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第655节

  王师傅听完,点点头,“对,我是发过。”

  说完又指着徐师傅,“我说我来弄点菜,你来掺乎什么?”

  徐师傅也指着王师傅,笑道:“我来盯着你点儿,别瞎鼓捣,把好东西都给糟蹋了。”

  王师傅眼睛又瞪起来了,声音提高八度,“我糟蹋东西!”

  这俩老头,纯粹闲的,没事斗嘴玩儿。

  王师傅做细菜的手艺确实比徐师傅差点,但王师傅做的量大啊。

  徐师傅追求一百分的食材,做出一百二十分的味道。

  王师傅追求六十分食材,做出九十分的味道,并且要又快又多,大锅菜的手艺谁也比不上。

  俩人理念不合。

  骆一航看俩人又要吵。

  一手一个拉向菜地,“别急,别急,今年多的是,足够你们用的。来来来,徐师傅看看今年的菜怎么样。”

  这叫打岔。

  骆一航家门口这几亩田,因为离着食堂近嘛,现在主要种的就是自己吃的,不求数量多少,追求种类繁多。

  六月头正是出产多的时候。

  黄瓜、苦瓜、西红柿、豇豆、辣椒、茄子、南瓜、西葫芦、空心菜、卷心菜、苋菜、冬苋菜、丝瓜、木耳菜、奶白菜……

  要啥有啥。

  这些菜,都是灵气时时滋润着的。

  普通人看了,也就觉着真鲜亮,看着就挺好,也就这样了。

  但越是大厨,越能看出好来。

  厨子看见好菜,就跟色狼看见美女一样,其他什么都顾不得了。

  这一片一片的,在他们眼里全是世界小姐啊。

  想想,世界小姐一个挨一个,站了好几亩,得有多震撼。

  林师傅进了菜地,眼睛都绿了。

  看见苦瓜和南瓜,就想要煲汤。

  看见茄子就想做茄子煲。

  看见空心菜就想清炒。

  手指头动来动去,好像已经忍不了了,现场就想做一桌。

  当初徐师傅来的时候也这样。

  名厨的职业病。

  多来几次,看习惯就好了。

  而转到一片冬苋菜的时候,林师傅症状更严重,差点趴地上。

  “葵!此时怎么还有葵?还长的如此好!”

  骆一航回答道:“今年天气比较冷凉,我们这山上气温也低些,三月初种下的,现在还在长,就没有挖掉,不过现在应该也是最后的了。”

  而王师傅则闻言大笑,“这是冬苋菜,小林你咋连菜都不认识了。”

  林师傅还没说话,徐师傅轻蔑一笑,“不学无术,葵是冬苋菜的古称,那诗叫什么来着,十五当兵去?”

  “十五从军征。”林师傅接口道,然后轻声吟诵,“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是……”骆一航听着耳熟,一时却没想起来。

  “汉乐府的十五从军征。”林师傅笑道,“看似平淡无奇,却字字惨痛,句句悲切。其中采葵持作羹中的葵,说的就是这冬苋菜。”

  说到这菜,林师傅可有的聊了,“这葵啊,诗经中就出现过,到后魏《齐民要术》中,还将其列为蔬菜第一,至元,《农书》里面,更是称之为百菜之王。”

  “可是到了明朝,在《本草纲目》里,葵就变成了药材,压根不是菜了,在记载中消失。”

  “其实古人也疑惑,这葵到底是什么东西,现在怎么没有了呢。一直到清朝道光年间,吴其浚几经考证之后,才认定了,葵,就是冬苋菜。古时的蔬菜之王,原来没有绝种。”

  林师傅这知识面真广,典故张嘴就来。

  王师傅听着也入了迷,接口问道:“这冬苋菜在古时候这么出名,后来咋不是菜了,改名就不认得了?”

  林师傅摇摇头,“因为有新菜出来,把它的蔬菜之王给替换掉了。现在推测啊,是葵消失过一段时间,后来又出现了,再出现的时候人们已经不再认识,就换了名字。”

  “什么东西能替换掉它?”

  “大白菜嘛,正好是明清之时变成像现在这么大,产量高,又耐储存,新王上位,旧王退场。”

  “哦哦,原来是大白菜,这我熟啊!”

  王师傅一拍大腿,听见是大白菜,那就理解了。

  骆一航拍拍手,语气敬重说道:“林师傅您真有学问。”

  林师傅摆摆手,摇摇头,很是自谦,“不是我考据的,我也是借花献佛,这是汪曾祺老先生在《人间滋味》中所描述。”

  说到这里,徐师傅插了一句,“按照现在的话讲,小林是汪曾祺铁粉,他曾经把汪曾祺书里写过的所有菜品全重现过一遍。”

  汪曾祺?

