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捞正行又为乜?”
“是水,还是夺权,想清楚!”潮阿九语气肃然,坐在轮椅上拿着助讲器,却头一回重现当年话事人的风范。
不再是那唐楼底下,晒太阳,打瞌睡的慈祥老者模样。
尹照棠本来想回答赚钱,但迎上九叔看透世事的眸子,自省道:“夺权!”
潮阿九点头:“这就是对了!”
“要若只想做个大水喉,以你做生意的本事,大可扶持小弟当坐馆。不需要冒着风险,断掉走粉的线,无非就是花钱养着社团,做社团的老板。”
“六几年的时候,凡是做一点小生意都抢破头,几乎每个商会都有养字头。所以,那些年港岛能有两三百个字头,最小的就十几个人,帮老板管一个仓库。”
“钱就是水,财路就是活水,大水喉分钱给打手天经地义。唯有要权,才需要断掉白粉,因为你要人,要忠义堂、潮汕帮都是你的人!”
尹照棠内心波涛汹涌,有被人点破野心的紧张,亦有憧憬将来的激动,鞠躬聆听着前辈的教诲。
潮阿九靠着椅子,伸出一只手,翻掌说道:“天有黑白,地分日夜,权力也分台上和地下,台上的人光辉,地下的人肮脏。”
“但可惜执掌权力的人有好有坏,权力却是从不分黑白。警察可以变黑警,黑帮亦可组义军,我见过洪门的烈士,也见过社团的垃圾。”
“权力不管你是谁,都会帮你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助你登月逐日,移山填海。而那时起,你不再是你,但执掌权力者,却有能力作出一切选择。”
“可要记住,权力,不允许回头,只有一路往前,往前,再往前!”
尹照棠深吸口气,鞠躬说道:“九叔,我记住了。”
他两世年龄相加都还未有九叔一世高,又怎能高傲地去蔑视长者一生的经验?如果他拥有的是未来,那九叔总结的去是过去。
未来注定风起云涌,过去也曾铸就辉煌。
第164章 根,剪不断
九叔深深觉得阿棠是个值得培养的年轻人,不厌其烦,耐心十足的解释道:“听进去了就好,会用到的时候,你自然会记得。”
“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权力,那眼下的情况很明确了,你有旺角堂的权力,将来会有整个忠义堂的权力。”
“断掉白粉,其实是想把地下的权力搬到台上。”
这时肥猫都听的很认真,更别说是尹照棠了。
只见,他完全沉浸在其中,点点头道:“是。”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肥猫愿意支持你,或者说,为什么社团兄弟愿意支持你,连一个跟你争的大底都。”
“因为我有钱。”尹照棠道。
潮阿九道:“不,你有钱顶多是个凯子,是因为你能带兄弟们赚钱,带社团做大。”
“有本事做蛋糕的人,才有资格分蛋糕,吃了你蛋糕的人,都得听你的话。这不只是人,连狗一样。所以,有了权力,永远别忘记做蛋糕,分蛋糕。”
“我坐船跑路到大马,后来去了基辅,旧金山,伦敦,去卖金三角的货。慢慢的发现,走粉最易摧毁权力!”
“不管台上的,还是地下的权力,一碰粉就完蛋。因为白粉不仅会搞垮身体,还控制你的思想。”
“聪明的社团都把粉单独交给一队兄弟管,不让他们跟普通马仔接触。而更有经验的社团,宁愿少赚一点,都不会冒风险去做运货的庄家,当一个小拆家,赚赚分销费就好了。”
以前猫叔就是把走粉业务单独管理,而义洪英毫无疑问践行着话事人的经验。
“有次阿公跟我讲,一个潮汕帮认识的叔父,问他够不够胆去泰国走一趟。”尹照棠打趣道。
潮阿九笑而不语:“但有一种更高明的方式,那就是利用走粉的钱做正行。大小马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东方报业到现在照样销量过十万,每年为‘白粉马’赚够上千万港币!”
大小马是指东方报业集团马惜如和马惜珍两兄弟,曾经老福的双花红棍。
自1977被ICAC控诉走私700吨白粉,白粉马沦为马氏家族的代称。港岛市民都知东方报业是靠毒资发家,但依旧不妨碍东方报业日进斗金。
在一个行业站稳脚跟的企业,不是一点风雨会倒下的。
潮阿九就是见多识广,知道孰优孰劣,才真知道尹照棠走的是一条大路。
尹照棠道不喜欢这个比方,摇摇头道:“九叔,白粉马可是跑路收场,我不喜欢拿他们作榜样。”
九叔叹道:“年轻人心比天高,在那个警察发牌照,一个场子有十几波人收保护费的年代,大小马能想到正行,已经是天才啦!”
“虽然是跑路收场,但马家富贵不倒。现在社团大佬们倒是看得清楚,整天把捞偏门没前途,要转型,要低调挂在嘴上。”
“但除了偶尔做点点慈善,向政府表表忠心。”
“还懂做个屁啊?”
“马氏兄弟走对了路,只是上错台了。”
尹照棠知道马家是跟雷洛那班人一起倒在廉政风暴当中,沦为总督麦理浩树立威信的垫脚石,廉洁治港至此成为一个标志。
但政坛不可能有真正的廉洁,反贪在反,不在贪。一个人人都贪的时代,反贪是最好用的一个工具,ICAC最好用的一把刀。
把想干掉的贪官都干掉,剩下一群既听话,又服从的忠犬。
不管过多少年,只要狗还在,港岛还不是英国佬说的算?
九叔问道:“阿棠,你想好登上哪张台没?”
尹照棠沉吟道:“身为中国人,一身黄皮肤,得选!”
