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第38节

  “我家公公就是卖羊肉粉的。”

  “那你爹是瓦匠?”

  “对,他是瓦匠。”

  “你姓刘?”

  “刘结巴。”

  “那你咋个不结巴了?”

  “结结巴,我天天都结巴,我.其实”

  “其实,你是个结巴。”

  好丝滑。

  好丝滑的一场戏。

  这里充斥的江文式的冷幽默表达,刘结巴很结巴,当他和马山交流的时候,又变得不结巴了。

  在马上提醒他之后,才又变得结巴起来。

  合着你的结巴是有人提醒你才结巴,没人提醒你就不结巴吗?

  羊肉汤,瓦匠。

  乡土,底层,淳朴。

  现在的李轩,给人的感觉,就是彻彻底底的“本地人”,完全敲不出任何毛病来除了长得过于帅气,陆传就挑不出任何毛病来。

  让原本想发散一下优越感的陆传,很难受。

  非常的难受。

  但又好像说不得什么,毕竟人家也是名义上在你的作品里表现.表现的没毛病,你还有怨言不成?

  就是没毛病,不用ng,一遍能过。

  一遍过,对于宁婧和江文的对戏来说,就完全是一件平平无奇的事情,他们就曾经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无论从作品的合作关系还是私人的关系,都让他们有着能够合作的亲密无间的基础。

  前女友,白月光,嫁作他人。

  未尝就没有几分本色演出的味道。

  而眼前的江文和李轩,也是一遍过,自然。

  自然的他就像青岩小镇土生土长的人一样。

  淳朴,自然。

  对,就是十分的自然,你不能用好与坏去评判,因为这种自然流露的感觉,仿佛本就该如此这般。

  就好像,警察演警察,村民演村民,完全就是本色出演的感觉。

  “这个,师傅,刚刚那镜头怎么样?”此时的陆传就叫江文来看刚刚录制的片段,他也分辨不出这一组镜头的好坏了,因为拍摄出来的效果就太过于丝滑,丝滑到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也许是因为自己才疏学浅,所以才看不出缺点毛病来?

  不然的话,一个群演,怎么可能跟着拍完这一组一镜到底的镜头呢。

  这不符合常识。

  就是刚刚北影厂来客串的韩平,也是拍了三组镜头才过的,哪里有一上来就能一镜过的。

  此时江文,就看着这镜头里的一切一切,刚刚的对话,刚刚一镜到底的镜头。

  还有陆传的话,就让他陷入了沉默之中。

  这一幕一镜到底的镜头,到底有没有毛病。

  “没毛病,一点毛病都没有。”

  此时江文就感觉自己有毛病了,有一股子憋屈明明这一幕镜头拍的就很好。

  但愣是憋了一股东西在里面。

  看着这一幕,所有人都不明所以的时候,宁婧就毫不留情,嘲笑道。

  “他一定是在想着好为人师的臭毛病,想教他怎么演这个角色,但现在看来。”

  “他似乎就不用你教。”

第49章 ,同框不落下风?群演?真的假的?

  对此江文就不可置否。

  或许就是正如同宁婧所说的一样。

  只是自己这好为人师的毛病犯了。

  被说的有点窘。

  而旁边那位大女主宁婧,其实也有略微的意外,就稍稍的对这位草根产生了些改观。

  看来他在火车上写人物小记,就不是在装模作样。

  是真正的用作为演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确实不错。

  “我觉得你或许就真的能跟他交流下剧本和角色,我感觉他的神态,和对表现的细微掌控,是有天赋的。”此时的宁婧对江文说道:“这是可以沟通交流的。”

  可以沟通交流,这是宁婧对于一个群演最高的评价,大部分来说,导演跟群演提要求,那都是鸡同鸭讲,能听得懂人话,做出相对正确回馈的,已经属于群演里的佼佼者了。

  这批佼佼者会转为长期的跟组群演,这个剧组的下一个项目,再下一个项目,再再下一个项目的群演。

  像李轩这种.

  表现出了演技,确实是少见。

  宁婧的提议也无可厚非,对戏的人有演技,有表达,对于这部作品而言,优势已是可见一斑的。

  而此时江文就来到了李轩的身边就像宁婧说的那样,跟他说一些要点,一些剧本的理解,一些.交流。

  不是指点。

  而是交流。

  演员和演员之间的交流和意见,就并非是居高临下的.

  执导。

  而当江文来到了李轩面前的时候,就对上了李轩的眼神.让这位电影老饕产生了一种错觉。

  他不是那个叫‘李轩’的青年。

  而是刘结巴.

  不对,是刘结巴吗?

  是刘结巴吗???

  此时,石凉就在旁边,略微有些愕然的看着说道。

  “他还没出戏?”

  出戏,入戏。

  对于演员来说,就是‘代入感’,让这个演员,相信这个世界,相信自己是什么人,相信自己是在这个世界里,生存,生活着的人

  李轩,确实没有出戏。

  确实,还是‘刘结巴’。

  李轩感觉自己的记忆都模糊了起来,眼前的视角三重的切换,一重是‘刘结巴’的羊肉摊,羊肉摊里,血红血红的汤汁,散发着肉香。

  一时间,又变成了‘马山’,一个丢了‘枪’的警察。

  然后,又成了剧组里的李轩。

  三种视角,三个切换,混乱又井然有序的并行着。

  这种感觉,李轩觉得,就叫‘入戏’了吧。

  进入名为‘马山’的躯体里,经历着他的事情,窝囊半辈子,没读过几本书,家里强势的老婆,还有成绩不咋但耍流氓手段熟练无比的儿子,参加妹妹的婚礼,看到初恋和包养她的老板亲亲热热,在车上还欲拒还迎,当自己不存在的样子。

  这种人。

  应该叫做‘中年人’了吧,一个身不由己,苦涩的无可奈何的中年人。

  无论‘马山’还是‘结巴刘’都是丢了‘枪’的中年人。

  那种感觉,刻骨铭心。

  也是李轩对角色的理解对剧本的理解。

  “这还是个沉浸派啊.”

  此时的江文就看着李轩这没出戏,依然保持状态的样子,意外转变为了震惊。

  演艺圈内,无论什么学校,什么圈子,演员的流派,因个人差异而已。

  只有一种流派,是纯天赋流的。

  那就是沉浸派,通过将自己临摹成角色,去代入他们的人生本身,而产生的一种演绎流派。

  这种派别最重要的特点。

  就是戏路狭窄。

  不会吧,不会有人又能全身心代入大侠又能代入恶毒反派的吧!

  那你的人生得多变态,才能这么代入。

  虽然上限是挺高,但却因为戏路狭窄,沉浸派的流派不在科班的学习范围内,而是划分在野路子的范畴,因为它就不具备可复制性。

  没人会教你怎么当沉浸派,你也教不了别人怎么当沉浸派。

  属于对的人,遇上了对的角色。

  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才能让沉浸派能够发挥出其特点。

  眼前,江文似乎就看到了,对的剧本,正确的人。

  一个沉浸戏中的刘结巴。

  一个,活在剧本里的人。

  一个就连江文和他相处久了。

  都有些错觉。

  我,是什么时候认识“他”的?

  北平的茶馆?那个横漂?

  还是说青岩古镇的小巷子,那个卖羊肉汤的刘结巴?

  该死好像我也有点分不清了。

  江文突然觉得,这个群演.有点邪门。

  《寻枪》还在继续拍摄,江文和李小萌,还有周晓刚的纠葛,才是故事最核心的点。

首节上一节38/1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