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隋刚登基,你说这是西游记 第215节

  杨广微微颔首,很是满意,这就是他亲手提拔起来的宰相。

  虽然宇文化及也是如此,但前者的野心太大,蠢蠢欲动,总有一种随时可能爆发的感觉。

  不过,杨广是满意了,但杨素的脸色却是黑了下去。

  自从他没争到北上平叛的机会后,在朝堂上一直跟伍建章分立两个阵营,互相角斗。

  但可惜,每一次杨素都没能占到上风。

  这主要是,杨广这位皇帝拉偏架实在是太厉害了!

  杨素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就在这时,兵部尚书段文振跨步而出,道:“陛下,臣有一事奏禀。”

  杨广颔首:“段爱卿请说。”

  段文振见状道:“如今,朝廷在外的兵马,已经超过了百万之数,臣建言陛下,尽快收回一部分。”

  “如此庞大的兵马,长时间在外,终究是一件隐患。”

  这里其实就是暗戳戳在指平北大军,因为北方叛乱已经平定,燕云十六州更是都已经逐步收复。

  传闻,那位北方大儒薛道衡,都已经住进了北平府的府衙,连带着诸多幽州、云州的官员和将领,也都汇聚在了北平府。

  这是贺若弼提出的建议,所有人全都汇聚一堂,也便于他镇压和监视这些人。

  毕竟,这些人前不久,还是北燕叛逆。

  “唔,段爱卿提醒了朕,平北大军北上也有一段时间了,临近大朝会,正好就让他们班师回都吧!”

  杨广点了点头,唤来御前内侍,立刻拟旨传去北方。

  大朝会之后,还有文帝祭,按理说此事需要太常寺的全力相助,但太常寺卿是贺若弼,此时还在北方领军。

  而这一次平北大军班师回都,贺若弼是不会回来的,他暂时还要留在北平府,以防平北大军一走,北方叛乱再起。

  若是需要将贺若弼调回来……那就需要有一个人,代替贺若弼镇守北方,并且治理燕云十六州。

  想到这,杨广又有些头疼了。

  他吸取了教训,绝不可能再把整个燕云十六州,托付给一个人。

  所以,贺若弼镇守北方,就还需要一个人作为擎肘。

  朝中文武里面……有谁可以作为擎肘,与贺若弼平衡一下?

  杨广眸光一闪,扫向殿内的诸公,微微眯起了眼睛。

  他心中倒是有几个人选,只是现在这个节骨眼,还不适合说出来。

  等到大朝会之时,平北大军班师回都,再议此事。

  “陛下,帝旨已经拟定!”

  此时,御前内侍恭敬的呈送上来一份帝旨,杨广扫了眼,拿出玉玺在上面盖印,随后看向段文振:“段爱卿,平北大军班师都的事宜,就交给你和兵部处理了。”

  “此番平北大军将士,北上平叛,所立战功不少,兵部要一一核实清楚,绝不可有任何纰漏,否则,朕可是唯你是问!”

  说到最后,杨广的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

  他知道军队里,多有吃空饷、冒领战功的事情发生。

  但在平北大军之中,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发生,否则他不介意杀几个将领和士兵,立一立威。

  段文振见杨广同意收回一部分兵马,当即心中松了口气,只要陛下采纳他的计策,他便还有一丝安慰,至少说明杨广并非穷兵黩武,一处打完又想打另一处。

  但听到后面的话,段文振心头又一凛,连忙道:“臣遵旨,决计不会寒了平北大军将士的心!”

  杨广点了点头,然后余光扫了眼殿内,正要说出无事退朝的话。

  忽然,他就见伍建章跨步而出,作揖道:“启奏陛下,平北大军班师回都,那镇南王贺若弼,是否也跟着一起回来?”

  “如若镇南王随军北返,刚刚收复的燕云十六州,又该如何安置?”

  一连两个发问,让殿内文武百官都忍不住心头震了下,自从伍建章任大隋宰相之后,可是少有如此正面的对杨广问询。

  此时,杨广也有些意外,稍作思索,摸不清伍建章心中在想什么,缓缓道:“宰相说得对,朕也在想这个问题,镇南王或许一时半会儿都要留在北方镇守!”

  “毕竟,边关烽火才平息不久,谁也不敢保证,异族是否会在短时间内再次叩关,这就需要北方有一位将帅坐镇!”

  闻言,兵部尚书段文振当即响应,道:“陛下所言极是,北方如今还未安稳,确实需要一位将帅坐镇,镇南王乃是九老之一,历经南北战事,战功赫赫,更是统帅中路军,一路攻破了北平府,收复燕云十六州!”

  “朝中内外,再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选!”

