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实在太纯情 第330节

  当然,观众或许觉得你夸大其词,是在搞噱头,但好奇心确实拉了起来。

  一旦电影质量不错,观众就有可能进去电影院看看。

  接着从人物海报入手,每个角色都有单独的海报,而且还配上了诗文。

  比如说迅哥儿的顾小梦: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李莲花的李宁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之后的宣传还是老样子,以硬广投放为主,发放的通稿则是主题明确,就是谍战+悬疑。

  此外,发了一堆李莲花受刑预告片。

  后面就是杂志专访、综艺节目之类的,上映之后还会搞一个微博直播。

  从苏槿搞出了微博直播之后,很多电影在上映之后,都会搞一个这个。

  比如《建国大业》在前几天就搞了微博直播,反响还不错,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苏槿给黄嘉强解答了疑惑之后,就挂断了电话,继续自己的拍摄。

  《疾速追杀》快搞定了,不出意外的话,十月中下旬就可以杀青。

  ……

  《风声》的首映礼办的很有创意。

  以“且听风吟声影传奇”为主题,在交响乐团奏响风吟、风起、捕风、风影、风语五大主题乐段的同时,导演和诸位主演依次上台。

  主创人员介绍自己角色的时候,李莲花或许是想到了拍摄受刑的场景,当众落泪,看呆众人。

  有一说一,李莲花那段受刑演技确实厉害,凭此拿到了明年的金马影后。

  可惜的是,里面刮宫的片段给删除了。

  尺度太大,根本过不了审。

  苏槿虽然没有来参加首映礼,但录制了一个短视频,内容就是祝福《风声》大卖。

  小王面对媒体记者说票房预期有多少的时候,非常自信,夸下海口。

  “《风声》的拷贝数量与《建国大业》基本持平,相信两部影片在国庆档期将获得双赢,《风声》票房预计可以冲3亿。”

  这海口夸的,媒体记者压根不信,人家只会认为小王没有底气,瞎几把乱吹。

  9月29号,《风声》正式上映。

  今年的国庆档是国庆和中秋连在一起,有八天假期,所以才把上映时间放在9月29号。

  排片有点少,只有35%,《建国大业》依然强势,排片还有50%,另外15%给了其它电影。

  其实《建国大业》拍的是很不错的。

  不仅写出了历史,还写出了历史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给予历史中的人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甚至对蒋光头、李宗仁等反面人物,都体现出对末路英雄的一种悲悯。

  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概,呈现出健康明朗,阳光亲和的国家形象。

  第二天上午九点,首日票房出来了。

  小王和黄嘉强两人抽着烟,看着首日票房成绩都沉默不语。

  首日票房成绩很差,连千万都没有过,只有923万,完全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

  在他们的想法中,首日票房应该达到1500万以上,首周末六天破亿,这样国庆节期间就有可能突破两亿。

  现在来看,别说两亿了,整个国庆档能拿到1.5亿票房,就是烧高香了。

  小王心里已经隐隐有些后悔了,早知道首日票房这么差,当初就该答应黄嘉强。

  从华宜起势以来,他们就没有制作过这么差的首日票房成绩电影。

  “黄总,我现在反悔还来的及吗?”

  “来得及,但你觉得还能卖吗?”

  当然卖不了,电影都上映了,全国人民都知道《风声》是华宜的电影,还卖个啥啊!

  小王那么说,只是觉得气氛有点浓重,活跃一下气氛而已。

  “哈哈哈……开个玩笑,黄总别见怪啊!”

  “你就别在这扯淡了,有这闲情,还是想想有什么法子,拉高一下票房吧!”

  “我是没法子了,你有吗?”

  “我也没有。”

  “要不然,问问你家苏总,他肯定有法子。”

  黄嘉强沉吟了一会儿,点头答应了下来,然后拿出手机给苏槿拨打了一个电话出去。

  “老板,《风声》的首日票房成绩出来了,但是有点差。”

  “多少?”

  “923万。”

  苏槿对这个成绩有点意外,但又不是太意外。

  前世《风声》首日票房破1200万,那是因为华宜虚构首日票房,实际只有七百多万。

  你想想,10月1日至8日平均每天才1100万,而29号是个工作日,上座率明显很低,场次也不多,怎么可能破1200万。

  还有,华宜发稿说,截止8号《风声》票房突破1.5亿,但根据国家电影专项基金办公室以及综合全国主要大型院线统计数据,截至10月11日,《风声》累计票房1.36亿左右。

  所以,1.5亿哪来的?

  “你打电话过来,只是说首日票房的事?”

  “还有一件事,就是想问问老板你,有没有什么法子提高一下票房。”

  苏槿皱眉想了想,然后开口说道:“《建国大业》国籍问题不是闹的挺大吗?你们加把火,炒作一下。”

  黄嘉强微微一怔,迟疑地说道:“老板,这个不太好吧!要是被韩三坪发现,怕是对我们有意见。”

  “那你不让他知道不就成了?还有陈果富不是发明了很多刑具嘛!你让他多说说这个。”

  “OK。”

  挂断电话之后,黄嘉强还没说话,就听到小王说道:“苏总怎么说?”

