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95节

  可近亲交配会增加遗传病和畸形的概率,放任这种行为必然动摇畜牧业的根基。

  陈舟不是个短视的人,发现这种现象后,立即掏出麻绳,把小公山羊牵到窑洞捆起来,找出剃刀、酒精、布带等用具,给它做了个“拆蛋手术”。

  ……

  不幸的是,由于“患者”接受手术时年龄过大,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且“主刀陈医生”经验严重不足。

  手术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失误陈医生手一哆嗦,切到了疑似动脉的部位。

  未接受麻醉的患者惨叫着痛苦挣扎,不慎踢了主刀医生一脚。

  随后的画面非常血腥。

  多次尝试止血无果后,负责噶蛋的陈医生只能含泪一刀捅死了患者,并对患者的尸体进行了熟练的分解和烹煮煎炒。

  当晚,窑洞中飘出的气味很香,悲痛欲绝的主刀陈医生把悲伤化作食欲,狠狠地吃了一顿。

第87章 土砻(long) 水碓(dui)与磨盘

  五个多月的羊其实不太适合食用,它身子骨还不够硬实,肉量也有不少上升空间。

  如果不是噶蛋失误,陈舟绝对会留它一条小命,等它长到一百斤左右再下手。

  不过既然无法止血,不杀羊也必死无疑,他就只能放下心中包袱,美美地享受羊肉了。

  手法娴熟,他很快就分配好了整头羊。

  羊皮剥下后撑开留待鞣制。

  羊内脏分外鲜嫩,看不到病变痕迹,炖熟后赏给来福和表现越来越好的提子。

  羊肉炖了一壶汤,剩下的炸成羊肉干多保存些时日,慢慢食用。

  就连“手术失败”的产物两个蛋蛋也没浪费,切开洗干净穿在木签上烤着吃了。

  ……

  5月10日,照例打开桶盖取面饼时,陈舟发现这已经是最后半桶面饼了。

  自从来到岛上,提前从书中了解到这里物产丰富,有大群山羊野鸽、鱼类和水果,他的心理便十分放松,进食几乎没有节制。

  从船上搬下来的粮食对于一个人来说确实是一笔庞大的财富,但坐吃山空,总也有消耗光的时候。

  其中味道最佳的白面包第一个告罄。

  梆硬的面饼本来也坚持不了这么久,幸亏后来捕到了两头海豹,提供了大量肉食,才得以维持到现在。

  此时的厨房,除桶中剩余的面饼外,只剩一些晾海豹肉干、剩羊肉、兔肉丸子、几大块海带干、一小堆柠檬和两箱半面粉,以及两袋狗都不吃的黑面包棍了。

  考虑到目前肉食较为充裕,可以取代一半以上的碳水,陈舟觉得按现在的速度,食物储备还够他再消耗两个月。

  两个月的时间足够等到田地里第一批庄稼全部成熟。

  但这一批庄稼总数实在太少,除去留作种子的部分,其余稻谷和大麦小麦即使加在一起,节省着吃,也撑不到第二季粮食成熟。

  值得庆幸的是,待第一批种子成熟后,只要他能再坚持两个月,就能收获第二批粮食。

  这是因为3月25日在窑洞前苗圃中种下船医罐中的各种神秘草药时,他顺便挑选了剩下的稻谷和麦子种子,放在罐中育苗。

  第二批种子质量远不如第一批种子那么好。

  唯独胜在数量多,弥补了发芽率的缺陷。

  经过一个多月的发芽生长,已足够结实,可以大规模移栽到田地里了。

  对于第二批庄稼苗,陈舟远不像第一次种地时那样重视。

  只是大概数了数,记清约有280株稻苗和340株大麦小麦。

  野兔惨遭打击后,田地安全系数显著提高,几乎不用担心稚嫩的秧苗被兔子啃食,若非如此,他绝不敢把幼苗移栽到田中。

  至于鸟类的骚扰,其实并不像书中鲁滨逊所遇到的那样严重。

