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112节

  ……

  当晚,正如他所料,岛上落起了淅淅沥沥地细雨。

  窑洞的卧室内铺好了地板,油灯柔光闪烁。

  窗前小书桌,摊开的笔记本前,陈舟正奋笔疾书,记录着这段时间烧制陶器的感想和总结出的经验。

  烧制大型陶器是孤岛生活的重要一步,也是提升生活质量方面一个质的飞跃。

  待烧制大型陶器成功后,厨房的烟囱、木的器械、还有液体容器、制造大酱等等技术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除此之外,在制造陶器的过程中,陈舟还找到了创造的乐趣。

  岛上生活如此漫长,他打算多培养几种爱好打发一下空闲时间。

  绘画是一种选择,钓鱼是一种选择,制陶烧瓷也是一种。

  而且此后烧炭窑建造完成,他还想试着调配釉浆,烧几件瓷器出来。

  他想,就算他制造瓷器的技艺远不能跟专业匠人相比,制造出来的瓷器也不值钱,待离开岛屿的那一天,也能带走几件得意之作,留作纪念。

第104章 蒜!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长达四个月的酷暑早就驱散了岛上的清凉气息。

  一场细雨降下,8月11日清晨,陈舟背着登山包出发前往沙滩时,呼吸着略带尘土味的空气,感受只有两个字畅快。

  久违的雨水唤醒了森林,一切发蔫的枯萎的植物都变得鲜活了起来。

  就连林中的蛙鸣鸟叫也显得更有活力了。

  来福毛发厚实,旱季脱掉了一层,剩下一层较薄的毛发仍使它感到炎热,常常被烘烤得无精打采。

  进入旱季后,这是它跑得最开心的一个清晨。

  ……

  昨夜今晨的雨势不大不小,平台上的厚帆布未被雨水打透,下方的烧陶窑安然无恙。

  没有糟心事,陈舟的心情自然也比较放松。

  加上今天是“开盲盒”的日期,想到沙滩上新的神秘奖励,他隐隐觉得,这次可能会出好东西。

  这并非是根据经验或者前面几次奖品性质推算,完全出于他的直觉。

  谁叫他今天心情好呢,乐观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没有难事。

  轻车熟路来到沙滩,搬开尚带雨珠的木板石块。

  这一次,陈舟打算先“拆盲盒”,提前看看奖励的真容。

  抱着平和的心态,他走到了奖励中心处,那里静静躺着一个长度约20cm,宽度8cm左右的小纸盒。

  纸盒外层密密麻麻地缠满了胶带,几乎将整个纸盒完全包裹起来,淋过雨后,依旧没能浸湿纸盒。

  老实说,见到这小玩意儿的一瞬间,陈舟是有点失望的。

  二十多次神秘奖励已经给他留下了刻板印象大就是美,多就是好。

  所有体积巨大的神秘奖励,不说特别有用,多少也能发挥一些出乎意料的功能。

  比如那尊王灵官塑像,在拿到平底锅之前,它的底盘一直忠诚地发挥着炒锅的效果,服务陈舟的肠胃。

  再比如那个体积庞大的人体工学椅,虽然它大部分构件都没什么用,但仅凭五个脚轮中能拆出的轴承,就能使陈舟喜笑颜开了。

  凭他的手艺,加上岛上这简陋的工业条件,要是让他手搓一个轴承,估计再给一个28年都费劲。

  同体积巨大的奖励相比,小体积奖励中最有用的只有那盒打火机和掏耳勺多件套。

  除此之外,诸如手机壳、电子木鱼、肛塞、鞋拔子,都是能让陈舟破防的“现代工艺的残次品”。

  有过前车之鉴,对于手中这个小小的纸盒内的物品,他更加不抱希望。

  但他今天出门心情不错,便不那么纠结于奖励到底是何物,只期盼着不要是木制品或者手机壳那样的东西就好,至少也能有些用处。

  掏出匕首,准备割开盒子上的胶带前,陈舟随手摇了摇盒子。

  听到盒内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像是塞了一些散乱的零件,他还以为这是一盒硬糖。

  没再多想,他右手一用力,匕首锋利的尖端立即刺入胶带,轻松划出了一条直线。

  剥开厚实的胶带,掀开纸盒顶端,一颗颗饱满的白皮蒜瓣出现在陈舟眼中。

  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是自己眼花,出现了幻觉。

  于是忙将纸盒放在地上,揉了揉眼睛。

  再看纸盒中,许多圆润的白皮蒜依旧簇拥在里面,一颗不多,一颗不少。

  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担心被发奖方玩弄,陈舟又拿起一颗带皮的蒜瓣放到鼻子旁闻了闻。

  蒜所特有的气味儿飘进鼻孔,再加上蒜皮的质感,蒜瓣的重量,都在向他证实

  “这不是一场梦,你真的获得了一盒蒜籽。”

  “卧槽,真是老天开眼,节目组总算良心发现了!

  我还以为这种调味料要等第28年才会发给我呢!”

