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53节

  黄昏拎了两趟水上山,给山羊添了些盐,回到窑洞点燃油灯,一天又过去了。

  吃完晚饭,陈舟听到大木箱里有啃食挖掘的声音,掀开盖子一看,那只兔子果然恢复了活力,现在正准备打洞逃走呢。

  奈何木箱用料扎实,厚实的木板一时半会儿根本无法攻克,它注定是做无用功。

  将绿油油的果实切成薄片丢进箱子,看着兔子吃掉两片,然后被酸得再不敢食用的样子,陈舟愈发确定那棵树就是野生柠檬。

  稳妥起见,他又切了两个果实丢进箱子,不再给兔子添加其它食物,准备明早再看看兔子状态。

  按理说,兔子食用柠檬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顶多拉拉肚子。

  如果明天早晨兔子死掉了,那就说明这果实并非柠檬,而是一种与柠檬相似的有毒品种。

  ……

  1月14日一早,陈舟从床上爬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兔子状态。

  结果很令人欣喜。

  箱子里的果实片消失了大半,增添了几粒黑黝黝的小粪球。

  而兔子安然无恙,依旧在刨着箱角,已经把木板挠得遍是爪痕了。

  “好呀!这么有活力。”

  陈舟咧开嘴,露出了和蔼的笑。

  双喜临门!

  第一喜在于柠檬的确认。

  虽然柠檬直接食用非常酸,但它富含维生素,可以治疗坏血病,同时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

  还能当做调味料去腥,或是在烧烤中当做调涂料使用。

  若是找到并大批量种植甘蔗,熬制出的糖足够,还能把柠檬切片腌制成蜜饯,或者压榨出柠檬汁调制成饮品。

  在炎热的旱季,来一杯酸甜可口的柠檬汁解暑,多是一件美事儿!

  第二喜便应在这兔子身上了。

  它杰出的贡献使陈舟心情大好,当即决定奖励它一刀痛快的,然后放血扒皮。

  肉留待晚上烤着吃,打上花刀,撒点盐,挤点柠檬汁在上面,味道必然香嫩可口。

  皮挂在田地外围,用来震慑同类。

  吃剩的骨头可以敲碎了堆肥,也可以丢给来福做玩具。

  从生到死,这只兔子发挥了它力所能及的所有作用,为陈舟的生活提供了诸多贡献。

  在陈舟心里,它就是最出色的猎物!

  抓住兔子耳朵,拎离木箱。

  未过几时,陈舟便拎着一张血淋淋的兔子皮走出了窑洞,然后将其捆在木棍上插在稻草人旁。

  风一吹过,兔子皮微微摇摆,伴着一旁面目狰狞的稻草人,倒也算般配。

  尝到甜头后,陈舟连早饭都没顾上吃,直接架起铁壶烧盐水煮绳,又在林地边缘下了十几个套子。

  11日下午设置的陷阱到目前为止只收获了一只兔子,需要测试的野果却多得很。

  为了丰富自己的食谱,陈舟只能增加“招聘书”数量,再“雇佣”一些试毒员。

  回到窑洞,吃过饭,如往常一样,先在田地中转悠一圈,吓唬吓唬在周围徘徊的鸟,陈舟继续挑土。

  ……

  时间转眼来到1月21日。

  在这一周里,陈舟又捕获了三只兔子。

  很不幸的是,这些兔子都是半夜上套的。

  由于它们的奋力挣扎,导致陈舟失去了亲手了结它们性命的机会,只能把它们肢解,煮熟后自己食用一部分,另一部分喂猫狗。

  同时田头的“兔子皮旗帜”又多了三面,兔皮有棕褐色的,有黄色的还有灰色的,也算是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