  陈舟猜测这可能是因为种地的位置不同,就像鲁滨逊也没有被兔子大面积毁坏庄稼一样。

  山上山下,是两种动物的活动区域,产生的问题自然也不相同。

  ……

  上午查看田地中庄稼状态时,陈舟觉得稻谷再过三五天就可以收割了。

  算算时间,稻谷和大麦小麦都是1月10日播种的,到现在已有四个月。

  17世纪的稻谷品种不够优质,成熟较晚,产量也低。

  浇水除草,悉心照料这么久,熬到收获日,他颇感不易。

  麦子的生长速度本来就比稻谷慢,期间还受到了雨季的影响,至今都未开花,陈舟估计可能要等到六月以后或者更晚才能割麦子。

  ……

  未雨绸缪。

  收获在即,陈舟打算先放下砌外墙、搬运物资、清剿兔子等事宜,先把稻谷的脱壳机和舂米机弄出来。

  俗话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研究过现代稻谷脱壳机的结构,虽未过多接触过稻谷,陈舟却也知道该怎样设计并制造一台原始的脱壳机。

  《天工开物》中曾有关于碾米土砻的记载,其原理是通过重力,使上下砻齿摩擦,将稻谷的外壳剥离。

  土砻的整体设计较为先进,像一个上下相连的多层磨盘,磨盘上刻有符合稻粒大小的长条状凹槽。

  在顶端入料口倾倒入稻谷后,使用人力、畜力或是风力水力转动磨盘,让稻粒进入凹槽中间,在砻齿的不断摩擦下蜕壳,最后就能完成“瘦身”,顺着凹槽滑出磨盘,落入出料口。

  蜕壳后的产物经过风吹筛去稻壳,剩下的便是稻粒了。

  不过到稻粒这一步,对稻谷的加工步骤还不算完成,因为稻粒表面还存有一层米皮,需要用水碓舂臼后才能食用。

  几个加工机器中,最复杂的就是碾米土砻。

  它外层需要用到一个拢住稻谷的筒子,内部有三层磨盘,还有木质挡板,以及转动磨盘的结构,箍住出料口的大圆盘……

  全部算下来,材料倒没有什么稀罕的,多是木头、黏土、石头一类,对制造者的木工技艺要求却比较高。

  最近一段时间,除了闲着没事用木头凿刻了一个半成品拱形承重梁外,陈舟基本没干过什么木工活。

  一下子要接手这么个“大工程”,他心里还真有点没底。

  而且制造好土砻,筛去稻壳完成后,第三步水碓的制造同样是件麻烦事。

  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利用水力、杠杆、凹轮原理加工粮食的器械,水碓需要用到大量圆形部件。

  陈舟现在连手工凿刻车轮都没研究明白,让他制造精度更高,零件更多的水碓,亦是不小的挑战。

  不过挑战归挑战,陈舟觉得以他的知识储备,参照土砻和水碓设计出能用的脱壳舂米机并不是难事,整个工程的关键其实在于他的动手能力。

  况且这些都是迟早要准备的器械,让他手工蜕壳,煮生米吃,他这个习惯了现代米饭的肠胃估计也受不了,吃不了几顿就要肚子疼。

  再说,等稻谷成熟,收割处理好以后,还有大麦小麦等着他呢。

  所幸小麦加工成面粉的工序不像稻谷加工成大米那么复杂,只需要磨盘。

  如果没有磨盘,像鲁滨逊一样,手工制造一个杵臼也能加工,只是制成的面粉没有磨盘研磨的那样细腻,口感要大打折扣。

  ……

  5月10日一整天,除日常前往木屋照看农作物外,陈舟几乎没离开过窑洞。

  在岩壁阴影的遮蔽下,他坐在卧室门口,身旁放着小桌,手中攥着自制钢笔,腿上摊着笔记本,认真绘制着图纸,在脑海里推敲前后步骤。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以及蒸汽工业、电气化工业、信息化工业乃至智能化工业的迭代,源自明清时期的器械已经与现代加工机械完全脱轨。

