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龙头大佬 第193节

  俩人齐声骂道。

  晚上,热闹的醮会暂时落幕。

  回到屋企,左手口中咬着支雪茄,把烟灰缸放在阳台柜子上,带着喜色道:“大佬,一条直达港口的国道喔,将来服装厂附近地价肯定涨,或许能搞个工业园出来。”

  蒋豪心似明镜,叹道:“无功不受禄,人家白白给你修路啊?那什么社长,早不来,晚不来,今天棠哥身挂三山帅印,人倒是来了。哼,小心点吧!”

  尹照棠品着雪茄,目光远眺,看着海湾对面的湾仔夜景。其实梁漫平在他挂了三山帅印后,再来登门是明智的举动。

  因为,肥猫已经老了,老忠正在一个过渡期,内地只能会尹照棠谈,也只能跟他谈。

  不等权力彻底被尹照棠掌控,讲再多都是空谈。今天梁漫平来也不是看重忠义群、忠义信两个小字头的态度。纯粹是通过“三山封帅”的举动,看出尹照棠已彻底掌握字头权力,来跟一个当权者谈合作。

  一周后。

  91吃瓜杂志刊登观塘区市政议员胡博超的议政文章《呼吁港人治港》,文章中通篇没表态支持中英哪一方。但将“港人治港”的观点,十分具体,非常成熟形成一套政见,直接打出不小的声势。

  这套政见是尹照棠借鉴后世的成熟路线,贴着一国两制的角度来写。当“港人治港”成为论据后,英国凭什么治港,便成为一个问题。

  继而使得大英用“治权换主权”,续约不平等条约的方案,在舆论上便站不住脚。

  由于方案过于成熟,竟一时间吸引来不少本土派政客的支持。91杂志以胡博超为先锋,迅速打响谈判造势第一枪!

  好的文章如美酒,越陈越香。后世许多评论学家,把胡议员发布文章称为“港人治港”的精神指南。

  胡博超勇做政坛急先锋的行为,召来许多骂声,也获得许多人夸,甚至有人戏称他为老忠门下的“政坛红棍”

  虽然,港人治港是鬼佬先提出的政治口号,目标是安抚港岛内部的华人。

  但不代表不能有华人站出来,详细解释下,什么叫港人治港,怎么样港人治港。

  港人是哪一批人,治港又怎么治!

  这件事爱国华人拥有最高解释权。

第297章 我为“阿公”办事

  每一个能在历史上执行的政策方针,都必有符合一部分群体的诉求。凡是能获得成功的政策,必定顺应时代着时代的发展,符合大部分群体的利益。

  历史上,鬼佬拿港人治港当口号,内地却坚定不移,认真详细的推行着港人治港。

  研讨出一大套政策,切实地进行施政。

  尹照棠有前世的从商经验,在做生意上有点眼光,但在政治上缺乏个人体悟。

  烈火炼不出真金,真正在政坛沉浮过,悟不出一份好政策。

  但幸运的是,口号可以抄,政策可以借鉴嘛。

  毕竟,他不是行政长官,喊出来的口号,不用负责推行。

  杂志周刊本是宣传用,大可以刊载某人政见。

  胡博超还是正牌的市政局议员,天生有议政权力,非常适合做意见领袖。

  尽管只是在造势,都要稳扎稳扎,一步步来。

  尹照棠动用91杂志公司的渠道,已是一个政治表态,无需马上站出来,叫胡博超出来测测风向,试试效果。

  等舆论已成,形势已定,再出来露面也不迟。

  代价则是要把一部分政治功劳,让渡给胡博超。

  胡博超会成为政坛新星。

  可他与胡博超本是政治伙伴,并无多少损失。

  西九龙,弥敦道173号三层,两个单元房门口,挂着“新华通讯社港岛分社”和“港澳工位”的招牌。

  十几名办公人员,来来往往,桌面的红色电话,响个不停。办公场地紧张,贵为副社长的梁漫平,都只在靠窗的位置,有一张独立办公桌。

  一名干事把一份已经折好,画了重点的小报递给副社长,眉飞色舞的道:“领导,91吃瓜的议政文章,有点意思呀。”

