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他,他也胆大,有这七条巨狗在,什么地方不敢去啊!
“来了,小翠跟我去做饭。”奶奶看着他们过来说道。
奶奶说的小翠,是大娘的名字,全名刘小翠,一个淳朴善良的庄稼人。
“好的娘。”
奶奶和大娘去做饭,李加一和大伯他们来到堂屋。
当看到地上那一大堆东西,两个堂哥还有堂妹那是两眼发光啊!
就连大伯都是一副震惊的模样,露出一脸的不可思议。
“加一哥哥。”
一看堂妹这种表情,李加一还能不明白怎么回事。
“快到饭点了,饼干就别吃了,吃点奶糖吧!”
“嗯嗯!”堂妹点着小脑袋。
李加一过去把奶糖罐打开,从里面抓出一把奶糖,递给堂妹说道:“给大哥二哥一起吃。”
“谢谢加一哥哥。”
“不用,反正这奶糖和饼干就是给你们带的。”
“加一啊!没有烟和酒吗?”大伯这时候忽然问了一句。
烟酒当然有啊!不过被老爷子给放了起来。
“有没有烟酒跟你有什么关系?那是我孙子孝敬我的。”老爷子这时候说道。
“呃!爹,我就是问问。”大伯尴尬的摸了摸鼻子。
“哼,我告诉你,不要打我烟酒的主意,要不然腿给你打断。”
看着自己老爸吃瘪,堂哥他们都露出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估计平时没少被这么说。
这个时候,爷爷已经把客厅里的小壁炉给点上。
是的,这里也修了一个壁炉,不过比较小,主要是这种房子房间本来就小。
本来老爷子是不让修的,但李加一坚持让修,这不就修了一个。
不过看样子好像并没有用过,这很正常,房间里有炕,把炕烧上躺在炕上,不比在客厅里待着强。
家里就爷爷奶奶两个人,难道一直坐在客厅里大眼瞪小眼啊!
不过今天人多,倒是派上了用场,壁炉烧上,客厅顿时就暖和了不少。
“爹,这壁炉那么暖和,您平时怎么不烧啊?”
不大一会,所有人都感觉到热了起来,大伯一边脱外套一边问。
“烧它干嘛?躺在炕上也很暖和。”
“呃!好吧!”
李加一也把皮衣和鹅绒服脱了下来,不脱不行啊!温度太高。
至于两个堂哥还有堂妹,他们也是脱下厚厚的棉衣。
因为李加一在天冷之前弄到了不少特级棉花票,李爱民买了给送过来。
今年的天虽然是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寒冬,但也没有冻着他们。
一个个身上穿的厚厚棉衣,用的特级棉花,就算是给大人做棉衣都够。
就在李加一跟爷爷和大伯聊天的时候,奶奶和大娘已经把饭做好。
因为人多,奶奶直接炖了一只大鹅,另外还有西红柿炒鸡蛋和辣椒炒肉。
主食是大米饭,这可是李加一带过来的精米,闻着就喷香喷香的。
本来奶奶打算做白面馒头的,但时间来不及,只能晚上再做。
北方人还是比较喜欢吃面食,特别是馒头。
可就算是这样也已经很好了,这可是精米啊!营养价值可能没办法跟糙米比,但味道要比糙米好几倍。
吃饭的时候,两个堂哥顿时进化为干饭人,也可能是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荤腥的原因。
还好这炖的是大鹅,油水跟猪肉没办法比,要不然就这吃法,不拉肚子才怪。
很快一顿饭吃完,不管是米饭还是菜,都吃的干干净净。
“看你们两个没出息的样。”大伯瞪着两个堂哥说。
听到大伯这话,奶奶不乐意了,说道:“我看你也不比他们好多少。”
护犊子一直是奶奶的专利。
“娘,我只是让他们跟加一学学,你看他们现在,估计都站不起来了。”大伯委屈的说道。
“我大孙子又不缺油水,他们怎么比,你有本事让他们也不缺油水啊?”
“呃!我……”大伯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中午这顿饭,大伯没有混上酒喝,主要是老爷子也没有喝。
虽然说有好菜,但大中午就喝酒,老爷子没有这习惯。
爷爷这时候沏了一大搪瓷缸子茶,用的是李加一带过来的茶叶。
沏好以后给李加一倒了一搪瓷缸子出来,自己就喝了起来。
至于大伯就没有这个待遇了,他只能自己沏了一搪瓷缸子茉莉花茶。
不过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好东西了,要知道平时老爷子都不舍得喝啊!
