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逃生舱做适应性训练的时候,林源是站立姿态的,因此海水是从他的脚步开始向胸口和头部逐步蔓延的,这给了林源逐渐适应的空间。
可是今天他是趴在鱼雷发射管中的,海水一涌入发射管,就直接覆盖了他从胸膛到脚步的全身区域。
这种不给任何缓冲,瞬间难度直接拉满的方式,让林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受。
他感觉整个身子的下半部分,仿佛都不属于自己了。
林源感觉自己像是赤身裸体,站在冰天雪地中面对寒风一般,浑身又冷又痛,忍不住不停的颤抖。
如果换个人处在林源的位置,恐怕此时已经慌乱起来。
可是林源知道,这种痛苦只是暂时的,虽然今天一上来就吃了一个下马威,可是强度上限并没有超过之前,之所以不适应只不过是因为强度直接拉满,没给循序渐进的过程罢了。
等到过一会儿他适应了冰冷的海水之后,这种感觉会逐渐消退的。
“哗啦哗啦!”水位不断上涨。
“咔哒咔哒!”林源的牙齿不停颤抖磕碰。
真是有点惨,连咬紧牙关都做不到。
很快水位就没过了林源的头顶,整个鱼雷舱都被海水填满。
林源屏住了呼吸,等待下一个环节的到来。
做过好几次适应性训练的他,当然知道下一步就是打开对外的连通阀,使得发射管内的水压和外部一致。
果然,下一刻巨大的水压传来。
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是林源依旧感觉到自己像是五行山下的孙猴子,瞬间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咕咕咕~”
耳边又是耳膜在水压作用下发出的响声,令人感到心烦意乱。
并不是林源矫情,而是这种“咕咕咕”的响声,还伴随着耳膜一跳一跳的鼓动。
你会感觉自己的耳朵中像是有一根巨大的主动脉血管,正在不停的扩张,随时可能崩开,造成大出血。
虽然林源知道这并不是真的,只是一种错觉,但不可否认这种感觉太过于逼真了,因此对于人的心理压力极大。
你会不停的担忧自己的脑袋,担心会不会像一个气球一样突然炸掉,这种感觉真是糟透了。
林源不认可菲律宾Bajau族人主动刺破耳膜的行为,但是能够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干。
他只是偶尔为之还能够忍受,要是天天都这样,恐怕他也会选择长痛不如短痛,直接刺破耳膜算了。
无论是冰冷刺骨的海水,还是巨大的水压带来的不适,都只能忍耐。
林源知道,这都只是今天拍摄过程中,最最微小的阻碍罢了。
就在此时,鱼雷发射管的开口,突然传来了金属摩擦声。
“咔吱~”
水下听到的声响被钝化了,仿佛像是梦中一般,带着一种不真实感。
林源知道,这是鱼雷发射管要打开了。
他顾不上身上的不适,打起精神面对这道难关。
一旦鱼雷发射管的外部舱盖打开,高速水流将狠狠的撞在他的身上,这种感觉绝对是相当酸爽。
“嘎吱!”
鱼雷发射管的舱盖快速开启,大量的海水猛的冲进了鱼雷发射管中。
林源感觉自己的面部,像是被人用包裹着厚厚棉被的拳头,狠狠的打在脸上。
他的面部肌肉剧烈的晃动着,可见受到的冲击力有多大。
更令林源感到痛苦的是,并不是挨一拳就算了,而是一拳又一拳连环来袭,不断的击打在他的脸上。
此时弗吉尼亚号的行进速度是32节,差不多相当于50公里的时速。
在陆地上,摩托车跑50公里时速时,你都能感到迎面吹来的狂风,带着你的发丝往后狂拽。
如果你张开大嘴,空气就会猛的灌进嘴里,多这么干一会儿,有很大概率会开始打嗝。
而在水下,狂风换成了激流,只是水流的力量显然大于空气不少,让林源相当的狼狈。
被动的挨打肯定不是林源的风格,他把双臂架在脑袋的正前方。
双臂和手掌构成了一个尖锐的三角形,疾速袭来的水流撞在他的指尖上被分开,又顺着他的胳膊滑向两旁。
使得林源面部承受的压力剧减。
之前的逃生舱适应性训练时,舱门开口是位于潜艇两侧的,因此不必承受水流的冲击。
而今天林源位于弗吉尼亚号的正前端,这一刻他就是都江堰的鱼嘴,可以说是体验了一把人肉分水器的感受。
林源艰难的顶着水压,一点一点的挪到舱盖口,他把上半身探出艇外,然后快速的扭转身体,牢牢的扒住弗吉尼亚号的潜艇外壳,向着不远处的1号鱼雷发射口爬去。
“从扒飞车开始入行,到扒飞机轰动影坛,今天轮到扒核潜艇和扒鱼雷了。”
“不知道这样的我,该被称为什么?”
第631章 鱼雷!鱼雷!
