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第17节

  这一场雨,真是一下就没个停了。在这个时代没有多少高楼房,南方基本上屋内都湿气很重,通俗点讲就是‘回潮’,住底楼的地面都是湿的。

  江成是回昌城的路上,那是风雨无阻,下雨也阻止不了他回去成亲结婚的急迫心情。但昌城的运输站此时却迎来了一件不好的事情。

  货车司机在这个年代真是有风险的职业,前阵子也在下雨,昌城运输站的一个将近四十岁的老司机师傅在一条小道转弯处上翻车了。

  那司机师傅开的车子修修补补很多年了,不大量更换重要配件,根本无法解决一下故障问题。这次事故导致车子得大修,主要是司机师傅也受伤了,挺严重的,生活自理是没有问题,但车子是别想再开了。

  受伤的司机姓冯名林,左腿和左手都受伤了。特别是腿,翻车的时候被座椅给压变形了,好了也是一个瘸子。

  现在运输处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这边少了一个司机,当然汽车站这边有不少汽车学徒。早有学了很多年,就是没汽车轮到对方开的。司机好解决,几个有资格的汽车学徒竞争一下。

  关键是另外一个问题,如何安置受伤的冯师傅,汽车肯定开不了。要么子女顶岗,女儿的话,安排在其他岗位上去。如果是儿子,基本上是要子承父业,当个汽车司机学徒。另外安置办法就是把冯师傅安排到后勤岗位去,也算是照顾。

  而冯师傅是选择让儿子顶岗,他儿子叫冯华,今年十六岁。当个汽车学徒是没有问题,等学个五六年出师也差不多了。

  不过汽车学徒在这时代是没有工资的,只有学徒津贴,每个月十八块五左右。如果冯师傅不让儿子冯华当汽车学徒,其实汽车也可以给冯华安排其他工作,一开始工资三十左右没有问题。

  但当过汽车司机的,自然知道开汽车有多体面,哪怕是一个学徒,说出去都比一些正式工好找对象。

  只不过汽车站这边的领导开了一个会后,询问了几乎所有的司机,都没人愿意带徒弟。

  这汽车站的司机跟一些单位里和工厂的司机不一样,像一些肉联厂,纺织厂,钢铁厂什么的一些大厂,都是有自身的运输车辆的。

  那些工厂的司机任务没汽车站的司机任务繁重,主要是负责自身工厂内部的货物配送。因此空闲时间也多,有时间教导徒弟。

  另外一个就是工厂的车辆调动是听从厂里安排的,司机的自主权不大。

  而汽车站的司机,对汽车的自主权很大,就比如现在江成开的车子,停在汽车停车场。虽然车子是单位的,但别人看见,都会说是江师傅的车子。

  周末了,因为新书出库了,这几天成绩不理想。我也知道年代文是这样的,没有那种爽快感,很容易让大家放个两三天,一下好几章一起看。但新书期间,需要追读,还是希望大家有时间看书的时候,就直接看了。

  养不得,有票的请随手给一下。

第44章 大米

  汽车站的司机师傅对车子很爱惜,是真的不愿意让别人碰。这教学徒,也怕学徒操作不当对车子造成损坏。

  除了时间和车子问题,其实还有很多因素,导致司机不会轻易收徒弟。何况要收也是收跟自己有关系的人,冯师傅要是在单位开车,大家可能还卖他一个面子。

  这被儿子顶岗,以后大家介绍冯师傅,可能就是‘以前的同事’了,可就没什么面子好卖了。

  而现在运输站的许站长把主意打到了还在外出运输的江成身上,虽然大家跟他没相处多少天,但觉得他这人挺好说话的,也热心。

  江成是不知道运输站发生的情况,他从黄山那边回来,在黄山没装货。而是跑到景德镇装了几箱陶瓷碗回昌城,人家还送了江成几个大口碗。

  从黄山市到景德镇装货再到回昌城,江成也就是花了一天的时间。回到了昌城卸了货后就已经差不多天要黑了,江成没回运输站,而是开着车子直接回住的地方南锣大院了。

  这一趟出门,等于十多天没有回来了,车子停在院子巷子外的路边上。江成提着大小两个麻袋就往巷子里走,回大院自己的住处了。

  “江师傅,你这大包小包的,不会是刚从外地开车回来吧。”

  “张大哥呀,我去江苏盐城那边送了一趟货,今天刚回来。”

