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岛上没有雨伞,就是有雨伞,也用不着给它准备一个除水器,随便往厨房门口一挂就行。
不过陈舟向来懂得废物利用,他准备把贴在除水器缺口内侧的吸水棉取下来,做成拖布,用来拖地。
这些吸水棉很厚实,看起来结实耐用,面积又大,剪开以后起码够七八个拖布用。
平时多注意保养,别太用力往地上按,至少能用四五年。
至于两侧用料扎实的不锈钢板,他想直接拆开,以后有需要的时候,直接放到沙滩进行切割,哪怕做个桌面或者小板凳,也比装在这上面有用。
第134章 防御工事
窑洞外平台边缘围墙使用的材料是大块岩石,陈舟计划将它砌到1.8m高,宽度1m左右。
在半圆形围墙内部,他准备搭建四个高3m的木质望塔,用以观察围墙外的情况,如有必要,还可以在望塔顶部挂几盏灯,提供照明。
石墙的地基要足够深,以支撑这沉重的建筑。
从前遇雨季容易塌方,流失水土的平台侧边,同样要铺上一层岩石,而且铺岩石护坡时,还要尽量垒砌得足够陡峭,使人难以攀登。
在靠近储藏室的窑洞东侧,陈舟给石墙留了个安装大门的口子,门口是一条通往外面的石质阶梯。
其实关于围墙是否要留门,他纠结了一段时间。
对于此时代的土著来说,石墙无疑是一道堪称坚不可摧的防线,人数不够的话,他们很难在枪弹和弓弩的洗礼中爬上平台,再登上围墙,进攻窑洞。
但大门无疑是这道“铁壁”的弱点所在。
鲁滨逊为了避免遭遇攻击,甚至没给庇护所留门,进出使用梯子。
这样固然安全性高,却造成了许多麻烦,譬如着急回家时进出问题,还有搬运物资不便。
陈舟和鲁滨逊不同,他的物资可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源源不断送达的。
15天一次神秘奖励,万一再送来一件集装箱那么大的货物,想放回窑洞中,没有大门咋办?
无论是从墙上吊到墙另一边,还是直接垫高墙外土地,形成一个坡度,亦或是拆掉一截围墙,都过于麻烦。
除便利问题外,陈舟还考虑到,窑洞遭受进攻的可能性其实并不高。
将精力全部集中在垒砌围墙上,即使把它建设得固若金汤,也充满杞人忧天的嫌疑。
换位思考,假设他是土著,侥幸在食人仪式中躲过第一波攻势,鼓起勇气追击可怕的敌人,随即眼睁睁看着同伴一个个倒下,伤亡惨重,心里肯定恐惧万分,该落荒而逃了。
就算登岛的土著都是万里挑一的勇士,且当日大部分改进版燧发枪都出现故障,没对土著造成应有的杀伤,让他们占据人数优势,展开追击。
按陈舟的猜想,土著顶多也就追到山顶。
至于深入不熟悉的领地,看到坚固的建筑物还硬着头皮进攻,那是野兽都不会做出的选择。
哪怕他一时不慎,把部落首领最钟爱的小儿子给宰了,这种事都不会发生。
而且窑洞建设在岛屿深处,最初挑选位置的时候就选了个背阴的所在,绝非一眼就能看到的开阔场地。
上山路又份外坎坷,不管是从岩滩出发还是从东北角的沙滩出发,路途中就能消耗掉不少体力,土著没理由跟他死磕到底。
在他看来,与其纠结于一扇不知道会不会被攻击的门,还不如多练练枪法,免得到时候一紧张打不中人。
……
当然,虽然推断土著一路追到窑洞的可能性极低,为自己的小命着想,陈舟还是做了一些补救措施。
比如大门的材料,他就使用了镶铁皮的厚木门。
那是整艘帆船上最大最结实的一扇门,当初搬运时花了好大力气,经过重新修复、上漆、钉铁皮后才重新上岗。
在平台外侧一圈,他还架设了交错的拒马。
