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隋刚登基,你说这是西游记 第145节

  大堂内,杨素端坐在首位上,与会者还有六部之中的其余五位尚书。

  这是由杨素发起,召来了六部尚书,共同商讨北方之变的后续。

  “没有什么打算,看陛下想如何做,兵部支持陛下的决定。”作为兵部尚书的段文振淡淡道。

  他是有功勋和战绩在身的,因此即便是对上杨素,也是丝毫不怵。

  当然,有一点是最重要,那就是他曾隐约窥见杨广展露出的冰山一角,认定这位隋二世,乃是当世明君,自当拥护。

  “那是自然,本王是问你们,究竟对罗艺这件事怎么想的!”

  杨素皱了下眉,有些不满这种回答,沉声道:“罗艺直接掌有的兵马就超过了三十万,这还只是北平府军!”

  “还有幽州和云州的府卫军……加起来足有将近一百万!”

  “若是真的要对罗艺出兵,那必将是天下震动!”

  “还不只是如此!”

  “等到解决了罗艺之后,北方如何安定?边关如何安抚?北平府作何处理?”

  “还有最重要的……罗艺麾下那些跟着起事的兵将又要怎么处理?”

  说着,杨素都有些急躁起来,怒道:“本王要的是意见,解决的办法,而不是你们嘴上的表态!”

  言语间,他似是有些哀其不幸,恨其不争。

  但这种态度若是放在隋文帝杨坚在位之时,并没有任何问题。

  可现在坐在龙椅上的人……是杨广。

  “越王殿下,你是这么想的,可不一定陛下也是这么想的。”

  刑部尚书梁毗缓缓吐出一口气,沉吟道:“陛下或许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平定罗艺,还是安稳北方,我等在这里商讨,若是做了无用之功,到时候又当如何?”

  这种事并非没有过,甚至在杨广登基继位之后,常常发生。

  以至于,满朝文武百官,现在已经有一些应激反应了。

  “但对罗艺出兵,必须慎重,所定人选,更是要慎中之慎!”杨素沉声道。

  “直说吧,你想要这个位置?”

  工部尚书老神在在的端起茶碗,抿了口茶后,缓缓说道:“给一个理由说服我等,在明日朝会上支持你。”

  一语道破天机!

  杨素确实想要争一争出兵平定北平府的统帅位置。

  要不然,他也不会大费周章,召来了六部尚书,到这政事堂议事。

  这议的正是他杨素的事情。

  “只是理由的话……还不够,你必须还能证明自己能够胜任这个位置,平定罗艺掀起的叛乱,否则我们没法相信你。”

  就在这时,政事堂中响起了一个有些沉重的声音。

  众人目光顿时被吸引而去,只见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看上年岁并不大,却已经满面暮色。

  正是大隋六部之一,吏部尚书牛弘。

  其年少好学,博览群书,隋文帝杨坚在位之时,拜礼部尚书,请求修建明堂,制定礼乐制度。

  随后,他又主持修撰《五礼》百卷,重新兴起诸子百家之一的儒家学说复兴,扛起了儒家的道统传承。

  没多久后,杨坚崩逝,杨广登基继位,任其为吏部尚书,为大隋选拔官员,提倡先德行而后才学。

  作为吏部尚书,牛弘行事极为低调,事君尽礼,遇下仁厚。

  然而,哪怕是杨素这位越王,尚书省的尚书令,名义上的六部之首,也不敢忽视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

  究其缘由,是因为牛弘乃是大隋众多官员里面,极少数身怀深厚修为的大臣。

  其自幼拜入儒家门下,修习儒家之法,走的是修士之路,数十载岁月下来,修为有多强……可想而知。

  只举一个例子,当初刚被封爵为越王,位列大隋九老之一的杨素,得胜归来之后,入宫觐见杨坚的时候,曾遇到牛弘,主动退让,肃然起敬。

  “牛老,本王知道罗艺实力强大,北平府潜藏的也很深,王府之中养出几个炼神返虚境的真修,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杨素的指头敲击桌面,铿锵有力。

  “但是,本王自信大隋兵锋正盛,近来修为也有突破,丝毫不怵罗艺这个老匹夫!”

  “各位,请注意一件事,罗艺已经老了!”

  “他不再是昔日那个南征北伐,凭着一杆神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白面阎王了!”

  杨素轻轻摇头:“我与罗艺最大的区别,就是我走的是修士之路,我的修为,并没有随着年纪增长而衰弱!”

  “此外,战场厮杀,与武夫搏杀、修士斗法可不一样!”

  “十二卫乃是真正的天下精锐,足以与罗艺麾下北平府军一争高下!”

