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世界穿梭门 第571节

  “呜呜呜,我不想被卖掉,秀儿姐,我害怕...”

  被秀儿买回来的小姐妹们,一个个都是来自马场的瘦马,深知不被主人喜欢的瘦马下场有多惨。

  看着一群不过十六七岁,小的才十三四岁的小姐妹们,秀儿牵着这些人的手,一个个的安慰道:“大家不要多想,少爷只是今天出去玩,有些乏了,没有不喜欢你们的意思。”

  王旭并不知道,他的敷衍对这些少女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

  她们都是些苦命人,一个个被爹娘卖给人牙子,又流落到马场,终日只能以笑取人。

  这种人,往往是最敏感的,王旭作为她们的主人,如果不喜欢她们的话,等待她们的便是青楼与娼馆,那是噩梦一样的地方。

  对外面的事,王旭并不知道。

  回到房间的他,已经开始奋笔疾书,写起了给老师的信。

  在信,王旭先是提到了,对这次恩科的志在必得,随后又以委婉的语气,询问了一下老师在京城内,是不是遇到了麻烦。

  并且试探性的,跟老师交流如果真有麻烦,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或许他能有解决办法。

  “元ba0!”

  写完信,王旭一声低喝。

  唳!!

  伴随着鹰鸣声,足有半身高,双翅金黄的元ba0,落在了他的窗户前。

  十年了,在海量丹药的培养下,元ba0已经从普通雏鹰,变成了一只懂人言,堪三阶妖兽的灵鹰。

  而且,元ba0好像具有隐藏血脉,这些年在王旭的培养下越发不凡,尤其是一对翅膀,真正的钢铁还要坚硬,神异无。

  “你连夜前往京城,将这封信交给老师,然后在将老师的回信带回来。”王旭一边吩咐,一边将信纸收好,装入元ba0的脚环内。

  元ba0人性化的点点头,从窗户猛地跃起,向着北方振翅而去。

  王旭吐出口气,元ba0现在堪三阶妖兽,而且善于飞行。

  从江南到原,一刻钟的时间便能往返,赶在午夜之前,这封信能到达老师手。

  只要拿到老师的回信,弄清楚京城内发生了什么事,老师为什么被皇帝所厌,或许还有挽救的可能。

  “希望还来得及,要不然...”

  看着元ba0远去的背影,王旭目光闪过几分阴霾。

  京城那边,要是覆水难收,面对步步紧逼的万家,只能当面锣对面鼓的刚一次了。

  如此一来,不管谁胜谁负,都不符合王旭低调发展的方针。

  同样,将玻璃珠的产业拱手让人,也不是王旭所能接受的。

  这一步要是退了,别人会认为你好欺负,到时候只能一退再退,身不由己。

  说实话,老师那发生这么大的事,也不跟他说一下,还得从万家才知道,害的他如此被动,这件事老师办的不地道。

  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难道老师还以为,自己是三涧溪外,那个只能装作天真的幼童吗?

  不,他已经不是十年前的自己了,这个世界没人能够小看他,王旭有这个把握跟底气。

  “母亲在,孩儿在扬州府一切都好...”

  王旭再次提笔,这次写的是一封家书。

  前面是一些问候,后面笔锋一转,又写道:“孩儿让人从海外,带回来的玉米、土豆、番茄、辣椒种子、并以这些种子开辟的试验田,应该已经初具成效了吧。还请母亲派人,将这些种子的亩产,培育方式,抗旱能力,详细的记载下来,孩儿后面可能要用到...”

  林林总总,王旭写了千字。

  看着密密麻麻,写了一张纸的家书,王旭轻轻吹干墨迹:“老师啊,老师,你是一块烂泥,我也能把你糊在墙。不过,但愿别让我用这些手段,粮食这种大杀器,现在拿出来有点亏啊!”