这些拒马全都使用非常粗壮的木头制造,头部削尖朝外,仿佛摆出防御姿态的刺猬,一致对外,可以在敌人进攻时为他们增添不少麻烦。
……
垒砌围墙和铺设地砖都是大工程,从六月开始,陈舟每天都在搬运石材和白泥。
旱季的燥热给建设提供了些许助力白泥干得够快,工程的进展也能随之加快。
施工期间,他还做了一些有趣的尝试。
比如说挖掘一口水井,以期能实现自给自足,长期固守窑洞,只要食物充足就能打持久战。
但很遗憾,由于海拔太高,加上山体岩石较多,他又没有开凿坚岩的工具,水井挖到两米深便被迫停工下面全是巨型岩石,根本刨不动。
再比如说,修建一条暗道,在防线失守时偷偷从暗道中溜走。
这个想法倒是有可行性,然而工程量实在太大。
平台周围全是较为平缓的山坡,要通往足够远足够安全的地方,起码要挖掘一条长500m~800m的地道。
乐观估计,至少也要两三年才能挖通。
有这个时间,他还不如造几台床弩,增加防御设施的杀伤力。
架设在高处的重弩别说对付身无片甲的原始土著,就是面对一身板甲的铁罐头,也有十足的威慑力
用大马士革钢切割成的巨型弩箭箭头完全可以突破骑士板甲的防御,除了射程远不如火炮,射速不如火枪外,其实不算落伍。
……
当然,有失败的尝试就有成功的尝试。
陈舟最为骄傲的设计便大获成功
他把新厕所修建在平台边缘,紧挨着围墙,厕所底部的粪坑内砌成了一个斜坡,直通田尾。
田尾处设有堆肥专用场地,排泄物和厨余垃圾可以丝滑地通过斜坡涌入堆肥场地,再也不用担心囤积屎尿,或是雨季涨水,拉屎往上溅蛆了。
不过他曾经听说中世纪的欧洲有刺客通过厕所管道爬上城堡,刺杀贵族,便留了个心眼,在斜坡的末端安装了几根铁棍,当成金属栅栏。
在粪坑底部更是设置了数十根朝斜上方竖立的锐刺,待排泄物数量够多,这些锐刺就会被埋进屎尿中。
倘若有人心怀不轨,拆掉铁棍,想偷偷顺着厕所管道钻进他的私人领地,这些锐刺必定会给他一个难忘的惊喜。
刺破的伤口直接无缝衔接病毒感染,就算他及时逃离,在这个医学落后的时代,后续也会死于感染。
除崭新好用,异味小的厕所外,陈舟还细心地将平台地砖铺得略带一点坡度。
坡道末端,留有几条排水管道。
管道内部使用的是他自己烧制的陶管,直径二十厘米,只要不往里面乱倒东西,基本不会堵塞。
……
垒砌围墙、建造望塔、制造拒马、铺设护坡和地砖加上建设新厕所、搭建堆肥场地,任何一项拎出来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即使以陈舟的努力程度,也足足从六月初忙到了七月末,临近八月的时候,总算使围墙竣工。
……
此时的窑洞已然具备了几分壁垒的模样。
从岩滩一路向上,出了林地边缘,抵达田头,远远便能感受到青黑色围墙漠然的注视。
尖锐的拒马犬牙交错,表达着窑洞主人的拒意。
陡峭的护坡表面同样铺设着色调黯淡的石块,目光越过近4m的落差向上,围墙的怀抱中,还有四座高耸的望塔静默巡视。
由于建筑材料大部分都是石头,且石块的颜色并不丰富,导致这一系列防御设施看起来毫无美感。
如果让陈舟凭良心描述,他会说这里仿佛土匪的山寨。
而且还不是那种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好汉的聚集地,而是打家劫舍、无恶不作、欺软怕硬那种坏的流脓的恶棍家园。
当然,付出了那么多劳动,浇灌了无数汗水,忙活了大半个旱季,人都被晒得仿佛非洲哥们儿了,陈舟是绝不可能把自己的老窝描述为土匪巢穴的。
为了纪念防御工事竣工,他奢侈地取出了几大块珍藏起来的瓦楞纸板,将田地、拒马、护坡、围墙与望塔绘制在上面。
