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她便带着陈程又从基础开始,一点点的过了几遍,在看到陈程逐渐找回状态之后,便又教给他一些新的弹奏技巧和要领。
授课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到了七点四十,陈程跟她说:“刘老师,我八点钟要赶回去,有个活动的获奖名单还等着我公布。”
刘诗语点点头,她因为注册IP在江城,也收到了拉新比赛的推送,眼看距离八点只剩二十分钟,她便交代陈程:“我周末要去燕京,下周可能还要请几天假,到时候这里也没人过来,你有时间就抽空来练练琴。”
陈程明知故问:“刘老师请假去燕京干嘛啊?”
“去面试。”
刘诗语也没打算瞒着陈程,直说道:“我一直在准备爱乐乐团的应聘,就差最后一轮面试了,要是过了就回来辞职,没过就继续教书,明年再战!”
陈程心里一点也不惊讶,面上却十分好奇的问:“刘老师不喜欢教书?”
刘诗语摇头道:“一点也不喜欢,我爸妈本来是想让我去音乐学院正儿八经教器乐的,但我这个人没什么耐心,不想每天自己都没什么时间练琴,还要教一堆学生,所以才来江大混个音乐鉴赏老师,这样自己的时间相对多一些。”
说着,刘诗语有些郁闷的感叹:“我本来以为不用教器乐的,没想到学校让我给流行音乐社当指导老师,每周还要给他们上上钢琴课,不过好在课时不多,一周也就一两节。”
陈程笑道:“刘老师这么不喜欢教人弹琴,是不是看在宁学姐的面子上才勉强教教我的?”
“倒也不是……”
刘诗语有些不好意思,随手翻了翻乐谱来掩饰心中尴尬,嘴上回答:“我是觉得你比较有意思,想来应该挺有灵性的,没想到还真让我猜中了,你琴弹的虽然很一般,但歌写的是真的很棒,比我强多了。”
刘诗语之所以想教陈程钢琴,主要是因为他的两重身份,对他有些探索欲,否则随便拉一个学生让她教琴,她还真是避之不及。
结果没想到,陈程其人还真是才华横溢。
关键,他的才华可不只是音乐这一方面,甚至在经营与创业领域也令人印象深刻。
陈程听她说起歌写的比她棒,便好奇问她:“刘老师平时也写歌?”
刘诗语大大方方的说:“学钢琴的,很少有不自己尝试写歌的,只是我在这方面没什么天赋,写的不怎么样,实在拿不出手,跟你比可差远了。”
说到这里,刘诗语看了陈程一眼,神情有几分遗憾的说道:“如果我这次面试通过了,那可能很快就要辞职北上了,到时候肯定也没机会再教你弹琴了。”
“没事没事。”
陈程宽慰她:“我本来就是个二把刀,有机会跟刘老师学一点就已经很幸运了,倒也没想将来能有多深的造诣。”
刘诗语抿抿嘴,鼓起勇气说:“你看,分别在即,你要是还有什么原创歌曲,就别藏着掖着了,让老师当你的听众怎么样?”
说完怕陈程拒绝,又补充道:“以后可能真的没什么机会了,你每天心思都在赚钱上,肯定也不可能当歌手发唱片,那你写的歌,岂不是都要埋没了?”
陈程心想,还以为刘老师是舍不得我这个学生,敢情在这里等着我呢。
不过,她说的倒也真诚,于是陈程便微笑道:“刘老师说的有道理,我这刚好有一首已经完成的歌,要不我唱给你听听,你给评价评价。”
刘诗语见自己的苦肉计得逞,立刻难掩兴奋的点头说道:“那可太荣幸了!来吧,介绍一下你的第二首原创叫什么名字?”
陈程心中琢磨,我也不打算靠唱别人的歌赚钱吃饭,能不砸别人饭碗咱尽量还是别砸。
可有那么一个人的饭碗,能顺手砸了也就砸了。
于是,他故作深情的说:“这首歌叫《我的歌声里》,刚好送给刘老师,祝刘老师这次北上能顺利圆梦!”
第171章 有没有兴趣当歌手?
听完陈程的介绍,刘诗语有些感动。
她当然知道,陈程这首已经完成的歌曲,不可能是写给自己的,肯定是之前就已经写好。
但他能说出送给自己、祝自己顺利圆梦,也是心意满满。
于是她微笑道:“谢谢陈程同学,希望借你吉言能马到成功。”
说完,她赶紧又去找自己的DV机和三脚架。
陈程也已经习惯了她的这个举动,于是便安静的等她把DV准备好。
随后,刘诗语回到他身边、端坐好身体,认真道:“我准备好了,开始吧。”
“好。”
陈程点点头,右手在钢琴高音区轻轻按下几个键,与《孤独患者》一样,简单的钢琴前奏之后,便直接开唱。
“没有一点点防备,
也没有一丝顾虑,
你就这样出现在我的世界里,
带给我惊喜,情不自已。
可是你偏又这样,
在我不知不觉中悄悄的消失,
从我的世界里没有音讯,
剩下的只是回忆……”
陈程轻轻吟唱几句,就让刘诗语感觉头皮一阵发麻。
这首歌虽然不疾不徐,但代入感来的实在是太快了!
