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84节

  古丽弯腰铺好床铺,曼妙的身影在眼前晃悠,苏阳的酒劲儿直冲脑门。

  “好了,你晚上要是冷的话,那边还有一床被子。”

  古丽扭过来,看着苏阳,四目相对,两个人同时愣住了。

  “古丽,你真好看。”苏阳看着她的眼睛,“我...想亲你一下。”

  “啊...苏阳你不是没喝多吗。”古丽声音羸弱,面带羞色。

  苏阳浑身热乎乎的,看着古丽明亮的双眸,下意识深吻下去,古丽身躯一个哆嗦,像是触电一般,随即缓缓闭上了眼睛,两片热唇互相博弈,伴随着外面簌簌风雪声,屋里暖洋洋的。

  不过在苏阳进行下一步动作的时候,古丽忽然从怀里挣脱出来,脸色娇羞埋着头:“好了...苏阳,你先早点睡吧。”

  随后打开门便跑了出去。

  苏阳喝了一杯水,稍微回过神来,在这个牵牵手就是一辈子的时代,不像后世那般随便,像刚才那样的亲密动作,也只有夫妻间能做。

  苏阳锤了锤脑袋,或许是自己冲动了,这要是在十年前,耍流氓都有可能被枪毙的。

  冷静过后,苏阳头沾枕头就呼呼大睡了。

  第二天早晨,苏阳悠悠醒来,脑袋还迷迷糊糊的,炕头上已经准备好了洗涮的东西,苏阳拿着来到厨房。

  古丽煮了几碗奶茶,里面加了一些枸杞点缀,又放了一些糖,看起来很不错。

  “热水在这里,你先洗一下。”古丽往水盆里泼了点热水,热气腾腾,似乎没有对昨晚的事在意,苏阳便放心了。

  洗漱过后,又喝了一碗热茶,身上暖乎乎的。卡布提已经拎着扫帚在外面扫雪回来了:“今年的雪比往年都要大,瑞雪兆丰年嘛。”

  “阿塔,你怎么不带手套啊。”古丽说着将手套递了过去。

  外面雪很厚,这个天骑车不太可能了。吃过饭,卡布提和苏阳并肩走在路上,步行前往文化局。

  一路上都是步行上班的人,中途碰到了江老,围着厚围巾,背着手,走路慢慢悠悠的。看到苏阳就指着鼻子说了一通:“你这龟儿子还知道回来撒,我看你这工作是不想要咯!”

  “哈哈哈…我这不是来了嘛,江叔,你这么迫不及待的输给我啊?”

  “那是老子让着你晓得不,以后都不可能再输你咯。”

  江老一脸自信的噘着嘴,这段时间鉴定科成了最忙的科室,从原来的三个组轮班,变成了全天班,要是苏阳能在的话,起码他们能轻松不少。

  在走到文化局大门的时候,苏阳微微皱眉,刚好碰到了林晓倩,在人群里身材格外出挑,她也看到了林同,远远的看了一眼,装作没看到的样子,各自走去。

  “晓倩,你看那个是不是以前缠着你的苏阳,你听说了嘛,现在人家开始包河床当老板了!”

  “是啊,我也听说了,而且听说还跟协会的卡布提部长关系很近,还有江老也是,你看人家有说有笑的。”

  “又帅又有钱的男人,我想试试...”

  林晓倩怼了怼旁边的蔡桂芬的胳膊,白了一眼,“桂芬,你这是说什么呢,你想试什么,想都不要想。”

  蔡桂芬也是文化局的一枝花,家里也是书香门第,论颜值身材也不输她什么,把胸脯往前一挺:“晓倩,你不要,还不让别人要了,我就想试试怎么了。”

  “你...你是不是我朋友了,再说了,人家在跟卡布提部长闺女谈朋友,啥时候轮到你了。”林晓倩把头一扭,大步走进文化局。

  “谈朋友怎么了,又没扯证。”蔡桂芬嘀咕了一声,也跟了上去。

  来到文化局后,卡布提去后面开会去了,苏阳跟着江老来到了鉴定室,屋里摆着两百筐的料子,屋里比之前多了很多石料架,跟超市里的货架一样。

  大家伙开始在自己的工作案上忙碌,原本冷清的鉴定室,现在也是人气很足。

  “江叔,这些料子是我做的,做了初步筛查,你们再给检查检查,看看有什么纰漏。”

  “你做的能有啥子纰漏嘛!”江老说着,带上了自己的老花镜,随便看了看。

  “乖乖呦,记这么详细撒?”

