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峨眉派内部苏虽然还有补全后的《三一五牙经》,从雷火双剑上领悟的《白猿剑经》,继承峨眉山佛道的《法华经》《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等等修行法门。
但这些法门对于峨眉弟子多为兼修,除去几个继承峨眉佛道的弟子外,就没有一个人会以这些法门为核心的。
这也是许多人认为峨眉派真正祖师是创出少清仙法的三祖白眉道人。
当然也有部分人认为,白眉道人能够成道,是因为混元真君的缘故,而众所周知,混元真君最初修行的是太清仙法。
加上白眉道人入道之初,修持的核心法门《白猿剑经》同太清一脉缘分匪浅,而《三一五牙经》残章更是太清一脉的妙法,因此也有人认为峨眉派应该归属于太清一脉,祖师当中可以增加一位混元真君。
据说这个想法,在峨眉派五代掌门在位期间,曾被提及。
但最终却引来混元真君拒绝,他表示峨眉派算是太清一脉,亦算是继承他混元道统,但白眉道人已经走出自己的道路,便无需将其视作祖师。
但不得不说,当年峨眉派第五代掌门的做法,让许多混元一脉的仙门和修士,对峨眉好感大增,许多混元一系的修士,也愿意和峨眉派合作。
如今,峨眉派有这么大的号召力,也同这件事情有一定的联系。
就幽坎道人知晓,同峨眉派关系紧密,存在四品天人的混元道统宗门和四品修士就有九个之多。
宗门分别是紫光山上元宫、元宝山青羊宫、鹤鸣山清虚观、明鉴山元明门,还有海外玄元岛,修士分别是玄门散修圆明道人和紫华仙姑,以及佛门天缺大师和空陀禅师。
‘但就今天的局面看,还要再加上丹霞山一脉……’
楚泰思索了一下,又是在心中思考五台山的能耐,打算用其同峨眉派对比。
‘五台派虽然转入玄门,但根子终究没洗干净,盟友大多是旁门左道一流,能够提供四品一流助力的唯有华山离火宫、黑河北玄教、放春山玄桑姥姥、金光谷太白仙姥和镇元湖五土岛一脉。不过这五脉,与其说是五台派的盟友,倒不如说是互相参悟对方五行法门的同修,在五台派和峨眉派真斗起来的时候,未必会插手……’
想到这里,楚泰的念头不由在玄桑姥姥和太白仙姥身上停留,这两位也算得上是太乙一脉的老熟人,二人也都曾经得到部分太乙真君的传承,但修行根基和太乙一脉关系不大,可这些年似乎也有打出太乙门人的想法,有建立宗门的意思。
‘就是不知道,建立宗门的想法源自于她们自己,还是有人希望他们占据太乙一脉的气数?’
想到这里,楚泰不由暗暗叹息一声,觉得未来取回金华宗道场,以及后续重新振兴太乙一脉的难度,还在自己原本的设想之上。
(本章完)
第309章 第二元神
‘过去修为不足,只觉得修为够了,就有机会振兴太乙一脉,如今修行倒是有所成就,但太乙仙门的未来,却更看不清楚。’
楚泰摇了摇头,斩去自己留下的诸多气机之后,再次和司书白取得了联系。
“我说,你这次闹出来的动静不小啊,去斩一个不老叟,竟然惹出了五台元老铁伞道人,现在根据我收到的信息,那边貌似还出现了四品天人的痕迹,这是怎么回事?”
面对司书白的询问,楚泰也没过多隐瞒,除去隐瞒自己后来留下秘术观察的部分,前面自己战斗和隐约发现四品修士关注的事情,都告知了对方。
听闻这等消息的司书白显然也是非常惊讶,随后便是给了楚泰他们收集到的信息。
“你也不要说我白赚你带来的消息,我这有一些猜测,看一下。在你们斗法的背后应该还有五台和峨眉的争斗,我这边猜测动手的大概是丹霞山的元阳丈人沅华老仙和五台派的怜欲神妃玉桂芳,就我们的探子最新观察到的信息,五台道人也有可能亲自下场。”
楚泰心中微惊,他并不奇怪王朝内部能够这么快得到消息,他只是没想到司书白能够在这短的时间里获得这些内容。
他顺势询问道:“五台道人,据我所知,他不是一直在闭关苦修,打磨四品天人之道,探寻三品境界,怎么有空出来?并且不是一直有传闻,说他百年来毫无进步,是因为帮助怜欲神妃突破四品,导致自身精气走失?”