完全就像陈程第一句歌词里唱的那样,没有一点点防备,这首歌就直接杀到心里了。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这首歌从第一句就一语双关,歌里唱着没有一点点防备,听众也同样没有一点点防备。
接着,歌曲唱到了“你”在“我”的世界里来了又走,简单几句,就把整个歌曲的基础逻辑写的一清二楚。
刚听完第一段主歌的那一瞬间,刘诗语还以为这歌是陈程写给自己的,就像是陈程在歌唱自己忽然进入他的世界,又即将从他的世界离开一样。
可她很快又意识到,自己不过就是自作多情罢了。
毕竟自己是几分钟前,才告诉陈程自己要去面试爱乐乐团的事情,这件事,整个江大除了陈程,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就连丁宁她都没有告诉过。
所以,短短几分钟,陈程怎么可能忽然为自己写一段如此贴切的词?
只能说,能让陈程有如此感悟和感慨的,一定另有其人。
没等她细想,陈程便唱到了副歌部分。
副歌,便是这首歌最火的那一段,也是点题的段落:
“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
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
副歌也一下击中了刘诗语的内心,在她看来,这首歌简直就是表白的不二之选,而且把对方写进脑海里、梦里、心里,都不稀奇,类似的情歌已经多不胜数。
但最后把对方放在自己的歌声里,这一下就升华了。
就像《孤独患者》里那一句“我不唱声嘶力竭的情歌”,瞬间就让自己超出了一个身位。
两首歌在立意上,都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结合钢琴伴奏简单干净,让刘诗语感觉,这就是陈程写歌的风格。
随后,陈程又重复唱了一遍主歌+副歌,只是这段主歌的歌词有些变化。
“还记得我们曾经,肩并肩一起走过,那段繁华巷口
尽管你我是陌生人、是过路人
但彼此还是感觉到了对方的
一个眼神、一个心跳
一种意想不到的快乐,
好像是一场梦境,命中注定。”
这一段,让刘诗语感觉到了一种轻描淡写却浓到骨子里的浪漫。
再接着,又是那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副歌。
不过这首歌是典型的三段式结构,除了主歌+副歌重复两遍之外,还有一个部分,便是“桥段”。
桥段很短,只有一段: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难道是缘分、难道是天意?
接着,便再接那段经典副歌。
刘诗语越听越沉迷其中,内心也被这首歌所感动。
待陈程一曲唱完,她还有些回不过神来。
半分钟之后,有些热泪盈眶的刘诗语忍不住问陈程:“这首歌你是写给谁的啊?写得真是太好了!”
陈程笑道:“干嘛写首歌就一定要是写给谁的,就不能是自己写着玩吗?”
刘诗语不信,认真道:“写歌难道不应该是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触景而发吗?”
“当然不是。”
陈程笑道:“那你想,那些歌曲创作者,有的歌写失恋,有的歌写出轨,有的歌写被出轨,还有的歌写偷情,难道都是亲身经历吗?”
刘诗语认真道:“我试着写歌的时候,就是一直代入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感受……”
陈程一针见血的说:“所以你写的歌你自己都不满意,如果你只能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歌,那创作面也太狭窄了。”
刘诗语满脸茫然:“是吗?”
“是啊。”
陈程点头说:“人家真正的商业创作者,在写歌的时候想的从来不是自己、是市场,是想着我写一首什么样的歌,能让那帮傻子跟着我哭、跟着我笑、跟着我唱、被我牵着鼻子走,然后花钱买我的专辑、花钱看我的演唱会、让我赚更多的钱。”
刘诗语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感叹道:“你说得对,看来我确实不适合写歌。”
随后,她稍稍平定心神,看着陈程感叹道:“对了,这首歌你要是不发出来,实在是损失太大了。”
说着,她向陈程道出自己的分析:“《孤独患者》那首歌,立意很高、曲调结构也很严谨,甚至可以说很高级,不过我个人感觉,对听众的阅历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演唱难度比较大,所以不太适合传唱。”
“可这首《我的歌声里》就不一样了,它的曲调、歌词、立意虽然没有《孤独患者》那么曲高和寡,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它很适合大众演唱,朗朗上口,所以一旦发表出来,传唱度一定会非常高,甚至有可能火遍大江南北。”
陈程有些惊讶于她的眼光独到,这两首歌上辈子的实际情况,几乎与她判断的一模一样。
《孤独患者》艺术成分更高,更能引人共鸣,甚至得了香港十大金曲奖,但网络播放量相比《我的歌声里》还是要差上不少。
后者的全网播放量至少在五十亿次以上,是前者的一倍还要多。
除此之外,后者还有无数个翻唱版本,其中有几个特别火的翻唱,加起来的播放量也在十亿次以上。
而且,《我的歌声里》还有一个数据很惊人,它曾经是在连续三年时间里,稳居KTV点唱榜前三,绝对是一首传唱度极高的网红歌曲。
所以,刘诗语的判断一点也没有错,相比之下,《我的歌声里》有更大的市场价值。
陈程对成为歌手没什么兴趣,这种现象级的网红歌曲,在若干年版权保护机制健全之后,确实能赚很多钱,就像广州雨神那首《广东爱情故事》,一首歌就赚了一个亿,而且还在持续不断赚钱。
现在的网红歌曲,在网上吃不到直接的传播红利,这年代哪有人花钱听歌,平台拿你的版权供人播放,也不会给你一毛钱。
这年代的网红歌曲想赚钱,只有线上转线下这一条路,就像杨臣刚那首《老鼠爱大米》,也帮他赚了很多钱,但那些钱可不是线上赚来的,是线上火了之后,在线下疯狂走穴、参加各种晚会赚来的。
歌在网上没赚到钱,但歌很火,歌手的出场费自然水涨船高。
可陈程哪能愿意去赚这份辛苦钱。
于是,他果断的对刘诗语说:“刘老师,我这个人不想出名,但如果真是必须出名,我更希望我是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出名,而不是一个歌手。”
刘诗语问他:“那你写的这些歌,难道就打算这么埋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