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107节

  挠了挠头,陈舟想。

  他觉得可能是自己太着急了,对整件事最重要的那部分视而不见,才产生了这种“很努力但没有收获”的结果。

  思考片刻,他还真想到了一个被忽略的事沿山脚前进途中,不时能看到野鸽在树林上空盘旋。

  如果这里没有鸽子洞,又怎么会频繁看见野鸽?

  想到这里,陈舟站了起来,目光投向天空。

  渐已昏暗的森林,已经有灰白色的鸽子成群结队地往回飞。

  锁定它们的飞行轨迹,陈舟发现这群鸽子根本不往下飞,而是沿着他的来路飞到山南,朝斜上方飞行。

  它们飞行的轨迹宛如一道醒目的指示符,标明了巢穴的位置。

  猛拍额头,一时宛如醍醐灌顶。

  陈舟终于知道他为什么找不到鸽子洞了,原来是海拔不够高。

  那鸽子洞根本不在环山脚这一周,而是在山腰或者更高的地方。

  难怪他转了这么大一圈都没找到,因为最基本的方向就出错了。

  而他还在这里钻牛角尖,没想到问题的答案竟如此简单。

  今天欠两千字,明天补上,太困了想睡觉。

第100章 意外收获

  太阳彻底落山,没有光污染的岛屿陷入一片宁静的黑暗。

  伴着打火机清脆的按动,玻璃灯罩中的火焰微微摇弋,发出温暖的黄色光芒。

  扣紧肩带,陈舟借着灯光原路返回。

  他瞪大眼睛仔细辨别上山的路,不时登上缓坡,攀上石坎。

  来福紧随其后,翘着尾巴,边走边低头嗅探,寻找着有趣的气味儿。

  没有野鸽指引,仅凭之前在地上观察留下的印象赶夜路,想直接找到鸽子洞还是比较困难的。

  前后迷失方向几次。

  好在这座山并不大,迷路不久后陈舟就能重回正确的道路。

  地势越来越高,远处映着星月的海面已清晰可见。

  更远的沙滩,木石垒砌起的方墙模模糊糊,仿佛融化在这静谧的夜。

  晚风从海上吹来,不知从何处飘来一根鸽子羽毛。

  再往前,绕过一面碍眼的石壁,苦苦找寻半日的鸽子洞终于出现在陈舟眼前。

  ……

  鸽子洞洞口是一道撑开山体侧面的巨大裂隙。

  裂隙呈细长菱形,上下窄中间宽,足有七八米高,底部宽度超过三米,两侧陡峭的山体上盖着一层砂石,其上生长着稀疏的灌木和野草。

  油灯光芒不够明亮,看不清洞顶细节。

  草草扫了一眼,未在洞口发现野鸽筑的巢,陈舟却嗅到了一股浓郁的鸟粪味儿。

  想到洞中栖息着成百上千只鸽子,他并不觉意外,便猫下腰收了收裤腿,将其掖入靴子中,避免待会踩进鸽子洞有鸽子粪便直接进入鞋里。

  收裤脚的时候,他回头望了来福一眼。

  昏黄的灯光照亮了来福毛绒绒的爪子,上面的毛发沾着些许尘土,映着灯火,金光闪闪。

  不怀好意地笑了笑,陈舟已经预料到待会来福跟着他前进,满爪子都是鸟粪的样子了。

  知道自己不可能劝住来福,想着离开鸽子洞后带来福去河里细致地洗个澡,陈舟率先钻进山洞。

  洞口宽阔,越往里走越狭窄低矮,前进约八米后,左右宽度就只有两米了。

  好在这个宽度没有继续缩小,供一人通过还是绰绰有余的。

  ……

  进洞过程中,陈舟感受最深的就是无处不在的鸟粪味。

  但脚下的粪便却不像他想象中那样厚重黏腻,只在表层有两厘米厚的新鲜鸽子粪,再往下就是散干水分,坚硬的“陈年老屎”了。

  不出所料,他的靴子底沾上了厚厚一层鸽子粪。

  来福更是饱受困扰,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宛如一个优雅的模特在T台上走秀,躲避着前方的大堆鸟粪。

  然而鸟粪实在太多了,踩下去根本没有踩不到这一说法,只有多沾屎少沾屎的区别。

  来福越走脚上的鸟粪就越多,黏糊糊的沾在毛发上,甩也甩不掉,弄得它嗷嗷直叫,表达着自己的郁闷情绪。

  “你自己要跟进来的,可不是我逼你的哦!”