第908章 王旭的扶师之计

   扑扑扑

  三更时分,王旭正在房间内看书,窗外就传来了鸟类拍打翅膀的声音。

  放下书本,推开窗户。

  还没等他开口招呼,一道金光便从外面射了进来,飞到了他的书桌上。

  唳!!

  元ba0落在桌子上,低着头整理着羽毛。

  王旭目光带笑,一边用手抚摸着它羽翼,一边取下脚环上的回信。

  “吾徒续之”

  续之,是王旭的表字,将信打开,开头便是薛牧山的问候,后面才是谈话内容。

  薛牧山先是在信中,勉励了王旭几句,随后才谈起了京城的事。

  王旭一目十行,快速阅览了一遍。

  看完之后,他轻轻闭上眼睛,总算知道事情的经过了。

  老师被皇帝所厌,说到底,只是无妄之灾,根源还在新政上。

  当今圣上,十六岁登基,一上来便大举提拔寒门子弟,利用寒门,企图打破士绅阶层的垄断。

  严松新政,便是砍向士绅阶层的一把刀,朱党战胜了寒党,推翻了新政,表面上只是两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士绅阶层的力量,压倒皇权的体现。

  自从新政被废,严松告老还乡之后,这些年来,皇帝一直在心里憋着火。

  此次太后六十大寿,内阁将兴办寿宴的工作交到了薛牧山手上,身为内阁三把手的老师,一听为太后举办寿宴,前前后后要花十亿两银子,立刻上书此举劳民伤财,建议将开销缩减到十分之一。

  皇帝当场就同意了,只是告诫老师,寿宴要办的体面,办的气派。

  回过头来,宫中就传出风声,说老师阻止圣上尽孝,不尊王命,不体圣心,不为人臣。

  思索一下,皇帝这是要借题发挥,要杀鸡儆猴,发泄心中的怒气。

  毕竟,薛牧山是朱党先锋,在打击寒党的时候冲锋陷阵,内阁选辅的位置就是这么来的,要让皇帝选最讨厌的人,自己老师恐怕能排在前三。

  这次的寿宴要是办的好,还有几分周旋的机会,办不好,想不滚蛋都不行。

  话又说回来,内务府张口就要10亿两白银,这笔花费包涵了维修慈宁宫,修缮御花园,修建敬母寺,还有太后对外来贵妇的赏赐,与宗亲、藩王、朝臣、宫廷内的酒水宴席。

  固然,10亿两的开支,肯定有很大水分。

  但是缩减到一亿两,又要办的体面、风光、气派,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不够的。

  钱不够,就要缩减项目,万一太后不高兴了,这事就算是办砸了。

  里里外外,这就是个苦差事,办好了是本分,办不好是罪过。

  渡不过,老师这条船算是沉了,同样,朝廷内外都在等着看笑话,就连朱党中人都在等着老师挪地方,说明这个差事不好办呀。

  “难怪老师为难,光是敬母寺,没有三亿两白银都办不下来,这个项目只能砍掉。皇帝正等着老师出错,好借机发作,只要太后有一点不满,皇帝的借口就算是有了。不想花钱,又得让太后高兴,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王旭将信烧掉,心中满是烦躁。

  眼下老师那边,最重要的问题是,怎么能用一亿两银子,办出比十亿两银子都体面的寿宴。

  敬母寺是不能建了,御花园也不能修,一亿两银子,最多修修慈宁宫。

  修缮慈宁宫,有五千万两应该足够了,剩下的五千万两,想要吃惯山珍海味的宗亲,朝臣,藩王吃的满意,又是第二个难题。

  这些人,什么美味没吃过,让他们吃好了,一桌千两银子恐怕是最少的。

  算一下,留在京城的朝臣,起码有上万人,宗亲那边的人就更多了,三万桌都不一定能挡住,这就是三千万两。

  另外,太后大寿了,怎么也得给下面的嫔妃们,添置几件新衣服吧。

  宫外的贵妇人来给太后请安,遇到随心的,赏几对玉如意,玉镯子,绫罗绸缎,也是最基本的礼仪。

  不修园子不修寺,光是人吃马嚼,一亿两就得掰开了花。

  到时候能保本就不错了,要想体面,气派,王旭算着都觉得玄乎。

  “紧张是紧张了点,却也勉强能维持住,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园子跟寺庙撑场面,怎么给太后争面子。这面子得有,还得花不了几个钱才行,这才是最难的地方。”

  王旭绞尽脑汁,什么是花不了几个钱,还显得声势浩大的呢?