  “喔?拿来我看看!”梁漫平抬起头来,扶正眼镜,细细阅览起小报上的文章。

  一千两百余字的豪文,铺满小报的首页,市政议员胡博超的署名,把文章含金量抬高一个层级。

  “言之有理,目光独道啊.”梁漫平沉稳地放下小报,眼神却异常兴奋,作为大新华的副社长,当年也是部司中有名的笔杆子。

  针砭时弊,溜须拍马,年度总结,行测论政。

  全都写的叫一个天花乱坠。

  一篇文章是猪粪,还是真金,细读两遍心中自明。好与坏,关键在于能不能执行下去,契不契合社会大众。

  能获得他一个目光独道的评价,起码代表理论上,切实可行。能否获得港岛市民的广泛支持,还得实践检验。

  在场的干事们见到领导交口称赞,纷纷面露好奇之色,传阅起报章,细细品鉴。

  办公室内,称赞声连连响起。

  “文章写的真好。”

  “港岛政坛亦有能人啊,胡议员是一个爱港爱国的官员。”

  “要是能再精炼精炼,凝结出一个震耳欲聋的口号,宣传效果肯定会更好”干事们都大加赞许。

  梁漫平明白真正出手的不是胡博超,而是91吃瓜的老板尹照棠。

  91吃瓜是一份专门发布时政花边、重点新闻的小报,还有一块版面,学《东方日报》搞“功夫茶”

  请议员和学者评政议政,讨论局势。

  订阅91杂志,附赠吃瓜小报的营销方案,更是潜移默化,培养出一大批读者。

  基本上,91杂志跟91吃瓜的发行量可是一比一,吃瓜小报就夹在杂志背面的塑封里。读者们省了一个报时政报纸的钱,多少都会看上两眼。

  据推测港岛91吃瓜的读者量,已经超过五十万。

  平均六个人里,有一个会看91小报,数据貌似很夸张。但六个人有一个看咸湿杂志,是不是很合理许多了?

  尹照棠在推出91吃瓜的时候,完全就是冲着影响力去的,根本考虑过赚钱。组织在确定跟尹照棠合作之时,便充分考虑到91杂志的影响力。

  此时,梁漫平神情喜悦,下达着指示:“跟小社说一声,把社里本期小报收集留档。”

  “是!”报纸收集留档,代表当中的文章,有政治分析意义,将来可能要翻出来研究。

  小社则是“大新华”内部对“小新华”的称呼。大新华不可能订十几分91杂志,只以办公名义订上一份。

  小新华好歹是编辑社,肯定会多订两份。

  梁漫平沉吟片刻,又道:“你们自己有订杂志的,小报充公上交,知道吗!”

  “知道了!”

  干事们齐声相应,竟无一人遗漏。

  后来,光系大社三十多位干事们就上交了一百多份小报,离家路远,自我慰藉,可以理解!

  但是帮人代购,成箱成箱往内地寄,真是有点过火了。

  好在,梁漫平不分管D纪,专门就文章,提笔撰写了一篇报告,跟着电报一起拍回内地。

  他再走出办公室,在走廊上用私人电话,照着黄皮电话本上的号码,拨出电话道:“尹生啊,有时间吗?”

  尹照棠正在杂志公司的会议室里,站在主位上,朝在场的主编们压手,示意众人安静。

  总编辑马超辉,副总编贾明共七人,齐齐收声。

  尹照棠温声道:“平哥,在外边饮茶,要不要过来?”

