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 第53节

陈淑彦看着丈夫那梗着脖子、耷拉着脑袋的背影,不禁扑哧一声笑了。

"你,乐什么?"天星头也不回地问了一声。

"乐你那傻样儿!"陈淑彦说,"你跑那么快干吗?人家又不会吃了你!"

天星就放慢了速度,让她跟上来。他不傻,听得出来妻子的话是甜的,所谓"人家"就是指她自己,她当然不会吃了他,她是不愿意这么像路人似的离得老远地走,想挨得近点儿,慢慢儿地走着,聊着,像一对儿"情侣"。可是天星觉得不好意思,这一带离他的厂子不远,有些同事也住在附近,他怕被人家看见。其实,昨天的婚礼,厂子里来了不少同事,这明媒正娶的两口子还怕人家看吗?他还是觉得有些怕,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咳,你也不跟人家说句话?就跟不认得似的!"陈淑彦跟上他,瞅瞅这个"徐庶进曹营"的柠种。

天星讪讪地笑了,他不是不想答理妻子,淑彦对他好,对他真,他心里都知道,就是嘴里不会表示温存。"说......说什么?你说吧!"

陈淑彦等来的却是这么一句开场白,什么甜言蜜语也就很难跟他说了。但她知道丈夫的秉性,她不能跟他比着犯"拧",就主动找话儿说:"咳,你看过......"刚说了一半儿,就又停住了。她本来想问天星:你看过拜伦的诗吗?看过莎士比亚的剧本吗?可是一想,自己刚从新月那儿夏来的那点儿东西,还似懂非懂,天星未必比她知道得更多,就想了想,临时换了个内容:"你看过《梁山伯与祝英台》那个电影吗?"

天星心里一动,他平时很少看电影,但这部电影他却是看过的,是和容桂芳一块儿看的。那是在去年夏天,他们正在热恋之中,容桂芳买的票,在"蟾宫"电影院看的,有意找了个离家、离厂子都很远的地方,怕碰见熟人。看完了电影,容桂芳还一路跟他说起来没完:"电影里的那句词儿,记得不?'梁山伯与祝英台,前世姻缘配拢来',咱俩就是这样儿,前世的姻缘,命中注定让我碰上你,就是两人变成蝴蝶儿也不分开!......"那话说得多好听!可是人心变得快啊,他辛辛苦苦从张家口买回了羊,等着容桂芳来过年,而她却突然冷淡了,不来了,不明不白地撤退了,把过去说过的话也忘了!......现在,韩天星离开了容桂芳也娶上了媳妇,婚也结了,门也回了,他赌了这一口气,过去受的屈辱似乎也已经雪洗了,他也就不愿意再想起那个负心的容桂芳了,平时在厂子里见面儿都不说话,就像根本不认识那个人,要把和那个人有关的一切记忆全忘掉!可是,偏偏陈淑彦今天问起那部电影,已经忘了的事儿就又翻腾起来了,这使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他不想让陈淑彦知道在她之前还有一个容桂芳,甚至觉得自己在结婚之前和别人搞过对象就是对不起妻子,但那又是没法子抹掉的事儿!这个老实人脸红了,"看过,怎么了?"他问,似乎在担心妻子看破了他心中的隐秘。

"怎么了?你说怎么了?"陈淑彦笑笑说,她并不知道天星为什么脸红,更不知道容桂芳的半点儿影子,只是觉得自己的丈夫太老实,老实得近乎傻,"瞧你那个样儿,就是个傻梁山伯,十八相送,人家跟他说了一路,他全不明白!"

天星憨笑着说:"你瞎扯什么?闲心倒不小!"

"我忙了二十一年,难得歇这三天婚假,倒真想闲一闲!"陈淑彦说,"哎,咱俩上公园逛逛去呀?"

"逛公园?"天星迟疑地站住了。

"嗯,咱去歇会儿,聊聊,划划船,"陈淑彦极有兴致地煽动他,"跟你认识这么长时间,你都没陪人家逛过一回公园,糊里糊涂地结婚了,等于没搞对象!天星,给我补上吧,啊?"

天星感到惭愧。妻子说得一点儿都没错,他把她娶过来,娶得太容易了,没有经过"追求",也没有经过"热恋",就轻而易举地做了他的妻子。但她也是个人,是个女人,也需要情感,需要温存,而他却做得太不够了。在结婚之前,两人除了一块儿为了新月的事儿往医院跑,就再也没有别的内容了,没看过电影,没遛过马路,没逛过公园。他真该补上!"你说,上哪儿去呢?"

"陶然亭近,就立陶然亭吧!"陈淑彦高兴了,她愿意陪着丈夫到公园里的柳阴下、花坛旁去走走,在湖水中荡一荡小船,谈一谈和家庭、和工作、和这个乱哄哄的世界上的人都无关的、只属于他们俩的事儿,体会体会那恬静幽雅的爱的情感,爱的乐趣,就像一对初恋的情侣。她匆匆地做了少妇,却还想追回失去了的少女时代,延长一些,再延长一些......

