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世界大穿越 第584节

那猢狲脸色大变:“难道叫俺也性老么?俺还是个小猴子,只想着长生不老,若是姓这姓氏,回去人家唤我大王,就要加上一个老字,变成了老大王,唤我猴儿猢狲,又变成一个老猴儿,老猢狲!辈分凭分大了一辈。我出海学长生不老之术,如此不引得我那些孩儿们笑话?兆头也不吉利……”

太清真人笑道:“你既然不想姓老,又想长生不老,那就姓孙罢!”

陈昂也道:“你看上去是个载道之才,内里却是桀骜不驯的性子,宁折不弯,日后必是要闯下大祸的,这是你天生的一份凶性,一份顽石的任性,还有自为师这里学到的魔性。你是个猿猴的摸样,为师也不指望你成道德真人,打破顽石不悟空——你就叫孙悟空了”

第五章圣人西行出函谷

石猴得了姓名,怡然踊跃先向陈昂作礼启谢,又拜过太清真人,三教圣人论道十天,悟空向孔丘学了礼仪伦理,听老子,又学了一肚子的道德无为,最后得陈昂传授,通晓了自然科学,真个是大造化,好机缘,得法三教圣人前,半是猢狲半是仙。

它早与子路学语言礼貌,习字通理,每日勤学不怠,每日闲时扫地除草,寻柴燃火,担浆烧水,还要打理茅庐后面的牛棚,牵了里面那只青牛去放,扫洒皮毛。凡三位圣人所用之物,无一不备。

每当三位圣人开讲之时,它与子路正襟危坐,在旁闻讲。

只是孔丘此从齐国而来,拜访老聃,只因王子朝裹挟周室守藏室,宗庙所藏图法投楚,致使周室图法逸散,为的是献藏书与周敬王,重建守藏室,未想到老聃因为守藏室图法失散之故,得罪于敬王,已去守藏室之史职,低贬回乡。

孔丘此行未能如意,与老聃,陈昂论道一个月后,便携子路归鲁。

悟空听了这一个月的传法,智慧灵性,大异于从前,他与子路早晚结伴,已是好友,往去送了孔丘圣人数十里程,这一日他牵青牛去城外吃草,念及子路归鲁,悟空智慧发萌,听三教圣人说法,已经有了道行,这天产石猴得后天早就,神通实在不同凡响,晓阴阳,会人事,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能避死延生,知子路一去,几无再见之日。

它见子路为人果烈刚直,又凡圣人得道,必有波折凶险,冥冥之中,已经知道子路此去恐有劫难,不得好死,不由得悲从中来,几欲泪下。

悟空手抚青牛之背,悲鸣道:“子路,子路,再见无路!此去凶险,魂归何处?”

“他自有他的造化,来世必得正果,我这几天听孔丘说:朝闻道,昔可死。仲由虽有刀兵之难,但魂魄有依,前途远大,往日来世成就恐怕更在我等之上,你又何必悲愁?”

“来世?魂归杳杳,谈何……”悟空无暇辨别,随口答道,但它少顷回神,转头看那青牛,只见青牛也在看它,眼神如人一般,智慧灵动,甚至还对它颔首微笑,悟空只觉身上汗毛炸起,后退一步,大叫道:“妖怪!”

“哪里来的妖怪,变作老聃家养的牛,开口唬俺一跳!”

青牛也怒了,张口道:“你这猢狲生的一张毛脸,学人穿戴衣冠,说话礼法,就看不起同为披毛戴角之辈,你是陈昂圣人座前的一只石猴,我也是老君座下的太乙元精,板角青牛。同是异类出身,本以为你是个讲义气的,谁知道,这般看不起我!”

