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诺兰导演之后发言的,是辰龙。
他笑着说道:“这次和林源一起拍摄完《大唐英歌》以后,我第一感觉就是,我是不是该退休了?”
台下一阵哄笑。
“我没有开玩笑啊。在片场我看到林源的动作戏这么精彩,难度又这么高,危险性这么大,我肯定是做不来的。那么我的电影绝对没法像林源的这么精彩”辰龙接着说道。
“我担忧的其实不是我自己,毕竟我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了,也过了职业巅峰期。我更担忧的是,我们华语动作电影的未来要怎么走?在我和李仁杰之后,除了林源之外,其它的动作演员要何去何从。”
台下不笑了,大家感受到了辰龙的诚恳,也感受到了他的焦虑,于是静静地等候着他往下说。
“林源感受到了我的担忧,他半夜提着好几瓶酒和卤味,来找我夜谈。”
“林源问我,说好莱坞怎么不担心?这几年好莱坞的动作片越来越多了,而且票房成绩普遍都比以前要更好。”
“我回答他说,那是因为你把动作电影的蛋糕总量做大了,大家都吃到了增量的红利。”
“林源又问我,说为什么我不能也吃红利,就一定会没饭吃呢?”
“我回答他,那是因为好莱坞的动作电影走的和你是不同的路,他们的动作片更多运用特效和后期制作,和你不是同一个赛道。”
说到这里,辰龙停下了发言,他扭头望向林源:“那晚你是怎么回答我的?”
林源笑着说道:“你和我的道路,只属于我们自己。如果可以,我们希望其它的动作演员,能够不要像我们一样要靠拼命来完成动作电影。
运用特效和后期制作并不丢人,只要最终的效果足够好,就是好电影。
下一步,我希望能建立属于华人自己的电影特效工业,让后来人不需要再吃我们吃过的苦。”
辰龙欣慰的点点头:“对此我深表同意,这也是我一直想做的事。好的电影,未必非要靠演员不要命的博眼球。
《大唐英歌》就算是去掉林源的那些惊险动作戏,只凭借着文化底蕴和精彩的大场面打斗戏,一样是一部非常非常优秀的精品。
我们未来如果多在自己的文化宝藏上发掘潜力,一定能做出很多精彩的电影。
其实我的新作《神话》,和林源的《大唐英歌》,有着相同的思路。”
林源笑着给辰龙鼓掌,表示赞同。
辰龙点头说道:“这就是我和林源达成的共识,也是我在这部电影拍摄过程中,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东西。谢谢!”
台下一片掌声,为辰龙和林源对动作电影的责任感而鼓掌。
辰龙笑着表示感谢,又补了一句:“对了,我还要感谢他那几瓶好酒,30年的陈酿,真的是很香。这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希望你们喜欢。”
第487章 大唐盛世征服西方嘉宾
辰龙的发言结束以后,李仁杰,孟涛,张紫玉,高媛媛逐一上前,也简短的分享了一些自己在电影拍摄中的心得和感受。
内容大多以电影拍摄过程中,那些有趣的,或者受到的震撼为主。
比如说,李仁杰分享了在这部按照评价购买力计算,可能是投资最高的电影中拍摄的感受,数千匹的战马,真的是实打实的开销和投入,但带来的震撼感,也是远超其它任何电影的。
这些分享,都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和暖场作用,让在场的嘉宾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观看影片了。
见到情绪已经到这个程度了,主持人刘语菲也非常适时的宣布:“现在进入正式观影环节,请大家在观影后,对影片的不足提出批评和指正。”
今晚不知道响起多少次的掌声中,大厅内的灯光熄灭了。
舞台上的大荧幕,亮起。
只见黑色的大荧幕上,出现了一行白色的楷书字体:《大唐英歌》。
字体是用盛唐时期,书法大家颜真卿的“颜体”写成的。
“颜体”是楷书的一种,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完美的符合《大唐英歌》想要传达的意境。
伴随着字幕,背景响起雄浑的音乐,激昂的鼓声,构成了一首恢弘的战歌。
如果对唐朝文化和音乐有些了解的人,就会知道此时的背景音乐是《秦王破阵乐》,大唐的开国战歌,承载着这个国家的军魂。
音乐慢慢变弱,开场画面结束。
此时,一个从下往上拍摄的仰拍视角画面,出现在观众的眼前:
绿油油的牧草上,还挂着清晨的露珠,草丛间探出一朵火红的萨日朗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摆。
一只黄色的蝴蝶,翩翩飞舞而来,落在了萨日朗的红色花瓣上,一片安静祥和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
透过绿草和红花,碧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更是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咚!”
突然一只雪白的马蹄从天而降,重重的踏在萨日朗花上,将花朵碾成花泥。
镜头上移,在一阵“刷拉刷拉”的金属甲胄摩擦声中,一支大唐精锐骑兵,出现在观众的眼前。
镜头继续上移,俯拍视角展现出这支骑兵的全貌:
人数在400人左右,人人披挂铠甲,披甲率100%。
只有400人的骑兵部队,队伍却格外的长。
因为这是一只一人三马的顶级精锐骑兵,行军马,战马,辎重马的组合,使这只队伍造价极为昂贵,但战斗力更是相当的惊人。
镜头继续后移,展示出这支骑兵部队后方,还有一个补给马车队,专门运送饲料,箭矢,食物等物资。
整支骑兵部队在行进中,没有任何人说话,只有马蹄声和甲胄的摩擦声。
将士们都神情严肃警惕,时刻准备着战斗的到来。
看到这一幕,现场的观众们立刻就被征服了,他们开始纷纷议论起来:
“就冲开场的这一段,整部电影的质量就绝不可能差!开场的‘颜体’标题搭配《秦王破阵乐》,简直是神来之笔。
第一个镜头由丰美的牧草,和萨日朗花引出一只铁血骑兵部队的过渡,更是无比丝滑流畅。
这运镜绝对是大师级的,我想说诺兰导演真牛!”
