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实在太纯情 第404节

  苏槿站在一旁,感叹影帝就是影帝,那演技真的是很丝滑,一点表演痕迹都没有。

  凯特温斯莱特没有来,她饰演的前妻,就是一个工具人,没好意思来,也不想来。

  会场内部,苏槿看着身穿东方祥云龙袍款款而来的范小胖,心中五味杂陈。

  范小胖能穿龙袍跟他有很大关系。

  上月底,与范小胖的一次聊天中,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去戛纳电影节穿什么的问题。

  他就说,网上不是有很多人叫你范爷嘛,你就穿龙袍,霸气侧漏。

  本以为一句玩笑话,范小胖竟然听进去了,推翻了此前的红毯造型,找了高定设计师劳伦斯许,设计了这件东方祥云龙袍。

  这让他产生了,到底是先有因,还是后有果的哲学问题。

  “苏槿,你这么盯着我看干什么?”范小胖还以为自己身上有什么,低头四处看了一下。

  “没什么,衣服很好看。”苏槿随口回了一句。

  范小胖莞尔一笑,贴近苏槿身旁,轻声说道:“你这个建议真不错,我感觉明天的头版头条会是我。”

  “不用感觉,明天的头版头条必然是你,连凯特布兰切特还有小李子的风头都被你压了下去。”

  “是吗?我有这么厉害吗?”

  “不信,明天看吧!”

  苏槿跟范小胖聊了一会儿,然后就分开了,他也是有任务的,要去找蒂姆伯顿套关系。

  除此之外,还要去找雅各布套关系。

  ……

  翌日,上午。

  各大头版头条发表了昨晚开幕式的新闻。

  如苏槿所说的那样,范小胖力压各大国际巨星,登上各大媒体杂志头版头条。

  小李子哽咽、抑郁症新闻都没有抢过她。

  《好莱坞报道》:“这位28岁的华夏女演员将紫禁城的威仪搬到了蔚蓝海岸,龙纹刺绣在镜头前形成流动的金色光晕。”

  《电影手册》:“龙女降临克鲁瓦塞特大道,拖尾扫过红毯时,犹如帝王批阅奏折后掷下朱笔的刹那。”

  《VOGUE》盛赞:“超越了东西方审美界限的装置艺术,戛纳十年最佳造型。”

  国内方面也是一样,各方媒体争相报道,“范小胖龙袍”词条瞬间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名。

  热度有多大,争议就有多大。

  有人说为国争光,还有人说用力过猛,抢风头。

  秦海路更是亲自下场,转发范小胖龙袍造型,暗讽:“这点子野心,全穿身上了。”

  面对各方争议,范小胖亲自回应:“那是她的野心,不是我的,而且,我的龙袍,她未必敢穿。”

  她强调选择这套礼服是为了向世界展示华夏文化,并坦言:“我代表华夏电影人而来,希望成为一张移动的华夏名片。”

  此回应被解读为对女性野心的坦荡表达,助推“范爷”人设的树立。

  龙袍这个事情,有赌的成分。

  李莲花已经搭上邓文迪的路子,走上了国际,所以她必须另辟捷径。

  很显然她赌对了,从此之后,时尚资源接踵而来,墙外开花墙内香的典型。

  唯一不好的就是,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国内女星一看,原来没有作品,也能红。

  从此之后,各大女星也不要脸了,各种蹭红地毯,赖在上面不肯走。

  再之后,网红发现了这个商机,也去了。

  硬生生地把欧洲三大影展,变成了村口堂会,搞的女星都不想去了。

第311章 龙骑士

  《海边的曼彻斯特》虽然没有范小胖的龙袍抢眼,但在国内外也是博了不少版面。

  毕竟是戛纳最佳导演苏槿联手莱昂纳多的作品,而且又是哽咽又是抑郁症啥的。

  很多人看小李子精神状态不像是得了抑郁症的人,表示了质疑。

  苏槿本不想回应,但有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很多人从质疑抑郁症,变成了剧组没有照顾好小李子,开始声讨剧组,特别是他这个导演。

  这可不得了,小李子的粉丝太多了。

  一旦这个大锅落实了,那他简直是比窦娥还冤,堪称六月飞雪。

  所以,他不得不站出来回应。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比较沉重、探讨悲伤和治愈的电影,它需要演员全身心的去投入。”

  “说实话,看到莱昂拍完戏那段时间的状态,我们整个剧组都揪心。

  有天收工后他蹲在码头啃三明治,啃着啃着突然说‘这海风怎么和眼泪一个味’,我当时就知道,他把李的灵魂吞进自己身体里了。”

  “杀青那天,剧组有一个很可爱的灯光师大叔,偷偷在他保温杯里灌热可可,纸条上写着‘你值得被阳光晒透’。”

  “演员就像会走路的伤口,得允许他们喊疼。三个月确实比我们预想的长,但你们知道莱昂怎么说的吗?

