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自己之前是多虑了。毕竟港城是购物天堂,每天进出来往购物的旅客量特别多,只要不是那种明目张胆的大批带货,一般的这点小东西海关也管不过来。
重新翻出扳指,陈言捏在手里,触感凉凉的,不过那翠绿翠绿的颜色叫人看了就忍不住心生欢喜。
陈言按照册子的鉴器部分里,一套简单的蕴养法子运转元气,先尝试着往翡翠扳指里灌注了一丝元气。
元气注入后,扳指上原本翠绿的色泽,仿佛就有了一点反应,似乎那绿色的光泽忽然就多了一丝灵动。
陈言看在眼里,心中颇为满意,判断出应该是蕴养的法子对这件东西是有效的。那还有什么犹豫的,自然是加大力度,继续往里面灌注元气。
就这么过了几分钟,陈言的眼神里渐渐露出一丝疲惫来,却觉出几分意外了。
自己这么连着输入元气几分钟了,咋不见底呢?
而按照蕴养法里的说法,一般的世俗的玉石材料,即便是上等货色,每天蕴养灌注的元气都是不多的因为世俗的玉器材质受限,第一次灌注多了是吃不下的。
然后再每天输入一点持续蕴养,天长日久,才能慢慢改变质地。
而手里这个扳指,似乎……容量已经超出了蕴养法里的说法了吧?
当然了,其实陈言也不是很确定,因为,册子里的蕴养法说的太含糊了。
说是,普通的玉器,第一次只能容纳输入少许元气。
这个少许,到底是多少呢?
陈言打心眼里觉得,这特么整的跟某些傻缺菜谱有一拼。
什么加入食盐“少许”,酱油“少许”。
少许到底是多少啊?
没做过饭的人哪里知道少许是多少?
只有会做饭的才知道该加多少盐,加多少油!
两种人,会做饭的,不会做饭的。
哪一种,才是菜谱的主要需求者?
好多年,陈言都没明白,那些编写菜谱的人,他们脑回路是怎么长的。
那么!
到底是这个扳指的材质太好?自己输入的元气还没有达到它的上限?
还是……自己的实力太弱?毕竟是入门才没几天的萌新。难道是自己这么卖力的输入元气,还没有达到蕴养法里说的“少许”?
也就说,要么是材料太好了,要么是自己太废了。
陈言心中一动,生出另外一个念头来:这东西是老太太留在保险库里的,既然是老太太的东西……难道是个法器?
有了这个念头,陈言顿时精神一振。
秘籍册子里《鉴器篇》中,有一套记载下来的鉴定和识别法器的办法。
陈言之前手里没有法器,这个奇术对他没啥用处就没怎么太在意,此刻连忙从怀里掏出册子来他很重视册子的重要性,自己亲手缝了一个布质的小书袋,用绳子穿上挂在脖子上,每天都是贴身带着的,这些天除了洗澡之外,都是贴身带着。
就连睡觉,都是把书袋压在枕头下面的。
翻出秘籍册子,又把那个鉴定术看了两遍,尝试着按照口诀催动元气,注入扳指之中。
按照书中记载,这种奇术是利用共振,若是器物本身就是法器,就会被激发法器自带的元气做出反应。
可一套法术施展下来,手里的扳指毫无反应,看的陈言眼睛都酸了,也没看出半分异常。
陈言心中不甘心,心中想着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某些被法器主人设下了禁制的法器,外人是无法激活的,只有法器主人的独家秘法才可以激活。
带着这一丝的遐想,陈言反而不敢继续对这个翡翠扳指使用蕴养术了。
万一贸然输入太多元气,破坏了法器原本内部的符阵,可就坏了。
陈言思索了会儿,实在心痒,却想出了一个法子来鉴别。
看这个东西真是不是个宝贝,只需要从它的元气容量去辨别。
去找一块普通的玉石来,输入元气,若是容量和它差不多,那就不必幻想。
如果普通玉石的元气容量比它小很多,那它就真可能是个宝贝!
陈言是一个行动派,带着这个念头,当即就换上外衣,把扳指直接塞进口袋里,出门!
【求票!