  转念一想,有了,写祝词。

  一张红纸不值钱,二两油墨也不值钱,可以组织一下国子监的书生们,让他们出出力。

  国子监的那群懒蛋,一个个靠着父辈的蒙阴入学读书,他们哪是来国子监读书的,分明就是镀金来的。

  将他们都派出去,每个街道支一个摊位,给太后写祝词。

  写好的祝词,挂满皇宫内外,一两张或许不显眼,十万张,百万张,造成的轰动绝对是千古未有。

  而且,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让百姓写祝词,祝愿太后寿辰,想要参与的人一定不在少数。

  一张红纸才十文钱,一百万张也不过一万两,花钱不多,还能搞得声势浩大,让太后青史留名,这面子应该就有了吧。

  至于气派,这个有些难度,怎么才能体现出皇家气派来,不能光靠祝词充场面吧。

  祝词虽好,却是死的,新鲜劲过去,难免会让人觉得单调。

  该怎么体现出气派,王旭再次犯了难。

  从三更想到五更,外面天都快亮了,王旭依然一筹莫展。

  “天干物燥,防火防盗!”

  正想着,外面的街道上,传来了更夫苍老的声音。

  王旭推开窗户看去,只见更夫年过花甲,佝偻着背,以沙哑,低沉的调子喊着更哨。

  他是谁的父亲,又是谁的爷爷,为什么年过花甲,还要在外面打更。

  王旭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找到让太后的寿宴,看上去更气派的办法了。

  康熙末年,年老的康熙,越发觉得自己这一生不易。

  已经六十岁的康熙帝,老态龙钟,欣赏着紫禁城外的帝国,欣喜的同时又无比的惶恐。

  人都是怕死的,没有人不怕死。

  为了证明,自己还年轻,康熙帝举办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千叟宴。

  年满六十,或六十岁以上的长者,不分官民,不分满汉,可至畅春园与皇共宴。

  当时,参与宴会的老人有一千三百多人,乃是各府各县的德高望重之人。

  从儒家的角度来说,千叟宴,代表了儒家以孝治国的正确性,合理性。

  从皇帝的角度来说,上千位分布在地方郡县的宿老,今日齐聚一堂与皇共宴,无疑是个提高地方凝聚力的好办法。

  事实也是如此,上行下效,民间纷纷效仿尊老,敬老之风,一时间四海升平,据说连强盗都不再对老弱下手。

  到了乾隆时期,乾隆帝更长寿,足足活了八十九岁。

  乾隆帝晚年期间,效仿祖父举办千叟宴,当时全国各地来了六千余人,乾隆帝让太子斟酒,宗亲作陪,这是一个封建王朝最辉煌的时期,宛如正午的骄阳,随后便是日暮西山。

  如果从九州之内,请来十万名高寿老人,一同参加太后的六十大寿,与民同庆,这样一来花费不多,里子跟面子又都有了,谁敢说寿宴办的不气派。

  这里可是儒界,尊老敬老属于政治正确,老师要是举办万叟宴为太后祝寿,皇帝没法再说自己老师不体圣心了吧。

  皇帝要是还敢这么说,下面的言官御史就该说了“不对啊,薛大儒为太后举办万寿宴,尊老,敬老之心难以言表,皇上怎么能说薛大儒不体圣心,阻止陛下尽孝呢?”

  反过来,万叟宴说是官民不论,谁都可以来,实际上能来的,有钱来的,哪能是真正的老百姓。

首节上一节571/8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