  虽然段文振很反对杨广如此频繁动兵,但作为一名曾经的边将,他也很清楚,一位将帅坐镇北方,对于北方有多重要。

  “没错,陛下,镇南王乃是最适合的人选。”

  闻言,殿内几位勋贵亦是纷纷表示赞同。

  战场之事,他们是行家,比殿内大多数人都更有发言权。

  杨广点了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平北大军班师回都的旨意里,只有鱼俱罗的名字,连十二太保都被留在了北方,此事他之前已经跟杨林私下商议过。

  毕竟,十二太保都是杨林的义子,父子情深,要将十二太保暂时留在北方,也需要跟杨林通个气。

  “不过,燕云十六州刚刚历经叛乱烽火,也急需一位有能为的大臣前去安抚和治理!”

  “朕本想着大朝会之时,再与诸卿相议此事,既然现在已经提出来了……”

  杨广看了眼伍建章,隐隐有感,这位忠孝王或许心中有人选了,所以才会在这个节骨眼站出来,并且将此事点破。

  然而,不等杨广的话说完,脑海里沉寂许久的运朝录,忽然剧烈颤动起来!

  下一刻,久未看见的提示跃入了眼中!

  【警告:国运动荡,气运点-200】

  【警告:民心有失,气运点-200】

  【警告:流言广传,山河不稳,气运点-200】

  杨广眸光一颤,险些难以稳住表情控制,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运朝录第一次发出了三个警告!

  这不仅意味着气运点的流失……更意味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事!

  到底怎么了?

  杨广话说到一半,忽然就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殿内文武百官面面相觑,颇有些疑惑不解。

  尤其是伍建章,此时都有些进退两难。

  就在这时,忽然从殿外传来一个急促的声音!

  “陛下!”

  “启禀陛下,宋州府和河南府急报!”

  话音落下!

  殿内一众文武百官,以及杨广都怔了下,有些意外。

  两个州府同时送来急报……这是发生了什么?

  但众人没想到,急报远不只是两份,还有一份来自山东府!

  “启禀陛下!”

  不等众人反应过来,杨广甚至还未宣见,又一个急促的声音传来。

  “山东剿匪总管萧铣急奏!”

  这下子殿内众人的脸色终于变了。

  一连三份急报……这是出大事了啊!

  杨广表情不变,微微眯起眼睛,瞥了眼脑海里颤动不已的运朝录,瞬间联想到了这三份急报。

  三道警告……以及三份急报!

  所以,运朝录的动静跟这三份急报有关?

  杨广迎着殿内诸公的视线,不加理会,镇定自若,沉声道:“宣!”

  说罢,从殿外走入两人,一个是通政司的小吏,另一人是内侍。

  这也昭示着三份急报出自何人之手。

  通政司的小吏,显然是有州府、郡县的官员,通过通政司的渠道,递上了奏疏。

  而那内侍手上的……应该是其他渠道获得的。

  有可能是内侍的眼线,或是打探到的消息,亦或是奏疏明确表示,是要递到杨广眼前的。

  御前内侍来到两人面前,接过三份急报,然后呈到杨广的面前,缓缓摊开。

  杨广坐在龙椅上,拿起第一份急报,只是一眼扫了上面的内容,顿时就坐不住了。

  他脸色微微一变,顾不得失态,拿起第二份急报,脸色更加难看了。

  紧接着,杨广又拿起了第三份急报,面沉如水的看完后,缓缓攥紧了拳头。

  在场诸公,包括伍建章在内,隐晦的交换了一个眼神,隐隐有感,这是出了大事。

  要知道,上一次得知北方叛乱烽火,罗艺造反称帝,杨广都是面若泰山,镇定自如。

  但现在,杨广竟是都有些失态了。

  这急报上到底说的是什么?

  “陛下……”

  伍建章看着身旁左右一众文武大臣,稍作沉吟,还是决定担负一下百官之首的责任,上前正要问询。

  忽然,杨广猛地抬起头,眼神仿佛要噬人似的,沉声道:“来人!”

  “此刻将麻叔谋的尸首找到,鞭尸十万次,告示天下!”

  “另,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即刻再度彻查麻叔谋,以及与其相关所有人!”

  “凡是牵扯麻叔谋关系者……一律全部下狱!”

  话音落下!

  殿内,文武百官脸色一变,忍不住面面相觑,有些惊骇。

  这是要兴大狱的征兆啊!

  到底发生了什么?

  “陛下,自古明君贤主多仁善……”礼部尚书杨玄感迟疑了一下,还是上前出声道。

  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杨广冷冷的打断:“朕就是之前太仁慈和善良,所以才让这些人,认为朕不敢举屠刀,才会如此肆无忌惮!”

  众人茫然无措,全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而此时,杨广深吸口气,缓缓道出了真相:“亳州城……被屠城了!”

首节上一节215/7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