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林源之前的表现简直是太不讲道理了,让人不敢相信。
可是现在亲眼看到林源在水下的表现,最后一丝侥幸心理也完全破灭了。
巨大的差距令人绝望,但是想通之后却心念一宽,反而更加轻松起来。
老彼得做出一个手势,示意亨利跟上,两人跟随着林源的方向前进。
……
……
20分钟的时间,林源就已经穿过了第一段U型通道,抵达5号营地并进入“深水潭”开始下潜。
这是一段60度左右斜角的下潜通道,而且还是呈螺旋状下降。
林源转了几圈之后,心中就开始暗暗吐槽:“这个鬼地方,要不是为了救孟涛,他是再也不会来了。
不仅大角度长时间向下潜泳,还需要螺旋转圈圈,真不知道大自然是不是在这儿搞恶作剧。”
长时间的头朝下,对于人类来说显然并不是一种舒服的体验。
而要是头朝下的同时,还需要不停的转圈圈,那就更是一种折磨了。
林源敢肯定,来这儿下潜的其他人,一定会感到头晕的。
随着潜水的深度越来越深,林源看了一下自己的压力表,8.5个大气压。
这意味着他已经抵达了85米深的水下区域了,已经快要抵达最深处了。
此时他感觉自己的身上像是坐着好几个大汉,压得他手脚都有些沉甸甸的。
划水的动作也全然没有之前的轻快,这将时他通过这个路段时,会花费更长的时间。
在抵达底部之后,林源又保持着横向游动了近10分钟,才开始重新进入上升通道。
在上升了25米之后,林源终于停了下来,开始了他的首次减压。
这次不能再向之前一样,一口气直接冲上去了。
那样固然很爽,可是减压病绝对不会放过他。
在90米的水下待了那么长时间,是绝对不可能无视体内溶解的大量惰性气体的。
对于绝大多数的潜水运动员来说,减压都是非常枯燥无聊的一件事,就是待在原地傻等。
待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无聊大多数人还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和恐惧。
黑漆漆的水下,只有头灯的一点光亮,耳边一片寂静,偶尔传来一点水流的咕嘟声。
再加上高强度水压紧紧的压迫身体,这种感觉像极了梦魇时的感受。
林源看了看自己的手表,这次减压经过了10分钟,他估算了一下应该差不多。
于是开始进行了第二阶段的上浮。
这次他一口气上浮了30米,然后又不得不停下来,进行第二次减压。
依旧是10分钟如同坐牢一般的等待,林源也只能枯坐在水中。
真是太枯燥范围,而又显得繁琐了,但这就是潜水运动的铁律。
幸好这一趟他的潜水深度深度并不算太深,只是90米而已。
减压时间,是根据在水下待的时长,以及水深呈指数性增长的。
如果浅的足够深,减压的时间会让人感到绝望。
以游戏《潜水员戴夫》的原型戴夫为例,导致他遇难的那一次南非布须曼洞潜水。
他在短短的17分钟时间,下潜到了271米的深度。
但是上浮减压的总时长,却要达到惊人的12小时!
你能想象在水下枯坐12小时,是多么难受的一件事吗?
而这还仅仅是因为,他在271米深的水下只待了5分钟。
要是超过这个时长,他可能需要减压超过15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好在“深水潭”的下潜深度只有90米,可以极大的降低减压等待时间。
林源预计自己需要经过3次减压,总计30分钟。
而亨利和老彼得,则是需要5次减压,总计90分钟的减压时长。
路途需要消耗氧气瓶,减压需要消耗氧气瓶,现在林源完全能理解,为什么凑齐一个救援队下水的资源,需要那么多天准备了。
他也更深刻的体会到,为什么孟涛等人会被困死在洞穴深处:
地下水的上涨,导致了他们无法前往6号营地,因为没有水下的引导绳他们找不到路。
而没有6号营地的氧气瓶支持,他们绝对无法克服漫长水道中的游动消耗,以及减压等待时的氧气消耗。
因此对于林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好6号营地的氧气罐,然后尽快铺设好引导绳。
否则他就是找到了孟涛等人,也带不出来。
在林源的思索中,三次减压都逐一完成,然后他终于恢复到平游状态。
整个深水潭的全程长度是1400米左右,可以说是氧气瓶和体能的双重挑战。
