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隋刚登基,你说这是西游记 第426节

  牛弘摆摆手,道:“此事不用太过张扬,陛下有言,此行只是顺路看看。”

  其实说白了,杨广就是觉得好不容易出宫一趟,不能就只是去长安城弄一个文帝祭,然后就结束回去。

  所以,帝驾才会有这么一出。

  萧铣连忙作揖道:“牛老说的是,下官明白,请放心!”

  牛弘点了点头,随后问道:“山东一地的匪患,如今怎么样了?”

  闻言,萧铣叹息一声,道:“去年靠山王施铁血手腕,伐山破寨,狠狠将山东府四周的绿林响马,清洗了一番!”

  “之后,我到任上,又不断派兵追缉!”

  说到这里,这位皇亲国戚忍不住苦笑摊手,道:“但是,即便如此,仍然还是无法完全肃清匪患!”

  “总是有一些残党,像是野火一样,怎么都烧不尽,杀不尽!”

  听到这话,牛弘眯起眼睛,似是没想到,山东之地的匪患已成了顽疾。

  “帝驾将临,到时候,可不要出任何差错!”牛弘郑重交代。

  去岁一年,也即是大业元年,靠山王杨林就曾栽过跟头。

  三劫皇纲的事情,也不过是发生在去年,仍然历历在目。

  上一次被劫的是皇纲,这一次若是被劫的是帝驾……那可真就是捅破了天。

  萧铣自然也省得事情严重,连忙点头,指天发誓道:“请牛老放心,下官一定保证帝驾的安然无恙!”

  牛弘见状点了点头,萧铣身份不一样,换做其他人来,还真不一定能压住。

  所以,这些话也只能是他来说了。

  就在这时,忽然有一名小吏匆匆闯了进来。

  这似曾相识的一幕,让萧铣和一众山东府官员看的发怔。

  今日是什么日子,难道又有什么大人物驾临了?

  然而,萧铣随即就反应过来,皱了下眉。

  因为那名小吏并非是他山东府的!

  而是跟随牛弘、杨玄感和段文振的通政司官吏。

  “牛老……”

  那名通政司小吏无视在场众人,径直上前,在牛弘耳边低声说了两句。

  “嗯!?”

  牛弘听完后,当即惊疑不定,沉声问道:“可有说为何?”

  那名通政司小吏摇了摇头,抬手呈上一份竹简。

  牛弘接过后,打开查看起来,脸色渐渐变得古怪起来。

  “牛老,怎么了?”

  在旁的段文振见状,好奇的问了一句。

  一直游离出神的杨玄感,此时也投来了目光。

  牛弘沉默了一会儿,缓缓道:“帝驾改道了,陛下要南下!”

  话音落下!

  在场众人无不愕然,面面相觑,满腹疑惑不解。

  ……

  两天后。

  山南道的官道上,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官道一路向前,来往过道的商队或是行人,看到这个阵仗,都是纷纷避让。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在队伍后面,被护在中央的帝辇,震撼无比。

  这是帝驾!

  一时间,所有人纷纷好奇的投去目光,似乎是想一窥帝颜。

  但可惜帝辇太过庞大,又有异兽在前头拉着前行,根本不容他们靠近。

  此外,在帝辇四周还有禁军侍卫,层层护卫。

  “早就听说,这山南道的民风彪悍,百姓个个勇武,今日一见,果然是如此啊!”

  帝辇中,年轻的大隋二世皇帝站在帘子后面,遥遥望向那些投来了目光的百姓,啧啧感慨似的说道。

  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跟在身旁,望向那些百姓,恭敬说道:“山南道靠近十万大山,乃是偏僻之地!”

  “民风彪悍一些,也是理所当然!”

  “请陛下莫要怪罪他们僭越。”

  闻言,杨广挑了下眉,摇头道:“朕还不至于这么小气!”