  哪怕是最不容易发生变化的加工原理方面,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现代机械需要应用到的诸如过盈配合联接零件、摩擦轮传动、传动轴、离合器、轴承、机座、润滑系统和弹簧等或金属、或橡胶、或塑料的复杂精密结构相比,只使用木头、黏土和石块,配合古法胶水加上些许铁制品的土砻就像个来自原始社会的土著。

  陈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大部分都无法应用到对土砻、水碓和磨盘的设计中。

  很多时候,他根本无法计算木质结构能承受多大压强、耐磨损、耐腐蚀性能如何,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估算。

  限制条件太多,以至于他的设计过程十分痛苦。

  有时候思路步入死角,他就会怀念起车床、铣床、钻床、刨床、磨床、镗床等各种加工设备和加工好的金属块。

  如果有这些东西和充足的动力储备,28年,他可以让这座岛屿跃升成为17世纪整个地球科技最先进的地区。

  甚至能拉出几条枪械生产线,带领南美土著,提前几个世纪吹响反侵略反殖民的号角。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他现在只有一台举世无双的“超时空切割机”,还是只能切直线,15天才能用一次的废物切割机。

  ……

  

  微风轻轻地吹,进入旱季的岛屿白昼无时无刻不泛着北方暑季才有的燥热。

  陈舟习惯性地把手指放在脑袋上,不时捻起一撮头发搓揉,用阵阵疼痛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

  本子上已经画了好几张结构略有不同的设计图,另一页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突然冒出来的灵感和之前被忽略的细节。

  这种大量消耗脑力的工作会使人不自觉地变得焦躁。

  所以陈舟每工作两个小时就会站起来,暂时放下笔记本,在门口活动一圈,摸摸来福的绒脑袋,或是揉一揉小灰灰丰满的肚腩。

  有时候,来福懒得搭理他,小灰灰也因讨厌他那双不安分的大手躲起来时,他就蹲在围在墙外边的苗圃旁,研究一下船医罐中未知种子种出的草药。

  近五十天的时间过去,那些相貌各异的种子已全都发芽长大,拔高茎叶,变得各具特色了。

  别说,这里面还真有几种是陈舟认识的。

  他在科普视频中看到过的荨麻、茴香和薄荷都在其中。

  还有一种植物类似北方常见的假防风,据说是一味药材,有治疗腹痛、腹胀气的功效。

  但陈舟知道自己在植物学方面的造诣非常有限,不敢肯定他看着相似的植物就是他认知中的植物,更不敢下口品尝。

  倒是荨麻、茴香和薄荷,他几乎可以确定判断无误。

  这是因为三种植物都有显著特点,比如薄荷和茴香特有的气味,还有荨麻蜇人后产生的红斑和疼痛发痒,都是其它植物很难模仿的特征。

  三种植物中,茴香对陈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

  茴香嫩叶搭配肉类或是蛋类做饺子馅儿,味道一级棒,也能在烹饪时消除肉类的腥膻,是羊肉的好伙伴。

  薄荷在西餐中应用较为广泛,在中餐,或者说陈舟老家的饭菜中,则基本见不到踪影。

  若是逛商超,在牙膏或糖果的货架上,倒是经常能看到薄荷牙膏和清新口气的薄荷糖。

  陈舟听说薄荷和茶叶可以做成薄荷茶,和白酒能制成薄荷酒,也能用来凉拌或煲粥,但他从未体验过这些食物。

  不过人在孤岛,生活枯燥时总要找点新鲜感,只要不危害健康,他还是蛮勇于尝试的。

  待薄荷长大,稻谷加工完成,闲下来时,他或许会熬一壶薄荷米粥吃。

  ……

  学习工作时,时间总显得那样缓慢。

  不知道捻掉了多少根头发,陈舟终于熬到了太阳落山,也画完了设计图,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步骤。

  为了弥补自己受伤的心灵和折损的脑细胞,晚上他打开了一罐黄桃罐头,又烤了几串羊肉,狠狠地犒劳了自己一顿。

首节上一节95/1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