  “你这袋子里装的是一些什么,看上去挺沉呀。”

  “一些好东西,张大哥要不要进屋瞧瞧。”

  江成这刚进院子里,就被不少邻居看见了。不过最先上前跟他打招呼的还是对面的邻居张阳,最初江成刚来这边,最先认识的也是他。

  这十多天里,新住户江成不见身影,大家联想到他的身份。都猜测他可能去外地送货了,所有他这一回来,又是提着东西,所有张阳是直接问他是不是从外地开车回来。

  这听到江成说有好东西,张阳是直接上手帮江成提着麻袋,让他好拿钥匙开门。

  两人前后脚进房间后,江成打开了大麻袋,里面装的是干海带。

  海带在内陆跟带鱼一样难买,这不是什么品种问题,而是运输问题。只要是海产品都难买,这海带能炖汤,能切丝炒着吃,又好存放。

  在昌城这边只有少数供销社有卖,在海边的城市才会在菜市场也买的到。而且就是沿海地区运输点海带过来,也是先在供销社内部就给截留了。

  比如住后院的供销社售货员朱岚,她和跟江成说过,有些好东西他们供销社不会立刻拿出来。都是内部通知一些人去买,除非量实在多,才会摆出来卖给普通人。

  所有张阳看见这半麻袋子干海带,眼睛都直了。他在搪瓷厂上班,也算好单位,过年过节直接发脸盆水杯什么的,平时还能每个月内购一点搪瓷碗什么的。但跟江成这随便出趟远门,带这样多干海带来比,那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江师傅,你这是能卖一点给我?”张阳询问道,这喊他一起进来看东西,总不能是光在他面前炫耀吧。

  “当然了,这样多海带,我一个人吃一年都吃不完。不过我可是来回跑了两千多公里,才带回这些海带,也不能随意卖了,张大哥能不能帮个忙。”江成掏出香烟散了一根出去,对着张阳说道。

  烟是红梅牌子的,二毛六一包,谈不上多高档。但对于工人来说就是好烟了,普通烟民还真抽不起这个,甚至是一些抽烟厉害的干部,也只抽一毛五左右的香烟。

  一天抽一包烟,一个月都七八块钱了。而有不少人一天一包烟根本打不住,加上很多香烟得有票才能买。只有便宜的烟不要票,甚至有很多人自己卷菸抽,或者零散的散根购买。

  张阳接过香烟,掏出火柴先给江成点上烟,然后才自己点上。这社会地位就这样,面对长辈或者地位高的,得先给别人点烟。

  “江师傅,你需要我帮什么忙,能帮的上的我肯定尽量帮。”张阳很认真的说道,在这院子里,大家都希望能跟江成交好关系。哪天有事用的着的时候,特别是江成的汽车能帮忙用上的时候,那可就太涨脸面了。

  “事情简单,张大哥你去上班的时候问下同事要不要这海带。一斤细粮加六毛钱换一斤干海带,我这里就这样多海带,换完了可就没有了的。”

  江成说出了自己的目的,他开黄河重卡,是体力加技术活,有四十斤定量不假。但定量是细粮粗粮三七开,也就是说大米和面粉他一个月最多十斤多点。其他都是粗粮,粗粮是指棒子面,红薯干,土豆粉,还有玉米和小米等。

  至于红薯和土豆因为水分多,在这个年代连粗粮都算不上,得算杂粮。

  四十斤的定量,不管是粗粮还是细粮,在没有油水的情况下,还不够江成一个人吃。他要结婚养媳妇,老家还有一家子人要他帮衬。所以江成想用东西交换的形式弄些细粮来吃,至于粗粮,他看不上。

  后世的粗粮那是弄的精致,比细粮还贵。

  但这年代的粗粮,棒子面不是玉米面,是整根的玉米棒子直接一起粉碎的。那棒子模糊喝起来的都刺挠嗓子,棒子面弄的窝窝头也不好吃,灰色的,并不是影视剧里看到的黄色那种。

  要是玉米面做的窝窝头,或者饼子,江成能天天吃。但棒子面做的,那就算了。特别是农村,棒子面已经不咋样了,做窝窝头的时候,还加野菜,做出来黑乎乎的。

  现在一斤粮食一毛六分钱,买粮要粮票。而干海带在这边价格得八九毛,只要六毛钱加一斤细粮换,等于是江成把对方的粮票价格也算进去了。而海带虽然不要票,但在内陆城市缺比一些要票的东西还能买到。