  他说‘李教会我真正的勇气不是假装痊愈,而是承认伤疤需要呼吸’。这话我现在还记在手机备忘录里。”

  “如果硬要说我们做错了什么,可能是低估了黑暗的重量。

  但就像电影里那个总修不好的锅炉房,有些裂痕的存在,恰恰证明我们曾拼命守护过温暖。

  莱昂现在能笑着聊这段经历,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毕竟希望从来不在风暴之外,而在同船人的体温里。”

  “最后我想说,抑郁症不是勋章也不是污点,它是一个提醒提醒我们电影人在追求真实的同时,更要守护人性的温度。

  这正是《海边的曼彻斯特》想要传递的:在寒冰般的绝望里,永远存在着等待被点燃的温暖火种。”

  一段话下来,回答的有理有据,现场也是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媒体记者看着台上的苏槿,心想这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啊!

  把公关危机转瞬变成了电影宣传发布会。

  先用码头啃三明治、保温杯小纸条引发观众共情,接着坦然承认低估创伤影响,但是又把小李子的话拿出来。

  最后紧扣电影主题,将争议转化为对作品的诠释。

  记者采访结束后,苏槿找到小李子,本想发飙,但小李子不是其他人,那是全球顶级巨星。

  “莱昂,收敛点,这段时间别去参加酒会了,也别去鼓捣嫩模了,等你影帝拿到手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小李子不跟大部队住在一起,他单独住在电影宫不远处的一个小岛上,夜夜笙歌。

  ……

  5月16号,下午三点。

  今天是《海边的曼彻斯特》首映礼。

  苏槿和小李子身穿正装,面带微笑,站在电影宫的门口迎客。

  下方是红地毯,迈克花了不少心思,邀请了很多大咖前来观影。

  以蒂姆伯顿为首的八位评委会成员,还有凯特布兰切特、朱丽叶比诺什、罗素克劳……

  评委会成员实际是九位,其中一位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在电影节开幕前被伊朗特工给秘密逮捕了。

  原因则是反政府宣传材料和参加反伊斯兰共和国活动。

  尤其针对他计划拍摄一部反映2009年伊朗总统大选后抗议事件的电影,后定名为《这不是一部电影》。

  当时,伊朗正因2009年选举引发的“绿色运动”而处于政治高压状态,许多艺术家和知识分子遭到迫害。

  电影节组委会主席吉尔雅各布公开声援他,并在主竞赛单元保留了他的评委席位,以此表达抗议。

  马丁斯科塞斯、科恩兄弟、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等国际知名导演也是公开抗议。

  这件事闹的很大,来参加戛纳电影节的多位国际影人佩戴了象征支持帕纳西的绿色丝带。

  放映现场也打出“释放帕纳西”的标语。

  国内嘉宾这方面,主要是苏槿在邀请,来戛纳卖片子的,入围的,都邀请了。

  比如姜纹、杜琪峰、吴白鸽、徐可夫妇、贾科长、王小帅、范小胖、秦浩……

  姜纹是来卖《让子弹飞》的,说来这片子,他还有10%的投资份额呢!

  杜琪峰也是一样,他是来带着《夺命金》来的,徐可夫妇则是《狄仁杰:通天帝国》,吴白鸽则是来宣传史诗巨作《太平轮》。

  不知道这些人,是看在小李子的面,还是他的面,反正都过来了。

  此外,还有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其它20部电影主创人员都邀请了。

  红毯仪式结束,一群人在卢米埃尔大厅寒暄,不久之后,电影正式开始放映。

  电影剧情没有什么好说的,估计你们比我还熟悉。

  总得来说,这片子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

  真实到可以从每个节点去延伸出更详尽的故事,很多秘而不宣的细节略思考后更觉这故事合理。

  它慢慢沥干关于救赎的期冀,像一场漫长的感情马拉松,再恶狠狠地告诉你有别其他套路的呈现方式。

  这不是叔侄扶持走出阴影的故事,有些错误无法弥补,有些失去永远无法得偿。

  我们对爱人说的狠话没有办法收回,隐约看见的光亮只有一瞬。

  从某种意义上说,《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反鸡汤电影。

  影片中的天空是灰蒙蒙的,地面覆盖着皑皑白雪,人与人之间的对白平淡简洁,舒缓的配乐中透露出一丝伤感。

  故事中没有救赎,也没有解脱,但这种遗憾恰恰是本片最好看的地方,因为这才是人生啊!

  电影结束的最后,整个放映厅都沉默了。

  如果你仔细倾听,还可以听到抽泣的声音。

  特别是李最后的那一句:“I can’t beat it。”

  现场的所有观众瞬间破防了,抽泣声此起彼伏,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走不出来”。

  他给自己定了罪,他把自己关在了另一个世界。

  这已不单单是消极的情绪,更像是一只怪兽,一个魔鬼,会时刻伴随你。

  你一路与它对抗,却一次也打不败它,无法挣脱,像被投入无止境的炼狱一样,最后只能选择妥协,任由其摧残。

  有人说时间会冲淡一切,但有些人的心伤是一辈子都无法被治愈的。

  短暂的沉默后,卢米埃尔大厅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久久未停。

  在掌声响起的刹那,苏槿抬手看了一下手表,结束的时候,又看了一下手表。

  22分钟,这是掌声持续的时间。

  不知道有没有打破戛纳最长掌声记录,但估计也是前三了。

首节上一节404/4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