"陶然亭?"天星一愣。那也是他和容桂芳去过的地方!一想起那柳岸、那小船,容桂芳的脸就像个不祥之物浮现在眼前,真败兴,这个影子怎么老是赶不走?

"走吧!"陈淑彦兴致勃勃地扶着他的胳膊,就要过马路,去坐十路公共汽车,从这儿去陶然亭是很近的,只用买五分钱的车票。

"哦,算了吧,今儿就别去了,以后再......"天星嗫嚅着说。他的兴致全让容桂芳给破坏了。

"以后?以后就没闲工夫了,"陈淑彦还不甘心,"这会儿天还早,咱们回去还能有什么事儿?"

"也没什么事儿,"天星说,他没法儿说出不愿意去的原因,只好找别的借口,"我怕......怕新月在家门得慌,回去你好陪陪她。改天,咱们带她一块儿到公园玩玩儿,不好吗?"

"那......也好。"陈淑彦不得不放弃了她的提议。她知道,天星在任何时候都忘不了他的妹妹!她当然也惦记着新月。这几天,她自己忙着当新娘子,就把给新月当"护士"的事儿往后放了,倒是让新月为她的婚事忙里忙外,还亲自去迎亲,上车下车地一直照顾着她,其实新月还是个病人呢,这让她太不落忍了。今天早晨,新月要跟着来"回门",妈没让,那也是心疼新月,可是看得出新月不大高兴呢,回去得好好儿地谢谢她,安慰安慰她!

一提到新月,陈淑彦的"闲心"就没了,刚才关于"爱情"的充满诗意的念头就都烟消云散,两人径直朝着回家的方向走去,天星走在左边,她走在右边,两人挨得挺近,也没有再拉开距离。

出来开门的是韩太太。

"哟,这么快就回来了?他们居家倒是都好哇?......"韩太太脸上挂着笑容。

天星一眼就看出她脸上的笑容不大自然,没顾上回答她的话,进门就问:"妈,家里有什么事儿吗?"

"没什么事儿,"韩太太说,"就是新月有点儿发烧......"

"什么?"天星一惊,拔腿就往里面跑,陈淑彦也赶紧跟上去。

西厢房里,姑妈正坐在新月的床前,把水盆里的凉手巾轮番敷在新月的额头上,一边还擦着泪,唠叨着:"主啊,别叫我们新月受罪,这烧快退下来吧......"听见脚步声,回头见是天星和陈淑彦,"噢,你们可回来了!"

陈淑彦匆匆跑进来,伸手摸摸新月的额头,"呀!很烫!"赶紧拉开写字台的抽屉,取出温度计,插在新月的腋下,水银柱立即缓缓上升!

天星急得咆哮:"为什么不送医院?"

韩太太搓着手说:"可巧你们都不在家,我们两个老太太有什么主意啊?"

"急死人了!"姑妈哆嗦着说,"要人没人,要车没车......"

"车!"天星大吼一声,脑门上的青筋乱蹦,"车都在昨儿摆样子了,该用车的时候倒没车了!"

陈淑彦拔出温度计,"三十九度七!"她惊叫着,"大夫一再嘱咐:注意别感冒,别感冒......快,快走!"

"走吧,我背着她走!"天星说着,伸手扶起半昏迷中的新月,陈淑彦托着新月,让他背好了,天星不顾一切地往外跑去!

陈淑彦紧紧地跟在旁边,两手扶着新月,脚底下磕磕绊绊,也顾不得了......他们出胡同往北,街口就有十路公共汽车,可以一直坐到东单,从那儿到同仁医院就不远了。

这边儿,"博雅"宅门前,两个老太太心慌意乱地站在那儿,跟傻了似的。她们的头顶、门两旁、门媚上的大红"喜"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大喜事儿的喜味儿还没咂摸够,灾难却又早早地降临了!

韩太太站在青石台阶上还在愣神儿,不提防身旁的姑妈扑通摔倒了。

"大姐,大姐!"韩太大吃了一惊,转身来扶,却见姑妈身体蜷缩着靠在门旁的石鼓上,脸憋得紫红,闭着眼,咬着牙,左胳膊僵直地伸着,右胳膊弯在胸前,死死地捂着左边的胸口。

韩太太伸手去拉她,姑妈却像死了似的,拉也拉不动,韩太太顿时吓得脸色煞白:"主啊!......"