解释个事儿,有读者问为啥不能打赏不能投月票……
也看到有黑子幸灾乐祸说这本完蛋了,至今没人打赏没人投月票。
其实真相是,因为这本的状态是:还没签约。
所以之前一直不能打赏,不能投月票。
是我自己耽误签约流程了。
从上本书过来的老读者知道,前些日子家父在外地旅游意外重伤,在当地做了个换人造关节的大手术(四级手术),我是家中独子,当时只能放下一切手里工作,奔波了两千公里跑去处理,在外地耽误了好些天。
这个事情,导致上一本稳住结尾前,又断了好几天。而当时人在两千公里外,每天医院和招待所来回跑,没时间写老书结尾,更没时间写新书开头,因为新书签约要先上交开头审核。
就耽误了我新书上交审核和走流程。
这本直到我发了第一章的时候,才把稿子交给主编拿去起点的审核部门审核……
所以已经加急走签约流程了,但还是要等几天的。】
】
第13章 【是你啊】
第十三章【是你啊】
陈言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对玉石这类玩意儿平时是不太关心的。他只记得,城东大学城附近,两条街外有一片仿古建筑区,是官府规划出来的传统民俗旅游区。
那里有一条古玩街,好像有几个玉器店之前他上大学的时候,偶尔节假日跟同学去那片地方附近游玩过。
叫了辆网约车,陈言往古玩街去,路上坐在车上,陈言心中还想着,自己是不是可以考虑买辆车了?
住的地方解决了,住那么大一个豪宅。舒服是舒服,但那个地方其实地段有点偏,小区里的有钱人出入都是有私家车的。
钱是人的胆气,卡里有七位数的存款,港城的保险库里还有价值八位数的黄金,陈言蠢蠢欲动。
不过……网约车开着快到民俗旅游区附近外两条街的时候,被堵在了路上……毕竟快年底了,游人不少。
陈言立刻打消了买车的念头。
比如现在,遇到塞车,在路上被堵的死死的。
若是自己开车,难免着急上火。
若是坐车的,就只管坐在后排玩手机就好了啊。
而且,还不用每到一个地方,先关心停车的问题。
好吧,其实陈言这个家伙,挺懒的。
旅游区内人流熙熙攘攘。
快到年底了,旅客量不少,再加上过两天就是什么西方的圣诞节加上又是跨年元旦什么的,几乎所有的商家都在推出各种节日促销打折酬宾活动。
而附近的大学城里,也有很多寒假前无所事事的学生喜欢在这里闲逛。
此刻正是下午,陈言随着人流走进了旅游区里,先是随意买了一串糖葫芦他打小就喜欢吃酸甜口的东西。
可惜,咬了一口就吐掉了。
景区的黑心商家,糖葫芦里面的山楂都是劣质的,又酸又涩。
不过,年底的热闹气息还是让整条街看起来充满了烟火气,商家的各种卖力宣传的标语和招牌,游人的嘈杂……
一时间,却让陈言都险些忘记了自己是来干嘛的。
路过一家好像自己在网上还看到过的网红奶茶店,门口排了好长的队伍。
陈言刚走过去,忽然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喊自己。
“哥!哥!”
陈言站住脚步扭头一看,一个瘦高瘦高的男生,对着自己招手,然后三步两步就从排队的队伍里跑了出来。
“哥!”,男生笑着拍了拍陈言的肩膀:“果然是你啊!我刚才还以为看错人了。”
“哟!赵总啊!”陈言笑着打了个招呼。
“什么总不总的,小赵小赵!”,男生点头哈腰。
这个小赵是比陈言低一届的校友,在学校的时候,两人倒是关系挺熟。
“哥,你怎么跑来这儿了?今天不上班么?”,小赵很热情。
陈言摇头,没想仔细解释实习期没过就走人的事,就含糊道:“今天休息。”,然后就反问了一句:“你呢?没课?”
小赵嘿嘿一笑,他精瘦精瘦的,脸上没肉,笑起来的时候看着有点猥琐:“是没课,过来干活儿呢。”
说着,他指了指身后的那家奶茶店。
陈言笑了:“接活过来排队?”
“嗯,我凑的人头,带来十几个同学,一个人头五十块。”
小赵没藏着掖着,陈言也熟稔的点了点头。
不少网红店,其实都是虚火炒出来的,花钱请人假装排队,制造一种“顾客盈门,人气爆棚,大受欢迎”的假象,然后炒作一番。
而附近就是大学城,在校学生都是低价劳动力,拉人头就便宜。
这种活,陈言之前在学校里的时候,也曾经干过好多次,赚点零花钱就是和眼前的这个小赵一起。
区别是,陈言只是偶尔来赚点零花钱,而小赵则是校内一个打零工小群体的群头儿。
小赵是个机灵人,虽然长的猥琐了点,但人品不坏,心肠不黑。最关键的是还会来事他就总能找到一些别人找不到的临工活儿。
他当头,从不坑自己同学,就算抽头也收的比别人少一些,这就让不少学生都愿意跟着他干。
其实当年陈言一开始也好奇,小赵为啥这么会拉活儿和带人。
后来两人关系熟了后,一打听,人家小赵的爹妈,是在横店当群头的。
难怪了,家学渊源啊。
在学校的时候,小赵就已经把业务拓展到了很多校内打工群无法企及的程度。
业务范围从给商铺当托排队,到小区发传单之类的,五花八门。
甚至他还继承了家学,带着同学们把业务拓展到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