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造反,你建立长生仙国? 第34节

“主公,请稍等片刻,我这就差人取来。”郭寅连忙道。

不一会,

就有将士,用竹篓装了一筐黑色矿石,送到夏昊面前。

“果然是煤炭,看起来还很优质,闻之没有硫磺等杂质融入其中,是品质最上乘的那种。”

夏昊面露惊喜之色,复又问道:“郭寅,这些煤炭,是从何处得来的?”

郭寅见夏昊面露欣喜,心中也松了口气,连忙答道:

“主公,这些黑色矿石,是从城外东南三十里的一出山中发现。我们去取石,来修筑城墙时,发现了地下埋藏的黑色矿石……”

“竟然还可能是露天煤矿,走大运了!”夏昊更加惊喜。

“走,我们一起去看看。”

夏昊随即带着郭寅等人,奔马奔腾,朝着露天煤矿所在位置狂奔而去。

凉州多崇山峻岭,金城郡内,虽是盆地,但丘陵矮山也不少。

夏昊抵达后,直接来到发现煤矿的地方。

随即,抽出血饮刀,体内庞大血气运转,附着战刀之上,朝着地面猛然一劈。

哗啦!

面前,一道宽一丈,深数丈的裂缝,出现在郭寅等人面前。

让郭寅等几位八品武者,都心神震撼,浑身颤栗。

如此随意一刀,直接劈开了石层,露出了其中埋藏的煤矿,神威无敌,惊若天人。

夏昊眼睛微眯,他如此大胆的展现“武力”,也是对郭寅等人的一种威慑。

毕竟,他们几人,大都是“降将”,未必没有可能有异心,即便他已经恩宠有加,多有赏赐。

“主公神威无敌!”郭寅等人心中震撼不已,连忙恭贺道。

夏昊淡然一笑,拣起一块,因烈焰血气灼烧,而开始燃烧的煤炭。

煤炭燃烧后,无烟,无味,品质确实极高。

接下来,夏昊又来到各处,查看煤矿的面积。

初步测量下来,这块岩石层下的煤矿,表面积最起码超过十万平方米,若是加上至少十米的厚度,储量还是很惊人的。

当然,这只是他初步测量,具体有多少,应该远大于这个数字。

“郭寅,我要给你们记上一功,这块煤矿,属实不错,于我军府有大用。”夏昊笑道。

见夏昊如此重视,郭寅心中松了口气,转而问道:“主公,这煤炭极为易燃,用来取暖极为不错,我们金城郡,今年过冬,想必不会挨冻了。”

凉州位处北方,一至冬天,经常有鹅毛大雪,滴水成冰,极为寒冷,冻死之人畜不再少数。

夏昊微微点头,用煤炭取暖,可作用于郡内民生,可生万家灯火。

但除此之外,煤炭的更大作用,还是用来炼钢铁。

在榆中城时,夏昊就曾深入市井,查看铁匠铺,所用的冶铁材料,是木柴和木炭,供火的温度,远不及煤炭,所冶炼的铁器,也不甚理想。

若是有大量煤炭可供使用,再使用高炉炼钢,进行冶炼铁矿,就可解决军府日后的兵器需要。

在冷兵器时代,对钢铁的需求量极大。

钢铁的产量,也能代表着综合国力的体现。

钢铁,人口,粮食,战马。

战争的四大要素,若能齐全,军队自然有可战之力。

夏昊凝望着这处煤矿,上面仅仅有一层岩石,开采非常容易。

而在妖兽峡谷,也有水源,炼铁的要素,已经齐全了。

而铁矿,在浩门县附近就有,已经开采上百年,只是开采不易。

心中,一个初步的军工业体系,在夏昊的脑海中形成。

浩门,令居,榆中,成为一个钢铁三角,可于此中间,打造军工业基地。

“郭寅,传我命令,将金城郡七县之地的铁匠,尽皆聚集在令居县。”夏昊心中已经定下决心,此事刻不容缓,需立即就做。

据密探来报,整个凉州的局势,已经成四足鼎立的形势。

南有李志,陇地世家,边郡大族,治民众多,兼实力深厚,待对方整合完毕,必然要将咽喉之地“天山郡”拿下。

而夏昊的下一步进攻方向,也是战略高地“天山郡”,双方必有大规模的冲突。

而在金城以西,有月泉、北海两郡,为周虞所占,据说其颇有贤名,将士效死。

而在东边,天门关外,则是镇北将军董越辖制,其正在攻略蒙、幽等州,一旦回过手来,必然先行把金城郡这个“拦路虎”拿下。

而金城郡,近一郡之地,人口因战乱而锐减,麾下良莠不齐,皆乌合之众。

除了夏昊个人超强的武力之外,在四方势力中,当属最弱。

毕竟,若没有他穿越至此,金城郡已经被镇北将军麾下的荡寇将军曹源拿下,作为攻略周虞、李志的桥头堡。

可以说,金城郡正四面受敌,一个不慎,顷刻间将飞灰湮灭。

得到夏昊之命,郭寅立即派出十二骑,快马加鞭,将命令传达其他六县。

“主公,不知聚集铁匠作何?”郭寅小心翼翼的问道。

夏昊瞄了他一眼,淡淡道:“届时,你自知,现在只管按我的命令执行即可。”

郭寅心中一颤,身体颤栗,拱手称是。

夏昊想了想,又道:“目前,令居城可动用的民夫有多少?”

