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龙头大佬 第206节

  “各位的顾虑不小,都想等中英谈判的结果。”

  “作为各位的代表,我不会逼各位,不去新加坡的论坛OK,但至少该给一个态度。”

  陈安生脸色凝重,扬言道:“胡生,不用大摆龙门阵,有什么要求,直接讲吧!”

  胡博超缓缓说道:“港岛有间社团叫作忠义堂,各位应该都知吧。不想去新加坡宣誓,就到忠义堂戴红巾,饮血酒,烧黄纸。”

  “登记上海底名册,将来再作转正。”

  陈安生,柴倩雯俩人脸色骤变,私下还有几人交换眼神,心存顾虑。但多数在场人士都轻轻颔首,露出一副很合理的表情。

  抢夺港岛治权,本是国家大事,政治血战。不立契书,上缴投名状,怎可取信于人?

  老忠几次动作背后的政治站队,港府官僚们都心里有数。而进三合会即可入罪,曝光后,前途尽毁,却不至于牵连家族,被冻结资产,是一份刚好的投名状。

  在场竟然人出言反对,即使是投机派的几人,都在滚滚大势下,成为被碾过的蚂蚁。

  胡博超举起酒杯,出声道:“放心,只是写一个名而已,老忠还资格叫你们办事。往后各位都身扛忠义二字,忠肝义胆,为国效力。”

  

  “干杯,各位兄弟!”

  二十三人齐齐举杯:“干杯,胡生!”

  半个多钟后,这群人陆陆续续,走出丽晶酒店大堂,乘坐各自的轿车离开。

  政治部情报分组高级督察常世修正手持小型相机,在酒店对面的一辆车内,把众人的照片陆续拍下。

  作为七十五年考入政治部的警员,常世修只是一个新人。但由于他有英籍华人的身份,该身份在政治部内往往被视为可靠的象征。

  非常有利于职位升迁,五年时间已是政治部的小组主管。

  高级督察的警衔,只是便于政治部在警队内做事。

  政治部的薪水有内部等级,是祖家政府跳过港英当局,直接发展到汇丰银行账户。

  政治警官的含权量只看所管理目标,跟警衔关。

  此时,常世修开车带组员回到湾仔军器厂街1号的皇家警察总部,步入高达二十层的梅里大楼内,昂首看见电梯内的监控,不苟言笑,举起脖子上证件。

  电梯自动上升,最后停在十七层。

  政治部拥梅里大楼十七层和十八层,整整两层作为独立办公区。

  大楼内所有电梯17跟18层的按钮用胶纸贴住,摁下也反应。在控制程序上,两层楼已经被锁层,必须经由总控制室调动。

  从电梯内走出后,他径直来到情报主管办公室,举手轻叩长官房门。

  余下组员们则左拐进入一间贴着“S4本地威胁组”招牌的办公室里,紧锣密鼓地展开情报分析。

  “长官好!”常世修得到首肯,进入办公室,立正敬礼,发现房间里还站着“S2敌对情报小组”的负责人总督察娄长福。

第316章 第二次捞鱼行动

  政治部一个部门内,设有六位处长级高层,一位警务副处长,一位高级助理处长,和四位助理处长。

  当中政治部主管名叫“梅亨利”,副处长警衔。

  副主管名叫“费卫度”,高级助理处长警衔,主管助理“李乐夫”,助理处长警衔。

  S组主管、副主管和G组主管、副主管,都是高级助理处长警衔,下设各个分组,按照业务,人员数量和资历不同。

  职位在高级督察至总警司不等。

  在很大程度上,政治部内的警衔,只对标待遇,不对标权力,年纪四十岁以上的鬼佬,至少都是一个警司。

  光一个政治部内,便有六个处长级,二十几个宪委级。

  可见政治部的特殊和分量。

  在工作上,S组专职反间谍,反渗透工作,情报分析等工作,内部简称“情报组”,S1到S6各工作组都是旗下分组。

  G组专职安保、审查、反刺杀,反颠覆,内部简称“保安组”,G1到G6都是旗下分组。

  可以说,八十年代的皇家警队在体制架构上,和2020警务改革后,呈现高度相似。

  都是执行三位副处长并行的制度,在行动、管理两位副处长外,还有一个“政治”(安全)副处长。

  难怪港人常说,2020之后的警队才系人民警察!

