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电脑里 第180节

“……距离……恒星系……一轮半……我们还未被发现……生命星球需要派出……探测飞船……,……必须加速……,已经摆脱……引力……”

从艾利克斯的译文来看,这支舰队似乎陷入了某个有着引力的地方,想要摆脱,在宇宙中能够具备将某支太空舰队吸引住的地方,似乎是黑洞啊。

那么这是个什么样的黑洞?居然还可以被舰队摆脱?会不会是某种天然虫洞,被他们当成了黑洞,在拼命摆脱呢?

不过前半部分虽然和自己的译文有出入,但是也可以看出的确是在被人追击,不过他们似乎躲过了追击者。

不管怎么说,肯定会有外星人前来太阳系就对了,李淳风将艾利克斯好好地夸奖了一番,同时给出这个特别破解任务一个能量值,让艾利克斯获得应有的酬劳。

说起来,自己应该将一批探测器发送的更远一些,让它们尽快地搜索完太阳系内的星空,从而也好排除敌人会从虫洞突然出现在太阳系内的情况。

看来不仅是探测器,还需要发射一大批中继通信卫星,这样自己才能及时地获得讯息。

虽然不敢说把太阳系经营的铜墙铁壁,但是也需要起码的通信迅捷,不然如何进行大规模星战?

当然是否需要把外星人将到来的事情公布出来,这个还要进一步考虑。可以想见,如果公布了,地球之上只怕立刻陷入到混乱之中。

因为没有人相信以地球的实力,能够抵抗得了一支跨越无数光年而来的外星太空舰队。

所以,李淳风现在还不会公布,而且即使要公布,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然先不说人们信不信,万一认为自己别有用心呢?

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有多面性,在和平时期不会有什么表现,一旦处于乱世或者末世,各种猜忌怀疑都会冒出来。

李淳风不是圣人,如果无法保住地球,而要逃命的话,那首先会带上自己的亲人朋友,以及那些追随自己的部属,还有就是那些自己认为有用的人。

就像电影《2012》,能够登上方舟的人都是定好的,普通人只能是被遗弃的。

当然,李淳风并非绝情之人,能够多装上些人,当然都会装上,要不然也不会专门设计生活飞船了。

不过现如今,李淳风需要解决一下“狂风”飞碟升级的问题,此前的使用过程中,因为是在地球以及附近使用,没有感受到“狂风”的弱点。

而且与冰人的太空战机相比,“狂风”飞碟甚至更甚一筹,这让李淳风当时没有意识到“狂风”的弱点。

然而自己这次的谷神星一行,以及后期派出“狂风”去建立中继联络点,让李淳风感受到“狂风”飞碟的速度实在太慢。

从地球飞到土星都要77天,这实在是有些无法忍受,而解决速度问题只有从两方面才能解决。

一种是进行速度的提升,一种是空间技术提升,比如空间门,比如空间跃迁。

目前来说,李淳风只能从提升“狂风”的速度着手,由于单架“狂风”只有一部超磁喷射引擎,即使在舍尔引擎的辅助下,在太空中最大速度也仅仅200公里/秒。

李淳风经过计算后,发现如果采用双发引擎,同时加大瑟尔引擎的功率,“狂风”飞碟的速度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只是体积会比现在略微大一点,多出的部分主要用于放置新增的超磁喷射引擎,以及为瑟尔引擎提供能源的金属氢电池。

如此一来,“狂风”飞碟的速度终于有了惊人的提高。

第一百四十七章 战争准备

经过李淳风在虚拟世界中的模拟测试,“狂风2”在太空中的最大速度达到了1200公里/秒

同时,李淳风顺便增强了其攻击力,为“狂风”增配了带有大当量氢弹为弹头的星际导弹。

至于说李淳风怎么造氢弹,开玩笑啊,掌握金属氢的人,造个氢弹还不跟玩似的?