郭寅对令居城心中了解,当即答道:“主公,令居城现有近八百户,约有人口七千余,其中可为民役的青壮,约有三千。”

对这个数字,夏昊还是比较认可的,与其他县城大致相仿。

乱世中,青壮的比例,要比和平年代,高许多。

一些老弱病残,在混乱之世,早就成为路边白骨。

夏昊又问道:“城外的流民,约有多少,能否将之聚集,收为己用?”

第48章 以工代赈,军工基地

城内人口,只是少数,城外乡野才是人口聚集的地方。

关于统计城内外人口的命令,夏昊一月之前,就已下达。只是做大致的统计,而不是人口普查。

郭寅也做了准备,对答如流:“主公,令居城外有十二乡百六十村,因旱灾影响,多数村落,已经人去楼空,或死、或逃。

不过,据我探查,城外百姓,仍有逾万之数,散落于乡野、山林之间。前几天,还曾有一伙流民,入城前乞讨,我发放一天口粮,让他们自行离去。”

夏昊目光微凝,心中不断思考。

其实,金城郡的人口不少,但都散落于外,若想聚集起来,倒是可以。

但必须要提供粮食,去救济灾民。

不然,总不能看着他们活活饿死。

说起来,夏武威统领的义军,也算是灾民,在官府有粮不放,又粗暴赶走的情况下,直接就揭竿而起,攻占县城。

“或许,可以考虑“以工代赈”的方式,先期培养一批产业工人,为建造军工基地,打造基础。”夏昊心中暗道。

仔细思考,他越发觉得这个方法可行。

那些流民,长久流落在外,必然难以长存,继续下去,人口将会大减。

待干旱结束,雨水降临后,大量耕地,将无人耕种,若被掐断了粮食供应,则发展与扩张,都十分艰难。

金城郡,本就是凉州九郡中的产粮之地。

“郭寅,派出兵马,散布消息,就说令居城,近日将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吸引城外灾民聚集……”夏昊吩咐道。

“遵命,属下这就安排。”郭寅答道。

……

接下来时日,夏昊则坐镇令居,统筹四方,发出一道道命令。

很快,金城郡七县之地的砖瓦匠,铁匠,木匠等,纷纷聚集令居城,开始营造砖窑,修建高炉,挖掘煤矿,大炼钢铁。

至于挖矿、搬运的民役,在“以工代赈”的政策下,应者云集,多达数千人。

在夏昊的亲自指导下,很快,第一座炼铁的高炉,就拔地而起。

当老铁匠,操控鼓风机,借助煤炭的高温,将从浩门县运来的铁矿石融化之后,经过一道道程序,通红的铁水,滚滚而流……

“主公,这种高炉练出来的铁水,杂质极少,只需稍微锤炼,就可作为铸造兵器铠甲的材料。”后勤总管李星,拿着一块铁钉,兴奋的道。

有了钢铁,自然就可打造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

况且,在这个科技落后的时代,铁器是重要的硬通货,堪比粮食的重要性,无论在哪里,都能卖出去。

夏昊看着一座座高炉,又看向正在建造的工坊,内心满意至极。

这里,今后将作为他的军工基地,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兵器,来武装军队,去攻打更大的地盘。

“李总管,先准备制作弩弓,伐山取木,熬练筋绳……”夏昊吩咐道。

当前,夏军必然处于“守”之局势,待消化战果,军队整合完毕,培养更多高品武者后,即可出征,占据凉州九郡。

而在守城时,弓弩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居高临下,万箭齐发,虽万军莫能入。

弓箭制作不易,夏昊主要目的,是制作弩弓,射程更远,操作更易。

有着从晋军缴获的弓弩,乃至颇城弩,夏昊穷搜七县之工匠,采用流水线作业的方式,来制作,速度无疑快了许多。

当第一个形似神臂弩的弓弩制作成功时,夏昊立即就进行现场测试。

这种弓弩,射程极远,有效杀伤距离,可达百丈之遥,若是射中,就是身穿铠甲,也难免重伤。

夏昊亲自上手测试,当弩弓的板栗扣动,箭矢仿若离弦之箭,准确无误的击中了三十丈外的标靶。

夏昊又射了几箭,都准确的命中标靶,精准度很不错。

“李总管,这种弩弓,可有名字呢?”

李星会意,立即拱手笑道:“正要请主公为此弩赐名!”

夏昊沉思片刻,笑道:“此弩,射程远而精准,操作简单,利于大规模列装,那就称之为“夏弩一式”吧。这只是第一种单箭弩。

我希望,以后我们能够研制出,射程更远,威能更强,射速更快的弓弩,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李星心中念叨了一番“夏弩一式”的称号,眸光一亮,已然明白主公的雄心壮志。

晋有晋剑,魏有魏弓,楚有楚甲。

若主公封邦建国,自然要有国字号的弓弩。

叫做“夏弩一式”,再适合不过,简单中,又代表着无尽的潜力。

……

首节上一节34/196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