  猎杀三瓣嘴之路任重道远。

  林地中野兔不计其数,陈舟目前的捕杀力度根本无法对整个兔子种群构成威胁,他只能尽力保护自己的庄稼不受侵害。

  1月17日那天,他看到稻谷的垄上露出了几点绿意。

  随后的观察确定了那不是杂草,而是稻苗,使他兴奋了一整天。

  认真统计了一下种子的发芽率。

  可能是因为精心挑选,陈舟发现他播下种子的发芽率达到了35%左右。

  如果土层中还有生长速度较慢的种子,发芽率可能会更高。

  船上环境十分恶劣,潮湿且肮脏。

  17世纪的稻谷品种又不像现代种子那样精心选育,经过消毒抗病处理,能有这么高的发芽率着实超出陈舟预料。

  播下的稻谷种子有三百多粒,目前长出了128株稻苗。

  一切顺利的话,少则三个月,多则五个月,它们就会成长为一片稻田,为下一季的粮食提供更加饱满,健康优良的种子。

  除稻谷外,大麦和小麦也陆陆续续钻出了土层。

  它们的生长速度比稻谷慢不少,直到1月19日才冒头。

  两种麦子的发芽率比稻谷稍高,大麦达到了41%左右,小麦在39%左右。

  但因为麦子种子的数量远低于稻谷,大小麦的发芽率虽然比稻谷高,植株总数却远不如稻谷,只有八十多棵。

  挑选麦子种子时,陈舟特意将两种麦子分在不同的垄上种。

  发芽后,他对两种麦子的态度也有偏差。

  小麦因为可以磨成面粉,格外受重视。

  陈舟睡觉的时候都恨不得把眼睛抠下来挂在小麦地上头,监视着有没有动物祸害他的心肝宝贝。

  大麦则成了那个缺爱的孩子。

  究其原因,还在于陈舟的母亲。

  自从步入中年以后,陈舟的母亲经常观看养生方面的电视节目或刷养生短视频,听说大麦富含维生素,能够降血糖减肥,她便去超市买大麦粒,和大米饭掺和在一起吃。

  陈舟很不喜欢大麦粒那种粗糙的口感,在家里又无法推脱母亲大人的好意。

  被迫吃了不知道多少次大麦饭,因此对大麦产生了偏见。

  为了扭转母亲的观点,陈舟还特意查询过大麦的用途。

  发现这种难吃的东西除了酿酒和制造少数食物,主要用途竟然是动物饲料后,他更加难以下咽。

  但对母亲的科普根本发挥不了多少效果。

  中年人对于养生的狂热是无法撼动的,尤其是这种挂着无副作用名号的天然粮食。

  如今身在孤岛,没有酿酒的条件,放羊也是散养,完全不需要大麦做饲料。

  他也就对大麦表现得没那么重视。

  不过大麦毕竟种在小麦旁边,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就算陈舟再不重视,除草浇水都少不了它。

  真算下来,其实两种麦子的实际待遇相差无几。

  后天上架,养书的朋友能不能贡献一个首订。

  上架以后保底双更半个月,首订过1500双更一个月。

  感谢:不想再逃、D调坏坏、长弓弑、万界游星、书友尾号8595、木民谷的夏天、书友尾号5501、老梅煮酒、木您、浑元形意太极第一真传弟子、迷之摸鱼人的月票,感谢各位支持!

第45章 第二任捕鼠能手提子

  庄稼长势喜人,在陈舟的精心照料下,暂时没有幼苗出现打蔫儿或染病的症状。

  这与“刀耕火种”的开垦方式有一定关系。

  火烧过的土壤很少有害虫卵或杂草种子幸存下来,在新一茬害虫发现这片庄稼地之前,稻苗麦苗都是安全的。

  除照看田地,下套捕兔外,这一周时间里,陈舟终于一箱一箱挑够了白土,砌墙工作可以开始了。

  ……

  1月21日。

  陈舟例行洗漱,吃了些剩下的兔肉奶酪面饼粥,视察了农田,开始为砌墙做准备。

  过去乡下建房没有激光水平仪,瓦匠们通常使用线坠和线绳来确保自己能砌出笔直的墙壁。

  只需要两根木楔子,两卷细绳,对齐绷直以后,平行的绳中间留下的长方形便是砌墙区域。

  如需确定门框和拐角处上下墙体的垂直,则要从上往下垂下一根线,线末端坠一块重物。

  专业的瓦匠有圆锥形状的线坠,若是没有线坠,捆一块砖头或石头效果也不受太大影响。

  毕竟石墙不同于砖墙,受石块不规则的形状所限,本来就很难砌的像砖墙一样规整。

  陈舟从船上带下来的索具不少,但它们大都过粗过重,绷直以后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往下垂,影响工作。

  为了制造粗细合适的线绳,他拆掉了一根四股麻绳,将其分成了四条细绳。

  虽然分出来的细绳也比正常的棉线粗好几圈,但只要绷得紧,起码不会下垂,使用起来没有影响。

  线绳问题解决后,陈舟又钉了个简易脚手架,预备着砌高墙体后使用。

  至于测量短距离墙体整齐程度,有船上找到的直尺可用。

  托灰板使用木板代替,抹子依旧用铁片刀取代。

  工具虽看起来怪异,使用起来的效果却不打折扣。

  既然阳坡白土的性能出众,陈舟就有足够的信心把墙砌得坚固又漂亮。

  考虑到四月份的地震,他打算多费些力气,把整面外墙做得再坚固一些。

  他准备给墙体打一米二的地基,同时每隔五米砌一个厚实的方形墙垛,用于支撑窑洞顶部。

  不过按照这个新标准施工,石块的数量就又不够了,他只能继续搬运石块,再等待些日子。

  地处高山,石材无论如何都是不缺的。

  但石材与石材之间亦有差距。

  风化得掉渣的石头、形状不适合砌墙的石头、表面光滑摩擦力小的石头、不够坚硬的石头甚至是不够美观的石头,全都被陈舟从材料选择中剔除。

  他所中意的石料位于半坡森林断崖下。

  那里几乎不受阳光和风影响,石块表面粗糙坚硬,且大多形状规整,色泽呈暗灰色或浅蓝色,堆砌起来颇为雅致。

  而且断崖采石处距离窑洞不算太远,砸落石块搬运的过程中,还会给断崖制造一个豁口,开辟出一条直达河岸营地的道路,可谓一举两得。

  除断崖灰蓝石材外,陈舟还打算去龙猫碎石堆挑一些白色石块。

  墙垛外沿和墙体最顶层他想用白色石块垒砌。

首节上一节53/1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