也就是现在李淳风有冰人的冷核聚变技术,不然他早就研究可控氢核聚变技术了,有意念粒子对超微磁场的控制精准度,想要进行相应的超高温磁场约束,相信也不是什么难事。

由于李淳风在计算机方面的全面智能化,其设计的星际导弹实际就是一种全新的自杀式智能机器人。

所以这样的星际导弹也不必担心敌人的各种干扰措施,在导弹智脑控制下,星际导弹也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如此大杀器,配合上高速敏捷、超强机动性的“狂风2”飞碟,在星际大战中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同时“狂风2”全面去除了运输功能,容积全部让位给各种弹药和高能金属氢电池组,这样不仅12门旋转轨道炮拥有更多的弹药储备,同时粒子炮也拥有了更多的能源供应。

同时将粒子炮的数量从一门增至四门,将12门电磁机枪全部去除,因为这东西不适合太空战,将灵巧导弹也全部去除,为星际导弹让出空间。

经过这番全面改造,“狂风2”才真正地成为太空战机,而不是兼顾运输机和对地攻击机的作用。

新的“狂风2”的直径为12米,中心高度6米,大气层内的最大飞行速度依然是40马赫。

因为经过李淳风的测算,超过40马赫后,瑟尔引擎产生的降温效果将无法和摩擦大气导致的高温相冲抵,那么一系列传统飞行器的热障问题都会产生。

40马赫的速度在地球已经足够使用,所以就不必为追求更高的速度,而进行一系列防护热障的改造。

完成了“狂风2”的升级设计后,李淳风就安排二号开始逐条生产线改进,以全面转产新型的“狂风2”飞碟。

此时,李淳风心中忽然一动,自己可以尝试一下载人版的“狂风2”飞碟,或许人类驾驶的“狂风2”表现会和智脑型“狂风2”有所不同?

这么想着,李淳风开始将“月刃”中改装后的载人设备和抗载荷设备都重新加装到“狂风2”中。

很快就重新设计出载人版“狂风2”,并指令二号安排一条生产线进行试生产。

想到“狂风2”载人版的驾驶员问题,李淳风又稍微花费了点意念,快速在虚拟世界中创造了一个“星际大战”的空战游戏,游戏的主角使用的就是“狂风2”载人版。

玩家将操作着“狂风2”参加大大小小星际作战,这些战役模式,都是“韩信号”上原来冰人主控电脑中存储的资料。

所有外星人的战机、战舰都是用真实的数据重现在虚拟世界中。在这样的虚拟场景中,玩家经过相应的训练和战斗后,基本上就可以真正地操控驾驶“狂风2”了。

这款虚拟世界的游戏,李淳风交给五号专门打理,要求五号要重点考察其中的玩家,是否有非常出色的,列出排行榜,给出相应奖励,并在合适的时候,要引导他们加入风神科技,成为一支真正的太空战力。

同时为了应付最坏情况的发生,李淳风也考虑要带哪些人离开地球,好在此前黄炳昌已经在世界各地搜罗了各类研究人才,背后提供各种支持的是一号。

所以李淳风就要求一号着手准备相关各类人才的清单,当最坏情况出现时,可以用最短时间将这些人才都接走。

对于普通人,李淳风也给予了相应的选拔方式,那就是通过在虚拟世界中的活动时间来排名。

这件事情就交给零号来主持,要多做活动鼓励人们在虚拟世界中活动,这些给虚拟世界带来更多意识能量的人,就是为李淳风做过更大贡献的人,在最坏时刻,李淳风将会把大于某一贡献值的人带走。

至于一直默默赚钱的三号,除了继续赚钱用于在全世界大量采购各种金属原材料和化工原料外,李淳风还分配它辅助二号全力做好各项生产任务。

所有这些战争准备中,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情报,这方面是由四号负责的,它已经接管了m国宇航局的深空探测网和欧美等地的远程大型天文望远镜。

四号如今调动各地的多架远程天文望远镜,对太阳系柯伊伯带附近进行全天候全方位观察,希望能够有所发现,以便于提早预警。

当然原有的深空探测网的观察和探测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李淳风还特别进行设备生产,制定出建设一个覆盖太阳系的监测网络,确保太阳系中任何情况都在自己掌控之中。

首节上一节180/626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