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动作巨星:从好莱坞开始 第479节

  96亿美元的投资,假设林源要执行对赌协议,就必须支付138.24亿美元。

  相当于股东们在2年时间中,投资了96亿美元,狂赚42亿美元!

  如果不知道未来这个项目能赚多少,只看眼前的回报率,绝对能让股东们满意。

  但对于林源来说,这可是未来价值4000亿美元的资产啊,现在只要支付42亿美元的利益,就能将整个项目的收益都聚拢到自己手中,实在是赚翻了!

  因此,贝蒂说的没错,林源是真的需要钱。

  但这动辄一百多亿美元计算的资金规模,如果不通过融资手段,还真是难以筹集。

  于是林源问道:“可是我手中的股权,不合适再拿来做融资手段了。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

  电话中贝蒂说道:“融资并非只有股权融资这一种方式。银行贷款和发行公司债,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式。”

  “但是公司债的利率比较高,发债规模也很难做到比较大,所以我建议用股权质押,向银行贷款的方式。”

  股权质押?

  电话中的贝蒂开始解释:“借债的主体是林源影业,也就是银行的放款对象是公司。你以股权质押的方式,为这笔贷款提供担保。这样就能获得很大一笔融资。”

  听到贝蒂的解释,林源大致明白了贝蒂的思路。

  此时,正是林源影业的股价高点,如果在此时进行股权质押,当然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

  在进行股权质押时,股价当然是要打一个折扣,《证券法》的规定是不得超过75%,如果规模太大,还有可能进一步打折。

  比如说林源拿出10亿美元的股票作为担保,银行是不可能给他贷款10亿美元的。

  因为股价是实时波动的,万一股价一波下跌,就会出现抵押物价值不够的情况,这样会给银行的贷款带来巨大的风险。

  因此,《证券法》规定上限不得超过75%,也就是最多只能贷款到7.5亿美元。

  这25%的差额,就是安全缓冲垫。

  如果银行认为贷款的金额太大,25%的缓冲垫都不够,就会进一步下调贷款比例。

  林源认为如果进行大规模的借贷,能拿到50%的金额都很不错了。

  “你认为我这一波贷款,多少金额合适?”林源问道。

  “拉满。”贝蒂直接回答道。

  “拉满?”林源感到真是疯狂。

  此时的林源影业股价为28美元,等到正式走完银行的放贷流程时,可能股价已经突破30美元了。

  但就算是按照28美元计算,林源手中的股票总价值也达到了1568亿美元,按照50%的额度放款,那就是784亿美元。

  林源立刻产生了三个疑问:

  第一,法律允许他把所有的股权都质押出去吗?

  第二,据他所知世界上最大一笔的股权质押金额,也就是40亿美元左右。这意味着单一银行机构,肯定是不会接受太多股权质押的,必须要找很多家银行,能够搞定那么多银行来实现这一金额吗?

  第三,就算能融资这么多金额,有必要吗?这样拼命上杠杆的行为,会不会太疯狂了?

  林源立刻把自己的三个疑虑,反馈给贝蒂。

  在一旁参与电话会议的GAKKI酱和霉霉都听傻眼了。

  在电话会议开始后,两女都处在完全插不上嘴的状况中。

  在林源和贝蒂的交流中,每一句话的信息量都是爆炸的。

  贝蒂作为专业人士,自然不奇怪,可林源竟然也懂的这么多?

  虽然他无法站在贝蒂的高度看问题,但贝蒂抛来的每一个问题,林源都能立刻理解消化,并且给出相对应的反馈。

  这就相当的厉害了,她们都知道几年前,林源还是个对于资本领域基础为零的纯小白,没想到短短时间中,就成长到这种程度。

  GAKKI酱和霉霉在感叹林源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也要加强金融领域和法律领域的知识学习。

  不求成为一个专家,但至少也要追上林源的脚步。

  面对林源的疑惑,贝蒂立刻给出了答案:

  “第一个问题,当然是允许的。事实上,很多上市公司在财务暴雷之前,实际控制人手中的股权都是超过80%,甚至达到100%都进行股权质押了。”

  “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单一的出资方,是不会接受太多的股权的,所以要多找许多家银行,拆开借钱。这其实就是你说的第二个问题。”

  林源点点头表示明白:

  你找一家机构借100亿美元,人家肯定不敢借你那么多。无论你的财务指标有多好,个人信誉有多高,都不可能借你那么多。

  银行也是有自己的风控规则的,不可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笼子里。

  如果你找10家银行,每家都借10亿美元,那就好操作多了。

  但问题在于,现在的贝蒂建议林源,拉满融资额度,那可是将近800亿美元的融资啊,真能找到那么多出借方吗?

  如同贝蒂所说,很多上市企业倒闭时,老板的股权都已经全部质押出去了,但人家是好几年的时间中,分批质押出去的。

  像林源现在这样,突然拿出全部的股权进行质押,真的不会引起担忧,而导致没人接手吗?

  “我担心一次性根本质押不出去那么多金额。”林源说道。

  “你放心,我敢给你提这个建议,那就一定没问题。至少我们摩根财团一家,就能承担100亿美元的金额,杜邦财团和波士顿财团那儿,各自再搞定50亿美元也不是难事。

  总之,你相信我这根本不是问题。还是那句话,你之所以担心,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有多抢手。

  区区八百亿美元,北美地区的投资机构都不够分,我还要考虑分给日本和韩国那儿的银行一些。”贝蒂豪迈的说道。

  区区八百亿美元……

  这么一看来,那位说小目标还真不是凡尔赛,在顶级资本的面前,一两亿真的不算钱。

  贝蒂继续说道:“你的最后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有必要。因为当下可能是未来几年内,林源影业股价的最高点了。不趁着股价最高位的时候做融资,那要等什么时候?

