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隋刚登基,你说这是西游记 第506节

  既然有帝旨在……那除非是帝驾已经到了洛阳城外,否则他们这些人是不可能探查到帝驾行踪的。

  当然,有一个人或许是例外。

  那便是通政司的通政使。

  作为通政司的执掌者,他一定会知道帝驾的行踪。

  但同时,他也一定不可能说出来,否则下场就是被诛九族,永世不得翻身。

  “帝驾的行程,并非是我等要关心的,只需要诸位记住,待得陛下归来后,势必会提起整顿山南道之事!”

  伍建章端坐在首位上,环视四周,气势磅礴,沉声道:“到时候,还请诸位做好心理准备!”

  杨广要整顿山南道,政事堂内的文武大臣需要做什么准备?

  当然是接手整个山南道的准备!

  既然是整顿,那么现在山南道各州府的刺史,以及府衙一众官员,势必就有人要离开了。

  到时候,空缺的位置,就需要一众文武大臣举荐,或是想办法填补空缺。

  “请伍相放心,吏部心中有数。”坐在杨素对面,刚才开口止住了争吵的老人,再一次开口。

  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大隋赫赫有名的当世大儒,也是大隋礼部尚书牛弘。

  “好,牛老还请多加费心。”

  伍建章见状点了点头,很是放心将此事交给吏部。

  毕竟,吏部就是干这个事情的。

  坐在旁边的杨素见状,冷眼相待,丝毫没有开口的意思。

  刚刚只有他在政事堂的时候……这帮人可不是现在的态度。

  不过,他终究并非是因私废公之人。

  看着众人七嘴八舌,已经决议出帝驾归来后的事宜,杨素缓缓开口:“水陆法会将近,各方佛门势力逐渐聚集在洛阳城,陛下还未归来,政事堂对此要有个态度。”

  闻言,众人这才想起来,佛门在九州最大的盛事水陆法会,就在最近要开始了。

  而这一场迟来了一年多的盛会,也是吸引来了无数佛门弟子和僧人。

  这段时间以来,洛阳城的四个城门,每日都有大量的人流涌入。

  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慕名而来,千里迢迢赶到洛阳城的佛门弟子和僧人。

  “这件事城防司和洛阳县应该已经有应对措施了。”有人投去目光,看向了政事堂内的末尾席。

  即便是在政事堂中,也是分有高低的。

  而像是伍建章、杨素和牛弘等人,自然是坐在了最上面,居高临下。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如杨玄感、梁毗和卢宇等人,则是政事堂的中流砥柱。

  最后,就是城防司、洛阳县这种虽然品级不高,但却掌有权柄的官员。

  “城防司已经加派了人手,甚至从东都大营调了一营兵马入城,维持城中秩序!”这是城防司司主说的话。

  “洛阳县这边也安排了衙役每日巡街,绝不会让城中的宵小惊扰入城的佛门高僧。”新的洛阳县令说道。

  本来洛阳城内的巡街之责其实是金吾卫的。

  但因为杨广离去,金吾卫大将军宇文成都又不在,金吾卫一时群龙无首,无人带领。

  所以,这份职责便暂时交给了洛阳县的衙役。

  伍建章闻言点了点头,而后看向了另一个方向上坐着的人,问道:“智真大师,崇玄寺这边可准备好水陆法会的召开事宜?”

第302章 灵山将至

  崇玄寺,乃是大隋皇朝中,掌管天下一切寺庙之事的机构。

  最初的时候,崇玄寺设有寺令一人,正八品;寺丞一人,正九品。

  虽然品级不高,但却是合力共掌大隋皇朝,九州境内,所有寺庙的一切之事。

  而之所以有崇玄寺的存在,是因为九州香火遍地,信仰复杂。

  其中,因为大隋皇朝尊佛和崇佛,寺庙尤其多。

  只九州境内的寺庙,就有五千三百五十八,僧七万五千五百二十四,尼五万五百七十六。

  也正如此,崇玄寺在文帝时期,经过两次扩张,一直到杨广登基继位之后,崇玄寺已经极为庞大。

  除了寺令和寺丞两人,还有寺史三人,典事六人,掌固二人,崇玄博士一人,正式登录名册的僧徒百人。

  这便是崇玄寺,一个在名义上归属于大隋皇朝掌管,负责调度朝廷与佛门之间关系的特殊存在。

  而现如今的崇玄寺寺令,乃是一位名为智真的高僧,修为高深,佛法浑厚,是天台寺住持在世的唯一一个同门师弟。

  “阿弥陀佛!”

  智真大师很是年轻,不过而立之年的样子,虽然与天台寺住持智远大师乃是同辈,却看起来更像是与神秀、圆慧僧人是同门。

  “越王殿下请放心,崇玄寺正在紧密与各方寺庙联系,目前八寺全都已经联系上了!”

  “其中,也包括天台寺!”

  智真大师缓缓说道:“此番水陆法会,定在了天台寺,八寺如今已经有一半以上,全都入城了。”

  “贫僧也跟他们中的大多人见过面,告知了水陆法会召开的准确日子!”

