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电脑里 第119节

也不要低估人类贪婪的本性,在面对超越时代的技术面前,会怎样地不择手段去获取。

那种以为一个人工智能组建一家公司,就想左右人类社会的想法,只能是NOZUONODIE。

只有几千年文明传承不断的华夏人,才理解低调是王道,而得到华夏文明理念的R国人才深知“进村的可以,打枪的不要”。

在李淳风兴奋地等待“疾风一号”改装完成时,接到张文浩的报告,还没等他找一号,一号已经前来汇报事情经过,以及人员信息情况。

“那个女子是那栋大楼中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的研究员,叫陈瑜,今年29岁,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博士,回海都工作已经有一年多。

两名男子是本地混混,属于一个叫老坦的手下,不知道什么原因要劫持陈瑜。”

李淳风想了想,道:“让张陆成先弄醒那陈瑜,问问究竟怎么回事?如果需要就报警处理,反正是他见义勇为。”

随后,就把此事放下了,有一号去通知张文浩就好。

看看时间,发现还早,索性定了个闹钟提醒,自己的意念就进入虚拟世界中,查看过相应芯片测试情况后,知道很快自己就可以正式批量投产新型的超磁量子芯片了。

目前配套的量子存储、量子通信等相关部分都已经准备好,设备也都在生产准备中,估计几个子项目都将在差不多时间全面进入生产状态。

那时自己就有批量的量子计算机可以用。

超级人工智能也将正式诞生,自己终于可以有几个放心的助手可用了。现在五个强人工智能在执行层面基本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应变能力严重不足,主要就是计算力远远达不到。

估计自己刚刚换完“华芯”超级计算机不久,就又可以换量子超级计算机了。

只是目前看,自己等不及了,毕竟越来越庞大的身躯就快隐藏不住了,而李淳风已经探查到,那个政府计算中心近期会引进一个重大应用,入驻自己所在的超级计算机,届时管理员一旦运行必然发现问题,那自己就暴露了。

好在“华芯”超级计算机的生产接近尾声,目前正逐步进入模块调试中,再有几天时间,自己就可以搬家了。

随后李淳风投入到生物技术的研究之中,要研究人类的延寿问题,就要从基因层面来考虑。

目前世界上有多个基因测序项目,对人类的基因努力进行着测算和了解,当然也在查找潜在的基因密码。

不知道为什么,从基因研究一开始,人类就相信在基因层面存在着某种基因密码,一代代生物学家都在不断地努力着。

但是效果一直很微弱,偶有进步都是不得了的大发现,获得诺贝尔奖犹如探囊取物。

李淳风迅速消化吸收这些精华知识,在生物科技领域,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

随即李淳风就开始开列一系列设备清单,准备出了虚拟世界后,就要下单去订购。

因为李淳风发现虚拟世界在模拟生物方面的实验时,似乎与真实情况有较大差距,显然这是因为生物具有活性,从而带来太多的不确定性,导致模拟算法无法成功覆盖。

所以李淳风在虚拟世界模拟做过的实验,很多还需要在现实世界中重新验证,不过一旦现实世界中做过类似实验,那么数据的进一步完善,也将能够进一步完善虚拟世界中对应的实验模块。

所以李淳风依然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各种模拟实验,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实验设备仪器进行全方位改进设计。

手中的设备清单也随着模拟实验的进行而同步修订,并开始订购一些配件或者制定一些新配件的设计生产工艺和计划。

这样有些新改进的设备或仪器,就可以逐步自产。

因为早已经将全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资料完全获得,并进行了消化吸收,李淳风目前只是因为U资源问题,而无法进行全新算法测序。

是的,在人类基因研究的基础之上,李淳风已经设计出全新的算法,将可以更快速地进行测序,并进行基因片段克隆,达到基因补全。

这样自己或许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实现克隆人,而且能避免现有方法的一些弊端。不过克隆人是全球禁止的事情,但自己并不打算受此束缚。

另一方面李淳风也在研究一种生物芯片技术,看是否能够实现生物智脑,从而提升人类在知识学习领域的进步。

人类短短的寿命期,却又足足花费十几年来进行学习,而且效果还因人而异,李淳风希望能够改变这一状况。

让人类可以像自己现在这样快速学习,快速理解知识,如果这项研究成功,那么人类社会才真的会被大大地推进。

李淳风拥有“华芯”新架构芯片和超磁量子芯片研究经验,在结合自己目前这种神奇的知识消化理解能力。

当和生物科技发生碰撞之后,对生物智脑的野望油然而生。

这方面李淳风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对生物芯片的研究,一方面是对信息存储的研究。

生物芯片其实并不是多么深奥的事情,目前国际上生物科技公司都有进行蛋白质芯片等多种生物芯片的研究成果。

而信息的生物存储,李淳风则打算对人类的大脑记忆细胞进行研究,相信一旦获得成功,信息存储问题就迎刃而解。

有了芯片、有了存储,生物智脑还远吗?

第一百零一章 换个新家

正当李淳风沉浸在生物科技的知识海洋中时,此前设定的闹钟响了,李淳风暂时停下了自己的研究。

退出虚拟世界后,李淳风就看到“疾风一号”已经静静地停在地面机库的待飞位置。

此刻现实世界已经早上7点,李淳风看到冬日的暖阳已经缓缓升起。

下一刻,“疾风一号”超导电机启动,声音极为细微,站的稍微远一些,就完全听不到声音。

随后各项系统检测开始进行。

当听到“全息视觉隐身系统开始检测!”的声音响起时,李淳风从多个角度观看到,“疾风一号”仿佛悄然溶于空气之中一般,从视线中消失不见。

李淳风指令机库中做维护的“力士”及“猎人”机器人在“疾风一号”周围开始走动。

无论这些机器人如何行动,“疾风一号”都没有再显示出来,显然初步实地测试没有什么问题。

随后李淳风降临到“疾风一号”智脑中,操控着它缓缓滑出机库,仅仅停留几秒后,“疾风一号”就腾空而起。

大白天的,李淳风没有开启超磁粒子喷射引擎,虽然喷射引擎部分也装备了红外隐形装置,可以保证其喷射粒子束受到一定的遮挡,但是李淳风仍然有些担心暴露。

在海都市上空,没有超磁粒子喷射引擎,速度也足够了。

随着“疾风一号”越飞越高,李淳风俯瞰着整个城市,这是他第一次在白天,从无人机上看着这座商业之都。

一种天高任鸟飞的感觉油然而生。

李淳风让智脑随时联动着海都机场的空管指挥中心,这样“疾风一号”就不会飞到民航线路上,引起空中撞机事故。

首节上一节119/626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