悟空回过神来,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作揖讨好道:“老哥哥,你平日里闭口不言,行动之间,和常牛一样,叫俺让如何分辨的出来?刚刚是我说话不好听,得罪了老哥,请牛哥哥原谅则个。”

青牛这才消了气,出声道:“凡人少见多怪,老君爷爷在这里驻留,我怎敢给他添麻烦?也是今日里,你我独对,又同是披毛戴角的异类,我才与你开口,若是凡人跟前,切莫同我说话。以免得罪老爷,招来麻烦。”

“你也是好机缘运道,那位陈昂老爷,我曾听老爷提过。乃是无量天尊的一尊化身,老君爷爷开天辟地时,玉清,上清两位老爷都不肯降世,老爷一气化三清之前,曾有意请无量天尊,占一尊玉清元始之位,只是无量天尊辞谢不肯,这才作罢。”

“如今老爷失了守藏史,本欲西去函谷关化胡,只是见着麒麟东来,凤凰南飞,鸣于洛水之阳,知道有两位圣人前来拜访,这才留了下来。现在孔丘教主东去,无量天尊相请,这便要起程,西出函谷,你既然有幸拜在无量天尊,陈昂教主座下,还不快收拾行李,为我准备车架,好载着两位圣人西行?”

悟空听得青牛泄露机密,窥得一丝自家师尊的来历,顿时喜不自胜,抓耳挠腮道:“未想老师竟有如此来历,多谢老哥哥相告。俺拜师以来,懵懵懂懂,不知厉害,如今得了牛哥的点拨,才知道自家有幸,有了个好前程!免得我无意之间,得罪于祖师,承情了!承情了!”

它见青牛把草吃饱,连忙牵了绳索,伴牛回去,进了茅庐就听陈昂唤道:“悟空过来!”

石猴来到陈昂跟前,听他吩咐道:“太清圣人有意西去,化胡为佛,我准备携你一起随行,听道德天尊一路教诲。但太清圣人只有一头青牛,你又是个猢狲的身架,虽然青牛力气广大,但牛背狭窄,栽不得许多人,我昔年在海外做散仙教主的时候,有一艘座驾金船,改了改能做车架,你去把青牛架上。”

说罢陈昂袖子里掏出造化金船,掷在地上,化为一架青铜车架,由悟空牵了青牛过来,收拾行李,驾车西行。

陈昂与老聃同坐车上,由青牛拉着,悠悠往函谷关去,悟空走前面牵引着青牛,只见洛都之外,苍茫四野间,一架青铜牛车,慢悠悠的往西去,前面一只猢狲牵引,后面两位圣人当座,慢慢消失在天边。

牛车之上,陈昂和太清真人对座而论道,孔丘已然东去,两人便恢复神仙圣佛之尊,谈玄论道,天地自然,大道至理,神通术法漫漫而谈,不再只说治国人伦之道,这番太清真人才讲过阴阳开辟,清浊分化的至理,那边陈昂便说起宇宙爆炸,维度褶皱的妙谛。

太清真人谈太阳之气运转太清,陈昂便说起物质聚变裂变,诸气点燃恒星。

太清圣人点化元气,一气创生世界,陈昂坍塌维度,信息集成宇宙,两人各抒己见,让车架前的青牛,牵绳引路的悟空听得如痴如醉,眉开眼笑,这般得了大道至理,神通法术不过随手成就,长生不老也只是等闲,悟空听了,兴之所至,就从怀里掏出自己带的鲜果瓜菜,随手掷在道旁,以元气点化,生出果树瓜藤,摘下果实,献予两位圣人。

又挥手洒草成原,牧青牛于原上。

如此长路慢慢,任由尽时,三五月过后,已经接近函谷关。

函谷关关令名为尹喜者,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今日里忽有所感,登楼观而东望,面目大异而色变,对左右言道:“我观东方紫气西迈,天文显瑞,紫气纵横三万里,必是圣人东来。尔等与我上前相迎!”

于是在楼观中沐浴斋戒,日夜观天文星相,紫气东来,呈龙显凤,知有两位圣人,一位白发修眉,生老相,一位玉面无须,却是少年之相,两位圣人乘牛车而来,有猿猴在前牵引。

尹喜在楼观等了九日,才看见函谷关前出现了一架青铜车架,由一头板角青牛牵引,一只穿着衣冠的猴子乘在牛背上,为青牛捉虱,青铜车架上,有一老一少并肩而谈。尹喜知是圣人来,连忙开门出关相迎。

第六章救众生化胡为佛

远远望见函谷关,两侧是崇山峻岭,大河涛涛,从间穿过,潼关至函谷关一路,具是山间狭地,两座雄关坐落此间,远胜千军万马,却是雄关虎踞,巍峨天险,自商周以来,函谷关便是天下重镇,从东周到大唐,崤函通道西起崤山,东到虎牢关,太行,王屋把守门户,扼守关中形胜,却是中原屏障,天赐炎黄。

