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子,转了吗?”
“转了转了。”
“现在呢,转到哪了?”
“朝北…这会又朝东了。”
“箭头朝南的时候喊一声。”
“到了到了…又过了。”
“慢点慢点,快了,到了!”
终于,屋里传来电视的声响,标准的播音腔响了起来。
“观众朋友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今日和田新闻,为促进河床保护,政府将采取禁采和承包方式维护水土流失,同时下达一揽子补贴政策,如个人需要开采,需报备持证…”
苏阳坐在凳子上,递给张军一根烟,两个人看着新闻联播,张军掏出纸笔,还记着关键信息。
十分钟后,刚才的新闻播完,回头看向苏阳:“阳子,你有啥事不?”
苏阳指了指电视:“有啊,就这个事。”
张军皱着眉头,抽着烟,缓缓吐出一个圈,今天一整天,已经好几拨人来找他了。都是为了禁采的事。
他一个包村干部,要真有那么大权利就好了,可大伙还是得找他唠,唠完就走了,他娘的,谁心里舒坦。
没办法,基层干部就是服务人民,而且又是当过兵的老党员,这点思想觉悟还是有的。
在面对大家消极的情绪时,张军也是晓之以情的解释一番,这辈子学的词都用完了,有些人还是不理解,尤其二虎子,拿着喇叭骂当官的不是人,专坑外来的农民。
“阳子,叔知道你前两天挖了不少货,这一下子禁采了,你心里不舒坦,但是咱也没办法呀…”
张军话没说完,苏阳就笑了笑:“张叔,我不是为这事,我想问问承包河床的流程是啥样的,要不要村里开证明盖章啥的。”
第73章 且末米达料
张军放下纸笔愣了愣,嘴角啧啧了两下,有些不理解:“阳子,你说你要承包河床?”
苏阳掏出一根烟,给张军也递上,掏出打火机用手捂着,“张叔,这不是放开承包了嘛,别人包也是包,我包也是包,我寻思承包几十亩河床,回头雇几个人,说不定还能采点东西,实在不行,种点果树什么的,也算是为保护河床做点贡献不是?”
张军抽着烟,眯着眼睛,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支持国家政策这种事,他是一根毛都不信,像他这种老党员都做不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更别说一个普通老百姓了。
不过要刨玉的话,他自己也是心知肚明,花那么多钱,万一碰到不好的地段,那就是打水漂了。
张军更没有想到乔木村会有人要承包地,只想着城里那些有钱的单位和大老爷们,有余钱可以挥霍,咱老百姓哪有什么闲钱。
“阳子,你可得想好,这可不是几百块钱闹着玩的,叔还是劝你一句,这种事咱就别跟着瞎掺和了。”
苏阳知道他是好意,只是外人不理解罢了,他笑着说道:
“放心吧叔,咱村里的人不是都闲着没事吗,刚好去我那里帮忙采玉,干一天给结一天工,我照发工资,也省的有人天天找你唠那点破事。”
张军想了想,抽了两口烟,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能解决村里就业的问题,他这个当村长的自然是巴不得了。
“那行,你要是真干的话,过两天我去乡里开会,帮你打听打听,这怎么个承包法,多少钱一亩,这里头老多事了。”张军笑笑,也承一个人情,吐着烟圈儿,就等着夸声好。
“张叔,这事您可得多费点心。”苏阳起身,从兜里又掏出一盒雪莲,“叔,抽这个,不咳嗽。”
“哎呦,你这孩子,还整这事,我这烟是想戒也戒不掉了。”张军咧着嘴,故做为难,也没有往回让的意思。
“行了叔,我这就回去等信了,走了啊。”
苏阳笑着走出了门外,看的出来心情不错。
随后,张军媳妇从屋里出来,探头问道:“当家的,你说阳子为啥要承包河床啊,是不是真能再掏出货啊,要不,咱也试试?”