  内地直到《安全法规》之后,才真正强有力的,掌管住港岛政坛。

  只是在港英时代,政治副处长十分低调,从不参加内部管理,不上镜,不见报。

  加上在95年政治部解散,政治部副处长取消,导致大多数人,一直认为皇家警长只有“管理”、“行动”两位老板。

  忽略了,隐藏在水下的一条大鳄。

  可这条大鳄却死死盯着,港岛所发生的一切。

  在收到常世修与娄长福的报告后,S组主管高级助理处长毕大卫,穿着西装,手持烟斗,从椅子上站起身,面带忧虑道:“近期港岛的形势有巨大变化,红色势力十分活跃,以尹照棠、胡博超为联络人,已经形成一个大网络。”

  “尹照棠还发起第二次捞鱼计划,把我们安插进去的针,全部拔的一干二净。”

  “政治部内有鬼!”

  常世修、娄长福两人都脸上骤变,但凡涉及到内部调查,都是G2内部审查组的人做事。

  G2的内部调查权,凌驾在ICAC和警队内部调查科之上,常与军情六处合作,最大权力可调查所有纪律部队和港府内部人士。

  只是在六十年代以后,G2很少往港府内部插手,精力专门落在纪律部队内部,连政治部的人都闻风丧胆。

  常世修是得到长官首肯的人,有权力发问:“sir,请问什么是捞鱼计划?”

  娄长福收到长官眼神,出言解释:“常sir,这是指尹照棠在忠义堂内部的反谍行动,通过拔除卧底、线人的方式,加强对三合会组织的控制。”

  “根据我们的情报,尹照棠的第一次捞鱼计划,不仅拔除O记,扫毒的多名卧底,还策划了一次有规模变节。”

  “今天,尹照棠以抽调帮派成员,报考公职的方式,发起第二次捞鱼计划。把我们政治部派出的卧底是一网打尽,一个都留下来。”

  “毕sir觉得,两次捞鱼计划,背后恐有中方指导。”

  常世修恍然大悟,略带暗示道:“这两年,港岛的亲中活动,愈发猖獗,已从商界蔓延政界,势头难以遏制。”

  娄长福认同:“中方应有宏伟大计,毕sir,最好早做准备。”

  毕大卫面容沉着,并不见怒火,吸食着烟斗,讲道:“政治部,只为政治服务,还是那一句话,未得祖家授权,切勿轻举妄动。”

  娄长福无奈叹气:“yes,sir!”

  常世修年轻气盛,嘴上答应,眼里却满是不甘。

  在他眼中政治部空有职权,却不加善用,手持利刃屠刀,怎奈心慈手软。在七十年代前加入政治部的英籍警官,熬资历,都熬到警司了。

  他们拿着高薪,不用拼命,乐在其中。

  可“斗而不破”的局面,却让常世修等八十年代入职,整天干苦力的年轻警官不满。在相当一部分政治的中低层职员看来,近些年,港岛亲中活动的猖獗,正是政治部高层放任的结果。

  因为,很大部分亲中人士都已摆在明面上,抓一批,杀一批,拉一批,打一批,还有人敢嚣张吗?