  “炒作《建国大业》国籍问题,还有叫陈果富多谈谈他发明的刑具。”

  “陈果富没问题,但炒作《建国大业》国籍问题是不是再想想?”

  《建国大业》国籍问题,他们之前就想炒作了,但一直没敢。

  只因为《建国大业》开辟了新式主旋律题材,上面非常看好这种宣扬国家意识的电影,韩三坪还因此受到了上面的表扬。

  “我们只是炒作国籍问题,又不干其它的,再说,只要我们做的隐秘一点,谁能发现?”

  “???”

  “别用这种表情看着我,咱们可以祸水东引啊!《麦田》的票房不是很垃圾吗?你打着它的旗号去炒作不就行了。”

  小王无言以对,死道友总好过死贫道。

  事情商量完毕,华宜对外放出消息,《风声》首日票房破1500万,并且说首周末票房将过亿。

  幸好这时候收集票房还比较难,不然上一秒宣布,下一秒就被人戳破了。

  《麦田》是何坪继《天地英雄》巨亏之后,阔别六年再次鼓捣出来的巨亏作品。

  据说这部电影投资高达6500万,最终票房却只有850万,不是巨亏是什么?

  于胖子的保利博纳作为这部电影的主控投资方,想杀了何坪的心都有。

  范小胖也有同样想法,这是她首次挑大梁的作品,无论是前期表演,还是后面宣传都非常卖力。

  首映礼的时候,范小胖放出豪言,称《麦田》票房将会过亿。

  然后被狠狠打脸了,打的非常惨。

  首日票房连百万都没有,只有可怜的70万。

  《麦田》票房失败,对范小胖的打击很大,媒体记者都在说她扛不起票房,只会炒作。

  所以,她打了一个电话给苏槿,寻求安慰。

  “苏槿,你说,曾经鼓捣出了华夏西部武侠第一的《双旗镇刀客》的导演,怎么就拍出了这样一部作品?”

  “何坪老了,跟不上时代,依旧沉浸在十几二十年前新时期思想启蒙阶段的个人化表达之中。

  他用那个时期的观念来与现在浮躁和务实的观众心态碰撞,头破血流是必然的结果。”

  “可票房也不能这么差吧!”

  “谁叫你把档期选在了《建国大业》后面,还有那个片名,到底谁取的?跟个农业科教片似的,就这片名,观众都产生不了消费欲望。”

  “片名是何坪自己取的,我和于总都觉得这个片名不合适,要改,但何坪死活不愿意。”

  “也就你们惯着他,换着我,不改也得改,一个投资方还能被一个亏本导演拿捏了。”

  “算了,不聊这个了,越聊越烦燥。”范小胖摇摇头,转而问道:“你的《疾速追杀》什么时候杀青?”

  “下个月中下旬的样子。”

  “你杀青之后,就直接回国吗?”

  “嗯。”

  ……

  《风声》的第一天实际票房,虽然没有突破千万,但是网上口碑却很好。

  豆瓣五万多人评分,打出了8.6的高分。

  时光网分数还高一点,打出了8.7分。

  当然了,随着观影人数的增加,分数肯定会降,但应该不会跌落8分。

  不提那些影评人,说说观众的想法。

  “风声之后,再无传奇,初看到这句宣传口号时,我嗤之以鼻,我为之前的行为道歉,真是太赞了,最好的悬疑谍战片,没有之一。”

  “这个题材里最钟爱的一部电影,每个人的表演都恰到好处,人设、情节合情合理逻辑满分,细节处理的非常细心,看多少遍都不会腻。

  周公子一开始的大小姐做派到最后的革命战士每一帧都能牵引入怀,最后那段独白,夜深人静的时候听,能感受到心脏被带动起来的激烈跳跃!”

  “跟同事看了一次,跟女朋友看了一次,依然会被谁是老枪,老枪怎么把情报传出去感到惶惑,重新探秘,依然会被革命者的共产主义信仰打动。

  身在炼狱却有金子般的信仰,我辈身在和平时代,信仰却被无限稀释,模糊不清,很是感慨。”

  “值回票价,终于有人拍了部有剧情可言的电影,虽然有点柯南有点羔羊有点昆丁有点等等。”

  “那个饰演白小年的演员是谁,他扮演的娘娘腔好真啊!”

  虽然这些评论很好,但《风声》的宣传团队,主打的是百合。

  所以花钱刷评,发通稿,上热搜。

  宣传嘛!都这样,总得有一个爆点,不然怎么吸引观众。

  在小王的炒作下,《建国大业》的国籍问题本来有些平息了,但现在愈演愈烈,网上十几万人在讨论。

首节上一节330/4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