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继续待下去……只怕要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
杨广没有废话,直接问道:“我是谁?”
话音落下!
监牢内死寂无比。
猪婆龙第一次没有立刻出声,也没有狂笑,没有讥讽,只是幽幽盯着那道身影。
“终于不掩饰了吗?”
猪婆龙冷笑,淡淡道:“看来你在轮回之中,丢失了很多记忆啊!”
“不然,也不至于问我这么蠢的问题!”
杨广忍不住皱眉,感应到头顶不断颤动的运朝录,忽然停止了一切动静。
一瞬间,他明白了!
他的时间到了!
不能再继续待下去了!
想到这,杨广心中暗叹一声,周身一阵光华闪烁。
随即,他身形化作光点,渐渐消散。
就在这时。
猪婆龙最后的声音,传入了杨广耳中。
“我不知道你是谁,或许是某位上古大能转世,又或是消逝的大神通重新归来……”
“只能说我倒霉!”
“这一趟下界转世,竟然跟你挤在了同一具身体!”
“呵,这就是命数啊!”
猪婆龙自嘲的摇了摇头,凝视着身形渐渐在消散的杨广,知道这是后者要离去了。
所以,它没有再出言嘲讽,或是试图激怒杨广,只是这么静静的看着。
一直到杨广的身形彻底消散而去,猪婆龙也没有收回视线,喃喃自语道:“杨广……”
它眸光闪烁不定,回忆起当初下凡转世,进入了那具身体后,感应到了那庞大无边的威势!
那股威势蕴藏在了孱弱幼小的身躯里面,没有泄露出丝毫,但轻松让它恐惧的不敢有丝毫妄动。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等它反应过来,已经被镇压在了这里面。
但有一段时间,它曾经得到了自由,掌控了那具身体。
若是没有记错的话,那是杨广被封为‘太子’的时期。
“他身上发生了什么?”
猪婆龙不禁疑惑道:“到底……哪一个是他?”
……
另一边,杨广回过神来后,意识已经重新回到了寝殿之中。
他看向四周,虽然受他突破的影响,整座寝殿都有些熠熠生辉。
这是生命气息太浓郁,让寝殿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真正留下的痕迹不多,应该不会引起注意。
“不过,现在城中各方势力齐聚!”
“难保不会冒出一两个敏感的人,觉察到我突破的事实!”
杨广眸光闪烁,感应着体内增长的法力,并不在意自身有可能暴露的事实。
毕竟,现在已经不重要了。
等到他体内五脏神府完成巩固,五行循环,生生不息,他就会着手突破至天仙境!
一旦突破成功……他的境界修为,就会完全隐瞒不住了!
毕竟,在这宛若荒漠的九州之地,忽然冒出来一个天仙境的存在,不可能不引起注意的。
……
杨广盘坐在榻上,感应了一下五脏神府的状况。
随后,他缓缓吐出口气,花了点时间,再次敛去浑身气息。
“来人。”杨广喊道。
下一刻,从寝殿外走入一名内侍,恭敬道:“奴婢参见陛下!”
“万丰村的事情,诸公定下章程没有?”杨广问道。
“回陛下,天宝将军已经带着长安府的衙役们,前去查探现场了!”
“此外,吏部尚书牛弘大人,也调派了两名修士跟随。”内侍如实道。
牛弘?
杨广怔了下,倒是没想到,牛弘竟然会掺和到里面去。
不过,他又转念一想,牛弘的出身和道统,对于这种神鬼之事本就极为在意。
尤其是神鬼插手人间,屠戮生灵,最是引得牛弘厌恶。
但更让杨广没想到的是,内侍接下来的一番话。
“启禀陛下!”
“刚刚茅山宗的道士入宫禀告。”
“若是朝廷愿意,茅山宗可以助一臂之力,查清鬼神闹市的真相!”
“茅山宗?”杨广挑了下眉,有些意外。
他若是没记错,茅山宗是大隋南方的道门势力,底蕴和实力都极为强大,丝毫不逊色天台寺。
看来,这一次文帝祭还真是吸引了各路牛鬼蛇神啊!
第203章 扬州之变
茅山宗,乃是道门三清之一,上清的发祥地,道门称之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的茅山而来。
因茅山宗的创派祖师在茅山筑馆修道,尊上清圣人为祖师,故名茅山宗,又称之为上清派。
其历史和传承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茅山宗内,有着各类神异无比的法术,但最广为流传的还是符,又有道门至高传承《黄庭经》功法,作为镇宗之物。
传闻,茅山宗的《黄庭经》是一门能够直指天仙境之上的功法。
历朝历代不少有人打茅山宗这门功法的主意,但最后全都铩羽而归。
因为,自久远以前就有传说,茅山宗与上古时期一个已经覆灭的道统有着不浅的关系,是那个道统在人间留下的一缕香火传承。
故而,茅山宗受到了天上仙神的关注,不允许任何人踏足茅山,觊觎茅山的传承。
违者必会受到天谴。
若是换做其他人,估计会一笑了之,当做个故事来听。
但杨广不会,他是穿越而来,先知先觉,洞悉许多隐秘。
在得知茅山宗的来历后,他心中就隐隐有种直觉。
“上清、茅山……若是我没有猜错,茅山宗应该就是那个教派在人间留下的香火!”杨广眯起眼睛。
他对隋唐时期的佛道势力,并不是特别了解,更何况这方世界与他所知,已经有着很大的出入。
有些事情,或许并非是他所了解的一样。
但这并不要紧,他不知道的事情,自然有人知道。
想到这,杨广稍作沉吟,出声道:“传礼部尚书杨玄感入宫觐见!”
“奴婢遵旨!”
内侍恭敬的拜了一礼,缓缓退出寝殿。
杨广起身伸了个腰,换了一身常服,往正殿走去。
他是不知道茅山宗的来历,也不了解佛道两家的势力,但他知道有个人肯定知道。
这个人就是杨玄感。
倒不是杨玄感的家学渊源,所知甚多,而是杨广记得开皇年间,南方曾经爆发过一场叛乱。
那一次,隋文帝派了杨素前往镇压叛乱。
杨素也是凭此弥补了作为九老唯一的不足。
那就是战功。
而作为长子,杨素前去平叛,杨玄感自然是要跟随去的。
毕竟,杨玄是一位修士,而且修为不浅。
杨素还在带兵之时,每逢战阵,都会带上杨玄感随军,就是这个原因。
一名修士在军中能发挥的力量,那是远超寻常人想象的。
……
没多久,杨玄感便在内侍的带领入宫了。
他一进入正殿,抬眼就看到端坐在龙椅上的杨广,当即拜礼:“杨玄感拜见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作为礼部尚书,别的不说,就礼仪姿态这一方面,杨玄感无可挑剔。
“免礼,赐座!”
杨广摆了摆手,立刻有内侍拿了一把椅子上前,而后恭敬退下。
“谢陛下!”
杨玄感又是拜了一礼,施施然坐下后,正色问道:“不知陛下传唤臣入宫,所为了何事?”
文武百官跟着帝驾而来,刚刚入主了长安城,还有许多事情,千头万绪,等着他们处理。
作为礼部尚书,杨玄感尤其是最忙的那一个。
毕竟,文帝祭在即,许多相关事宜,都需要他亲自出面处理。
之前他在洛阳城,文帝祭又是由伍建章负责,杨玄感插不上手。
但现在他人到了长安城,很多事情,自然就是要交给他去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