……
不过在他粉紫色颜料的勾勒中,那些尖锐且冰冷的防御设施非但没有令人畏惧的感觉,反而有种童话般的绚丽色彩。
茂盛茁壮的庄稼,清理干净的草地……
画中视角从一株贴近的盛放花卉拉远,走过凹凸起伏的田垄,越过蒜苗的嫩叶,越过辣椒的硕果。
向前,是粗壮的拒马。
一株藤草扎根在护坡岩缝中的土壤内,顽强地伸展躯干,攀附在拒马表面,绽放出渺小的花朵。
向上,是厚重的石墙。
来福站在墙上,骄傲地望远方。
风吹动它的毛发,这条近两岁的大狗神情中已少了几分贪玩,多了些许稳重。
望塔顶挂着油灯,虎头正攀在护栏边缘,聚精会神地望着停留在另一座塔顶休息的小鸟。
陡峭的岩壁下飘起几缕淡淡炊烟,泛黄的瓦楞纸板上浅浅描了几道线,仿佛落日的余晖洒在这片安静祥和的土地
这是陈舟的美化,其实处在背阴处的窑洞根本享受不到夕阳的暖意,当太阳从山的另一端落下,这里只会陷入一片昏黑。
……
画到虎头时,陈舟脸上不免露出笑意。
再有十几天,这家伙就满一岁了。
充足的食物供应,均衡的营养,庞大的运动量,种种因素加在一起,使它的体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小灰灰还要大上一圈。
在没有多少赘肉的情况下,它的体重竟然达到了惊人的十七斤,攀在望台上,宛若一头小老虎。
看到它现在的模样,很难想象它竟然是从一个小小的毛球长起来的。
身体的成熟同时带来了性成熟,没有伦理道德观念的虎头第一目标便是它的生母提子。
小灰灰这个没用的东西整日好吃懒做,毫无当爹的威严,面对更庞大,更凶悍的虎头时一度丧失战斗的勇气,要不是陈舟拉偏架,它肯定要被打得颜面尽失。
拿不下亲妈,虎头又盯上了它的姐姐妹妹,屡屡骚扰咣当和灰球。
得亏陈舟发现及时,直接把三只母猫全都关在了屋里,放虎头一个在外面自由恋爱。
别说,这家伙身材高大壮硕,狩猎能力强,又被养的油光水滑,很有几分猫中高富帅的感觉,独自在林中转悠了几圈,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目标。
在窑洞附近,虎头说自己是老二没有猫敢当老大。
它的战斗力惊人,陈舟曾目睹它以一敌四,把几只野猫打得落花流水。
虎头小时候就有一统林地边缘的趋势,待长到12斤以上后,基本再没有公猫敢踏入它的领地,即使有初来乍到的愣头青,挨过教训后也会迅速认清现实,灰溜溜地离开。
因此这一亩三分地上,凡是能看到的野猫,基本都是母猫。
它们早就将虎头视作心仪目标,在激素的催动下,你情我愿,宛如天雷勾地火,哪还能抗拒这样一个梦中情人,对虎头称得上有求必应。
其中有两只小母猫受虎头影响,胆子也变得大了起来,甚至跟着它一起翻过围墙,跑到了陈舟的小院内,偷偷摸摸地吃他留在院内的猫食。
不过出于对自己承受能力的考虑,陈舟并没有收留这两只小母猫。
养宠物是要负责任的,且饲养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感情。
他很清楚猫这种动物的繁殖能力有多强,更知晓猫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
如果不是没有给猫做绝育手术的工具和技术,他早就把小灰灰、提子、毛球和咣当给绝育了。
不然家里这几只猫一代一代繁殖下去,迟早会陷入与鲁滨逊一样的困境猫满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