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农:我真不想种田的 第173节

  “稻田鱼的事儿,回头你找田总。”许岳说道,“到时候别给我抓完就成,给我留几条吃。至于稻米.大多会留下来自己吃或者送人,卖不了多少,毕竟今年真没种多少。至于价格,回头咱们一起尝了,再议如何?”

  “药酒?”许岳接着说道,“这事儿我得想想,那药剂的主药人参都值几十万,恐怕真不具有普及性啊!”

  “用一般人参减少药效,有可能么?”田逸之开口问道。

  “配方是我爷爷弄的,回头我问问他。”许岳说道,“不过,药效减弱,价值大打折扣,还有没有必要,恐怕都是一个问题。”

  价值低了,挣不了多少钱,许岳自然也就没兴致。

  何况,那样还容易影响“桃源”这个品牌。

  “药酒的事儿放一放也无妨。”黄亮说道,“那稻米的品质,许总似乎很自信。”

  他知晓许岳家的稻米不一般,这才打起了主意。

  至于药酒,他自然也从沈建军那儿听闻了。

  “我没吃过市面上那些昂贵的米,但想来也不会比它们差。”许岳说道,“或许更好。”

  “那我很期待。”黄亮笑着说道。

  没质疑,不是因为许岳是他老板,而是因为他真信。

  想想许岳那些蔬菜就知晓了。

  如今市面上那些贵的米,一斤几千块呢。

  许岳今年没种多少,明年扩种,卖个一万斤,那就是几千万的营业额,那利润必然不少。

  三人聊了一会儿,多是关于工作的。

  “黄总一起去转转?”许岳说道,“中午一起吃过饭,昨儿抓的稻田鱼还有几条。”

  “好啊!酒不能少!”

  黄亮没有拒绝,也很难拒绝。

  昨晚都听说那稻田鱼很美味的。

  尝了味道,也好估价。

  不过,许岳的东西,最低都是市价十倍。

  一斤稻田鱼几百块,贵么?

  那得看是对于谁来说了。

  对于有钱人来说,三千块都便宜。

  他们要的是品质。

  可对于穷人来说,那就是抢钱。

  三百块,二十斤猪肉了。

  “少不了你的。”许岳一笑,说道。

  一行人三人,一起去的鸡场,毕竟离之最近。

  如今工人正满山在捡鸡蛋。

  “二舅!”

  许岳见李觉民,随即喊了一声。

  “这位是田逸之田总,你以后有什么事儿可以直接找他。”许岳介绍道,“田总,这位是李觉民,现在负责养殖这一块儿。”

第163章 契机竟然在这儿(55)

  “田总好。黄总好。”

  李觉民连忙笑着招呼了一声,不过有几分拘束。

  黄亮自然也没被他忽视。

  虽然没打过交道,但人还是认识的。

  李觉民自然懂了许岳的意思,这是他请来的管理人员。

  这事儿,他也有所耳闻。

  而且觉得挺好。

  “你好!”

  田逸之点头问好。

  这人,他也从黄亮那儿提前了解过。

  许岳喊他二舅,但不是亲的,只是邻居。

  最早跟许岳的工人之一,能力也不错,养殖这一块儿,还真没出什么纰漏。

  至少对得起他每月多拿的几百块钱。

  几人在鸡场转眼,李觉民开始介绍现在的情况。

  别说,许岳还真没他了解。

  “这竹林也是承包下来的?”田逸之问道。

  “对!”许岳说道,“本来准备卖竹笋,后来又觉得空旷就养了羊,然后又觉得竹子不能浪费,准备搞些竹艺品卖.”

  “竹艺品?”

  田逸之有些惊讶,这事儿他还真没听说过。

  “还是小打小闹,如今也就一个篾匠在做。”许岳说道,“本来准备堆积一些,然后放网上试试水,结果垂钓中心那边就卖得差不多了。”

  “篾匠技术如何?”田逸之问道。

  “挺不错。”许岳说道,“我们给的样图基本上都能编出来。另外,村里这样的人还真不少。”

  “黄总?”

  田逸之看向黄亮,笑着喊了一声。

  “可以准备一些,先试试水。”黄亮说道,“许总,你这片竹林的竹笋应该不同吧?那竹子.”

  “竹子的话,估计还需要时间。”许岳点头,说道,“竹笋自然没问题。不过,冬笋都还要一段时间。”

  “只承包了这边一个山头的竹林?”田逸之问道。

  “完全承包下来,现在还做不到,等等吧。”许岳说道。

  田逸之点了点头,却没继续问了。

  做不到,不是承包不了。

  与钱什么的没关系,应该是技术上的问题。

  这个问题,他与黄亮都很好奇,但却都选择回避了。

  问?

  那你还混个屁啊!

  当领导的这点情商都没有,你还怎么管理员工?

  技术,那才是人家的根本。

  从竹林回来,一行人又去了养兔的山头。

  “那几个兔子脚怎么感觉不对劲?”田逸之说道,“这附近有什么对其造成威胁?比如蛇?”

  这边果园比鸡场那边可大了不少。

  他可从黄亮那儿得知,许岳家的几十亩桃园,收入近亿。

  这边可是几百亩。

  后山鸡场还有,总共好几百亩。

  另外,菜地边上有,水田边上也有。

  明年这些果树结果,那收益得多少?

  “那几只是野兔,小岳家的狗从山里叼回来的。”李觉民说道,“那些小一些的兔子才是花钱买回来的。”

  田逸之惊讶不已。

  他家那两条小狗能去山里抓野兔?

  夸张了啊!

  “家里有条老狗,早出晚归。”

  许岳似乎看出了田逸之的疑惑,随即解释了一句。

  一行人随后又去了桃园,然后再去了菜地,叫上了许江景。

  茶山、鱼塘、鸭场.

  “你还养殖蚯蚓了?”

  从鸭场那边回来,田逸之有些错愣的看着面前的蚯蚓养殖场。

  “给垂钓中心那边养的。”许岳说道,“销量不错,平均每天能卖两三百盒。我这儿出去一百一盒,他们转手翻了一倍,售价两百。不少钓鱼佬走的时候还打包。”

  田逸之惊讶不已。

  什么时候蚯蚓这么值钱了?

  抢钱呢?

  一盒一百两百?

  渔具店的两三块钱吧?

  “没想过做饵料?”田逸之问道。

  如今钓鱼的人越来越多,饵料市场也不断扩大。

  “以前不少人建议过。”许岳说道,“这事儿,我还没想好。”

  “那边大棚种的什么呢?”

  田逸之指着不远处,随口问道。

  饵料的事儿,也是可以走的。

  不过,老板都说没想好,那就不急。

  “我试着培育一下猴头菇和羊肚菌那些。”许岳说道,“去看看!”

  “这季节能栽培猴头菇?”田逸之惊讶不已,说道,“走,去看看。”

  栽培猴头菇一般以16摄氏度到20摄氏度为宜。

  如今可是室外气温可是三十多度。

  猴头菇春秋两季均可栽培,春季在2月或者3月开始接种,秋季以9至10月接种栽培为佳。

首节上一节173/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