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元始本纪 第367节

  “番天印?”黄帝一愣。

  “这件法宝真的不一般。”广成子道:“此宝乃是洪荒七十二条先天混元大道之一的山神大道的大道灵宝。”

  “山神大道,上阶先天灵宝。”黄帝惊呼。

  “可不仅仅是上阶先天灵宝。”广成子道:“当年祖巫共工撞断不周山,导致天翻地覆,这番天印便是用那断了的不周山山峰炼制而成。不周山乃祖神盘古的脊椎,算是盘古遗物,而且曾经支撑天庭无数量劫,有大功德、大气运,堪比至宝,以其炼制的先天灵宝,即使对上不朽至宝也不落下风。”

  “此宝竟然如此强大。”黄帝道。

  广成子叹息道:“山神大道之主是你的一位师伯,他乃不周山山神,因为擅自离开,所以才会被共工撞断不周山,因此受了天罚,不得不坠入轮回。他坠入轮回前,将山神大道交付于为师,让为师替他代管。”

  “原来如此。”黄帝点点头。

  “为师虽有不少法宝,但是能比得上番天印的,一件也无。”广成子道:“你今日得了此宝,一定要小心使用,莫要折了此宝威名。”

  “弟子明白。”黄帝笑道:“师尊,您连番天印这样的法宝都给徒儿了,是不是说,徒儿就是你的嫡传弟子了。”

  “错。”广成子道:“你现在还是只能算为师的亲传弟子,离嫡传弟子,还差得远呢。”

  “啊!还不是啊。”黄帝道:“那弟子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师尊的嫡传弟子啊。”

  广成笑道:“什么时候你不需要番天印了,你什么时候就是为师的嫡传弟子。”

  黄帝明白了,番天印乃护道之宝,只有自己的大道可以自立于天地间,不需要番天印守护时,他才能成为嫡传弟子。

  “弟子一定努力修行,不会让师尊您失望的。”黄帝郑重的对广成子道。

  “好了,以后的路,就靠你自己走了,为师还要继续游历洪荒,寻找新的弟子。”广成子道:“你的姬氏一族刚刚经历一场灾劫,你赶紧回去处理族中事务吧。”

  “是,师尊。”黄帝道。

  广成子笑了笑,脚下升起一朵祥云,他驾着祥云,高歌而去。

  黄帝躬身行礼,恭送师尊,直到再也看不到广成子的踪迹,这才回返轩辕之丘。

  …………

  若干年后,太昊部落。

  少昊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一座山峰之上,他身为天皇太昊之弟,地位尊贵至极,在族中地位仅在兄长太昊,父亲燧人二人之下,自身亦有太乙巅峰道行,但是他并不快乐。

  少昊非常尊敬至极的父亲和哥哥,但是他亦有大志,不想成为一个躲在父兄羽翼下的纨绔子弟,所以他想要离开部落,出去闯荡一番,可是他又不知道该怎么和父兄说。

  这时,一个声音在少昊耳边响起:“徒儿,你再想什么?”

  少昊循声望去,只见一位黄袍道人在在哪里,笑吟吟的望着自己,正是曾收自己和大哥太昊为记名弟子的师尊广成子……

  

575 黄帝出关,大战将起

  

  却说黄帝回到轩辕之丘,见到了困守在此的姬氏修士。

  众修士激动异常,既有死里逃生的幸运,又有得见传说中已经陨落的族长的惊喜,更有族长为何未死的好奇。

  黄帝大概的讲述了一下人族天劫的事情,让姬氏族人明白了天劫的奥秘,然后黄帝便询问姬氏一族这几千年的战争过程,其实在他见到姜奂这个真仙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个大概。

  姬水流域之战,最终以黄帝带领姬姓一族残余的修士回归而结束。

  姜奂陨落,所有攻击姬氏的人族修士想要撤退,碍于规则,黄帝不好对这些人族修士下杀手,但是这岂能难倒黄帝,他直接出手,将大部分敌对阵营的修士镇压,数量高达八九万人。

  黄帝虽然没有取这些敌人的性命,但是亦有办法让他们付出代价。

  黄帝给了这些人族修士两个选择,要么为姬氏一族镇守边陲两千年,要么在姬氏一族修建的监牢里呆上两千年。

  监牢,是黄帝为了此战而发明的一项创举,可以隔绝灵气,囚禁敌人。在没有灵气的环境里呆上两千年,任何修士都不可能修炼,道行不能增进,即使活着出来,也定然会死于天劫之下。