  虽然智真入了朝廷,更是被封为崇玄寺的寺令,正八品的官员。

  但很多时候,他嘴上仍然是以一名佛门弟子自居。

  或许正是如此,虽然崇玄寺的权柄很重,但所设官员的品级并不高,更是被朝廷丢到了鸿鹄寺之下。

  按理说,这样的品级根本连政事堂都走不进来,但终究崇玄寺有着其独特的特殊性。

  所以,智真才能安然坐在政事堂,看着杨素、伍建章等一众文武大臣里面的领头人,你争我斗,好不精彩。

  “本王倒是不担心天台寺和其他八寺的情况,毕竟是在我大隋境内的寺庙!”

  杨素眯起眼睛,幽幽道:“陛下还是晋王殿下之时,曾经就说过一句话,让本王印象深刻!”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话音落下!

  政事堂内的一众文武大臣,面面相觑,这句话确实很贴切,也非常有道理。

  只是,这种场合下说出来,还是对着智真这位佛门高僧、崇玄寺的寺令说的……实在是有些怪异。

  “阿弥陀佛,陛下果然有慧根,与我佛门有缘!”

  智真不动声色,恍若没有听出杨素话里的告诫,转而说道:“这一次水陆法会,贫僧越发期待了!”

  “相信其他寺庙的僧人也是如此!”

  闻言,杨素怔了下,随即似是想起什么,眸光闪烁,竟是沉默了。

  而看着两人打机锋的其他人,却是一头雾水,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唯有伍建章、牛弘和梁毗等少数人,隐隐觉察到了一丝异样,反应过来,神色各异。

  “此次水陆法会的参与者,除了八寺之外,大多都是从域外过来,他们千里迢迢而来,跋山涉水!”

  “朝廷不应忽略他们,要重视此事,为他们做一些安排。”

  这时,智真也是投去目光,环视众人,轻声道:“贫僧已经与他们沟通过了。”

  “天台寺以寺庙内需保持清净,并且每日有香火客前去拜见僧人为由,无法接待这些从域外而来的僧人。”

  “所以……”

  智真的话音一顿,看向了一名男人,坐在仅次于牛弘、梁毗和段文振等六部尚书,以及一众文武大臣下首的位置。

  从始至终,在智真开口之后……不,是还要更早之前,杨素出言挑衅,暗戳戳说着针对伍建章的话时,他就保持着沉默,慢悠悠端起茶水品茗,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一样。

  但没有人会因此忽略他。

  因为,男人叫做苏威,乃是鸿鹄寺的寺卿,为从三品的大臣。

  虽说如今朝堂上早已经进行过改革,废除了三公九卿等制度。

  但实际上,即便是三省六部,其实也是有着曾经旧制的一些影子。

  比如,包括鸿鹄寺在内的九寺,至今仍然存在朝堂上,并且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份量,手握份量不轻的权柄。

  而鸿鹄寺的历史,还要追溯到先秦之时,彼时曰:‘典客,九卿之一’。

  前朝景帝下旨,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主官为大鸿胪。

  后来,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

  在洛阳皇宫的秘阁中,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

  《后汉书百官志二》:“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

  由此可见,鸿鹄寺在朝堂上的份量。

  虽然寺卿的品级,仅仅只有从三品,但却手握权柄,就连掌管天下寺庙和僧徒之事的崇玄寺,都在鸿鹄寺所辖之下,便可看出一些端倪。

  但或许也正是如此,崇玄寺的僧人与鸿鹄寺的官员之间,隐隐有一丝明争暗斗的感觉。

  “鸿鹄寺要怎么安排,需要请旨陛下,由陛下来决断。”

  苏威看着众人投来目光,神色不变,仍然稳若泰山。

  只是,他缓缓放下茶碗,淡淡的瞥了眼智真,道:“毕竟涉及到了域外的佛国,若是一个安排不妥,只怕要引起西方诸多佛国的不满!”

  “到时候,鸿鹄寺少不了麻烦,崇玄寺若是能担下这些干系……那本卿现在就可以说,安排一众佛国使者前来的事情,全部交由崇玄寺来处理!”

  话音落下!

  智真神色微凝,沉默了片刻后,双手合十,摇头道:“阿弥陀佛!”

  “苏大人或许误会了,贫僧绝无此意!”

  那些为参加水陆法会,从西域而来的僧人,大多都是来自西方的诸多佛国,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说实话,这就是一个烫手山芋,谁接了都烫手。

  鸿鹄寺是不想,但却不得不处理。

  毕竟,鸿鹄寺的职责就是对外宾、朝会仪节之事,进行一切的安排和处理。

  简单来说,九州境内的所有事情,只要涉及到了外来者,全都归鸿鹄寺管。

  这便是鸿鹄寺。

  而水陆法会乃是佛门的盛事,又恰逢杨广登基继位一年多,朝廷首次公开与佛门接触,自然会引发巨大的热议。

  就从消息传开到现在,洛阳城已经涌入了超过数万名僧人,使得这座东都热闹非凡,难以想象。

  这个节骨眼上,若是有人愿意接过这个差事……怕是鸿鹄寺从上到下,全都要行大礼参拜,感恩戴德。

  “好了,陛下还未归来,你们就在这里吵闹!”

  就在这时,牛弘看着一官一僧,忍不住开口,沉声道:“一个个都是我大隋的中流砥柱,文武行列的大臣!”

首节上一节506/7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