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 第84节

  周二娃饭店的卤猪头肉巨好吃的消息,下午就传开了。

  有工人打包了卤猪头肉,本来是打算带回家下酒,结果味道被车间的同事闻到,哪里还藏得住,午间休息的时间就被分光了。

  工人手里捧着一堆角角钱和分分钱,欲哭无泪,这群婆娘简直土匪啊!

  尝到滋味后,口碑迅速发酵。

  而且厂里的有些老员工还尝出回忆来了,这风味和当年在石板桥头摆摊的张记卤味太像了。

  “老板,你这卤肉跟谁学的?这是当年桥头的张记卤味的味道啊!”有个老工人拿着饭盒,情绪还有点激动。

  “当年的张记卤味是我婆婆摆的,现在这卤味是周砚跟他奶奶学的。”赵笑着回道。

  “那怪!做的太好了,学到精髓了。”老工人递过饭盒:“给我切半斤猪头肉,再要一份凉拌鸡嘛。”

  “张记啊!当年名气好大哦!”

  “我老汉还经常念起呢,说整个嘉州最好的卤味就是张记,可惜后来就没卖了。”

  老工人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回忆,特别是家里老一辈买卤味的时候总会念叨两句,让张记卤味成了年轻一辈心中的卤味天花板了。

  本来就冲着卤味来的工人们,下单更果断了:

  “我也要半斤卤猪头肉!”

  “我要一个猪耳朵!”

  “,饭盒给你,我要打包一份凉拌鸡!”

  打包卤菜的客人把饭店门口围着买,进店吃饭的客人也有不少抢着点的,手里还拿着刚从小卖部买的酒。

  卤猪头肉最是下酒,下了班和同事小酌一杯,那可太巴适了。

  这样一来,剩下的猪头肉很快就卖完了。

  周砚看着竹编小簸箕里剩下的一点耳片和猪头肉,怎么都不够一份了,便通知赵红把卤菜的牌子全部进入估清区。

  剩的一点,给老周同志打包回去吃。

  估计加固房子和换瓦的工作量不小,这个点他都还没来。

  “不好意思,第一天卖准备的少一点,明天一定多准备一些的,明天再来买嘛。”赵日常道歉,向没有买到卤肉的客人表示歉意,以及做出下次一定的承诺。

  “卤肉卖完了吗?”王宏亮推着自行车在门口停下,也是跟着问了一嘴。

  今天下午他就听到周二娃饭店卖卤肉的消息,听说味道跟当年的张记卤味相差无几,这可把他的好奇心勾起了,晚上下班去食堂巡了一道,出来就晚了些。

  “厂长,实在不好意思,今天已经卖完了。”赵笑着说道,“明天早点来嘛。”

  “要得。”王宏亮点头,略微有点失望。

  厂长来晚了也买不到!

  工人们心里顿时平衡多了。

  求月票!!

第97章 周砚!你家塌房了!

  周二娃饭店卤味卖的火爆,杨老三和朱峰傻眼了,平日喜欢卖卤肉的客人全被截走了,他们备的十几斤肉,还一点没卖呢。

  相比之下,赵明辉的卤花生卖的相当火爆。

  下午他回去又卤了十五斤,还是边尝边买的方式,不买不要紧,路过的工人都塞几颗尝尝。

  花生这会还是温热的,口感和味道比凉了还要更好几分,成交率极高。

  四毛五分一斤的卤花生,买三毛钱就有一包了,拿回去下酒或给小孩当零食都是极好的。

  他今天准备的两只甜皮鸭,也都卖完了。

  张秀琴负责打包和收钱,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

  她也没想到,周砚随手一指点,竟然让他们生意变得那么红火。

  之前她不看好的卤花生,今天直接卖的太好了,十多斤,没多久又卖完了。

  光卖卤花生,他们今天都能多挣四五块钱!