  所以绝大部分修士选择为姬氏镇守边陲两千年,至少还能修炼。

  至于说这些修士会不会逃跑,黄帝根本不担心,他先让这些修士对天道立誓,其次又在众人身上设下禁止,绝对不会让他们有逃跑的机会。

  此外黄帝还答应,两千年内,每五百年,黄帝会为这些修士讲道一次,两千年后,所有还活着的修士,给他们一个加入姬氏阵营的机会。

  为了安抚人心,黄帝首先便给姬氏修士和那些被俘虏的修士讲了一次道。

  黄帝师承广成子,道行高深,见识高明,这一次讲道,让所有人受益匪浅,只要有三五百年的消化,至少能够多度过一次天劫。

  想到以后每五百年,黄帝都会再讲道一次,所有被俘虏的修士都下定决心,老老实实的为姬氏镇守边陲。

  黄帝此举一举两得,一来可以少造杀孽,二来可以未姬氏一族争取发展时间,至于两千年后,这些人中能从天劫中活下来的,说不定还会加入姬氏成为客卿。

  人族的寿命短,修士进步快,姬氏经此一战,虽然损失惨重,但是有黄帝这位高手坐镇和教化,两三千年便可恢复过去的实力,再用个几千年,便可拥有对外扩张的实力。

  姬氏与几大家族旁系的战争,在最后被晋升真仙的黄帝翻盘,各大家族的仙人见黄帝只是将本家族的修士拘留而没有处死,也没有理由报复。

  唯有炎帝家族,姜奂的一位太乙境叔祖,因为姜奂之死,找上了黄帝,黄帝在轩辕之丘会见了这位太乙境仙人。

  二人见面发生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只知道轩辕之丘内灵气暴乱,似乎发生了斗法,之后炎帝家族的太乙仙人便离开了。之后炎帝家族便开始整顿兵力,移民、屯兵于姬水流域东部边界,大有发兵之意,不过却一直没有动手。

  外人不知缘由,只有各大世家的嫡系仙人才知道,炎帝家族的太乙仙人和黄帝交手了,而且还是生死之战,不过却败在刚刚晋升真仙的黄帝之手,黄帝并没有取这位太乙仙人的性命,反而是用这位太乙仙人的性命换了姬姜两家整整三会(一会为一万零八百年)的和平时间。

  姬姜两大世家的冲突爆发还有三万多年的时间,不少人族仙人得知黄帝竟然是在第五次天劫之后成仙的,对此事颇为好奇,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和理由前来与黄帝交流。

  黄帝修的乃是帝王大道,现在虽然没有实力,但是不妨碍他对于这些未来的臣子示好,而且在人族推广九九天劫的奥秘,也是让人族壮大的好事情,所以黄帝没有什么隐瞒。

  不过为了保证姬氏的优势,有一件事黄帝没有说,那就是不依靠法宝,只凭借自身实力硬抗天劫的人,渡过更多次数天劫的几率会更高。

  身为帝王,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绝对强大的嫡系势力,才能更好统御部下,而姬氏就是黄帝的绝对嫡系,所以姬氏必须要有一些秘密,至少也要将这个秘密保有一定时间。

  人族到现在为止,仙人也有近二百人,但是天仙不超过十人,金仙除了四大大罗以外,也只有寥寥三四人而已。在得知撑过六次天劫成仙可证天仙,撑过第七次天劫可证金仙的消息后,人族修士疯狂了,原来金仙天仙,离他们这么近。