司书白沉默了一会,才给出回答:“我们原本也是这么认为,但根据最新的情报,我们猜测这些年五台道人恐怕也是借着走失精气的空隙,采集五方五行菁英,凝聚了第二元神,锻造了身外化身。”
“还能这样,我该说不愧是成功转入玄门的旁门大宗师吗?一般玄门修士在四品境界关键时期走失精气,都有可能因为杂念复起,真驳杂,失了根本,落入旁门。这位五台道人竟然能能够借此机会炼成第二元神,这么看来他这百年,修为虽无精进,但神通提升恐怕不小。”
楚泰的回答让司书白有些惊讶,问道:“你前面说的可是百年前的玄门散仙济南公?我记得他就是为了自己爱人,放弃了初证道的天仙中乘道果,转入地仙上乘道果,道果变化期间,修为真变化,从玄门正宗落入旁门体系,在当年也是闹出了不小的风波。还有第二元神不是你们仙道提升自身修为的一大妙法,怎么到你口中就成了修为无精进,但神通有提升?”
司书白回答让楚泰有些奇怪,按道理她虽修行百家之法,但就先前对消息的把握,不应该问出这样的问题。
‘是因为刚好没有了解,还是故意询问我?’
楚泰心中嘀咕了两句,但也没有隐瞒。
“第二元神之法,本质上是借助其他天材地宝,温养自己一缕元神精气的方法,也是一些修士用来调整自己修行道路的方法。整个过程当中所用法门和天材地宝决定了自己的收获和第二元神的最终成品。”
“打个比方,一位修行太阴之道的女修,想要快速调转修行根基,便可以找寻一块万载暖玉寄托自己的元神精气,慢慢培育第二元神,在培育期间逐渐将万载暖玉积累的道则法理一一接纳,并且借助元神之间的联系,逐渐将暖玉的道理融入到自己的道理之中。”
听到这里,司书白总结道:“这其中的关系,听上去同神交双修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者虽然有一定的相似,但并不能视作是一种法门,非要形容,应该是二者各自包容了对方的部分理念。”
楚泰指出对方的问题后,继续前面的话题。
“正是因为第二元神的特殊性,所以这一法门对于五台道人的帮助绝对不会大。就我所知,五台道人的修为已经到了四品天人的极致,他的道理早就打磨圆满,这等情况下,我无法想象何等天材地宝能够为其提供帮助。甚至,我不认为有什么天材地宝能够完整承载他的元神精气,而不被反向侵蚀。”
“如果是大罗天上带下来的宝物呢?”
面对司书白提出的可能性,楚泰反驳道:“也不可能,大罗天中带下来的宝物,品级太低,于五台道人一样无用,毕竟我等大天之中,万千元气都带有非常微弱的大罗天光,哪怕是大罗天上带来下的东西,除非出现质变,否则同我等大天孕育的天材地宝,并无本质上的差距。”
“但若是大罗天上带来的宝物出现了质变,我们先不去计较带下来的难度有多大,会造成多么强大的异象,就说五台道人得到这种等级的宝物后,成功将元神精气融入其中,我都不好说他们二人的道理谁同化谁。”
楚泰的回答,显然出乎司书白的预料,她忍不住道:“可五台道人不是四品天人之中走的最远的一位吗?他都做不到?”