林源查看了一下自己的氧气瓶消耗量,虽然在5号营地已经更换过一次氧气瓶了,但是消耗依旧接近了五分之一。
他估算了一下,亨利和老彼得等人,抵达他这个位置的时候,恐怕需要消耗超过一半的氧气。
按照三分法则,这显然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没有6号营地提供氧气支撑,他们将随时处在危险之中。
这一点在出发前的沟通中,亨利和老彼得显然是知道的。
林源一马当先游的那么快,一部分原因也是希望从6号营地拿几个氧气瓶往回游,布置在半途中。
多一个临时补给点,降低两人出意外的可能性。
这也是接下来一段时间,两人需要替林源完成的工作。
那就是在5号营地和6号营地之间,搬运氧气瓶布置几个临时补给点。
林源顺着引导绳又往前游了5分钟左右,他终于发现了一个红色的帐篷。
这应该就是之前的6号营地了。
林源游进帐篷之中,发现氧气罐的数量,远远少于5号营地的数量,仅有33个。
这也并不奇怪,毕竟运送物资到5号营地和6号营地的难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这显然不是个好消息,意味着这点氧气罐,想要支撑孟涛等人出来,都相当有困难。
孟涛等人一共有5个人,扣除掉林源和亨利老彼得的消耗,恐怕他们一人只能在6号营地分到4个氧气瓶。
这意味着出来时,必须一次成功,经不起失败导致的氧气瓶额外消耗。
林源先提起两个氧气瓶,返回到U型通道处,布置了一个临时补给点,供亨利和老彼得使用。
紧接着他开始更换自己的氧气罐,并且开始向前铺设引导绳。
在林源的手中,并不存在什么熟能生巧。
因为超凡直觉和身心合一两大天赋的存在,上手即精通,绝无失误可言。
于是铺设引导绳的速度相当之快,大概以每2分钟铺设两米引导绳的速度一路向前。
在林源来回折腾了近3个小时后,完成了近200米的引导绳铺设,前方已经能看到上岸的通道了。
于是他先返回6号营地,准备更换一下自己的氧气瓶,再上岸寻找孟涛等人。
返回到6号营地时,林源意外的看到了亨利和老彼得两人。
两人在他之后3小时,终于抵达了6号营地的位置。
林源挥挥手,示意他们跟自己走。
三人一路向前游去,顺着铺设好的引导绳,终于钻出了水面。
出水的那一刻,三人都第一时间摘掉了自己的呼吸器和面罩。
“爽!真是太爽了!”老彼得喊道。
即使对于一名老潜水员来说,这么长时间待在水下,多少也是有些难受的,特别是经历了那么多次枯燥的减压。
“孟涛!听得到吗?”亨利对着洞穴内大声喊道。
空荡荡的洞穴却不闻回音,也听不到孟涛等人的答复。
“洞穴内的声音可以传很远,没有回复说明他们不在附近。”亨利说道。
“走吧,我们进洞去看看,尽快发现他们。彼得,要麻烦你留下来布置临时补给点了。”林源说道。
老彼得点点头:“你们去吧,先到7号营地去看看。”
7号营地位于地下2100米,如果孟涛等人被困,不想被饿死的话,最好选择就是到后面几个营地去。
从这儿出发,大约4个半小时可以抵达7号营地。
于是林源和亨利都开始脱下身上的潜水服,从刚才拖曳在背后的防水包中,拿出更换的衣服。
只是下水时能带的衣服显然不如之前的多,显得有些单薄。
看到亨利有些微微发抖的样子,林源脱下自己的一件外套递给他:“穿我的吧,别冻感冒了。”
“你穿的本来就比我少了,再分我一件怎么行?”亨利摇头拒绝。
林源笑着说道:“我都能穿湿式潜水服下水这么久,你还担心我怕冷?”
于是他不容分说的把衣服塞进亨利的手中。
不会生病的林源,除了冻得不舒服之外,也许寒冷时会消耗更多的能量,但是真的可以少穿一件。
感受到林源的好意,亨利穿上林源的外套,看着只有一件单衣的林源,默默的抹了抹眼睛。
三人稍微休息了一阵之后,老彼得留在原地,准备一会儿下水。
而林源和亨利则快速向着洞穴深处走去。
他们必须要尽快找到孟涛等人。
从他们进入洞穴到现在,已经是第15天了,被困时间也超过了10天。
再不尽快找到他们,可能真的会有危险。
怀着焦急的心情,林源和亨利的步伐相当快。
两人提早了半个小时,来到了7号营地。
当他们进入7号营地的时候,看到物资整整齐齐的摆在地上,根本没人动过的模样。
一阵不详的预感闪过了林源的脑海。
第594章 终于找到目标
“怎么会物资完好,一点都没动?”亨利惊讶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