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龙虎豹》都比他更直白,直接来个全脱光。
要是他没有竞争对手,或许可以复制七成《龙虎豹》的创刊销量,但《91男子汉》的封面会更劲爆。
要知道,《龙虎豹》销量最高的一期,并非是首期的艳星照片,是有一期直接拿模特“秘密花园”的特写当大封面!
当时甚至引起全社会热议,不少报纸文人口诛笔伐,可却拦不住《龙虎豹》销量破纪录,越骂越赚钱。
而只需要在封面下方打一行乌蝇大的小字:该图片为健康卫生知识宣传所拍摄,感谢模特酥酥献身医学。
尹照棠就不需要理会外界的风言风语,任尔东西南北风,他都发自内心相信图片是高雅的!
第24章 上市
另外,观塘印刷厂工人还带回来一个至关重要的消息。
辣姜一次性印刷十万册杂志,似乎是有意要一鼓作气,拿下整个咸湿杂志市场,做杂志行业的咸湿大王!
“挑,一册杂志做工差一点,也要一块八到两块的成本,十万册就是二十万港币!”
“辣姜只是东安社一个烂草鞋,一次性能掏出二十万港纸?”
一个连免费杂志都要抄的江湖人,注定不可能是江湖大佬。
有名有姓的江湖大佬,一个月至少十几万港币入袋,手底下有场子,有兄弟要管,边个会注意到一个后生仔的新路子?
这种事喝小弟骨血的事,吉祥也不可能找真的大佬来做。
名声传出去彻底臭掉不说,半路还容易被人甩下车,到最后汤都喝不到一口,真的就是得不偿失。
尹照棠心中冷笑:“第一期就十万册,比《龙虎豹》创刊人的胆气都壮,真犀利!”
“毕竟《龙虎豹》首期的十万册超过一半是加印,但凡东安社的杂志公司第一期有一半滞销,辣姜恐怕都要破产!”
尹照棠突然发现相比直接斩死辣姜,用商业的竞争方式挤倒对方,好像才更有性价比。
合法合规,不怕被差人拉是一回事,能夺回咸湿杂志市场的主导权更重要。
天生大哥的91杂志公司,怎么能给突然冒出来的大波浪给分一杯羹?
关键是,在商业上,辣姜根本不配做尹照棠的对手。一个盲目梭哈,行事激进的江湖人,搞倒简直不要太容易。
要不怎么说,矮骡子学不会用脑袋,一辈子都是矮骡子呢。
广东道。
和诚大厦。
马尾叼著香烟,拿著一本样书,大摇大摆地走到三楼,推开一间贴著借贷GG的玻璃门。
房间里,满地的瓜子壳没有清理,烟雾缭绕,几桌小弟正凑在一起抽烟打牌。墙上到处贴著借贷公司的GG,上面写著首期无息,免抵押,低利率等。
第一期是砍头息,连钱都不给你,当然不要利息啦。
一名在打牌的小弟起身喊人:“马尾哥。”
“马尾哥。”
一片稀稀疏疏的招呼声响起,但多数人并没有起身。
可见马尾在社团里还是有那么一点地位。
只有那么点地位。
这间由高利贷公司改行的“大波浪杂志公司”,其实除了门口的招牌换了一下,和本来的高利贷公司一模一样。
但马尾相信只等8号杂志上架那天,整个江湖都会知道他的名字!
此时,马尾开了财务室的门,大佬辣姜正穿著西装,踩著皮鞋,手腕戴著一块劳力士金表,站在镜子前面调整领带。
头上染著黄毛的辣姜,一根根毛发像尖刺般得从额前竖著拉向脑后,像是大号的鸡冠,造型十分炸裂。
搭配一套老土的灰色西装,看起来像个乡下来的土狍子,不过现在两人关注的焦点却是那块金灿灿的劳力士。
“马尾,像不像真的?”
“大佬,你什么买了金表?”两人异口同声的说完,便各自笑了。
马尾随手把一本《大波浪》的样书丢在桌面,刚抽完一支烟,紧又接著掏出烟盒,瘾很大,嘴上则调侃道:“大佬,哪里买的A货啊。这么真,下次我也去买啊!”