“据我所知,或者说据我传承典籍之中的记载,从古至今,大罗天内出现质变的宝物,就没有低于三品的存在,甚至对于我等大天修士而言,大罗天内的三品,在质上还要略胜于一般的二品。”
“而至今为止,以四品之身,成功吞并大罗天带下质变宝物的案例只有一位,哈哈老祖莲华生,他曾经吞噬了一从大罗天上带下来的天府奇珍,将其化作自己傩面的一部分。”
楚泰此刻说的内容,是明晨派传承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内容,无论是幽坎门,还是金华宗,或者阴景宗都没有详细记载,只留下一些似是而非的描述,显然算是一件非常隐秘的事情。
楚泰此刻将这个消息告诉司书白,很大程度上,是想要借助司书白的口,让他们去处理一下哈哈老祖,或者牵制一下哈哈老祖,防止对方在楚泰尝试回收金华宗道场的插手。
若是能够给哈哈老祖造成什么影响,那就更好不过。
(本章完)
第310章 木景劫数
楚泰这种想要找哈哈老祖麻烦的想法,注定了在司书白询问他当年具体情况的时候,没有太多隐瞒。
“当年那件事情,没有留下详细的记载,只知道哈哈老祖为此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这么做的结局是他成功凝聚了一道三品真,且制作傩面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哈哈老祖制作傩面的能力,在某个时间节点之后,确实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我原以为是他修为有所突破,现在看来,竟然是因为大罗天上的宝物吗?不过你的这种说法确实比修为突破的猜测更加接近现实,他的力量早就到了极限,不应该还有进步的空间。”
“不过哈哈老祖既然能够成功,为何五台道人就不行?”
司书白最后的这个问题,让楚泰沉默片刻,才给出了自己知晓的答案。
“哈哈老祖修行万年以上,再加上巫道前路破灭之后,他就从未有过飞升大罗天的想法,否则他根本不会留在人间。”
说到这里,楚泰没有继续说下去,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司书白已经大概弄清楚。
首先是哈哈老祖法力浑厚程度同五台道人就不是一个档次,单纯论法力浑厚程度,十个五台道人放在一起都不一定比得上半个哈哈老祖。
其次是哈哈老祖作为巫道的继承人,身上有着巫道气数的汇聚,而巫道在这些年的演变过程当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二者结合,可以视作是哈哈老祖代表巫道,吸收了一件大罗天上带下来的宝物。
只是若真正承载大罗天宝物的是巫道,那么为何哈哈老祖之后,巫道依旧没有成器的后继者?
最后,楚泰在描述的时候,特别点明了哈哈老祖是因此成功凝聚了一道三品真,也点出了一个问题,好好的巫道前辈,为何会凝聚一道三品真?
司书白想明白了一点,但更多的问题却出来,她不由有些担忧起来,开始想要回去翻阅那些书籍,找寻一下哈哈老祖如今的状况,或者让人探寻一下哈哈老祖的状态。
不过在其离开之前,楚泰又询问了对方一个问题。
“洪岳现在有消息吗?”
“你找他做什么?”
司书白愣了一下,随后便反应过来。
“也对,接下来你们太乙一脉应该想要继续振兴,就和洪岳的关系,他很有可能会化作你的人劫,若是能够提前解决,无形之中可以免去很多麻烦。我这里最新收到的消息,他最近在嵇山附近出现。”
“嵇山?”
楚泰微微皱眉,这名字有些耳熟,思索了一阵子,才想起来,这地方不正是木景道人自己开辟的道场白石灵境附近的山脉吗?
想到这里,楚泰心神微动,“缘”汇聚四周,掐指计算起来,发现冥冥之中,木景道人竟然到了生死关头。
发现这一点的楚泰急忙驱使【山河】法意追寻而去,路上他逐渐更换气息,保持过去的姿态,修为也是开始内敛,装作是六品的模样。
等到了嵇山附近,楚泰仔细观察,顺着地脉和水汽,找到木景道人修行之地白石河附近,感受内里流动的金水气息,微微皱眉。
‘虽然当初就有所听闻,但没想到木景道友所处环境之恶劣,还在传言之上啊。’
他站在河边,向着水脉源头看去,那山脉之中多劣质金铁,每时每刻都有金气外泄,导致白石河中也是金气充盈,而木景道人的道场,以白石为名,显然是借了这白石河的气数和灵机。
无论最后木景道人借取的灵机是多是少,就这名号借来的气数也是偏向于金铁,他一个木仙,在一个金铁气息浓郁的道场之中修行,实在是有些自讨苦吃的意思。
但楚泰四处张望了一下,看了看周围的地脉地气,又突然有些明白了对方这么做的原因。
因为白石河的存在,金气从山中被引出,附近土地金气过盛,路上能见到的植被稀少不说,不少地方的泥土还同金铁一般坚固,不要说普通人来开荒,就是机关造物,配套器械坚固程度不够的情况下,也很难劈开泥土,施放金气,作为农田。
但在白石河中下游,却能见到茂盛的茂盛的植被和硕果累累的农田。
遥遥观望,可以见到诸多农夫,驱使着各色机关,在农田之间劳作,梳理地脉地气,引导金气外泄,让作物生长的更好。
楚泰顺着地脉的变化向内甲乙木气最为鼎盛的方向走去,越是靠近,楚泰见到的乱石就越少,土地也从原本的灰白,逐渐变成灰黄,然后颜色逐渐加深,到了偏黑色的程度。
‘地气比我预料的肥沃了不少,金铁之气稀薄,略逊于甲乙木气,看来木景道友在此建立道场,是为了梳理此地地脉,中和金气,方便此地百姓生存?’