  所以张阳听到江成这种换法,内心那是一阵惊喜,这哪是让他帮忙呀。江成这几十斤海带,他去找人来换,人家还得欠他人情。

  海带在这年头可是营养品,家里有怀孕的和刚生孩子的,要知道他张阳能弄到干海带,人家得求他。

第45章 油和家具

  “江师傅,你可别糊弄我呀,这半袋子海带都让我帮去你换了?”张阳有些不敢相信的询问道。

  “我一个堂堂的货车司机有必要糊弄你嘛,这里的海带卖你一斤,给六毛钱就行,大米就不用给了。”江成笑着说道,他空间里还有不少呢。面对张阳算他运气好,要是换一个人提前来跟他示好,说不定就找别人了。

  江成暂时也不想在院子里找过多的人处理东西,朱岚大姐那边以后尽量让她帮忙弄些高端货。比如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这些四大件的东西。吃食的话,主要还是食用油,弄点肉票来也行,他好去买肥肉熬猪油。

  要说换粮食,恐怕还真没一些在几百上千工厂上班的职工方便。随便找些人一人到他这换一斤,就够他细粮随便吃了。

  而且大家听到江成是司机身份,那他的东西比鸽子市买的还安全,都不怕查的。

  至于另外一小袋子,是江成给朱岚那边准备的,干货海鱼。也是那些海边村民卖给他的,这海鱼鱼刺比淡水鱼少,而且肉质含有一定盐分和海洋特有的风味物质。

  海鱼在内陆比海带还难得一些,江成打算拿海鱼让朱岚那边换肥肉或者食用油什么的。

  江成前些天在青草湖那边,可是逮到了不少鸟类,还有野鸭子和野鸡在空间里面。这些东西得红烧和爆炒才好吃。就算是炖汤,也得放点油才香。

  “张大哥,我要去后院找一下朱大姐过来。你这海带等会让她过一下手,保证只多不少,你晚点来拿。”跟张阳闲聊了一会,江成就直接扯开话题说道,意思也很简单,让他先回避一下。

  “江师傅你忙,我也要回去一趟。”张阳十分客气的说道,他都能猜到江成可能还有东西给朱岚那边。

  但今天张阳只是看见江成回来,无意中上前打一个招呼,就碰到这样的好事。他内心其实很兴奋,也想立刻回家跟家里人说这好事。

  先不说几十斤海带交给他帮忙去处理,可以在单位里换来多少人情。就光是江成这货车司机找他办事,没有好处都很多人愿意。这说明他跟人家熟呀,为什么找他帮忙不找你。这别人知道你跟一个货车司机熟,都会高看你一眼。

  张阳说完就立刻了江成家,而江成也去后院找朱岚了,在后院大声喊着朱大姐,把朱岚喊了出来。

  “江成,这样多天没看见你,去外地送货啦。”朱岚被江成喊出来后,看见江成很是开心的说道。

  “朱大姐,去我家一趟,看点东西。你家里人太多,我在你家里谈事不方便。”江成说道。

  现在已经是七月六号了,学校都早放假了,晚上不一定会老实在他们自己房间写作业。江成喊朱岚的时候,就看见她家小孩在屋外门口玩耍了。

  “你等会,我回屋一下把你的东西给你。”朱岚说道。

  “我的东西,我什么东西。”听到朱岚有东西给自己,江成倒是好奇起来。

  “你前些天不在家,街道办的人给你送本本来了。街道办的人跟我熟,就放我这边了。”朱岚笑着说着,然后回房间里去给江成拿本本了。

  很快朱岚就出来了,拿了好几个小本本交给江成。

  这年头几个本本对城市居民生活来讲是特别重要的,分别是户口本,粮本,副食品本还有购煤凭证。

  粮本就不用说了,每个月拿着粮本去买定量,不买粮也可以去粮店按照对于的数量提出粮票来。

  副食品证可以在供销社买到芝麻酱,花生,瓜子,豆制品,粉丝等。

  至于购煤凭证,就是买生活用的煤。不需要每个月都去购买,一次可以购买一季度的。冬天的时候,还能额外买到过冬的煤。

  江成拿着几个本子,从此以后他算是真正吃商品粮的城市居民了。不过这本子是他在外面跑运输的时候发过来的,上个月哪怕是最后一天发下来,江成也可以买一个月口粮的。

  现在已经七月份了,江成等于六月份的口粮没去领,也没换成粮票。

  按照粮店的规定,粮本只能领当月的定量。但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现在很多部门是真的为老百姓服务的,不会一刀切。