“不仅仅是运镜,影片的细节质感也太棒了!无论是唐军将士的铠甲和兵器质感,还是一人三马的细节把握,都说明制作的精良和用心。不愧是大投资大制作!一看就是把制作费都用在了刀刃上!”
“这影片太牛了,导演根本不需要蹩脚的安排几个配角,用对白来自我吹嘘这支部队有多强。只要看画面,所有人都知道这绝对是一支铁血强军。”
“当然了,这部电影是非常严格的考究还原历史的。唐军这配置,真是太豪华了,难怪能够压服四方,被尊称为‘天可汗’!大唐有无数这样精锐的将士,四周怎么能不服呢?”
在观众的讨论声中,大荧幕继续上移,蜿蜒流淌的莫日格勒河出现在所有观众面前。
这条河仿佛一条宝石制作而成的碧蓝丝带,镶嵌在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上。
这一幕,更是立刻让观众惊呼了起来:
“天哪!好美啊!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美丽的草原?”
“我去过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西方世界一直宣传那儿是世界上最美的草原,但是和眼前这片草原根本不能比!这儿是哪?我想去那儿看看。”
“呼伦贝尔草原,世界上最美的草原,值得你去那儿看看。”
“林源的电影,真的是优秀的中国旅游景点推介片,赚票房的同时,还不忘变现的‘打广告’,可大家偏偏还很爱看。能做到这一点,真是佩服佩服。”
此时,大荧幕上的镜头,切到了林源和孟涛的脸上。
两人开始交谈起来。
通过两人的交谈,观众明白了剧情:
那就是林源被上司排挤陷害,让他出塞执行一场非常危险的军事任务,大概率他会遇到数量远超自己的敌人。
可是林源和他麾下的将士们怕了吗?
当然不!敌人越多越好!
敌人聚集在一起,省得他们四处去寻找。
对白中,也展示了他们杀敌的目的:消灭这些烧杀抢掠的强盗,保护河东镇的边民安全。
短短的几句对白,就把林源为首的唐军将士们,那种英勇,豪迈,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现了出来。
当孟涛说出河东镇的那句名言:“你都30岁了,怎么还没死?一定是个懦夫吧?”
在场的所有观众,都被唐军的豪迈所感染了:
“耻于活到30岁,他们在战场上作战时,该有多么勇猛,该有多么奋不顾身啊?”
“太帅了,看到他们我就能理解‘好男当从军,不畏死与生’!这才是男人应该选择的激昂振奋人生!”
“这就是大唐的军魂,从武川群雄,到秦王破阵,一直传承到盛世大唐。没有这帮热血好男儿开疆拓土守卫四方,我们的民族根本不可能拥有这东亚地区,最好最大的一片疆土,向前辈英烈们致敬!”
随着大荧幕上剧情的推进,电影开场才不到5分钟时间,就已经到了第一个高潮片段:草原大战。
只见林源所带领的骑兵,位于上坡之上,人数仅为400人。
而突厥骑兵位于上坡之下,人数足足有4000人,是唐军的十倍人数。
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林源毫不畏缩,果断的选择应战。
一场惊世大战就此爆发。(详情见420章)
一连串精彩的战斗场面连续来袭,观众看到了:
战前唐军披挂马铠,作为中坚力量的200名具装骑兵,与突厥骑兵互射弓箭。
唐军完全在武器装备上碾压了突厥,几轮箭雨过后,突厥骑兵被射的鬼哭狼嚎,吃了不小的亏。
于是突厥骑兵只能凭借着人数优势,准备平推过去,耗死唐军。
而林源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果断的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200名重甲具装骑兵,从山坡上直冲而下,带着无可抵挡的气势,直冲敌阵。
当林源一马当先,冲在最前方,一刀猛的劈出。
“噗嗤!”
伴随着破布撕裂般的声音,正前方的一名突厥头领,被他连人带马劈成了两半。
红色的鲜血泼出,浇在林源黑色铠甲上。
一身红黑色的林源,如同来自地狱的魔王,令人望之胆寒。
看到这儿,现场的观众纷纷鼓掌高喊道:
“太帅了!这一幕让我理解到史书上‘人马俱碎’到底是怎样的神勇。”
“看到这场骑兵大战,以后要是还有人敢和我吹,说《指环王》的骑兵冲锋场面最酷,我一定会嘲笑他没见过世面。《大唐英歌》的这一场戏,拍的真是太酷了!”
“不仅场面宏大,战斗动作威猛,连镜头调度也是完美的。我现在理解诺兰导演了,他确实很难拍出比这部电影更棒的作品了,除非他将来能抗住压力,继续和林源合作。”
“看到这里,我就知道《大唐英歌》的票房爆定了!真是太爽了,节奏好快,一点都不拖沓。放别的电影中,大决战的最高潮片段,都达不到这种程度!”
在观众的议论声中,大荧幕上继续展现两军正面相撞时的搏杀,唐军将士悍不畏死,人人以一当十的神勇。
“胜!胜!胜!”
唐军三声高呼,一声比一声响亮,气壮山河,响彻云霄。
两军厮杀在一起,无时不刻都有生命在被收割。
唐军士气高昂,装备精良,而突厥军人多势众,同样不容小觑。
一时间战场中陷入了胶着,难分胜负。
就在这危急的时刻,孟涛率领着突骑兵,完成了迂回,从侧翼狠狠的扎入了突厥军中,将敌军打了一个对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