现在有了更好的,他才能喝上这个,要不然连这个都没有。
“你们两个臭小子,站起来走走。”老爷子对两个堂哥喊道。
客厅里很暖和,所以吃过饭大伯他们也没有回去。
反正晚上还要在这里吃饭,既然这样还回去干嘛。
奶奶这时候说道:“回头回去的时候,把猪板油还有肉拿回去一些。”
“啊!娘,这个我们不能要,在这里吃点还行,又吃又拿,怎么着也说不过去。”大娘摇头说道。
“怎么说不过去?”
“娘,这些都是加一孝敬您和爹的,我们拿回去算是怎么回事?”大娘再次摇了摇头。
PS:兄弟姐妹们,来几张月票啊!谢谢!
第144章 灵芝
老太太说道:“加一来的时候就说了,这里也有孝敬你们的。”
“啊!这……”
“行了,那么多东西,我跟你爹也吃不完,你们拿走一些,时不时给孩子们做点吃。”
知道不要是不行了,大娘这才点头说道:“好的娘,我知道了。”
“嗯!这次加一带过来三十来斤猪板油,把油炼出来,够吃很长时间。”
“啊!这么多?”大娘惊讶的问。
猪板油大家都知道是好东西,可惜一头猪身上并没有多少。
平时都是难得一遇,没想到李加一这次直接送过来三十来斤。
这可解决了缺少油水的问题啊!
哪怕是炒萝卜白菜,加上一点猪板油炼出来的油,那也是香喷喷的啊!
“不但是猪板油,鸡鸭鹅还有猪肉也不少,你们都拿一些回去。”
大伯这时候想了想说道:“娘,猪板油还有那些肉什么的,我们就不拿回去了。”
“怎么啦?”
“娘,您也知道,我们离邻居都很近,就算是炒菜放点油,左邻右舍都能知道,如果做这些,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老太太想了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娘,这些东西都放您这,如果我们实在馋的不行,就过来吃一顿,您这里离村子比较远,别人也闻不到。”
“对对对。”大娘连忙点头。
老爷子想了想说道:“我看就这么办,老大那做这些确实有问题。”
“好吧!以后两三天你们就过来一次。”老太太说道。
“娘,这是不是太频繁了?一个星期一次就行。”大娘说道。
老太太看了她一眼说道:“一个星期一次,这么多东西吃到明年开春也吃不完。”
“娘,您和爹平时该吃就吃,我们一个星期来吃一次就行。”
老太太看了一眼大儿媳说道:“你这孩子,我和你爹这么大岁数,什么东西没有吃过。”
“好了奶奶大娘,我看三天一次就挺好,平时晚上的时候,奶奶也可以炒个肉菜,让爷爷喝点酒。”
“行,听我大孙子的,那就三天过来一次,到时候我给你们做好吃的。”
奶奶很喜欢这种儿孙绕膝的感觉,哪怕是大伯他们天天来她也高兴。
只可惜老二在城里上班,一年也回不来几次。
说实话,李加一很希望爷爷奶奶搬到城里跟他们一起住。
而且住的地方也有,但他也知道,爷爷奶奶根本不会同意。
故土难离啊!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想让他们离开实在是太难。
还好爷爷奶奶年纪还不是很大,以后有的是机会。
就算是再过二十年,爷爷奶奶也不过才七十多点。
有他时不时给爷爷奶奶用上灵泉水,不要说七十多岁,就算是九十多岁也不是没可能。
所以这个倒是不着急,以后慢慢来。
特别是改开以后,到时候估计村里很多人都会去外面,两位老人到时候肯定会松动。
而且等他结婚以后,也可以找个帮忙带孩子的借口,让二老到城里住。
这个以后再说,因为还早着呢!他现在才十岁啊!就算是结婚,最起码也要二十岁以后。
没办法,现在婚姻法规定,男的二十,女的十八,要不然就办不了结婚证。
而办不了结婚证就没办法结婚,要不然问题很严重,现在可不是后世。
虽然在后世男的要二十二岁才能结婚,但没结婚之前也可以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