此时,林源最大的感受就是艰难。
从影以来,攀爬对于他来说是最常见的操作,可是他却从未这么难过。
林源爬过大楼,也爬过飞机,乃至千万年历史的冰绝壁,但这一次给他的挑战却是全方位的。
背部传来的巨大水流冲击力,将他牢牢的按在弗吉尼亚号的外壳上,林源感到自己身上像是压着一座大山。
好处就是不用担心扒不牢外壳掉下去,可坏处却是整个人都要被水压给冲坏了。
原本20个大气压的水压,就已经让林源感到异常的难受,现在再叠加弗吉尼亚号高速航行时迎面而来的水流冲击。
顿时让林源感到头脑一阵眩晕,同时手脚也感到一阵发麻。
这显然是轻微缺氧的反应,但并不是因为林源体内的氧气已经耗尽,而是血液的供氧受到了干扰。
正常的情况下,心脏左心室收缩,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泵入主动脉,随着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向全身各个器官的毛细血管。
在毛细血管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物质。
可是现在,血液的供氧循环受到了强烈的扰动:
巨大的水压叠加水流冲击力,构成一层又一层的重压,施加在林源的身上。
这种压力和寒冷的水温一起,导致林源的毛细血管收缩,使得血液通行能力大幅度下降。
进而导致获得氧气的效率降低,带来了缺氧反应。
林源知道,这种缺氧反应,是不可能随着身体适应而减轻的。
相反,在今天这场戏的拍摄过程中,将会全程伴随他。
这将导致他的运动能力下降,可能至少下降30%~40%,许多在正常情况下能够完成的动作,此刻都将难以完成。
但是他别无选择,顶着这个Debuff拍完今天的戏,是必须承受的。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快一点,再快一点。
夜长梦多,拍摄的时间拖得越长,他就越力不从心。
林源拼尽全力的一点一点向1号发射管,每挪动一寸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没有任何的取巧可能性,也没有任何的技术发挥空间,只能依靠身体的素质,硬碰硬的完成这段戏。
从林源爬出的2号鱼雷发射管,到1号发射管之间的距离,其实也只有5米不到。
在弗吉尼亚号上,也就是两条鱼雷液压传送带的距离,林源用脚丈量过,四步半就能跨越。
可是此刻却如同天谴一般,前进的每一寸都让林源感到万分的艰难。
林源感到自己像是被按在粗粝的砂纸上摩擦一般,接触着弗吉尼亚号的这一面疼的厉害。
但他没有退路,只能咬着牙前进。
他必须快,从他出舱到1号鱼雷发射管发射鱼雷,只留给了他30秒时间。
一旦错过,拍摄就失败了。
林源看了看手腕上的深潜手表,已经21秒了。
时间还剩9秒,可是距离1号发射管还有两米的距离。
他只能不顾一切的拼命向前爬去。
林源不知道此时自己在摄像机镜头中的样子,但他敢肯定一定是相当的狼狈。
终于,又往前艰难的移动了1米多。
此时,1号鱼雷发射管的舱盖打开了。
这说明鱼雷的发射已经近在咫尺。
于是林源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拼命的向着前方挪去。
只见一颗橙红色的鱼雷,从发射管中探出个头来。
林源立刻拼尽全身力气,奋力的往前一跃,用力的抱住鱼雷。
这一刻,林源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牢牢的抱住这颗MK48鱼雷,千万不要被甩下去。
MK48重型鱼雷,是美海军潜艇的标志性重型鱼雷,长5.85米,直径533毫米,重量约1.6吨,航速55节(时速约101公里),射程46公里。
一抱住鱼雷,林源的承受的激流速度再次提升!
之前在弗吉尼亚号的艇首位置,承受的是30节航速下的水流冲击,现在几乎提高了一倍,瞬间跃升成为55节!
巨大的水流冲击力,让林源担心自己无法承受。
毕竟这是他第一次抱着鱼雷航行,而人类历史上也没有哪个人,可以给他提供这种经验。
唯一让他安心的是,MK48鱼雷的周长大约1.57米,对于身高1米88的林源来说,他的双臂一圈就可以环绕一圈,结结实实的抱住还有剩余。
而双腿也牢牢的环住鱼雷,更是轻松抱紧。
双臂和双脚的同时锁死,使得林源牢牢的固定在MK48鱼雷之上,直冲远处的怀俄明号而去。
当林源在鱼雷姿势稳定后,才突然发现,似乎水流的冲击力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强?
似乎速度并不是太快?
貌似比弗吉尼亚号的30节航速快一些,但是绝对达不到55节的航速,恐怕连45节的航速都没有。
怎么了?不会是鱼雷的发动机坏掉了吧?
要是这样,那可就是太倒霉了。
这段戏要是重复拍摄,可真是折磨人。
林源疑惑的扭头望向鱼雷的尾部。
MK48鱼雷采用的动力系统是热动力斜盘机,一台功率500马力的奥托2型燃气轮机,正推动着鱼雷向前。
这种动力系统的优点在于低噪音,无尾迹,因此隐蔽性极高,但对于此刻的林源来说,却不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