  陈舟提醒着它,往头上看。

  无数鸽子窝宛如榫卯,一个叠一个,从距离地面一米八左右的位置向上层层摞起,在油灯的照耀下,宛如一座诡异宏大的宫殿。

  最近的鸽子窝触手可及,他一手拎油灯,腾出一只手去摸鸽子窝,不想这个窝是空的,手伸进去只摸到几片鸽子掉落的羽毛,并没有摸到鸽子或鸽子蛋。

  暗道一声运气不好,一路摸索最低处的鸽子巢穴。

  有时候他能抓到正在巢穴中休息的鸽子,有时候一无所获。

  还有时候会摸到非常机敏聪明的鸽子,手指刚碰到鸽子的脊背或翅膀,鸽子就扑棱棱展翅飞走了。

  倒把陈舟吓得手臂一颤,差点把油灯丢在地上。

  所幸野鸽群正在休息,不会因为任意一只鸽子受惊而集体出逃。

  且鸽子夜间视力差,有的野鸽受惊,仓惶逃窜甚至会撞在鸟窝或岩壁上,翅膀或脑袋受伤后掉在鸟粪中,让陈舟坐收渔利。

  自从取到登山包后,还未清洗过,此次前往鸽子洞,他特意在包内放了几个塑料袋,以免弄脏登山包。

  毕竟是新装备,刚拿到手没用过几次,还是需要爱惜些的。

  抓住野鸽后,他直接掏出匕首给鸽子放血,待鸽子死透后再塞进塑料袋,如此重复,没多久就收获了十几只鸽子。

  可能是低处鸽子不爱产卵,或者是此时不是鸽子繁殖的季节,亦或是运气不好。

  掏了不少鸽子窝,大大小小的鸽子没少抓,鸽子蛋一个都没见着。

  陈舟已经有预感,自己的煮蛋计划怕是要泡汤了。

  ……

  大概用了一个多小时,登山包里已经塞满鸽子的尸体,山洞里也弥漫起了一股血腥味儿。

  结束屠杀,拎着油灯,看着更幽深的鸽子洞深处,陈舟产生了一股继续探索的欲望。

  山上干燥,不适合蛇类生存,且已知岛上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他并不觉畏惧。

  为保险起见,关上背包后,他还是取出了随身携带的长柄斧,一手持斧,一手拎灯,带着来福穿过狭窄的洞内通道。

  灯火驱散黑暗,前方鸽子窝的数量越来越稀疏,左右越来越窄,似乎要收束成一条缝,断绝道路。

  本着一探到底的精神,陈舟放下登山包,减少自身宽度,稍微侧过身子继续向前。

  挤过勉强能通过一个人的岩缝,再向前十几米,通道越来越宽阔,使陈舟弄清楚了这个山洞内部的构造。

  原来是呈葫芦口状的一个山洞,外窄内宽,到山洞深处,便豁然开朗。

  此时脚下的地形已经开始向低处延伸,黯淡的油灯只能照亮周围三四米,幽深的山洞高处根本看不清楚,完全被黑暗笼罩。

  很远的地方隐约有水声传来,还有清凉的风不时吹拂到脸上。

  看过不少盗墓小说,陈舟感觉自己仿佛挖坟掘墓的摸金校尉,来到了藏在某处风水宝地中的帝王陵墓。

  此时正值深夜,带着来福行走在洞中,视线严重受阻,还是有些恐怖气氛的。

  高处不可见,周围又突然变得异常开阔,担心前路藏着断崖或是其它危险,陈舟放慢了脚步,尽量用手中油灯照亮身旁的一切。

  走着走着,他发现地上越来越潮湿。

  而一直靠着的岩壁上,除了黑灰色的岩石外,竟然蒙上了一层大块盐粒一般的矿物。

  下班打发时间时看过许多异界种田小说,陈舟隐隐觉得这矿物有些熟悉,便蹲在岩壁旁边回忆了一会儿。

  他平时虽然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准则,记忆力却也不差。

  上学时看过的设计图、挑战开始前浏览贴吧老哥发的图纸他都能深刻印在脑海。

  若不是小说内容量太大,且文字给他留下的印象较为模糊,他根本不用仔细回忆就能想起。

  沉思片刻,他终于记起,这如盐的矿物似乎是天然硝石。

  硝石为硝酸钾,在穿越回古代的小说中常常出现,有时用于在盛夏制造冰饮,降温消暑,更多时候则是用于制造火药、玻璃或是作为肥料使用,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之一,也是受到管制的工业原料。

  而验证这种矿物是否为硝石的方法也很简单。

  只需将硝石研磨成粉末,然后倒入装有水的容器中,轻轻搅拌即可。

  如果这种矿物确为硝石的话,它在水里溶解的过程中,就会吸收水中的热量,导致水温下降。

  待水温下降到冰点以下时,水就会开始结冰。

  一般来说硝石的用量越大,结冰的速度就越快。

  看历史小说的时候,陈舟间接学习过古人应用硝石制造较为干净冰块的方法。

  

  他们通常使用大盆套小盆,两个盆中都装水。

  在套起来的两个盆上面,还有一个盖子,用于降低外部环境对制冰过程的影响。

  硝石溶解在大盆中,隔着盆壁影响小盆中的水,进而使水结冰。

  由于硝石具有毒性,是一种致癌物,所以用这种方法制出的冰更安全一些。

  而且在制冰后,还可以通过降温结晶法或者蒸发结晶法把硝石从大盆中再次提取出来,重复利用,降低损害。

  除制冰外,硝石还是制造黑火药的原料之一,亦可作为陶瓷和琉璃釉彩的材料使用。

  “制造黑火药需要纯度更高的硝石。

  唉,可惜我上大学以后对化学知识不太重视,提纯硝石的方式忘得一干二净,现在估计只能用它们制冰或者给我八字没一撇的陶器上釉了。”

  翻转手斧,用锤头部分敲下固定在洞壁上的矿物,正准备往登山包里装,陈舟这才发现登山包之前被他放在通道入口处了,现在不在身边。

  “先收集一些放在通道旁,等离开鸽子洞的时候顺便带出去吧。”

  这样想着,陈舟一点点敲下盐块似的矿物,将其聚集在一起,随意摆到进入洞穴深处的位置。

  收集了大概三公斤疑似天然硝石的矿物,他拎着油灯继续向前。

  越往深处去,地面就越潮湿,水声也越大。

  走出约有一百米,感觉自己的海拔高度至少下降了30米左右,陈舟还没有看到山洞的尽头。

  只有水声,连绵不绝越来越澎湃的水声。

  “不能继续深入了。”

首节上一节107/1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