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时间,两支军队便冲撞到了一起。
刀光剑影,战鼓齐鸣,喊杀声震天,血色染红了半边天空......
一幕幕画面通过快速剪辑手法,让现场观众直观的感受到了战争的惨烈,也感受到了震撼。
“哇靠,真特么刺激!“
“太酷了,这特么才是大片!苏槿牛逼!“
“我就说嘛,苏槿水平很牛逼,玩大片一样玩的很好。“
苏槿坐在台下,听到观众的欢呼声,嘴角扬起,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前面几部电影,是基本原封不动的借鉴过来,而《花木兰》不是。
马楚成版本的《花木兰》被他改的乱七八糟,除了几个角色,可以说是两部完全不同的电影。
就说这电影开头,马楚成是从九大单于聚会开始,然后胡君出场,之后赵燕子出场,没有武戏。
这出场没什么不对,但不商业,拉不起观众情绪。
所以他直接就改了,采用了商业电影的经典三幕剧节奏。
所谓三幕剧节奏,通俗点说就是把影片分成三部分。
第一幕武戏是开胃菜,第二幕是高潮戏,第三幕则是最后决战,当中穿插着文戏将三幕连接起来。
很显然,他成功了,观众情绪被拉了起来。
电影继续,两边人马厮杀完毕,镜头切换到了皇宫,大臣禀报前线战败,要全国征兵。
之后镜头切换到了柔然,胡君在玩游戏,射杀两脚羊。
这个镜头结束,刘一菲饰演的花木兰就出场了,她骑着一匹高大乌黑骏马,驰骋在大草原上,笑声灿烂。
乌黑骏马的旁边,还有两只白色兔子在跟着一起奔跑。
现场观众看见这一幕,脑海中顿时浮现了中学要求背诵的全文《木兰辞》。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下一刻,镜头转换,坞堡出现。
有人坐在一起聊天,有人在用织布机织布,有小孩在一起嬉戏…
看见织布机,现场观众又想起了那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刘一菲骑着乌黑骏马回到家中,跟她娘亲分享了喜悦,说看见两只兔子一起奔跑。
她娘亲端着药汤,叫她少出去骑马,没个姑娘家样,然后叫她把药汤端去给她父亲喝。
之后于榕光饰演的父亲出场,他耍脾气不吃,要喝酒,刘一菲巧思小计就让他喝了。
旁边的人打趣,说于榕光教她的兵法,全用在了她父亲身上。
回到家中,花木兰娘亲跟于榕光商量,说木兰长大了,整天舞枪弄棒,骑大马,不像个姑娘家,要给她寻个好人家嫁了。
之后,就是刘一菲大换装了。
她在迪士尼版本的《花木兰》“额黄妆”造型,是真的丑,丑到家了。
浓重的眉毛、血红的唇、黄色额头和通红的面颊,再加上那个阴暗背景,跟个鬼没什么两样。
但是迪士尼版本《花木兰》刘一菲‘额黄妆’造型很还原,特别还原,可谓是做到了一比一。
根据史料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当时女子的妆容流行晓霞妆、额黄妆和寿阳落梅妆。
迪士尼版本《花木兰》中的刘一菲造型,就是典型的‘额黄妆’。
额黄妆是因为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盛行,女子从佛像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渐晕的黄色,因此这种妆容又称“佛妆”。
寿阳落梅妆也很有名,可以和额黄妆一起。
传说是寿阳公主躺在梅花下,梅花凋落在额头留下印记,后被人追捧、效仿。
落梅妆关键是在额头点出梅花的形状,后演化也可用金箔、珠宝,甚至是蜻蜓翅膀作出不同形状和花纹,黏贴在额头。
《木兰辞》“对镜贴花黄”中的“花黄”就是指此。
苏槿既然知道刘一菲那个额黄妆造型很丑,不被现代观众所接受,肯定是不会在用了。
他进行了一些改变,额黄妆去掉,但落梅妆保留,脸蛋没有涂抹腻子粉,干干净净…
现场观众看到刘一菲变化后的造型,大吃一惊。
“妈呀,太美了,仙女下凡,神仙姐姐。”
“之前我就怕苏槿会严格采用当时造型,没想到他只采用了‘落梅妆’,真的是太赞了。”
“以前徐克拍女人有一手,现在要加上苏槿一个了,实在太美了,特别是那额头上的红梅,简直是神来之笔。”
第264章 天仙专属名场面
北工体内,嘈杂声不绝于耳。
不管是观众也好,还是电影人也罢,或者是明星嘉宾,此刻全都被刘一菲那令人惊叹的扮相深深吸引住了目光。
他们的脑海中不约而同的浮现出了汉赋《李延年歌》的开头那句诗。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刘一菲红唇微张,怔怔地看着大银幕。
这是她第一次看到电影成片,回想起当初拍摄时的情景,那时的她并未觉得自己的扮相有多么出众和迷人。