  “不过,朕倒是没想到,王卿对山南道也有了解。”

  他若有所思的投去目光,望着这位在六部之中素有名声,被称为杨素左膀右臂的户部侍郎王翼。

  同时,也是如今朝堂上,唯一一个不是勋贵世家出身的四品大臣。

  在牛弘、杨玄感等人先行一步后,杨广留下了几名四品和五品的大臣,跟随帝驾而行。

  而王翼就是其中之一。

  不仅如此,杨广还将他唤到了帝辇中,与之同坐。

  “陛下过誉了,臣少时求学问道之时,曾来过山南道,想要寻求那些隐士,求得学问修行。”

  “故而,对这山南道有些了解。”

  王翼叹了口气,脸上有几分自嘲的摇了摇头。

  显然,出身寒门的他,当年求学之路,并不是多么顺遂。

  若不然,他最后也不会是走上了科举之道。

  “哦?”

  杨广听到这话,好奇的问道:“这么说,王卿曾经见过那些传闻中的深山隐士?”

  “他们是何来历?”

  九州之中,不乏有修行者。

  但并非是所有修行者,都愿意行走在滚滚红尘之中。

  更多的修行者,其实会选择找一块清净之地,避世修炼。

  这些人就是所谓的隐士。

  历朝历代,这样的隐士不少,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大隐患。

  因为,自古王朝末年,乱世到来,多出妖孽。

  这其中提到的妖孽……正是这些隐士。

  每当逢乱世,就有一些什么大能、大贤出世,然后寻得天命之子辅佐,一统天下,结束乱世。

  史书上,不少有这类的记载。

  但是,万事万物,皆有其规律。

  哪有可能这么巧,每逢乱世就有大贤出世。

  究其缘由,是世间本就存在这样的人。

  因而才有这般事迹流传。

  “回陛下,臣只见过几位隐士,并不知道太详细。”

  王翼稍作思索,缓缓道:“臣少时拜会过三位隐士,分别在渝州和秦州,以及潭州。”

  “只可惜,臣少时愚钝不堪,未能得三位隐士收为门下,故而不知他们的名姓。”

  “但从他们的言行举止间,流露而出的气度来看,臣猜测,三位隐士应该并非无名之辈!”

  闻言,杨广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王翼说的这三处地方……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

  若是从修行者的角度来看,这三处地方都是汇聚有天地灵气,极可能蕴生灵脉,乃是难能可贵的修炼之地。

  这也难怪会有隐士存在。

  “其实,民间流传的隐士,大多都是历朝历代的遗老!”

  “只因身负修为,又或是有独特的续命之法,这才活了下来!”

  王翼看着杨广陷入沉思,犹豫了一下,缓缓道:“这些人大多终其一生,都不会再现世!”

  “若是无法突破,证道成仙,大多会选择留下传承后,身陨道消。”

  民间有许多这样的传说。

  比如放牛牧童误入山中,遇到了神仙一般的老者,得其教导。

  但待得牧童离开山后,却发现外面已经过去了几年,甚至是十几年。

  而牧童也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神仙。

  杨广挑了下眉,顿时来了兴趣,问道:“这么说来,这山中多有隐士留下的传承?”

  “那为何不见有人获得他们的传承,然后冒出头来,替他们去扬名呢?”

  这不就是仙神世界版的掉下山崖,习得神功绝学的套路吗?

  “陛下,何以见得没有这种人呢?”王翼摇了摇头。

  杨广皱眉思索后,似是想起什么,眯起眼睛,喃喃道:“原来如此……”

  他忽然反应过来了。

  这世间不是没有这样的人,而是正相反,这样的人是太多了!

第261章 道计三界之玄,人得天地真貌

  九州自古多豪杰,天下英雄几度磨。

  那些获得了山中隐士传承的人,并非没有,也不是未曾扬名,而是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出身。

  就比如这后世盛传的隋唐十八好汉,除了宇文成都、李元霸这种的,其他人的功法神通,若是没有师承,又是从何处来的。

  总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天纵之才,无师自通,便可修炼到了炼神返虚、返虚合道境。

  这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而除了隋唐十八好汉,历史上还有许多豪杰英雄,极有可能,也是如此。

  “你是怎么知道的?”杨广好奇的问道。

首节上一节426/7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