  将蒜瓣放回纸盒,陈舟握紧拳,几乎欢呼出声。

  关于调味料,他已经遭遇过太多次失败了。

  从河谷平原带回来的疑似野生辣椒的植物根本不能当辣椒食用,只会破坏食材原本的味道。

  山芹水土不服,种在阳光房没几天就全军覆没。

  要不是船医的罐子中种出了薄荷和茴香,他的饮食风味可要比现在还糟糕得多。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些大蒜种子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这玩意除奖励能送来外,基本没有任何其它获取途径,指望从岛上发现野生大蒜,还不如指望从天上掉下来一台发电机。

  ……

  “这玩意可得收好了。”

  小心翼翼地抚平纸盒中的蒜瓣,又盖上纸盒的盖子,用残余着些许黏力的胶带将盖子粘住,陈舟把这一盒蒜放进了登山包。

  在蔬菜中,蒜的生长速度完全能排在前列。

  一个月左右的成熟期足以傲视群雄。

  而且蒜种植简单,蒜瓣尖朝上丢在土里,洒点水就行。且繁殖速度快,既有蒜瓣本身可以食用,还能用蒜苗炒菜。

  至于糖醋蒜、蒜泥、蒜与肉的结合,更是毋庸置疑的美食。

  尤其在北方,一瓣蒜就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食用,吃起来满头大汗,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

  11日的惊喜给了陈舟莫大的鼓舞和动力。

  那天垒砌木石墙他格外认真,把木石墙砌得板板正正,就连与木板石块砌在一起的磨盘和保险箱金属板也近乎完美地被砌入其中,浑如一体。

  晚上回家,他找出了自己烧好的几个“精品小陶盆”,填好土,将蒜瓣放在其中,期待它们发芽的那一天。

  ……

  随后几日,天空中出现阴云的次数越来越多。

  但多是干打雷不下雨,还有几次下起雨没多大会儿云就被风吹散,只留蓝湛湛的天空和架在海上的彩虹。

  已经感受到雨季将至的氛围,陈舟开始为度过登岛以后的第三个雨季做准备。

  上个雨季经常冒雨外出实属迫不得已。

  这个雨季,为了降低患病的概率,为了自身的健康,他打算猫在窑洞里,非必要不外出。

  此次雨季从八月中旬持续到十月中旬,足有两个月时间。

  陈舟不想硬挺着在家里睡两个月,一方面那种生活实在太无聊,比在水泥厂维护机器好不了多少。

  另一方面,家中的食物储备也不足以撑过两个月,该外出狩猎的时候也不能偷懒。

  要多去平台、海滩森林和海边逛逛,能逮住野山羊最好,若是走了狗屎运再撞见两只海豹,那不是又发财了吗。

  上次杀的那两个大家伙提供给陈舟的皮毛、油脂、鲜肉到现在还在发挥作用,他做梦都想多杀几头海豹。

  而且除了海豹之外,《鲁滨逊漂流记》中经常提到的大海龟陈舟也没见过。

  那大海龟到底是不是玳瑁?

  鲁滨逊赞不绝口的海龟蛋到底有没有那么好吃?

  这些问题,他早就想获取答案了,只可惜海龟一直没给他机会。

  ……

  为了打发掉这漫长的两个月,陈舟准备了大量石材和白泥。

  山下切割好的木板和石砖也被他搬上来了一多半。

  雨季,他将完成室内的隔墙,安装好室内门和天花板,同时铺好厨房和储藏室的地板,并搭建火墙。

  若有余力,他还想在卧室外墙处垒砌一个壁炉,长期保留火种,用于烧水做饭。

  同时,他还想趁着雨季长时间待在室内,继续向内扩展窑洞。

  随着山下物资搬运进洞越来越多,原本空旷开阔的储藏室空间愈发捉襟见肘,这还是将大件家具和船上货物保留在山下窝棚的结果。

  若是把山下所有物资连同王灵官的塑像都搬上来,别说这个储藏室,就算加上卧室和厨房也未必够用。

  而且陈舟也意识到,他必须单独开辟一个工作室,将土砻、脚踏碓、石磨这种工具放在其中,方便集中使用。

  总不能一直把这些体积庞大的加工器械放在室外平台上。

  风吹日晒雨淋,它们的使用寿命至少要打个五折。

  更别说以后还要制造更多加工机器,比如便于制糖的甘蔗榨汁机、打铁的区域、雕刻区域、制陶的机器、各种模具。

  这不是在现代,想要什么东西上网一搜,花点钱就能买到。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一切都得自食其力,每一件普普通通的东西背后都需要付出莫大的努力。

  除了建筑工作和扩展窑洞外,陈舟还安排了绘画任务和制陶任务。

  不过制陶任务恐怕不是那么好完成。

  受到雨季的影响,大烧陶窑只有在小雨天气或者阴天无雨的情况下才能烧制陶器。

  已经度过一个雨季,陈舟很清楚那种天气有多难得。

  所以在制陶任务之外,他还准备了“改造式燧发枪”工作。

  ……

  种类繁多的工作总是让他分身乏术,从断崖处搬运石块上山时,陈舟常常思考

  他这个能改变整个世界的大脑和里面装着的先进知识难道就要浪费在搬石头上吗?

首节上一节112/1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