  骆一航知道啊,散文大家,最会写吃的,描绘的咸鸭蛋骆一航向往过好长时间呢。

  “那您可得露一手,做几个咸鸭蛋尝尝。”

  林师傅笑着回答道:“汪曾祺书里的咸鸭蛋,得用高邮麻鸭蛋,一时也做不来。不过今天可以试试采葵持作羹,用这最后一茬冬苋菜做一道羹汤。”

  “好,好。”有的吃骆一航就高兴。

  王师傅揉揉下巴,也喃喃道:“这东西还有典故啊,我得多弄点,给娃子们涨涨学问。”

  自言自语让徐师傅听见了,又是摇头,又是撇嘴,“你个王老头啊,做的明白么,好东西别给糟蹋了。”

  王师傅当场又要急眼,表情都摆出来了,又给放下了。

  换成一副得意洋洋,“我做的饭菜,去年让整个高三都考上大学了。今年高考完估分,更是不差,九成九又是全体大学生,徐老头你还敢说是糟蹋东西?”

  嘿,上价值了,占领道德高地,徐师傅知道是怎么回事,这还真有王师傅的功劳,被怼的哑口无言。

  王师傅在斗嘴中获得胜利。

  正高兴呢。

  骆一航打岔了。

  “唉,高考啊,没赶上,要还是七月的话,我还能在考场外面送桑葚,我种了两万株果桑呢,得到七月才成熟。”

  这里三位大厨呢,对瓜果蔬菜什么时节都门清。

  还是王师傅,调侃道:“人家桑葚都是五六月份,你这咋七月,平白晚了一个月。”

  “因为我种的是香金葚,六月挂果,七月成熟,是白金色的,有这么长。”骆一航伸手比划了一下,并炫耀道,“没见过吧。”

  三位大厨齐齐摇头,还真没见过。

  种桑树那会儿用的是直播,他们几位顶多会发个朋友圈,看个短视频,直播的技能还没点亮。

  “菜啥时候都能看,瞅瞅你的白金桑葚去。”王师傅别看年纪大,好奇心还最重。

  “行啊。”骆一航一口答应下来,然后去开了车。

  一行四人上到山上的果林。

  三位大厨对桑树看都没看,一眼就全都盯上了树下乱跑的鹅……

第716章心宽体胖

  此时的小鹅,不应该叫小鹅,看体型算是半大鹅。

  刚过来时候还剩下的一点黄色绒毛已经全部褪去,全身换上了洁白的硬羽毛。

  体型更是大了好几圈,一个个肥嘟嘟的。

  这群鹅日子过的可滋润了。

  每天早晨太阳出来,它们会呱呱呱的跑出来。

  每天晚上太阳下山,又聚齐了排着队呱呱叫着回棚子睡觉。

  中间这段,全是它们觅食或休息的时间。

  现在已经分群,一片果林就只有百十只鹅在。

  地方大,可着劲的折腾。

  要么在池塘里游水嬉戏。

  要么扒拉草窠里的小虫子,寻找意外的美味。

  要么张开翅膀,扭着屁股,在树底下到处走,那副谁也看不起的劲,学了个十成十。

  这帮鹅,每天除了游水闲逛,就是吃吃吃。

  李永云他们养的可用心了。

  每天都要割好几车甜象草喂鹅,玉米麸皮米糠这些粮食饲料更是少不了。

  偶尔还扔一些南瓜胡萝卜啥的给它们换换口味。

  小池塘里都撒了一堆小鱼小虾田螺贝壳的给鹅当零嘴。

  即便这样,这帮鹅还不满足呢,把桑树下层的叶子啃的缺一块少一块。

  骆一航就亲眼见过,这帮家伙站树底下伸着脖子也够不着,竟然会助跑几步蒲扇着翅膀蹦起来够。

  非得把树上的桑叶啃一口下来。

  费半天劲啃下来,嘬吧几下它又不吃,呸呸呸给吐掉。

  傻了吧,香金葚的树叶不好吃,连蚕都不吃。

  过两天又给忘了,非看着头顶的树叶好,费劲巴拉又啃一口,然后又呸呸呸。

  这帮傻鹅,真真的心宽体胖。

  这群鹅,能吃能睡能溜达,一个个长的膘肥体壮,白羽如雪,精神抖擞,太阳光一晒,身上好像都泛着光。

  三位大厨一上来,眼都直了。

  王师傅指着一只张着翅膀蒲扇的鹅赞道:“你这鹅养的好啊,这大膀子,有劲。”

  徐师傅非得把王师傅比下去,上专业的,“正羽看着刚换没多久,顶多六十来天,就养这么肥,瞧瞧,多精神。”

  眼神真毒,五月份来的时候是一个多月的小鹅,现在又过了一个月,可不就是六十来天么。

  而林师傅则朴实多了,他把心里话直接说了:“碌鹅极品。”

  三位大厨一人一句。

  话里话外的意思,骆一航还能不明白么。

首节上一节655/9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