未名湖畔,紫红的枫叶在晚风中轻轻地飘落。

楚雁潮那间小小的书斋窗口,亮着灯光。

新的学年第一学期已经过了两个月,英语专业去年的新生,除韩新月之外都升入了二年级,更上一层楼了,谢秋思取代了新月的领先地位,成为同学们的竞争目标,连罗秀竹都想和她争个高下。楚雁潮还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兼英语教师,系领导和严教授都希望他管到底,他当然也责无旁贷。这是他任教以来接触的第一批学生,一年来,他和他们建立了很深的感情,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手,把他们都培养成材,五年之后,全部合格地送出学校,送上人生征途,那时候,他对国家、对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才能感到问心无愧。

惟一让他遗憾的是,这个班本来有十六名学生,现在却只剩下十五名了,他们中间,少了一个韩新月,而且是最出色的一个!如果新月的病治疗顺利,她也得到明年的暑假之后才能复学,从一年级重新上起,而到那时,别的同学都已经升入三年级了,这个班将永远失去新月,是确定无疑的,她将比别人落后两年而不是一年,这也是无法改变的了。楚雁潮为了稳定她的情绪,曾经做出了难以兑现的许诺:等她复学,还当她的班主任。这也许促使新月下了决心休学,但楚雁潮却深深地感到不安,这明明白白的是欺骗。出于好心,他欺骗了自己的学生,欺骗一个对他十分信赖的姑娘!他知道,自己和新月的师生关系已经结束了,除非新月在康复之后能以优异的成绩连跳两班,追上那十五名同学。

这样的情况,在北大的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但他相信,发愤的新月有潜力创造这个奇迹,他盼望着!可是,这能取决于新月吗?能取决于他楚雁潮吗?明年,明年的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世界上没有任何科学手段可以预测人的命运,人只有怀着希望往前走,哪怕那希望是渺茫的。如果没有希望在前面诱惑着人,人也许就没有前进的勇气了。

正因为他心中怀着一种似乎十分清晰又似乎十分渺茫的希望,他在做着一名教师所应该做的、甚至超出了教师职责的一切。每隔不久,少则一周,多则半月,他就要去看看新月;每一个月的复查,他都尽可能地陪新月一起去,并且和卢大夫做一次交谈;他让郑晓京在宿舍中保留着新月的床位,这也是新月本人要求的,不要把她的行李全部搬回去,除了日用品以外,留一些东西在那里,占住那个床位,等到她复学的时候,还住那儿,而不管将来能不能同班。这样,就好像她还生活在同学们中间。她不愿意离开这些同学。也许,明年的秋天,一切都能像预想的那样,谁知道呢?

台灯下,《故事新编》的译文又中断了。这些日子,他非常繁忙,要学习中央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要贯彻《高教六十条》,有各式各样的会,都是必须参加的。

从越来越浓、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神圣的政治空气中,可以感到郑晓京去年透露的信息正在被证实,中国已经和苏联分道扬镳,一切人都必须勒紧裤腰带斗志昂扬地经受考验;此外还有他本身的职责,二年级的教学,要花更多的时间备课。因为严教授的身体越来越差,他必须为恩师担当起一切。他的业余时间,能够用于译著的就更少了。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总是很难在宝贵的业余时间把心静下来,

集中到稿子上去,常常是人在备斋中,心在"博雅"宅,愣愣地坐了半天,笔下竟不着一字。《铸剑》完成之后,《出关》就译得更慢,那位骑着青牛??惶惶地西出函谷关的老子,就总也过不了这道关。外文出版社的编辑非常着急,一再催促说:这本集子本来计划在今年出书,现在不得不推迟到明年,但如果不能尽快脱稿,

连明年能否出来也就很难保证了,所以请他快、快、快!这实际上给了楚雁潮一个喘息的机会,推迟到明年,总是来得及的吧?没有完成的稿子,只剩下三篇了,就是《出关》和《非攻》、《起死》,他无论如何也要抓紧时间把这三篇译完,否则,他就不仅让责任编辑失望,也让新月失望了。每次去看新月,

她总是急着向他询问槁子的事儿,这个对翻译事业入迷的学生,把老师的事业也当成自己的事业,把这部稿子作为希望和情感的依托,只要他们一谈起译著,新月的情绪就格外的好,因病辍学的寂寞、痛苦就被冲淡了,仿佛她没有离开自己的跑道,还跟着老师往前奔呢。是的,楚雁潮决不能丢下这位小小的"同道",未来的事业向他们展示着灿烂的前景,他一定要带着她往前闯,闯过横在面前的这道关口,新月就可以步入坦途,他瞩望她能取得比老师更好的成绩!

......他收住了时时纵逸的思绪,集中到面前的《出关》上。译文中断在开始的那个段落,孔子来见他的老师老子,老子给他讲"道":"......性,是不能改的;命,是不能换的;时,是不能留的;道,是不能塞的......"

他拿起笔,译下面的文字:"只要得了道......"这时,房门"笃、笃、笃"响了三声。他烦躁地放下笔,用一张当天的《人民日报》覆盖住桌上的手稿,然后说了声:"请进!"不知是哪位不速之客前来打扰了。

"楚老师!"郑晓京精神抖擞地走进来,身上的那套军装,已经洗得发白了,还不舍得换,胳膊肘上还显眼地打了一块补钉,好像刚从南泥湾回来似的,腕子上的手表却是崭新的"欧米加"。

首节上一节53/98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