  之后的三万多年里,人族修士普遍开始压制道行,希望度过更多次数的天劫。

  不过,九九天劫的威力,一劫要比一劫强人族能够撑过第五次天劫的只是少数,能撑过第六次天劫,成就天仙的,整个黄河流域也不过五人而已,而其中有三人都是姬氏一族出身。

  相应的,因为强撑着渡劫,这三万年里,人族新增的真仙数量比过去要少得多,很多本来有望晋升真仙的人族修士,因为想成天仙而陨落在第五、六次天劫之下。

  大量本可成就真仙的人族经营陨落在天劫之下,给人族泼了一盆冷水:天仙和金仙,不是那么容易修炼成的。

  人族各大家族经过总结发现,唯有那些能够在第三次天劫前就有望证就真仙的修士才有希望渡过第四次天劫。这样的人,无一不是人族真正的精英。

  从此之后,人族各大势力,唯有那些绝对的天才才会被允许尝试多渡几次天劫,绝大部分人族精英,还是能证真仙就尽快成仙。

  四九天劫,依旧是人族区分精英的门槛。

  …………

  轩辕之丘,轩辕坟东方,一座巍峨的宫殿屹立在那里,这是姬氏的权力中心。

  黄帝高坐正殿之上,下面是姬氏九州的官员。

  黄帝师承广成子,广成子随时元始之子,阐教金仙,但是自幼跟随太上修行,故而黄帝的治国理念契合太上无为圣道。

  黄并没有直接管理姬氏一族的事务,只是制定规矩法度,然后委任官员专职管理,就像天庭一般。

  在姬氏一族中,地方上,黄帝设立九州,在中央,黄帝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九州,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官名)等共120个官位管理姬氏。

  在姬氏一族的修士培养方面,黄帝提出提出“六禁重”,“重”是过分的意思,即“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通过日常的行为,奠定姬氏修士的道心根基。

  此外,黄帝还十分重视“德”和“武”,强调“修德振兵”。以功德镇气运,以武兵护道修行。

  黄帝“修德”的执政理念和后来的天庭玉帝玉清真王张自然不谋而合,所以在关键时刻得到了玉帝的支持,让他击败自己一生中最强大的对手。

  至于“振兵”的理念,也保证了黄帝麾下的战斗力,故而后世人族将黄帝和蚩尤共同尊为“兵主”。

  不得不说,在广成子的悉心教导下,黄帝已经初步具备了成为一位圣王的资格,在他的统治下,三万年来,黄帝自己不但已经修炼到太乙境界,姬氏一族更诞生了六位新的真仙,其中有三位天仙,三位散仙,三位天仙被黄帝任命为三公,三位散仙则被任命为三少。三公三少,正是姬氏一族仅次于黄帝的实权者,负责处理姬氏一族的日常事务。

  这此黄帝将姬氏一族所有官员(强大修士)招来,准备商议一件大事。

  见众人到齐,黄帝道:“本座召你们前来,主要为的一件事。”

  

576 黄帝部落,若水之战

  

  面对炎帝家族的战争威胁,姬氏由人退缩了。

  “颜面和生存相比,舍掉一些又有何妨?”一位真仙道。

  黄帝呵呵冷笑,道:“何妨?如果炎帝家族的条件是姬氏所有化境及以上的修士,全部去为炎帝家族为奴千年呢?你也去吗?”

  “什么?欺人太甚!”宫殿内,群情激奋。

  黄帝见族人心情激动,暗自点头,人心可用。

  当年炎帝家族的太乙仙人找上门来,确实提出过条件,想要炎帝家族放下姜奂的因果,以后姬氏所有修士,凡是修炼到化境的,必须前往炎帝帝宫担任一千年的侍卫。

  以炎帝大罗之尊,能在其帝宫中担任侍卫,对于人族各家修士而言,不能算是侮辱,反而是提拔,若是运气好,得到炎帝提点几句,都是一件天大的福缘。

  因此,炎帝一族的太乙仙人一开始提出这个条件,并不担心黄帝拒绝。但是令其没有想到的是,黄帝直接就拒绝了。

  不说黄帝已经拜入广成子座下,准圣弟子如何能看上区区大罗弟子的身份,也不提黄帝敢不敢背叛师门,但就从这件事情的本质来看,事情就不是那么简单的。

  从炎帝的角度来看,此事对炎帝,对人族皆是有大益处的。

  人族修士在炎帝帝宫担任侍卫,不说能不能得到炎帝的提点,仅仅是炎帝气运的分享,就能让其最少多度过一次天劫。而炎帝,得到人族修士的侍奉,也可以凝聚人族气运,更快的晋升准圣。