  同组的两个人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筐里的石头:“江老,我们基本上都抽查过了,你看这些料子,写的多清楚,不光写了分类,就连级别、重量、结构都写了嘛。”

  “是啊,这都不用重新看了,比那帮二逼协会的人干活细发多了!”

  提起协会那帮人,气就不打一处来,简直就是敷衍了事,把标签一贴,写上分类就完事了,而且出错率还很高。

  要是有投诉事件,就把锅甩到鉴定科头上,他们倒落得一个清闲。

  江老看向苏阳,颇为满意的点点头:

  “可以嘛,替我们省了很多工作,我看都不用检验了,我回头就跟卡布提打招呼,后面干脆都给你们做了撒。”

  苏阳内心一乐:“行,保证完成任务,谢谢江叔。”

  只要有料子,那自己的鉴定所就有着落了,可以再多招一些有经验的人,制定一些鉴定方面的详细流程。顺便再把鉴定场所给换换,天天一帮人围在猪圈里干活,也不是个事。

  苏阳看了眼案板和石料架上的石头,这是一批新抽样送审的料子,其中新矿送来的料子多了起来,另外还有一些玉石商人送审的。

  现在喀什的料子也送了过来,引起了一些链锁反应。现在很多青海料也送了过来,他们的意思很明确,青海料从和田出来,身价就不一样了。

  那些买青海料的人,自然会优先考虑和田鉴定过的,觉得比较权威,其实都一样,都是商家太卷了。

  但是他们的鉴定费比喀什高两毛,一块二每公斤,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变相给青海料提升价格。

  以后等青海料的鉴定服务开通后,也会有一批民间的青海料送过来,到时候活也会多起来。

  想到这,苏阳心里乐了起来。

  “江叔,今天的任务就是这些料子吧,我先把标签给贴上吧。”

  说着,苏阳拿起一支记号笔,来到石料架上,直接开始工作了。左手贴标签,右手拿笔写,原始料子冲过水后刚晾干,连标签都没贴,需要手动贴上。

  苏阳在标签上写下种类、级别、出土河床,甚至连市场参考价值都写了出来。

  在系统“鉴定之眼”的扫描下,周围的石料头上长出了标签条,就像游戏里的能量条。经过升级后的鉴定效果,重量和结构也能清晰透视。

  只不过苏阳没有拿秤,所以也没写重量,不然大家真把自己当成怪物了。

  在苏阳工作的时候,屋里的所有人逐渐停下了手里的工作,一个个投来惊讶的目光。

  “这...好快!”

  “连灯都不打,看一眼就知道,这得多少年的经验才能做到!”

  “你看那块山料,隔着石皮子,连天窗都没开就直接写了,反正我是不敢轻易下笔,万一出错了,工资都没得扣咯。”

  “是咯,年轻人就是敢嘛。”

  这也不怪他们,因为现在鉴定服务主要是水料,也就是籽料为主,因为玉质清晰可见,不容易出错。

  像山料,戈壁料,山水料价值稍低,而且有石皮,需要用锯片开天窗,这就比较费时费力了。

  江老一根烟的功夫,苏阳就扫了两排架子,来到第三排架子前面。

  半个小时后,苏阳写的手酸,甩了甩胳膊,又继续写完了最后一排石料架,最后回头看了看,顿时一愣。

  大家齐刷刷的看着他,盯得自己发毛。

  “江老,你们...都看着我干嘛?”

  大家回过神来,开始围在石料架上四处打灯,顺便也把那块山料子给搬到切割机上,直接开了一个天窗。

  “不要介意嘛,他们就是看你写的这么快,有些好奇嘛。”江老解释了一下。

  苏阳倒是不在意,摇摇头:“对了江老,我想开个石料鉴定所你看怎么样,想让局里给开个鉴定证明,这样就有鉴定权威了,也能节省局里的时间。”

  “嗯,这个主意好嘛!”江老点点头,“目前鉴定工作都是局里牵头,以后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嘛,有必要设立权威鉴定机构,不过也要受文化局的监督。”

  “这是肯定的,毕竟鉴定所只是文化局的帮工。”

  “行撒,那得空了,老子去找克里木江说说嘛,开个什么鉴定执行证明。”

  “太好了,那谢谢江叔了。”

  苏阳高兴的掏出烟,给屋里每个人都让了一根。

  大家抽着烟,核对了下鉴定结果,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家伙简直神了,没有一处错误。

