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81节

  25日中午,四根水泥承重柱如期竣工。

  放下沾满水泥的抹子,脱下溅有无数水泥点的工作服,陈舟爬下木箱堆成的脚手架,走出窑洞放松心情。

  习惯性地顺着平台边缘往坡下走,他来到田地。

  先是看了看移栽过来的龙猫粮草生长状况,陈舟步入田垄。

  生长环境适宜,两个多月过去,稻子已经抽出了嫩绿的穗,凑近看去,细小的稻穗上分布着密密麻麻一圈绿色的纺锥形物体。

  有的纺锥形物体表面开裂,里面隐隐能看到比米渣还小的白色,那是还未绽放的稻花。

  开花是植物繁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只要在花期内没有狂风暴雨影响,顺利授粉,稻谷就能孕育出至关重要的种子,陈舟的下一季粮食也就有着落了。

  至于大麦小麦,可能是适应不了岛屿过于充沛的降水量,生长速度比稻谷慢得多。

  好在它们没有打蔫儿或是闹病虫害,不然陈舟还真没办法根治。

  ……

  除即将开花的稻谷外,还有一件喜事陈舟放在袜子里的不知名种子大多都顺利发芽了。

  为了照顾好这堆稚嫩的“小祖宗”,他特地往返了几趟密林,挖掘了几桶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又捉了几只蚯蚓留待松土。

  随后他在外墙窗下砌了一圈石头,围成苗圃,填上泥土,放入蚯蚓,将这些看不出相貌的幼苗栽了进去。

  苗圃顶层土壤营养丰富,底部是砂土,不怕旱涝。

  除了光照不算充足,对植物幼苗来说已经算是非常好的生长环境了。

  根本不知道这些种子到底是什么植物,喜欢什么样的水土。

  陈舟只能提供一个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的环境,至于种子能不能长大,他就无法干预了。

  回归原始的农夫,望天收是常态。

  ……

  照料稻谷、大麦小麦、船医留下种子和龙猫食粮的同时,他也没忘晾晒之前播种时剩下的种子,唯恐它们受潮。

  陈舟最早打算等到肥料沤成后再把这些种子种在更优良肥沃的土地上。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他没想到雨季的影响这么严重。

  照现在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等雨季结束,肥料沤好,这些种子可能都长毛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他再一次筛选了种子,挑出了其中干瘪有缺损的稻谷和大麦小麦。

  找出几个玻璃瓶和洗干净的袜子,分门别类,按老办法提前育苗,准备在第一批粮食成熟前种下这批庄稼。

  ……

  粮食的栽培基本没闹什么幺蛾子。

  雨季极大地限制了鸟类和啮齿类动物的活动频率,它们大多只趁着天晴或雨后的短暂喘息期外出活动,基本不会跑到田地祸害农作物。

  更别说最近窑洞附近还多了一只捕鼠能手提子。

  作为野外生长的猫,它从离开母亲后就必须要面对残酷的大自然,自己狩猎,因此磨练出一身精湛的捕猎技巧,不管是对付老鼠、野兔还是鸟类,亦或昆虫和青蛙这种小型动物都不在话下。

  以窑洞为中心,它一边享受着人类提供的小鱼干,一边自力更生,“养活”这个家庭。

  好吃懒做的小灰灰是提子的重点救济对象。

  在它眼中,驯服来福这种庞然大物,经常自己外出捕猎,带着满满一桶鱼回家的陈舟显然是一只极有能力的大猫。

  虽然这只大猫没有毛也没有尾巴,甚至不会喵喵叫,却也很受提子的尊敬。

  而小灰灰,整天就在家里趴着,不是睡觉就是在吃饭的路上。

  确立自己的家庭地位后,提子开始履行长辈的职责,有时给小灰灰带只老鼠回来,有时给它带只小鸟。

  见小灰灰对这些猎物不感兴趣,只吃小鱼干后,提子又往洞里叼半死不活的猎物。

  最离谱的一次,它半夜叼回来一只被咬掉一条腿的青蛙。

  这青蛙落到地上后慌忙跳走。

  小灰灰对此不屑一顾,依然在床上呼呼大睡,不想青蛙的叫声唤醒了来福。

  来福曾经被蛙群调戏过,骨子里写满了对青蛙的仇恨,听到青蛙叫后,不管是白天黑夜,直接开始了追杀。

  于是熟睡中的陈舟就听见了整个窑洞到处都是叮呤咣啷的声音,途中还伴随着犬吠猫叫蛙鸣。

  迷迷糊糊,他以为洞里进了什么猛兽,匆忙爬起来点灯,拎起长柄斧,跟着来福在洞里来回转了五六圈才找到那只躲在储藏室木架下的小青蛙。

  

  窑洞内较为干燥,那只小青蛙皮肤湿润,躲避来福追杀时沾了一身黄色砂土,仿佛穿了迷彩服,要不是它躲藏起来后忍不住发出一声蛙鸣,寻到天亮陈舟可能都发现不了它。

  经历了极“热闹”的一晚,陈舟算是怕了提子,但他却无法阻止提子给小灰灰带战利品。

  那可是大姐对小弟的关爱,也对窑洞附近的老鼠和鸟类造成了打击,怎么看都是正经事。

  猛将有如此表现,作为主人的他,总不可能把提子拴起来关禁闭,那不是打击人家积极性吗?