  江成只要回单位开证明,他是因为工作原因导致无法领取粮食的,就能买到上个月的定量粮了。

  江成带着朱岚回到房间,家里还没有家具,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倒是有些尴尬了。

  袋子里没有带鱼,都是普通的海鱼,价格也就三毛五左右。带鱼的话,江成留着以后处理,也可以自己弄来吃。

  海鱼的话,江成空间里有鲜活的,没必要吃这晒乾了的。

  朱岚是听到江成的话后立刻上前走到装海鱼的袋子旁,然后蹲着翻弄着海鱼,查看品相。那些卖江成海鱼的村民也实在,不好品相的人家根本就不拿出来。

  这海鱼是没有肥肉值钱,等按照等价换的话,比如一斤多点肥肉换两斤海鱼,是能找到一些人换的。

  普通人一个月的定量肉可能是二两,但一些领导是有额外补贴。而海鱼除了没肉的脂肪多,能补充更多油水,但对于内陆城市的领导来说,也算是一个稀罕的吃食。

  朱岚内心是有把握给江成换到一些肥肉的,但听江成的意思,他的目的其实不是肉,应该是油。要肥肉可能也是熬油,而不是缺肉吃。

  这要油的话,其实就好办了。供销社其实不卖肉,在市区里买肉得去国营副食店或者农贸市场。

  而买食用油的话,其实是在供销社。这菜籽油和海鱼的价格倒是一样,朱岚放下手中的海鱼说道:“帮你换肉或者食用油没有问题,但得给我点时间。”

  “没有问题,不过现在还请朱姐你帮个忙,这一袋子里装的是海带。我让对面的张阳准备帮我去他厂里跟职工换粮食,但平时我不一定在家,也没秤砣什么的。你有时间帮我照应一下,我送一斤给朱姐你尝尝。”江成再次请求道。

  一斤海带,泡发一下,能有六七斤。江成可算是送的不少,也就是要求朱岚帮忙卖一下。让她跟张阳对接,自己到时候光拿钱和粮食就可以了。

  朱岚是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只是内心稍微觉得有些可惜,可惜江成没让她全部处理。江成想要细粮的话,她也能找到人来换,只不过法子也的确没找工厂职工多的人去处理更快更方便。

  一斤干海带,省着吃能吃很久了,而大家最多少吃一斤细粮而已。主要是海带是营养品,基本大家都愿意来换点。

  这些干海带要是交给朱岚来处理,她能做更多的人情。不过她也不敢贪心,能有这些海鱼给她处理就不错了。

  达成合作要求后,江成就把海带和带鱼全部提到了朱岚家去了。他家里一没坐的地方,二没有水招待,没必要一直待着。

  “江成,你家里得添置一点家具才行呀,太空荡了。”这次再来到朱岚家这边,江成是进屋了。等江成把海带和带鱼放下后,朱岚是开口了。

  “王大哥,你抽烟。”江成没立刻回朱岚的话,而是先给坐在客厅朱岚的丈夫递了一根烟,然后再对朱岚询问道:“朱大姐,你供销社那边有比较好的桌凳不。”

  朱兰摇了摇头,这都解放多少年了,要是十几年前,供销社还有比较好的陈旧家具卖。但现在都是无数人挑剩下的,但还是时不时有人去购买。

  很多人没有家具票,又买不到木材的时候,实在没办法家里又需要一点家具。有些人就会找一个木匠师傅,去供销社那边挑些旧家具,然后拆了当新家具的木料使用。

  现在城里人结婚,还没到要求必须三十六条腿的时候,但多少得有几样新家具。要是再过十年,城里开始流行三十六条腿的时候,一些人为了结婚,找不到木材,连门板都给拆了当材料。

  “江成,我认识一个不错的木匠师傅,你要是能弄到木材,我倒是可以帮你联系一下。要是买旧家具翻新,其实成本更大。”朱岚说道,作为供销社售货员,她认识的人不少。经常有木匠去供销社存放家具的出库帮人挑东西,自然时间久了,售货员也会认识几个木匠。

  需要木材,江成想了想,好像在单位里就看见过其他司机师傅有运输过木材厂的单子。他反正也要给单位里弄些福利过去的,打算明天就去问问后勤主任或者站长有没有木材厂的关系。

首节上一节17/8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