“头发长见识短,那破河床子都挖了多少年了,有没有你心里还没数吗?阳子这孩子是好孩子,就是眼光不行。说实话,我也不想让他包地,但我想着能解决村里的就业问题,多少能让大伙安生一会,我也没多讲,唉…”
张军说着,心里有些内疚,只能在其他方面弥补一些了。
张军媳妇伸手拿过桌子的一包烟:“这也不能怨你啊,他非得干,咱也说不着啥。”
说着,便揣着烟往外走,“我去大明那里换几包方便面,剩下的换成瓜子。”
苏阳回到家里,躺在床上开始琢磨这事。
按照现在的包地价格,一亩大粮地一年的话,最高不到两百,水浇地是两百朝上,像这种河床属于荒地,价格应该是两百以内。
如果只承包五十亩的话,那就是一万块钱,这还只是小头,如果大型开采,就需要购买大型机械,比如挖掘机,推土机,还有过筛机,另外还有人工。
现在苏阳没有不准备购买机械,租赁用完全可以了。一台两吨的小型挖掘机,不算人工,一天就要两百块钱,一个月就是六千。
再加上推土机一个月三千,过筛机一个月一千,还有开车的和过筛的人工费用。
大矿上是一个月是五百工资,他这里怎么着也得四百起,三个人就是一千二。
还有油费,抽水费,伙食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不算包地的固定支出,纯消耗一个月就需要就需要一万二左右。
而苏阳原本有三万块钱,买了摩托车,又买了猪崽子猪饲料和猪圈,加上平时的一些零花,现在两万出头,还有古丽那里还有四千块没有结清,满打满算不到两万五。
包完地,撑死只能挺一个月。
如果一个月挖不够本钱,那就亏的连裤衩都不剩。
苏阳头枕着胳膊,看着房顶上的房梁,叹了口气。
下意识看向床上的那块石头。
苏阳总觉得这块石头很不一般。
前两天在阿力普那边,看到那个用山料子雕刻的杯子时,就有些吃惊。由于不方便直接打灯照看,但是在自然光下,这种料子玉质结构绵密,肉质细腻,而且光泽度比籽料更甚!
就算是去年刚发现的94于田料,也没有这般水润。由于已经被粗糙的做了茶杯,结构遭到了破坏,所以系统给出的估值并不高。
苏阳回到家后,一直没空对这块山料好好研究,现在想想,这很可能是一种新的山料品种。
深藏在昆仑山中的料子,无人开采,出现新料品种的几率很高。
苏阳立刻从床上爬了起来,抱起那块石头左右打量,这块山料有石皮,并不像平时看到的那种老熟料的枯皮,而是一种结构紧密,如同蜂巢一般的外表。
苏阳下意识的开启系统,扫描这种料子。
经过几秒钟的扫描,系统给出一个答案。
【种类:且末米达料/顶级】
【特点:白如纸,油如灯,无结构】
【价值:2000】
苏阳看到信息提示,忽然坐直了身子,捧着石头的双手开始小心翼翼起来。
米达料是一种极少出现在市面上的料子,原是米达地区产的一种石头,白度媲美94于田料,但是油度和光泽却比于田料更好。
顶级的米达料是可以达到无结构的状态,也就是和羊脂玉一样洁白无瑕,价格也同样如此。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原石的裂纹和绵特别多,跟蜘蛛网似的,一百公斤的原石甚至开不出一个拇指大的珠子。所以现在能看到的米达料成品,哪怕几寸大的东西,就能成为市场孤品。
正因如此,很多卖家也不愿意收,赌性太大,几乎都是赔钱赚吆喝。
所以米达料有很大的收藏价值,真正喜欢的人,都是有钱的老板,或者仕途的老爷们,往往是为情怀买单。
第74章 啥?林家丫头来了!