‘也对,木景道友所成法意乃是【云林】法意,虽然号称广林若青云,茂森如碧霞,是一门以生机和植被为主导的法意,若是能够在这金气鼎盛之地,开辟出一方人间乐土,其法意必然会随着其所作所为而出现质变。’
‘但看上去,此地地脉之中尚且缺少一股火气进行中和其余四行,外加一股地气镇守中央梳理,他为何不邀请其余几位散人来重塑地脉?’
这么想着,楚泰又是四处张望了一下,发现此地竟然还是一处哑火之地。
西方是白水河的源头,深藏金铁的矿山,金气冲天又得水气反哺,金水相生,木气断绝,压制火气。
北方则是一处联通白石河的大水潭,水汽为主,却得金气补充,金水交融,木气难存,火气难升。
南方原本应该是火气升腾之气,但早年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楚泰看去只能见到一片煞气横行,地下亦有驳杂燥气涌动,若贸然引动,此地百年内恐怕难有活物。
最后的东方便是白石灵境所在的位置,引来东方生机,压制南方燥气,净化煞气,梳理北方水汽,过滤金气,转入中土,却也难振火气。
同样因为东方生机反哺南北,这才导致楚泰先前没有立刻发现两地问题。
如今看清楚问题所在,楚泰也就明白木景道人的担忧。
‘就正阳道人那性格,见到此地格局,少不得同此地地脉地气较劲,若是理智一些,或许会花费百年苦工炼制一件对应的法宝,镇压此地地脉,梳理煞气,转化火气,翻滚地气,肥沃土地。重则直接对上地脉,以法力打磨地气,此法虽然会更加迅捷,却也容易引起地气反噬,到时候修为消磨,不要说更进一步,现在的法力都不一定能够保持得住。’
‘与其害的正阳道人可能受到反噬,倒不如木景他自己坐镇于此,打磨地脉数十年之后,等正阳道人修为提高一些,此地地脉冲突小一些后,再邀请他来此,引导火气,中和地气,肥沃土地。不过,木景道人如今所作所为乃是福泽一方的善事。’
‘于人道而言,救济众生,于大地而言,梳理一地,地人相合,气数垂青,为何会出现生死劫数?’
回想一下自己当初感知到劫数的原因,他忍不住心中犯嘀咕:‘总不会是木景道友修为有所精进,洪岳那家伙化身人劫吧……’
(本章完)
第311章 白石灵境
心中怀着对木景道人未来劫数的担忧,楚泰走入了白石河镇。
说来也是有趣,镇子外面的土地贫瘠,但镇子的整体风格却是白墙青瓦,在土石结构的主体之下,隐藏了大量的木质结构,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带有非常明显的水乡痕迹。
特地引入镇内的白石河水,经过祠堂前方的水潭后,又流经家家户户,最后汇聚在祠堂后方另一个小湖之中,更是将水流和建筑完美结合。
整个镇子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圆环,中央是祠堂后方的小湖,家家户户就围绕着小湖搭建房子,一层套着一层。
除此之外,在祠堂前方的大水潭中央,特地堆砌了一处凸起的土坑,种了一棵巨大的榕树。
这种格局在堪舆风水上算得上罕见。
一般来讲,祠堂选址讲究占龙脉、背山面水,明堂宽大,避开喧闹,最好还能做到左右互衬,达到四势匀和的程度。
但眼前这个白石河镇的祠堂,本就还是较为少见的坐西朝东格局,还前后都有水,前水少而后水多,前水中央有土堆,种植大榕树,整体格局看上去就像是前高后低,容易造成前人压后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