  神仙棠那种三合会份子,推进政治部监狱,直接打靶都符合《反间谍条款》

  

  把政治部和军情处派出去的卧底捞出来,用“考公”的方式,无疑是一种明确挑衅。

  少壮派们最看重的是权力,可不会多加考虑国际形势,许多人对高层的不满已写在脸上。

  相当一部分小组,都在职权范围内,增加对亲中势力渗透、开始策划反谍行动,打算针对性的进行办案。

  他们隐隐意识到权力受限的下一步,很可能是削减权力。

  政治部干的可是脏活,他们离开政治部,将无处可去。不可能人人都甘愿坐以待毙,前途暗淡,历史上政治部解散的前夕,不断有情报势力暗中作祟,试图挑破中英矛盾,破坏和平回归。

  幕后作俑者,可不一定是议会大老爷们。一个国家要是缺少强硬人物,多的是利益分歧,自相矛盾的事。

  因为,国家利益,不等于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尹照棠收到胡博超递来的入会名单时,已经足够惊讶,想破头都想不到,把有读过中学的古惑仔捞出来考公。

  竟会在纪律部队内,掀起一场严格的内部调查。

  想不到,政治部已有一股势力,十分强烈的仇视忠义堂。

  毕竟,他真的想过捞鱼啊!

  为什么警务部门派卧底,最低都要搞个中学学历,是已经达到想象力的极限,还系有心让卧底展现点才华,一步步上位呢?

  这一套,也许在别的社团管用,但在忠义堂真不管用,因为,有才华的古惑仔,真会被大佬派去正行。

  有心想在老忠派卧底,不如派几个能打地盘的猛将来。到现在都见到一个,总不能是警队薪水太低,养不出敢打敢拼的猛人吧。

第317章 洪门?红门!

  壬戌年,癸卯月,辛丑日。

  宝琳路,大圣宫。

  香堂内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拜门仪式,收入山门者,正是忠义堂二路元帅尹照棠。拜入山门者,则是港岛市政局二十三名官员,当中九龙区议员有十三人,港岛区议员三人,九龙区事务官四人,港岛区事务官一人。

  众人穿过刀门,单膝跪地,手持香火,背诵三十六誓。

  尹照棠身着紫色长衫,腰挂相印,端坐在红木太师椅上,一本正经主持香堂,收人入门。

  跟开山门时动辄数百人的仪式不同。

  寥寥二十几人,摆场很小,场面简单,仪式省略许多步骤,主持者甚少。

  只有尹照棠、高佬森和天堂、元宝等几名叔父辈帮手,连香案、神牌都是嘱咐兄弟提前摆好。

  当新人们进香堂后,堂内便再无多余的人。

  做完简单仪式,二十三人在号令声中,陆续起身,双手拿起叔父递上的茶杯,正要一个个排队上前敬茶。

  尹照棠拂袖挥手,温声道:“各位都是身任公职,头戴乌纱的社会贤达,加入洪门忠义堂,承祖先壮志,愿为驱逐洋寇,收复江山出力。”

  “我与各位是志同道合的兄弟,有辈分,无大小。入门的仪式免不了,但敬茶就省了,将来洪门有需要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出力。”

  在场的市政局官员们心中有数,并不意外,所谓洪门,已在他们耳朵中自动翻译为“红门”。

  红门有吩咐,自当多多出力。

  众人齐声喊道:“是,坛主!”

  尹照棠双手撑着椅子,站起身道:“有公务在身,不便出席者,可跟森叔离开山门,今日若是得闲,跟我移步往后堂饮两杯茶。”

  “山门备有几分简餐,招待各位。”

  二十三人中,除了四个人确实有公事,余下都留在山门内。在后堂饮茶聊天,互相熟悉。

  市政局官员们已经熟识,但他们都跟尹照棠并不熟,在江湖规矩上,尹照棠已是他们的大佬,将来要打交道的地方很多。

  早作了解,好处多多。

  一群政坛老油条,肯定不会故意拂他面子。

  饮茶时,尹照棠便道:“各位的关系,需要保密,不便公开,平时叫我尹生就得。”

  当官的人都要面子,叫一个比自己小十几二十岁的人,一口一个大佬不实际。

首节上一节206/2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