  无奈,只能暂时给小灰灰拼了两个大木箱,将它关在了里面,和提子隔离,希望此举能降低提子投喂小灰灰的频率,还窑洞一个清净。

  ……

  提到庄稼地,就不得不说“稻草人”和那一排兔皮旗帜。

  陈舟一直觉得那是他家门口一道别致的风景线,既能吓唬鸟,又具备装饰作用,性价比极高。

  不想经过一个雨季的摧残,稻草人根部腐烂,兔皮旗帜脱了毛,纷纷倒下了。

  靓丽的风景线自此成为历史。

  陈舟又用烂干净的老山羊头骨和肋骨拼成了一个新稻草人。

  新稻草人身高与他相仿,算上羊角一米八四左右。

  它用插进土壤的木架做支撑,身上披着用藤条编成的破烂盔甲这是陈舟的最新研究成果,水泡后剥下的藤皮柔韧性很不错,比纯藤条更适合编织。

  “羊头人”背后系着用没毛兔皮拼成的披风,顶着一颗白森森的山羊脑袋,空洞洞的眼窝朝向前方,腿部绑着两圈肋骨,看上去比之前的稻草人更加邪恶,也更具威慑力。

  制成后,陈舟满意地绕着羊头人走了好几圈,觉得这个家伙对鸟类的驱散作用应该比初代稻草人强好几倍,对人的恐吓性同样如此。

  要是有土著在林中迷路,偶然闯到田地前看见这么个东西,非得被吓个半死。

  ……

  时间飞逝,眨眼间到了3月27日。

  上午下着大雨,陈舟的蓑衣还差最后一点收尾工作未完成,还不能顶着这种雨外出。

  吃过饭,他缩在窑洞里,点起油灯,满脸不情愿地穿针引线,缝着皮蓑衣的下摆。

  其实很早以前,他就已经在后悔为什么当初要把针脚缝的那么密了。

  可工作已经进行到这里,为了让这件稀有的海豹皮蓑衣更耐用,也为了有始有终,他还是硬着头皮一点点缝完了蓑衣。

  27日是第十二次神秘奖励降临的日子,是挑战开始的第180天,也是检验超时空切割机成果的重要时刻。

  如果不是这场大雨从深夜一直下到天明,陈舟早就行动了。

  ……

  缝好蓑衣后已过中午,肚子不算饥饿,没吃午饭,他检查了一下水泥承重柱和顶部新承重梁的情况。

  若水泥表面湿度过低,要往上面淋一层水养护。

  P.O 52.5的硅酸盐水泥作为水泥中的高端货,质量相当过硬。

  即使河沙不是很合格,水泥也未产生脱落、开裂、分层等不良状况,与岩石结合的非常牢固。

  新承重梁并未紧贴窑洞顶部,连接水泥柱横在窑洞顶部,现在依然笔直。

  没受到从上而下的压力,也就谈不上检验,陈舟不好说木质承重梁到底有没有用。

  不过早在安装这些木板时他就留了个心眼,提前在水泥柱顶部预留了可以卡入榫卯结构的凹槽。

  待日后工作不再那么繁忙了,他准备使用一些质地紧密的好木料重新制造半永久承重梁。

  当然,那可能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眼下,除了去海滩检验成果,拿奖励,他还得尽快在田地周围搭建临时避难所呢。

  还有二十多天就发生地震,事关生死存亡,可耽误不得。

  雨势减弱缓慢,百无聊赖,心中焦急,没有绘画的心情,陈舟取出匕首末端的小锉刀磨了磨两把斧子。

  这两柄利斧在他心目中始终是自登岛以来收到的最有用的奖励。

  光是斧子本身砍伐铁树,在登岛初期节省的时间价值就不可估量,更不要说它们还曾拿下两头海豹,间接创造了大量油脂和食物。

  后续的水泥和黄桃罐头虽然也不错,但它们属于锦上添花,有没有不会对生活产生太大影响。

  而且它们是消耗品,罐头一天吃一罐不到二十天就会被吃光。

  水泥建造承重柱就用掉了二十多袋,剩下的三十多袋也不能滥用。日后如果扩建窑洞,砌新承重柱的时候还要用到。

  只有这两把斧子是雪中送炭,倘若没有它们,他现在可能还在跟铁树较劲呢。

  坐在矮凳上,用腿夹住斧柄,斧刃正对自己。

  集中注意力,陈舟一手抓住斧头后的锤面,一手拿锉刀,细致地打磨着斧刃。

  金属摩擦的声音响起,没有豁口也没有卷刃的斧头恢复着往日风采。

  陈舟清楚记得两把斧头是第四次神秘奖励,源自12月28日,到现在已接近三个月。

  在这三个月内,两把斧头每天都要经过高强度使用,砍伐过的树木、劈过的柴火、砸过的岩石不计其数。

  如此频繁的工作过后,斧子刃部只是稍有变钝,打磨后便能迅速变得锋锐。

  斧柄则结实耐用,质量过硬。

  自拿到手,他只给斧柄做过一次护理,涂了一层护理油。

  如今斧柄纹理依旧清晰,没有出现哪怕一丝裂纹。

  对此,陈舟只能说:“有斧如此,夫复何求了。”

第73章 友尽神器

  磨利两把斧子,用指肚试了试斧刃的锋利程度。

  略有些钝,如果用来切菜肯定不合适,但劈砍木头正好。

  拎起长柄斧,望向窑洞外。

  云层中酝酿的雨水逐渐消耗殆尽,此刻虽未停止,预计按照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出门后走不了多久就会变成淅淅沥沥的小雨,无法造成风寒感冒。

  惦记着沙滩上的石块木条,同时担心神秘奖励被雨水毁坏,陈舟没有选择最稳妥的方式,穿上皮蓑衣,戴上大檐帽,把长柄斧插在腰间,就要出发。

  来福未栓,见主人出门连忙跟上,陈舟本想把它留在窑洞中,又不好把它拴起来。

  上次在洞里拉屎的画面历历在目,他只得无奈地劝阻,试图让来福不再跟随。

  但来福根本不听他这一套,摇晃着尾巴,连连用脑袋去蹭他的蓑衣,满脸都是讨好。

首节上一节81/1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