  切割机上的那块山料,开完天窗,发现也是如出一辙,就连“少裂,多绵”的玉质结构都对应上了。

  苏阳不到一个小时,就把今天的料子鉴定完了,大家现在除了核查一遍,也没什么事做了。

  “巴郎子,以后你可要多多的来嘛,我们可就清闲了嘛。”

  “是啊,今天可以早点下班给孙子过生日了嘛。”

  苏阳笑笑:“行,我以后多来。”

  中午的时候,苏阳跟着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饭,现在肉价下来了之后,锅里有肉了,打了一份芹菜炒牛肉,还有一份紫菜蛋花汤,一个馕饼,把馕饼撕开裹上牛肉,坐在那里吃了起来。

  “对了,听说你包河床了撒,咋个样嘛?”江老牙口不好,吃不了馕饼,只能吃一些软豆腐。

  苏阳点点头:“干了一个星期,这不是下雪了嘛,看这情况,也只能等来年开再工了。好在那片河床的出货率还行,赔不了本。”

  “那就行,年轻人敢拼敢做就行,以后有大出息撒。”

  苏阳笑笑,咬着馕饼,腮帮子鼓囊囊的,现在知道为什么西北人大都是方脸了,天天咬囊饼,都咬出下颚肌了。

  吃过饭之后,江老和其他人去鉴定师下象棋了,苏阳一个人来到办公室,屋里烧着炉子暖和多了,炉子上烫着和田的大红枣,烫熟了往茶杯里一扔,浇上水,跟陕北的罐罐茶差不多。

  味道有一股甘甜茶香。

  今天下午的时间,苏阳就准备呆在屋里整理一些资料。

  这都是各地送过来的鉴定材料,苏阳一边整理,一边记笔记。准备整理出一套玉石鉴定章程来,方便大家对料子鉴定,有利于提高鉴定效率。

  自己虽然有系统,也不是所有事情都要自己亲力亲为,领导能力再强,也不是都需要亲自动手。

第122章 去叶尔羌捡漏

  鉴定工作看似简单,但鉴别手段颇为很复杂,尤其是面对杂乱的玉石分类,都有针对性的鉴定方法。

  比如喀什河支流的白玉和喀什河主干的白玉,因为河床的矿物质不同,沁色也不同,不能用同样的白纸为基准色来衡量等级。

  比如喀什的塔青和本地的墨玉,颜色基本相同,但是肉质结构不同,还有硬度也有一定的衡量值。两者不能都用刮刀来检测硬度,墨玉不会留下痕迹,但塔青就会留下划痕,影响观感和价值。

  另外还有山料,戈壁料,山水料等。目前村里人对水料比较熟悉,山水料勉强能看懂一些,但是戈壁料和山料就是门外汉了。

  因为个人没法开采,大家见得少,所以整个和田懂山料的都不多。

  刚好趁这个机会,把山料的鉴定方法整理出来,拿回去让大家学习参考,只要认真一些,小白学起来也不难。

  一直到下午六点半,大家开始陆续下班,苏阳回过神来,发现已经记了满满十几页。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还编了一个简单好记的顺口溜,暂时把它当做“山料十察”。

  “一察玉色忌混杂,滑润光泽美相加。二察硬度钢类划,划后水擦无痕疤。”

  “三察玉质疏与密,密时玉中无腐花。四皮浓淡辨真假,假时浮光真内霞。”

  “....”

  “九察温凉与轻重,糖白分明不交叉。十察山料山中角,仔料光滑河中爬。”

  苏阳起身喝完了搪瓷缸里的茶水,又通读了一遍,觉得挺通顺的,就收起笔记本准备出门。如果再晚一些,就赶不上回家的二路汽车了。

  走出门外,外面的雪已经停了,但是已经累积了十几公分,私家车不敢跑,也只有大马路的公交车还在通行。

  路过新华书店的时候,苏阳走进去看了看,里面暖气开的很足,很多人坐在里面喝茶看书。

  现在的新华书店卖的东西很硬核,不仅有书,还有五金和管制刀具,甚至还有步枪子弹。

  苏阳走进去看了一眼,卖的书也很杂,自从改革开放以后,现在的书有过一些大胆之作。比如《希腊的神话与传说》首次印刷了美妙的人体插图,很多人看的面红耳赤,藏在被窝里偷偷研究艺术。

  苏阳转了一圈,买了一本沧浪客的《一剑平江湖》还有一本《矫龙惊蛇录》,是当下最火的两本小说,销量一度碾压了“金庸新”的《九阴九阳》。

首节上一节84/1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