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好一座雄关要塞,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

陈昂没到关下,就看见函谷关门户大开,从中走出一位伟岸大夫,颌下三缕长须,远见陈昂与老聃乘车而来,便上前大礼参拜,宗周以礼乐为本,士大夫皆精通于此,这等礼法并非后世往来招呼,称呼客套,而是巍巍大礼,有喧赫仪仗,尹喜虽只是大夫,不敢用诸侯之礼,但已然是恭敬非常,乃大夫拜文王之礼。

若是孔丘再此,只怕不受,而老子敢受。

悟空迎上前去,却也依礼制还礼,他和子路学习两月,听孔子讲学,宗周礼乐制度却也娴熟,不是普通的顽劣猢狲,尹喜见到悟空衣冠正坐,一举一动,皆合礼制,才知道圣人门前如何不凡,就是一只牵牛的猴子,也有士大夫风范。

尹喜迎陈昂、老聃入关内,请入官舍,当晚便来问道。

他问老子礼崩乐坏,诸侯不奉宗周天子,眼看天下战乱纷起,大夫如何?老子同他讲无为而不为,主张身国同治,以两相自然为本,事因之而循之,物因之而动之,法天地之使万物自然,甚至不得不然而为,以无为谓之使物我自然。以使物我共逍遥,善于行不言之教,使人自化。

又问陈昂,陈昂与他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全生避害,为我贵己,不与物往以不染物性,无为以两不相累,两不相扰。

陈昂讲罢,又对众言:“天生万物已养众生,又置生杀而治之……适者而生,不适则死,故而贵己!禽兽食子,而虫豸噬夫,兔羚擅奔,而狼虎爪牙锋利,只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非贵己者,死矣!物肖其父,本性自如。父不贵己,则亡,其父贵己,则生。贵己者有子而贵他人者绝后,是故天生万物,无不贵己!”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盖因汝拔一毛,而天下得一毛,损己利人,人复杀你,天道生杀,此不适则死!故而天道之事,在于功利,人类滋长,众生繁衍,在于自私!子肖其父,谓之遗传,遗传者,自私矣!”

尹喜闻老子真言,熏熏而醉,赞不绝口,闻陈昂之说,恐惧万分,惊心动魄,反而是悟空,青牛等异了类,曾混迹于禽兽之中,见其生,见其死,乃至强者生而弱者死,自然淘汰,天择其强,万物演化之理,却听得如痴如醉,胜过老子道德家言。

尹喜拜问陈昂:“圣人说法如此,而道德何在?”

陈昂笑道:“且听我说……天择适者,而非强者。虎狼亦有亡者,而狡兔亦有存者,故而天择之道,强非能胜弱,刚非能胜柔,柔弱而有道,则可自然滋长,刚强而无道,亦有灭绝之时。贵己之道,首在生存,其次繁衍,能生存而不能繁衍者,绝其后!”

“是故爱其子,为第一道德!”

“而万物性不同,聚则强,散则弱,聚以群者,胜于孤弱。狼群啸聚山林,以为生存,胜于孤狼横行。又是自然淘汰之理也!群狼无道,如何胜于孤狼?此道有领袖头狼,爱子贵群。故而族群之中,贵己又在于贵群,只因群聚而利己,群散而恶己。若把族群视一人,则爱其族者,即使爱己。”

“是故爱其族,为第二道德!”

陈昂兴之所至,举手之间,演说元气化生万物,血脉繁衍遗传之道,此世未有原子,但元气原子,不过一物二相,陈昂只做修改,从生物特性,遗留其骨,乃至上古大妖的体态形貌,诉说进化之理,有推演此事上世上古风茂,备叙其物种。

演说物种进化,灭绝之道。

后尹喜不敢记其道,只敢记载陈昂所言的上古地貌风物,流传后世,谓之《山海经》,又有侍者在旁,暗中记下陈昂所述之道理,只是侍者不通文理,虽然能得其道理,却失之证明,上古年间,进化之事,他半懂不懂,最后只记下人文之道,而失之自然。

首节上一节584/918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