  杨老三和朱峰凑一堆,嘀咕了几句,然后又各自分开。

  “杨记卤味和朱记卤味联合搞一周年庆!猪头肉一块九一斤!猪耳朵两块四一斤!味道巴适得很!”两人立马开始吆喝起来,一斤比他们平时卖便宜了三毛钱。

  卤猪头损耗其实不小,周砚卖两块五也就一半毛利,一斤降三毛钱,他们俩可是肉疼得很。

  可没办法啊,每天就卖这一个小时的下班时间,要是卖不出去,今天这些猪头肉可就砸在手里了。

  王老五前车之鉴,现在纺织厂的工人们对门口摊贩的品质要求大幅提高,他们根本不敢赌卖昨天剩下的卤肉会不会被抓。

  早上卤好的肉,摆了一天了,拿回家明天就发黑,根本卖不了第二趟。

  周二娃饭店没买到,又被勾起馋虫的客人,听到这边降价,倒也有过来购买的。

  一块九一斤的猪头肉,平时可买不到。

  也不知道是真的周年庆,还是被周二娃饭店给倒逼降价的。

  不过啊,这是对客人来说好事。

  两块五一斤的卤猪头肉好吃,但一块九一斤的卤猪头肉能多吃几片,多下两口酒啊。

  总有一批对价格更敏感的客人,在六毛钱的差价面前,会果断选择便宜,味道还将就的。

  周二娃饭店没卖卤肉前,他们还不都是在这两家买的卤猪头肉。

  当然,如果一斤只差两三毛钱的话,那就会认真考虑哪一家的味道更好了。

  天色愈发深沉,客人们吃饭都加快了几分,要赶在天黑前回家。

  等客人走完,外边已经开始飘起小雨。

  老周同志一身灰,在堤坝上拍了一会才过来,头上戴了个竹编的斗笠。

  “你们先回去吧,剩下的几桌碗我来收,明天早上洗都来得及,你们先回家,免得淋一身!”周砚把给他爸打包的饭盒递给他妈,催促道。

  “要得!赵红,莫收了,回家,这天色看起来是要下一场大雨。”赵解了围裙,向赵红喊道。

  “周砚,你放着明天早上我过来洗嘛。”赵红说了一声,解了围裙也是往门外走,周飞已经在门口等了有一会,拿了个蓑衣递给她。

  “这点雨穿啥子蓑衣,搞快,回家也淋不到好多。”赵红反手把蓑衣递给了赵铁英,“四,你穿,把沫沫裹起,免得淋雨感冒了。我钻周飞后头就行。”

  赵铁英看了眼穿着蓑衣的周飞,笑着点头:“要得,明天早上我给你放门口,早上下雨记得穿。”

  “好”赵红应了一声,掀起周飞的蓑衣把上半身钻进去,骑着就走了。

  “我要坐前头!”周沫沫凑到车前,就要往上爬。

  “坐锤子,下雨坐后头,我抱着你。”赵铁英穿上蓑衣,把她拎了过来裹在蓑衣里。

  “弄了一下午,都忘了拿蓑衣了。”老周同志把斗笠给赵戴上,有些不好意思。

  “我这里还有一个。”周砚拿了个斗笠出来,给老周同志戴上,“下雨路滑,慢点骑哈。”

  “要得,你回去,莫要淋雨。”老周同志点点头,蹬着自行车离去。

  天色愈发黑,小雨慢慢变成了中雨,连成一片,哗啦啦的下着。

  摊贩们慌乱扯着油布,收拾着钱、调料和没卖完的食物。

  这场秋雨,意外的有些大。

  这就是开店的好处啊,遇上一些突发天气,不会那么狼狈和兵荒马乱。

  十五块钱的月租,在这一刻显得很有性价比。

  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周砚估摸着接下来就要开始降温了。

  天气一冷,凉菜会渐渐没那么好卖,特别是凉拌鸡之类的,冬天是冰牙的。

  卤肉会有一些影响,特别是冬天的时候,肥肉会发硬,口感变得没那么完美。

  不过这是个缓慢的过程,川南不是北方,温度下降是相对温柔的,他还能再卖上一段时间。

  天气一冷,大家都想吃点热乎的,跷脚牛肉即将迎来旺季。

  冬天吃一碗刚出锅热气腾腾的跷脚牛肉,喝上一碗鲜美的牛肉汤,全身暖呼呼的,谁能抵抗得住这种诱惑啊?

  周砚把门关上,风雨也被关在了门外。

  碗筷收到后厨清洗区,全部洗净晾在一旁的碗架上。

  周砚从柜台后扯出钱箱,拿出账本,把账给记了。

  今天准备的卤猪头和凉拌鸡全部卖完,收入43.32元,试吃消耗了三斤多。

  面条多卖了二十碗,收入增加12元。

  他已经听说了食堂的改革方案,取消小炒,所有厨师专注做大锅菜,专注低价亲民路线,为工人同志服务,包子、稀饭、面条味道肯定会有提升。

  他预计饭店的面条销量会慢慢回落到八十碗,能稳住就行。

  这是正常的竞争,周砚完全能接受。

  不过厂食堂取消小炒区,意味着周砚将独占纺织厂的小炒业务,和价格极低的大锅菜正面竞争。

  今天的营业额为416.3元,利润为207.1。

  均破了他自己的记录。

  卤味的推出,确实打开了一部分不进饭店的客人的市场。

  也有客人问卤牛肉,但四块钱一斤的价格,确实让人有些望而却步,所以周砚决定明天继续空缺。

  今天周砚在客人中还看到了几个熟面孔,在昨天的婚宴上见过的,应该是老师和镇政府的公务员。

  这说明昨天的婚宴,为他成功拓展了一些新的客人。

  即便目前人数还不多,但这个圈子随着口碑的慢慢发酵,是相对容易滚雪球的。

  【叮!主线任务:制霸纺织厂完成!宿主成功拓展1000+用户,成为纺织厂知名度第一的个体户饭店!】

  【任务奖励已发放:火爆猪肝】

  周砚刚把账本合上,系统的提示音随之响起。

  瞧着这提示,周砚面露喜色。

  火爆猪肝是盐都有名的桥头三嫩之一,这道菜在川菜馆中相当常见,菜单上基本少不了,颇受欢迎。

  常见菜,但特别考验厨师的火候。

  炒不好猪肝,生硬发苦,味如嚼蜡。

  过于追求极致的嫩,客人吃完又容易打标枪。

  所以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就是厨师控火候能力的体现。

  猪肝是补血的好东西。

  周砚口味偏重,爱吃火爆猪肝、肝腰合炒、干锅肥肠这类菜。

  而且猪肝价格特别便宜,只需三毛钱一斤,炒一份猪肝用四两猪肝。

首节上一节8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