  这本是双赢的好事。

  可是世间有阴阳,一件事既然有好的一面,自然也就有坏的一面。

  所有在炎帝帝宫担任侍卫的修士,从此以后就被天道打下了炎帝的印记,从此以后,这些修士未来无论成就再高,也永远无法超越炎帝。这就如同妖族的血脉限制一样,无论多么尊贵的血脉和天赋,妖族的实力永远别想超过本族群的老祖。

  对于黄帝来说,炎帝的要求伤害更大,黄帝修的乃是帝王大道,帝王乃是至尊,若是黄帝当日服软,帝王道心必然受损,以后永远不会有大前途,大罗即将是他的极限。

  事实上,神农也是广成子的记名弟子,也修行了帝王大道,所以神农才会号称炎帝。

  那位传话的太乙仙人,乃是炎帝嫡系,自然知道炎帝的用意何在,黄帝一拒绝,他便看出了黄帝的野心,和炎帝无二。

  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以人族的体量和底蕴,最多只能供出一位准圣,人族天皇太昊和地皇神农走的不是同一条路,尚可良性竞争,可这黄帝分明是要和神农抢独木桥,这就不能忍了,大道之争,唯有你死我活而已。

  所以炎帝家族的太乙仙人才会借着黄帝拒绝的借口,和黄帝进行生死之战,只是这位太乙境强者怎么也没有想到,刚刚晋升真仙,连境界都尚未稳固的黄帝,竟然能击败他这个老牌太乙仙人,这位太乙仙人见黄帝仅仅是真仙就有这等实力,更是担心黄帝会对炎帝产生威胁,所以他想以死相拼,至不济,也可以用自己的性命换来炎帝家族和姬氏开战的名义。

  可是真正的强者从来不会畏惧敌人的强大,恰恰相反,强大的敌人才是磨练自己的最好的工具。

  炎帝正是一位真正的强者,所以他降下意志,以三会的时间换了属下的一条命,实际上是给黄帝和姬氏一个发展的时间,让黄帝和姬氏有资格成为自己的对手。

  炎黄之战,正是两位强者之间的大道之争,不是谁想罢手就能罢手的。

  黄帝见族人人心可用,心中宽慰不已,趁势宣布,姬氏进入战前准备的状态。

  第一个准备,黄帝决定建立部落,以黄帝部落取代姬氏,炎帝家族与姬氏家族的战争,转变成了炎帝与黄帝两大部落的战争。

  这样做的因果有三:

  第一,炎帝黄帝是姜、姬二族族长,既能代表整个家族,也能代表家族中自己这一支脉。

  若是黄帝不建立部落,那么这一战就是姜、姬二族的战争,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家血脉断绝,人族十二大世家,只剩十一家,这对人族是一个身份惨重的损失。要知道,十二世家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家族现有的强者,更在于这个家族的血脉能够产生更多的强者。

  而黄帝若建立部落,以部落的名义开战,炎帝也可以以自己嫡系的炎帝部落应战,那么这一战就变成十二大世家中,姜姬两家的分支之间的战争,最后无论谁赢谁输,十二大世家的血脉不会断绝。

  炎帝和黄帝争的是人族领袖的地位和气运,只有人族强大,他们才会更强大,所以即使开战,也会提前做好善后的工作。

  第二,万一黄帝战败,也不会拖累“姬”这个姓氏,

  黄帝从师尊广成子那里知道,姬氏之所以会被尊为人族第一世家,不是因为姬氏建立了人族第一个大一统皇朝周朝,而是因为建立周朝的这个人叫姬宫泩。

  人族十一大世家只以为姬宫泩拥有灭杀准圣的实力,而且还活着,所以才会奉姬氏为第一世家。

  可是黄帝知道的更多,广成子告诉他,姬宫泩乃是太上圣人的分身。

首节上一节367/45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