  “更何况,还有宇文成都、伍云召、来护儿这些大将!”

  “只要诸位能支持本王,明日朝会,本王自会向陛下请旨,调诸位大将入麾下,平定北平之乱!”

  话音落下!

  政事堂内的众人面面相觑,最后目光投向了吏部尚书牛弘。

  至于礼部尚书杨玄感……众人都没看一眼。

  因为前者正是杨素的儿子,不可能不支持杨素的决定。

  牛弘没有表态,只是沉默了许久,幽幽叹息一声,沉吟道:“你是尚书令,六部没有理由不支持你。”

  “同时,你又是九老之一,我等也没有理由不相信你!”

  “那便希望你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吧!”

  闻言,杨素心头一震,沉声道:“牛老,还有诸位请放心,本王定会平定北平之乱!”

  话音落下!

  众人当即微微颔首,眸中仍然有几分担忧之色。

  他们虽然定下了此事……但却还不知道,杨广是不是早有打算了!

  如今,也只是未雨绸缪,提前准备一下!

  就在这时,一位小吏匆匆进来,低声在杨素耳边说了什么,随即迅速退去。

  而杨素听到那小吏的传话后,当场就愣住了,半天没有动静。

  “伍云召出宫了,陛下似是给了他什么旨意!”

  一瞬间,杨素缓缓闭上了眼睛,忍不住瘫坐在椅子上,沉默了许久。

  此刻,他的身上萦绕着一股暮色,宛如风烛残年的老人。

  ……

  皇城,威卫营。

  这里是大隋十二卫的营地,也是威卫军将士的驻扎所。

  当然,只是城内的威卫军将士的大营,仅有不到三万人在这里。

  更多的威卫军将士,全部都在城外大营驻扎,拱卫洛阳城这座东都。

  而此刻,皇城里的威卫营地,一身常服的鱼俱罗肃然而坐,一言不发。

  在他面前的桌上,呈放着一道帝旨,内容已经被他看过了。

  但鱼俱罗心中有些疑惑。

  为何是他?

  “陛下……”

  “在想什么?”

  鱼俱罗皱眉,喃喃自语,拿起帝旨又看了看。

  确认无误。

  旨意上的名字确实是他。

  “古怪……”

  鱼俱罗眯起眼睛,他不久前借着与高炯力拼,迫使其自刎的那一下,顺势跨过了炼气化神境的坎,完成了突破。

  如今,这才巩固了境界,正欲大展身手之际,杨广就送来了枕头。

  鱼俱罗沉默了一会儿,带上帝旨,径直出营,往忠孝王府去了。

  极少有人知道,鱼俱罗不仅是大隋九老之一,更是与罗艺、杨林等一样,同为伍建章的结义兄弟。

  只不过,鱼俱罗是其中年岁最小的一个。

  ……

  次日,朝会。

  随着宫门开启,钟声敲响,文武百官按序踏入乾阳殿。

  没等多久,杨广便是缓步来了。

  在他身后,宇文成都作为随驾,亦步亦趋的跟着,目不斜视。

  杨广坐在龙椅上,微微闭目,似是打算先睡一觉。

  而在其身旁御前内侍,踏前一步,高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无人说话。

  但所有人又都没有沉默,有几道隐晦的目光,投向了站在前面的……杨素身上。

  此刻,杨素似是也有所觉察,面无表情的出列,作揖道:“启奏陛下,臣有事禀报。”

  是他打算出任平叛北方统帅之职,自然不可能假手他人。

  要不然,如何体现一片赤诚之心?

  杨广抬起眼皮,悠悠望着他这位名义上的皇叔,嘴角泛起笑意:“皇叔有事请说。”

  闻言,杨素略有停顿,然后朗声道:“臣闻北平府大乱,北平王罗艺意图谋反,一纸告文,动乱了整个北方!”

  “臣自一路起跟随先帝创立大隋,逢难从未退缩,必身先士卒而上!”

  “如今,北方大乱,大隋危临!”

  “臣自当挺身而出,率领大军,荡平北方叛情,重整乱象!”

  话音落下,乾阳殿内静的可怕。

  龙椅上,杨广似是有些意外,没想到杨素竟然会在殿上请旨前去北平府平叛。

  这倒是有些意思。

  杨广嘴角勾起,笑容有一丝深邃,道:“皇叔一片赤诚,为我大隋尽心尽力,朕心甚慰,颇为感动!”

  “只是这平叛的人选,朕心中已经有了……”

  忽然,杨素眸光一闪,出声打断道:“陛下,可是要定南阳侯伍云召前去平叛?”

首节上一节145/7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