么剩下七年呢?”

  “剩下七年,我五年炼丹,五年练道,可惜练道才练了两年,被师尊赶下山了。”说起练道修行,姜子牙一脸惭愧。

  因为练道时间尚短,他的修为不高,如今只有四阶天仙境界。

  幸好下山之时,师尊赐下了护身法宝,不然这一路他还真不敢驾云过来。

  “贤弟莫要伤心,如此也是造化了。”

  看到姜子牙有些失落,宋异人赶紧岔开话题,又道:“贤弟这次下山,可有什么打算?”

  姜子牙实话实说,道:“师尊让我下山时,说我尘缘未尽,修道是不成的,只能下山求一段富贵。我想着,先来朝歌看看局势,也好看看我的富贵在哪。至于别的,师尊却是没有交代,只跟我说一切自有缘法,让我顺从本心即可。”

  宋异人听完,站起来绕着房间走了两圈,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片刻之后,他在姜子牙身边停下脚步,开口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贤弟你既然大道难成,只能下山来求富贵,总不能孑然一身吧?”

  “兄长的意思是?”

  “你暂且莫急,先在我府住下,明日我与你一桩好事。”

  好事?

  姜子牙楞了一下,他能有什么好事,莫非义兄要介绍明主给他。

  再问,宋异人面色古怪,却是三缄其口了。

第1030章 68岁的黄花大闺女

   “大哥,您让我监视的宋家庄有消息了,今日下午有一道遁光落入宋家庄,来了位自称姜子牙的老头。”

  朝歌内,王旭正在观看北海军报,便听到梅山六圣的老三李焕章来报。

  听到这样的消息,王旭面色一喜,暗想道:“终于下山了吗!”

  姜子牙下山之后,在朝歌居住了半年,发现纣王昏庸无道,不是明主,便投奔西岐而去,从此拉开了武王伐纣的大幕。

  现在姜子牙来了,自己要去见见吗?

  见见好些,现在的姜子牙一贫如洗,甚至连自己背负着何等重任都不知道,这时候去怎么也算提前投资了吧。

  不过,此事暂且不急,还得寻个由头再去,以免显得太过热情,让姜子牙察觉到什么。

  想到这里,王旭又拿起北海军报。

  北海七十二路诸侯造反,太师闻仲领兵zhe:n压,算算时间也有一年多了。

  此时军报显示,闻仲连战连捷,七十二路诸侯已经被平定多半,多则一年,少则半载,闻仲便可率军返回了。

  “闻仲么?”

  王旭念了念这个名字,封神时期,最让人敬重的不是姬昌,而是这位太师闻仲。

  太师闻仲明明知道,商纣已到倾覆之时,却依然在竭尽所能,企图重整山河,不管是能力还是军略,都要在姜子牙之。

  姜子牙胜,闻仲败,非战之罪,而是商纣腐朽,周军锋芒正盛。

  再加姜子牙所代表的阐教一方,一出动是一群人,见面下死手,全完不顾三教情义,让截教着实吃了大亏。

  要知道,是封神后期,三宵下场,都不曾对阐教人下死手。

  要不然,金蛟剪之下,九曲黄河阵之,十二金仙不知道要死伤几何。

  可惜,三宵手下留情,没有换来玉清圣人的原谅,换来的反而是血腥zhe:n压。

  闹到最后,云霄被老子用乾坤图裹去,zhe:n压在麒麟崖下。

  琼霄被元始天尊用三宝玉如意击天灵而亡,碧霄被元始天尊用玉盒子装入,化为血水而死,双双下场凄凉。

  宋家庄...

  饮宴过后,姜子牙在宋家庄住下,一觉睡到午。

  等他起来之后,去屋内寻找宋异人,发现宋异人一早出去了。

  问门童,门童也答不出个所以然来,只知道自家老爷天还没亮,带着礼物去了马家庄,也不知道去做什么。

  姜子牙左等宋异人不回来,右等也不回来,暗暗寻思不会出什么事了吧。

  一连等到晚,月枝头,才听到门外有动静传来。

  姜子牙顾不穿鞋,光着脚跑了出去。

  到外面一看,宋异人正醉醺醺的从马车下来,看到姜子牙来接自己,笑道:“贤弟,大事成矣!”

  原来,宋家庄外七十里,有个马家庄。

  庄有个富家员外,名为马洪,他有一女嫁人二十七次,次次尚未过门便死了丈夫。

  久而久之,马氏今年都六十八岁了,至今还是黄花大闺女,将马洪慌得整日愁眉。

  今日,宋异人门求亲,乐得马洪恨不得给宋异人跪下。

  结果一问夫家贵庚,宋异人答曰七十有二。

  马洪立刻转喜为忧,这人都七十二岁了,日子还能过几天,别前脚闺女嫁过去,后脚当了寡妇。

  宋异人见了,连忙拿出聘礼来。

  马洪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摆着四锭金,四锭银,一共八锭元ba0来,这才勉强应下。

  外出忙活了一天,又与马洪吃了顿酒,宋异人才醉醺醺的赶回来。

  “义兄,什么大事成了?”

  姜子牙还在发蒙,根本不知道宋异人在说什么。

  宋异人将他拉过来,眉飞色舞的说道:“今天一早,我去马家庄为你寻了一件亲事,那马员外之女端庄贤良,最会做人,我已经求得马员外开口,将马氏家珍许配给你了。”

  说完这话,宋异人抬眼看去,发现姜子牙面无喜色,忍不住问道:“贤弟,可是不满意?”

  “义兄,男女之事最耽误休息,我一心向道,这...”姜子牙一脸难色,还是对得成大道念念不忘。

  宋异人听完,训斥道:“贤弟好生糊涂,你要是能成大道,天尊让你下山作什么。你既然没有成仙的命,不要去想那些事了,还是好好过日子,留下香火才是。”

  姜子牙一听也是这个道理,于是连连应诺,不再推辞。

  宋异人酒劲涌,不在于姜子牙多说,回房间睡觉去了。

  姜子牙也归入客房,躺在床辗转反复,宋异人将马氏说的那么好,姜子牙也有些七八下,害怕自己耽误了人家。

  毕竟,他已经七老八十了,也不知那马氏多大。

  想来,马氏还是黄花大闺女,岁数应该不大,不知是二十多岁,还是三十多岁,不会嫌弃自己吧?

  却不想,马氏不是二十多岁,也不是三十多岁,二十加三十还有些富余,今年已经六十八了。

  六十八的黄花大闺女,嘶,恐怖如斯啊!!

  姜子牙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也不愿意用法术敛财,整日吃住全在宋异人家里,婚事也是宋异人给操办的。

  宋异人看姜子牙年级大了,这事赶早不赶晚,三天后便将日子定下,定于二月十六过门。

  到了日子,宋异人张罗宾友,又邀宋家庄与马家庄邻舍,前前后后千人来赴宴。

  自己则亲自陪着姜子牙,骑着高头大马前去接亲,将马氏的花轿抬了回来。

  结婚,拜堂,热热闹闹是一天,折腾到很晚宾客才散去。

  姜子牙喝的酩酊大醉,入了洞房来揭盖头,盖头被竹竿挑开的一瞬间,惊道:“妈呀!”

首节上一节655/8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