九叔深以为然的频频点头:“知道就好,知道就好我们下南洋的华人,赚一块钱,要流十滴血,离家越远,越知道根是连在身上的。”
“抹不掉,也剪不断。”
海外华侨一直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力量,在推翻封建和抗击日寇的两次历史事件中,捐助资金一度占军援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二人甚至都没细说那张台指的是哪一派,因为在七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华人,都将内地视为祖国。
他们是见过天地的人,知道港岛的经济腾飞,是在吃谁的红利。只有在八十年代后,出生的那一批港人中,有蟑螂繁殖的空间。
它们都是被利益蒙蔽眼睛,为金主颠倒是非。
内地不只连胜两场大战,捍卫了政治主权,还打出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现在经济改革开始,整片大地充满活力。
潮阿九年纪大了,没本事再回国闯荡,但不妨碍他看得出未来在哪儿。
更庆幸的是,阿棠眼界没有局限在几个岛城。
“选对了台,将来得好好想一想,未来忠义堂该站在一个什么样位置上。你还有很多时间,现在洗干净手,换一身衣服等亮相。”
“做的错,我能帮你的就是跟高海打声招呼,由你们找一个新人负责从金三角到港岛这段路的货。”潮阿九讲道。
肥猫微微颔首:“好,我来找。”
“在第一次交易成功前,货出事都算你们的,另外,我会帮你跟港岛的合伙人讲一声。但是他们卖不卖我这个面子,我不敢打包票。”
尹照棠笑道:“有九叔帮忙,已经省心好多。”
肥猫道:“这种事不可能一点风险都不冒,要是忠义堂能退出来,我给九叔抬棺以报。”
潮阿九拿着助讲器,语气突然大声许多,出声骂道:“肥猫,我的棺材用不着你来抬,老子是要洒进大海的。”
“但我一个请求,阿棠站上台那天,要有机会得带上义洪英一起。”
“帮高海在内地也找一个位置,点正行,把招牌挂的久一些。”
尹照棠感受到老人的一切都是在为“子孙计”,为后代晚辈考虑,发自肺腑的产生敬意,郑重的道:“有那一天,我一定将义洪英视作自家招牌。”
潮阿九放下助讲器,用沙哑尖锐的原声道:“那就好。”
肥猫推着九叔继续绕祠堂逛一逛,笑着让尹照棠先走,省得阿豪他们等急了。
第165章 消息传开
九龙区,白布街。
港岛圣公会诸圣座堂。
这是圣公会在九龙教区的主教堂,枫叶色的围墙,把两座教学楼都囊括在内,走廊奔跑着诸圣中学的学生。
尹照棠西装笔挺,脚步很快,进入教堂的大门。
今天,是九龙区圣公会儿童钢琴比赛的日子。
街头停满长长一排豪车,一路停到背后的豉油街。
教堂内,穿着牧师袍的神职人员们,放下平时的高高在上,正谦和礼貌的陪孩子家长们聊天。
修女们变成服务员,钢琴比赛像是一场交际舞会。
“阿豪。”
尹照棠招手跟蒋豪打着招呼。
蒋豪身着黑色练功服,脖子还挂着大金牌,身上带着烟酒味,在教堂内着实有些扎眼。
荣嘉慧穿着粉色的小礼服,举手挥舞起一封丝带卷好的嘉奖状,开心的叫道:“大佬。”
周蕙敏一身黑色风衣,化着淡妆,内搭高领的紧身针织衫。
站在人群里有种鹤立群鸡的气质,特别是脖子卷着围巾,把本就精致的五官,衬的更加小巧。
黑色的亮皮小高跟,使她身段更为优雅。
爱德华牧师正陪在旁边,看到尹照棠来了,面带礼仪性的微笑,把手放在圣经上,开心的道:“尹先生,欢迎你来到教堂做客,希望你喜欢这里!”
尹照棠跟爱德华说笑:“牧师,我去年圣诞节,我在花园街的波鞋店开张,你还送了一棵圣诞树过来,真的是有心啊。”
“多谢!”
爱德华慈眉善目道:“我只是想把开心分享给你。”
“嘉慧表现的很不错,你们先聊。”他把地方让给尹照棠和荣嘉慧四人,没有再进行布道。
因为,布道是需要讲技巧的,有荣嘉慧和周蕙敏潜移默化的影响,尹先生不加入圣公会,照样会给圣公会乐捐善款。
周小姐都在用爱情来布道了,还有什么更高级的方式?
如果,连周小姐都改变不了尹先生对关公的虔诚,爱德华也会尊重他的信仰。
蒋豪和在诸圣中学读夜校的那三十个学生,似乎对主的“福音”并不抗拒,据说蒋豪都成佐敦区的堂主了.
尹照棠接住嘉慧递来的奖状,打开时还不忘道歉:“唔好意思啊,阿妹,公司有点的事。”
“我知啦,豪哥的大日子。”荣嘉慧靠在蒋豪腿边,竖起大拇指,一脸为阿豪而傲娇。
虽然,现场很多参赛儿童的家长都是社会名流,隐隐间疏远着浑身江湖气的蒋豪几人。
但是她都明白谁最重要,紧紧贴在大佬身边。
“乖啦。”
尹照棠摸摸她脑袋,见到嘉奖状上的最佳表演奖,大声鼓励道:“真是巴闭呀,嘉慧,大佬请你吃哈根达斯好不好?”
荣嘉慧高兴到跳脚:“好耶!”
“多谢你,慧敏,一起去呀?”尹照棠牵起荣嘉慧的手,扭头看向亭亭玉立的周蕙敏。
周蕙敏自信大方的点头:“好啊。”
港岛的春天,由于有海风,天气比较潮湿阴凉。男仔跟女仔穿衣差异很大,可能士多店的送货员已经穿上T恤,中环大厦的靓女们还是黑丝配风衣。
周蕙敏今天一身黑,很显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