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电脑里 第123节

是的,眼前这架飞碟之中武器装备齐全,今天的试飞将有武器试射项目。

既然有武器试射项目,自己肯定要操控“狂风一号”往太平洋上飞,届时找个无人岛礁之类的,就可以随意测试武器威力了。

“狂风一号”上的智脑,同样是小批量完工的超磁量子智脑,目前智脑中配制的人工智能经过升级,达到强人工智能的水准,命名为“飞鸟2”。

李淳风等待着“飞鸟2”逐项检测着。

“电力系统正常。”

“瑟尔引擎正常。”

“超磁喷射粒子引擎正常。”

“全景影像系统正常。”

“雷达系统正常。”

“激光导航系统正常。”

“电磁旋转轨道炮系统正常。”

“超磁粒子炮系统正常。”

“灵巧导弹系统正常。”

“全息视觉隐身系统正常。”

……

一系列的各子系统均检测通过后,智脑声音响起,“主人,狂风一号请求起飞。”

李淳风下令后,“狂风一号”的瑟尔引擎开始运转起来,在输出控制系统作用下,悄然浮起半米高,随即滑出机库。

随着瑟尔引擎逐步增强功率,一股强大的斥力从各个输出口产生出来,在“飞鸟2”智脑的控制下,“狂风一号”稳稳地开始升高。

李淳风此刻已降临到智脑中,随即操控瑟尔引擎加大反引力的输出,“狂风一号”无声无息地在几秒时间升高到两万米高空。

这一过程中,全息视觉隐身系统已在出机库之际就已启动。

空中仿佛什么也没有,李淳风操控着“狂风一号”逐渐加速,向着外海方向飞去。

李淳风加速到20马赫后,仅仅不到两分钟,已飞临到宫古海峡上空,此刻正是上午十点左右,宫古海峡国际水道正是很繁忙的时候。

李淳风没有多看,几乎飞速掠过,向着太平洋飞去。高速飞行中,瑟尔引擎独特的降温特性,果然消除了热障。

飞行过程中,李淳风让“狂风一号”加大反引力输出功率,进一步爬升,发现它爬升速度极快,几秒钟就从2万米高空直升到4万米高空。

这里已经接近中间层,或者可以说就是太空边缘。

遥望更高的天空,李淳风的心,已飞向太空。

第一百零四章 神秘的太空

李淳风到底没有抵挡住太空的诱惑,随着瑟尔引擎全功率输出,“狂风一号”仿佛一片向上飘飞的树叶。

飞跃中间层,穿过电离层。

却没有出现传统火箭发射穿过电离层时的黑障现象。

显然这是得益于瑟尔引擎出色的降温效果,使得飞碟外壳根本达不到产生电离的高温温度,自然也不会形成等离子区。

其实刚才李淳风有那么一丝犹豫,因为一旦以目前50马赫速度冲出电离层,或许也可能像普通航天器那样摩擦空气产生高温,形成等离子区。

因为等离子体能吸收和反射电波,将会导致航天器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衰减或中断,这就是黑障现象。

若真如此,自己就会暂时失去对“狂风一号”的控制,意念降临会被强制中断。

但是李淳风还是想亲身体验一下,因为即便发生黑障,以“狂风一号”的速度也不过中断一分多钟,这期间有“飞鸟2”智脑,倒也无须担心。

不过现在结果让李淳风很满意,自己的飞行器果然与传统航天器完全不同,自己选择瑟尔引擎的道路是选对了。

随着“狂风一号”进入太空,在通过电离层时又没有产生高温电离,从外表观测的话,完全觉察不到人类有飞行器无声无息地飞上太空了。

这种隐蔽性,太符合李淳风的心思了。

此刻“狂风一号”的外壳上的全息视觉隐身系统依然开启,如果有天文爱好者用天文望远镜也无法看到它。

李淳风操控“狂风一号”绕着地球飞快地就飞行了几圈,无数在轨道上运行的各种卫星,成为“狂风一号”高速飞行的障碍物。

不过在李淳风的急速计算之下,“狂风一号”仿佛在进行高速障碍赛的赛车一般,左闪右避,以这种速度仍然能够进行这种操作的,只怕也只有李淳风了。

当然,经过这次之后,在太空中进行超机动飞行,“飞鸟2”智脑也将实际数据记入飞行姿态控制系统中,从而让系统更加日臻完美,这就是人工智能的优点。

在李淳风利用这些卫星进行“狂风一号”太空飞行测试时,一个巨大的人造物出现在李淳风的视野中。

那是国际空间站,此刻上面有多国宇航员在进行各种实验。

出于好奇,李淳风操控“狂风一号”瞬间急停,随后缓缓向着国际空间站靠近,打算近距离观察一下。

同时也算测试测试全息视觉隐形系统的效果,李淳风与国际空间站保持并行同向飞行,渐渐接近到仅有5米距离。

这是个非常接近和危险的距离,李淳风发现自己降临在“狂风一号”的意念,竟然仿佛长出触角一般,一部分不由自主地穿出“狂风一号”,伸向了国际空间站。

有古怪啊!

“狂风一号”与国际空间站之间可是真空,双方也没有进行电磁波交流,自己的意念为什么会向着国际空间站探去?而且还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李淳风急速思索起来,在零点几秒后,发现自己消化过的某种理论或许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那就是卡西米尔效应。该效应指出,在真空中两片平行的平坦金属板之间的吸引压力。

虽然现在“狂风一号”与国际空间站并不是两片平坦金属板,但“狂风一号”使用的瑟尔引擎产生的反引力,或许让两者之间产生了某些变化。

从而产生出卡西米尔效应,两者之间产生出吸引力。在自己的认知中,意念是一种电磁波粒子,当然就会被这种吸引力所吸引,从而不由自主地飘向国际空间站。

李淳风当即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狂风一号”,没有让它继续向着国际空间站靠拢,同时顺着那股引力,将自己的意念探向国际空间站。

首节上一节123/626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