  按照你们华人的话,这叫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此时真是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绝对不能错过。

  在这个阶段储备足够的资金,你才能从容面对未来的任何冲击。”

  “至于拼命上杠杆的风险,我只能说可能因为你还是个外行,尚不理解当前全球金融体系的规律。在这个经济周期内,要拼了命的借钱,借到的钱越多,你只会越赚钱,绝不会有亏损的风险。”贝蒂说道。

  “我还真的不太懂,你能帮我解释一下吗?”林源问道。

  于是,贝蒂深入浅出的给林源解答了一下疑惑。

  简单来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这个世界处在金本位之中。

  那时的美元是锚定黄金的,美联储向世界承诺,发行的所有美元都有对应的黄金储备作为担保,因此美元是无法随意发行的。

  有人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因为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不得不滥发美元导致的。

  但事实却是,哪怕没有越战的泥潭,布雷顿森林体系迟早也是会崩溃的,因为在这个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时代,金本位根本玩不下去。

  举个例子,假设这个世界上流通的,作为货币的黄金总价值为100万亿美元,而每年生产的总商品价值也是100万亿美元。

  这时货币和商品可以建立一个完美的对应关系。

  如果是在农业时代,耕地的总数基本是固定的,每年土地产出的上限也不会有太大变化,那么和贵金属货币能够基本匹配,不会出现购买力的巨大波动。

  但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时代,明年的总商品价值可能就是110万亿美元,后年120万亿美元,大后年130万亿美元……

  而黄金总量,却不可能按照这样的数量同步增长。

  因为商品产能可以快速膨胀,而黄金你找不到矿场的话,挖不出来就是挖不出来。

  这就会导致商品的增长数量,远远快于货币,导致货币的购买力越来越高,这就是所谓的货币通缩。

  金本位货币,具有天然的通缩属性,这是自然规律!

  一旦进入通缩状态,大家手中的钱会越来越值钱,今年十块钱可以买一袋米,明年十块钱就可以买一辆自行车,后年十块钱可以买一部手机了。

  大家都会舍不得花钱,拼命的存钱,只保留最低限度能够活下去的消费。

  毕竟钱拿在手上越来越值钱的话,谁还花钱啊?

  整个社会将如同一潭死水,没有任何的生气。

  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样的金本位货币体系,迟早是会崩塌的,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

  当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后,世界就进入了无锚货币时代。

  以前各国发行货币,是锚定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储备的,现在完全没有锚了,靠的是国家对内的强权和对外的信用。

  这一下,世界各国的央行发行货币时,除了要考虑滥发货币导致的恶性通胀之外,几乎已经不受任何限制了。

  因此在这个时代,资产才是硬通货,因为资产是物质的客观存在,没法被央行批量“印出来”。

  至于资产也可能在价格泡沫化之后,买入导致亏损,这是另一个问题了,关键在于持有资产的价格。

  回到无锚货币时代,通胀变成了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

  于是有些处在经济底层的普通人们编出了搞笑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当今世界一年的通胀率大约是7%,一个资产10亿的富人,每年资产会被通胀吞噬7%,也就是7000万元,平均每天接近20万元。

  于是普通人开始感叹:“富人其实压力也挺大的,如果不能投资盈利,每天一睁眼自己的资产就缩水20万元,真的是好心疼啊。”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显然不是,穷的是真的越来越穷,富的反而越来越富,这才是大家感受到的真相。

  那么问题出在哪了呢?

  为什么通胀不吞噬富人的财富?

  答案在于普通人没有资产。

  普通人的财富大多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存在银行中的都是现金,每年固定被通胀吞噬7%,哪怕有一些存款利息,那也不过是少被吞噬一些罢了。

  而富人假设有10亿财富,资产配置往往是这样的:

  其中9亿5000万,甚至9亿8000万都是房子股票债券等资产。

  银行做的是晴天借伞,雨天收伞的事,这也不怪银行,毕竟银行要考虑资金安全问题,显然钱借给富人“看上去更安全”。

  于是富人还能负债从银行借贷10亿元,继续换转成资产。

  这样一个10亿财富的富人,可能持有的资产超过了20亿元。

  通胀怎么可能吞噬他的财富?

  通胀不仅不会吞噬他的财富,反而会因为通胀导致资产价格的上涨,让他变得更有钱!

  这就是贝蒂所说的,在无锚货币时代,借钱就是赚钱。

  这其中唯一要当心的就是经济周期,具体说就是:资金成本和资产价格。

  假设借钱的成本很低,利息很低,而资产又处在不断地上涨之中时,自然要选择拼命的借钱,借来每一分可能借到的钱。

  但是一旦借钱的利息变高,资产价格开始下跌,那时就要去杠杆,防止财务暴雷。

  那么问题来了,当前处在什么经济周期之中?

  答案非常明显:现在处在美国次级信贷危机爆发前,资产最狂欢的阶段。

  此时的市场利润,在1%左右,借钱的成本简直像是不存在一般。

  而各主要资产,又飞快的上升中,这时候不该拼命的借钱吗?

  别管钱借来了有没有地方用的出去,最土最笨的方式,都可以赚利息差。

首节上一节479/7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