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价值飙到一万八千九百分。
一个字,爽!
随后褚杰马上推荐给骆一航,征得同意后,发动钞能力,推了一把。
直直冲进热搜榜,变成了《古希腊掌管糖的神(新)》。
实时热搜的曝光度比普通词条可强大太多太多。
而且这个热搜标题还这么奇怪。
引来了无数网友。
一些人还记得前些日子的钓饵事件。
进来一看,又是猫猫头。
咋这个牌子又上热搜了,又让人给禁了?
哦,出新品了,是个糖。
他们不是做钓饵的么,咋做起糖了?
好奇心起来,就瞅瞅呗。
而绝大多数是不知道猫猫头的。
他们光看标题,还以为是某些明星CP发糖了呢,美滋滋进来吃瓜。
结果点进话题后一脸懵逼。
这是啥玩意,竟然真的在说糖,是广告么?
还是个没名气的牌子。
竟然夸成这样。
现在打广告这么不要脸的么,一点不藏着啦?
一部分人点进来看不是自己想要的,呼啦啦又走了。
而另一部分人则留了下来。
吃喝玩乐嘛,人生四大追求,吃排在第一位。
留下来的人有些到处跑着问真有这么好吃吗?
有人真的把这里变成了糖果讨论区,热情推荐什么什么牌子的糖好吃。
原本在话题里夸夸夸的猫猫头死忠们,一看上热搜了,来了好多新人,马上进入到了安利模式。
在新人的发言下面一个劲的评论。
【每天面对煞笔的甲方和更煞笔的主管,每天做不完的PPT,加不完的班;我的全身都是负能量,每天都想发疯。而每天含一根猫猫头棒棒糖的时候,让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是有美好的。】
【打工人一天唯一的快乐】
【甜蜜的口味,纯粹的快乐,刺激多巴胺,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成年人的安慰剂。】
以及。
对国人甜食最高的赞美【这个糖不是很甜】。
话题在热搜上待了四个多小时就被顶下去了。
但是效果非常明显。
当日的销售量再一次突破一万件,仅次于直播发布会那天。
而这个话题只是个意外,并不在褚杰的推广计划之内。
真正的动作才刚刚开始。
三天后。
纪编导所拍摄并制作的纪录片《一颗糖的诞生》正式在小破站等长视频平台上线发布。
这部长达一个小时的纪录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从第一根棒棒糖从生产线滚动下来开始,反推回去这颗平平无奇的糖是怎么被制作出来的。
里面有很多直播时没有出现的内容。
比如沈化教授团队的配方研发过程,工艺调试过程,长白林场发展养蜂事业的老照片,林场蜜源分布和花期,定军山桃林的全景和养护过程,青柠半夜采摘,第一批体验官们的意见反馈,后续的调整,等等等等。
纪录片里,有自然之美、工业之美、劳动之美。
丰富、厚重,又不乏趣味。
罗少安贡献了很多笑料。
这部片子的导演拍摄和剪辑都是纪编导的团队完成的。
而纪编导现在主业是做综艺,拍纪录片其实属于半个外行。
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难免的把老本行给拿出来了。
拍的跟个旅游综艺真人秀外加纪录片似的。
结果却意外的很吸引年轻人。
产生了意料之外的效果。
一个个观众们在“哇~~”、“卧槽~~”、“牛批~~”、“哈哈哈~~”中,不知不觉的把片子看了进去。
短短几天功夫,这则纪录片《一颗糖的诞生》,就在小破站上突破了百万播放十万点赞,评论上千条。
全网播放量更是超过三百万。
成为近段时间难得的小爆款。
无数观众通过纪录片,注意并认识到了,竟然肯拿真蜂蜜和真水果和真茶叶和真麦芽糖饴,做糖果的清音农业,以及标志是一只胖胖的可爱虎斑猫的品牌猫猫头。
第355章一颗糖的诞生
《一颗糖的诞生》这部纪录片的火热。
除了将猫猫头系列糖果的销量再度拔高一个台阶。
日销平稳进入万件之外。
还因为纪录片中,出现了大量陕南和天汉的美景和物产。
天汉宣传部门先被这泼天的富贵砸蒙了。
王书记上任之后才开通的天汉文旅短视频账号,一改往日打卡上班一样,一周只更新三条,内容还特别官方的工作状态。
一天之内剪辑了八段纪录片内容,还连续干了一周。
成功的把“天汉文旅”账号粉丝数从三位数提升到了四位数,达到了一千余。
文旅部门美滋滋去邀功之后。
纪录片《一颗糖的诞生》开始在天汉电视台播放,并主动制作后续的故事。
比如采访种桃子的农户啊,收入有没有提高啊,遇到什么困难啊,收成好不好啊,吧啦吧啦啊,没人看啊。
接下来。
省台也开始报道,在新闻节目使用剪辑的片段。
再之后是上星卫视频道。
甚至连长白林场都进行了专题研讨会,讨论网络时代对林场发展的意义啥啥啥的。
藏于深山的老国企,终于在闷头苦干之余,抬头往远处看了看。
而研讨会的结果就是。
江智泉美滋滋告诉骆一航,他终于得到了一点便利,拿到了林场在BJ市内的一个仓库,还有几万块启动资金。
借着《一颗糖的诞生》纪录片的东风,开了个网店卖蜂蜜了。
为了推广,江智泉还开了个短视频账号,拍拍蜜蜂拍拍花,拍拍林场的风光。
骆一航也指示网络部,拿官号帮他推广了一下,做了些互动。
给江智泉的带货生涯开了个好头。
一部纪录片。
让清音农业首次走进了主流视野。
省内的。
走进去就走进去吧,暂时看不出来有啥大用。
反正经过一系列报导之后,销量没啥变化。
现在这年头,带货还是得靠网络。
纪录片《一颗糖的诞生》其目的主要也不是为了卖货,而更多是为了进入公域后,提供一个品质证明,或者说信任背书。
毕竟好几天,数十个小时的直播回放,除了铁粉之外没人愿意看的。
真正卖货,还得是褚杰准备的第二步。
特别特别传统的网红推广。
不是大喊着口号,表演“还能不能打折!”,“到底降多少!”,“这个价能不能行!”那种带货。
而是视频评测,开箱,发现好物那类UP主,继续主打年轻群体。
骆一航继续发动钞能力。
商单和样品刷刷刷的往外飞。
钱给的够足,评测内容不做要求,不必绞尽脑汁想优点,也不用掩盖缺点,只需要公正评测,哪怕说缺点都行。
堪称评测届良心金主。
唯有一条,得帮忙玩一个梗。
褚杰在传统网红推广的基础上加了一项内容造梗。
随后一段时间。
各个视频平台上,各大评测博主陆陆续续的,不约而同的,开始评测糖果。
他们通过各自的风格,或夸张,或严谨,或数据说话,或横评,反正从各个方面吧,审视猫猫头的新品糖。
一般是这样的。
“最近啊,有一款糖特别的出名,大家都说好吃的不得了,那么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哐当。
一个箱子丢过来。
“我买来了,替大家尝一尝……”
吧啦吧啦,包装怎样怎样,配料表怎样怎样,口感怎样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