  “不用啦,贵司报纸上胡议员的文章很不错,能不能再细化一下。把长篇大论的理论,凝缩为几句话,加大传播度。”梁漫平问道。

  政策文章的开篇,一定是要细致入微,向社会各界阐述清楚观念。当获得社会一定程度的支持后,便可精炼凝缩,形成几句话的标语,快速把影响力铺开。

  梁漫平的来电,已证明《支持港人支持》在政治上获得内地认可。

  在当前阶段,内地已提出“一国两制”的自治设想,英方用“港人治港”,“港英善治”的口号来夺治权。

  内地是一口回绝,绝无妥协余地。但如何让港人信服,制造出国家认同,政治共识,还需要一个政治理论。

  政治需要共识,共识代表团结,团结方有力量!

  港岛有力量,未来才有发展。

  历史上,内地就是“借壳上市”,拿了“港人治港”的解释权,收下了英方塑造的共识,凝结出新的理论。

  因为都是“港人治港”,共识获得大部分市民群体的认同,所以,港岛虽有小乱,却无大事。

  并且,港人治港与一国两制的方针天生契合的。

  尹照棠料到会受内地褒奖,却没想到梁社长真敏锐,沉吟片刻,出声道:“问题,我刚好和编辑们已经讨论过。”

  “喔?”

  

  “有结果啦,行不行多聊两句!”梁漫平有心做回编审。

  尹照棠道:“三大问题,三大原则,第一大问题,谁能治理好港岛?原则是只有港人能治理好港岛。第二大问题,港人中治港的主体是谁?原则是必须由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国家大义,不损害香港繁荣和稳定的人为主体。第三大问题,谁是祸乱港岛的敌人,原则上挑拨国家对立,破坏发展环境,闹军事冲突者,是祸乱港岛的敌人!”

  三个问题,主旨明确,层级递进。

  站在港人角度,站民族大义,还辨明敌人。

  只从港人利益出发,不骂鬼佬,不宣扬红色。

  但扛旗国家大义、民族大义的旗帜后,唔好意思,鬼佬就一定要归还港岛主权。

  因为,国家大义、民族大义,种在每一个华人心中。有人贪恋鬼佬的红利不假,但绝不敢站出来喊:我要卖国,我要卖港!

  有人全家移民,当反港急先锋,关系,归类敌人直接打击。

  梁漫平在电话里听完,安静数秒,手忙脚乱掏出钢笔,趴在墙上,用肩抵住电话,匆忙道:“阿棠,麻烦再讲一遍。”

  他一字不漏的记下,合上钢笔,出声道:“我马上拍电报向上级请示!”

  “辛苦了,平哥。”尹照棠道。

  梁漫平脸色残存着震撼之色,摇头道:“分内工作。”

  这三大问题,三大原则,当然不是尹照棠的独创,是后世施政的精华,再由编辑室的笔杆子们润色而成。

  每一点都可以扩张成一篇万字豪文。

  梁漫平亲自来到电报室,撕下那页纸,交给机密电报员时,内心不由感叹:“这是一个江湖人吗?”

  这份电报直接拍进海里。

  因为,大新华的线,是外事线,可直达天听。

  鉴于阿根廷近期在马岛的军事动作,已有学者预判到英阿战争爆发在即,麦理浩突然搁置磋商,便是想等马岛战争的结果,寄希望用一场战争,收获两处领土。

  老人家阅读完电话,眼前一亮,高度夸赞道:“英国人还在想用军事威胁解决问题,港人已经拿起思想武器进行斗争,港人治港,三大问题,解释的好啊!”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一是主权,二是治权,三是承诺,以此为最终答应进行宣传吧,绝无更易一字的可能。”

  两天后,港岛新华报发布《三大论述》文章,把彻底成型的政策推行下去。其中三大论述竟有一大是来自本港政客,顿时使得胡博超大红大紫。

  有新华报出面鼓吹,港岛各路左派媒体,一拥而上,纷纷紧跟《港人治港》和《三大论述》进行造势。

首节上一节193/2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