一般来说,贵的东西才有仿造的价值。
这年头造假就已经很普遍了,更别说几十年后的今天了,什么科技和狠活,瞒天过海的本事,多了去了。
仿造米达料的当属贵州的罗甸玉,因为玉质中有闪亮的矿物质,跟米达料的外形相似,也能达到无结构的纯净状态,经常以假乱真,扰乱市场。
更可气的是,罗甸玉也能开具出“广义和田玉”的证书,所以如今的米达料,几乎都是用罗甸玉“正规”顶替。
“不过想想那是塔吉克人的财富,下次再去时,看看是否有机会再换几块。”
苏阳微微出神,系统既然能衡量到两千块的价值,就说明这个深藏在大山中的料子,裂纹和绵都是极少的。
如果拿到市面上,能卖出一个很高的价格。
苏阳兴奋抱着石头亲了一下,准备明天找卡布提去问问价,相信他对这个会很有兴趣。
第二天一早,苏阳起床后便来到厨屋,拿起炉子上冒热气的水壶浇在脸盆里,再兑上一点凉水,洗了把脸,打上肥皂,顺便把头也洗了。
头发擦干水,对着炉子烘烤了一会,干的也很快,又对着镜子抓出了一个三七分,奢侈的抹了一点摩丝。
上次在百货市场买的皮夹克,一直也没有机会穿,搭配今天的发型,也是《重庆森林》里的金城武。
今天去城里找卡布提,原本不用这么刻意打扮,如果碰到古丽,那就另说了。
经过一早上的精心打扮,苏阳叼着烟来到村里,路口有几个妇女扯着线团子聊天。
看到苏阳走过来,二婶子凑进后,眼睛贴在脸上才认出这是苏阳。
“呦呵,这不是阳子嘛,我当是哪个电影里的明星呢,突然整这一身,你别说,跟你二叔年轻时候很像。”
“那二婶儿可捞着大便宜了。”
“那会婶儿年轻,只找皮囊好的,但是现在要我说啊,找男人皮囊好没用,得硬气,不然天天废老劲了!”
旁边的几个妇女捂着嘴咯咯一笑,“他婶儿,谁说不是呢,你有啥好招儿没有?”
“这能有啥好招,还不是那老三样,嘴磨皮,手磨茧,腚磨烂呗…”
…
苏阳没心思听他们扯老婆舌,刚准备去猪圈看看时,刘小成骑着车子从外面赶了过来,风尘仆仆的。
看到苏阳也是愣了一下:“卧槽,这是阳子啊?冷不丁的我还没认出来。”
苏阳嘿嘿一笑,甩了一下头,“小成哥,你这是干啥去了?着急忙慌的,我热巴嫂子家里偷人了?”
“滚犊子!”刘小成推了苏阳一把,“那啥,阳子,我听说个事,得赶紧跟你通个气。”
“啥事你说呗。”
“你那个青梅竹马,林晓倩,听说迁到咱这来了。”
几个妇女听到林晓倩的名字,也忘记探讨干货了,直接围了过来,“小成啊,你说谁来了,林晓倩?”
“嗯呐呗,我今天去乡里听机械厂的老李说的,人家跟厂里的梁主任的公子哥好上了,直接给办了户口,送五十亩大粮地,还带果园。”
五十亩大粮地,还带果园!
他娘的,这种待遇就是放到现在也没有啊,现在虽然弥补了一下,但还得自己开垦,跟耍无赖没啥区别。他们当初来的时候才分十亩盐碱地。后面自己播种撒粪,这才能长成庄稼。
凭啥刚来就分大粮地,真他妈的关系户不是人啊。
大家骂了几句嘴子,回头看向苏阳:“阳子,那林晓倩来了,你咋想的?”
苏阳此时还在脑海里搜索关于林晓倩的信息,因为时间太久,都已经快忘了,这猛的一下出现,苏阳的脑壳有些宕机。
“来就来呗,跟我有什么关系?”苏阳双手插兜,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大家看苏阳的表情,跟想象中不太一样。
当初苏阳为了娶那林家丫头,闹的满村皆知,连说媒的都换了好几个,他爹苏老汉为了凑那彩礼,快把整个村都借遍了,可惜没有人愿意搭手。
谁都知道苏阳家的情况,压根没有偿还能力,瘸腿的爹,迷信的娘,还有一个懒汉儿子。还非得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不是明摆着成不了嘛!
因为这事,闹出了不少笑话,十里八村的提起乔木村的西懒,没有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