然而,经过苏槿精心的雕琢与打磨之后,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效果却如此惊艳绝伦,甚至连她自己都感到难以置信。
坐在苏槿旁边的刘师师,同样目不转睛地盯着大银幕,她那张俏丽的脸庞上流露出极为复杂的神情。
有羡慕、有嫉妒、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失落。毕竟面对如此耀眼夺目的刘一菲,任何人恐怕都会生出几分自惭形秽之感吧。
此时的电影剧情,已经走到了征兵官前来征兵。
于榕光虽然身体不好,但还是毅然决然的领了调令。
晚上的时候,花木兰偷偷取走了父亲的宝剑,穿上了盔甲,跨上战马,替父从军。
当她穿上盔甲的那一刻,有不安,有忐忑,但更多的是一种坚定。
外面大雨磅礴,但花木兰无惧,如果连这些困难都承受不了,那还怎么谈替父从军。
战马一声嘶吼,她乘着瓢泼大雨,消失在夜色中。
于榕光听见动静,起床去查看,发现战马不见了,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
他来到花木兰的房间,如他所想的那样,人去楼空,只留下一封书信。
看完书信,于榕光轻叹一声,之后来到祖宗祠堂,祈求列祖列宗保佑。
“列祖列宗,我求求你们,请保佑我的女儿木兰……”
伴随着于榕光的画外音,刘一菲骑着骏马穿过大山,驶过竹林,路过黄河…
一路跋山涉水,所见所闻,完美复刻了《木兰辞》中的诗句。
“暮宿黄河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观众看到这,又是会心一笑,单这些《木兰辞》中的元素,就可以值回票价了。
花木兰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是来到了军营。
在报名的时候,与人发生了冲突,然后年轻将军胡哥出场了。
他冲过去夺下两人手中刀剑,制止了这场冲突,训斥了二人,令二人罚跑十圈。
跑完圈,吃完饭,回到帐篷,看见一群光着膀子的大汉,还有的更是全身赤裸。
刘一菲呼吸一滞,连忙转过身去,缓解尴尬。
现场观众看见这,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之后就是训练,训练,还是训练。
当观众看到花木兰队友说她身上很臭,几天没洗澡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名场面要来了。
下一刻,他们大失所望。
“苏槿还是保守了,拍的什么啊!胸不露就算了,连大腿都不露一下。”
“就是就是,还有那个背影,竟然做了模糊处理,搞什么飞机啊!”
“我要收回之前的话,苏槿根本就不会拍女人,要是我肯定是全镜头,让观众老爷,好好欣赏一下艺术。”
不是苏槿搞飞机,是审核不过去。
之前就说了,拍了两版,专门请了一个裸替,但送审核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同意。
春去秋来,花木兰的训练成绩很优秀,在一场小型战役中,斩将夺旗,立得大功。
其中一段骑马飞身踢长枪,然后再倒踢长枪的镜头,更是引起观众惊呼声。
“哇靠,帅呆了。”
“太帅了,这才是刀马旦。”
“名场面,绝对是名场面,可以和林青霞喝酒相媲美了。”
之后就是花木兰获得年轻将军的赏识,留在身边教导,她的功劳越来越大,最后成了年轻将军的副手。
时间慢慢流逝,很快就到了电影中的大场面,也就是电影中的高潮。
双方总共出动了三十几万人马,军团战、箭阵、骑兵冲锋、雪崩……
一幕幕大场面,把观众看的直呼过瘾。
大战的最后,北魏该来的援兵竟然没有来,导致有全军覆没之危,花木兰当机立断,命令炮手对准远处的大雪山放炮。
“轰!轰!轰!”
只听几声巨响,远处的大雪山轰然崩塌,一副末世景象。
双方士兵再也顾不得厮杀,纷纷逃命。
这场大决战,北魏败的很惨,年轻将军身死,死在了花木兰怀里。
至于他怎么死的,和胡君对砍,被砍了好几刀,加之旧伤复发,然后死了。
逻辑是有点问题,但不用在意这些,商业电影嘛!总有些逻辑问题,过的去就行。
大战过后,士兵能战的只剩下六千多人,士气还一片低靡。
花木兰身为军队二把手,暂时接管了军队,她站在高台,开始发表演讲,鼓舞士气。
电影最后,花木兰以身为诱饵,吸引胡君到了一个山谷。
胡君为什么敢以身入局?因为他自信、狂妄,觉得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再说,他身边还带着一百多中军护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