“我找修表杰借的真货啊,A货,呵!晚上,我要去跟报业分发协会的孙理事吃饭,杂志分销的事情还要拜托他帮忙,戴A货小心被人看不起。”
辣姜把脖子前的酒红色领带系好,随手打了个结,也不管合不合贴。
马尾点点头,语气却很不屑:“切,报业分发协会,一群年纪大的报纸佬而已。”
“招牌倒是吹的很响,不知道还以为是中华总商会呢!大佬,我也跟上海街的报纸佬们谈好了,8号那天都会上架我们的报纸,一定会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辣姜望著镜子,似乎是他的打扮很满意,点点头:“那就OK啦,将来我们都是文化人来著,报纸上讲港岛四大才子呀。”
“第一叫金庸,第二个叫乜?”
“倪匡,黄和蔡澜!”马尾答道。
“喔!”
“以后就要改成金庸,辣姜和写鹿鼎记那个谁!我最爱看《鹿鼎记》,要不是金庸是明报的老板,连他也不够资格!”辣姜哼哼两声,自顾自嘱咐马尾道:“现在我们不是贵利佬,是办杂志的文化人来著,不要左一口报佬,右一口报佬,没有报纸分发协会帮忙,全港大街小巷三万多个报摊,我们要一间间联系到什么时候?”
马尾答应道:“知道了,大佬,8号保证我们的杂志能铺满港岛大街小巷。对了,我在观塘的人收到风,敬忠义的阿棠也联系好工厂在印杂志。”
辣姜并不意外:“阿棠还是很聪明的人,但混江湖,光聪明不管用啊!没有样书?”
“没啊,印刷厂挺保密的,可以找兄弟去偷一本出来。不过,我观塘朋友说,看运进工厂的物料,最多只能印一两万册的杂志。”马尾讲完。
辣姜不以为意的甩甩手:“算啦,偷杂志,干,他们有什么好照片,难道我们还来得及重印啊!”
“你出钱?”
“就一万册,够搞个毛线,我们的十万册一上架,轻轻松松淹死他们!”
马尾突然猥琐的笑了笑:“大佬,能不能把拍封面的那个梁珍妮给我玩两天?”
“滚,人家可是新记的女演员,出台一次五千块!”
“杂志卖了钱再讲。”
尹照棠听见阿乐的担忧,蹙起眉头,用难以理解的语气道:“你当卖杂志是晒马,打架啊。谁的人多谁有优势,谁印的杂志多,谁家的就更好卖?”
“这样想真是凯子来著,要真的好看才有人买啊!一万册杂志卖的好,照样能干死他。”
“要真的好看才有人买啊!冼老板答应我,8号跟《大波浪》同一时间出货,如果销量够好,马上可以加印!”
1980年9月8号。
陈志明西装革履,梳著整齐的油头,腰间夹著皮包,照常来到尖东的大厦楼底,进便利店买完早餐。
路过报摊时和以前一样,拿起一张《南华早报》,打算翻翻世界新闻。
掏出零钱买单时,眼神却忽然瞥到显眼位置挂著一本叫作《91男子汉》的新杂志,大封面上茂密繁盛的花园照片简直让人挪不开眼睛。
“老板,你搞乜?”
“不怕给人投诉啊!”
第25章 卖爆!
“不是吧?”
“后生仔,这样的好东西你都都舍得投诉?真是好日子过惯了,一点都不懂得珍惜喔!”
报摊老板穿著一件很多年的发黄白背心,手上拿著过期的报纸扇风,踩著塑胶人字拖。
八点多的上午。
天气已是很炎热。
陈志明放下了《南华早报》,抽出那份《91男子汉》,眼神盯著封面打量好久,才念念不舍的翻开内页。
“发行价五块钱一本,进货不多,手快有,手慢无啊。”报佬们整日在街头卖书刊,也算见多识广,阅人无数。
一眼便能看出面前的客人肯掏钱。
果然,陈志明只看了两眼,最多扫了一业目录,几张写真,便马上掏出一张五元港币:“买单啊,老板。”
“多谢关照,开工顺利呀,早安。”老板收起钱,发现桌面还遗留了两个硬币,然而那张《南华早报》却还落在摊子上,白赚一块五,今天真是走大运。
很快,越来越多的客人汇聚到摊位前。
“91杂志有没有?”
“老板,来一份91。”
客人们能少说一个字,便绝不多说一个字。
杂志社发货单上《男子汉》的刊物名,很快便被简称为91,似乎成为一个神秘代码,许多闻风而来的客人,脱口而出91两个数字,嘴角都会神秘一笑。
报摊老板进来的二十册刚摆上去不到半个钟头马上卖光,无奈之下只能推纸张,内容都更差劲的《大波浪》
北角。
英皇道。
明报大厦。
老编辑马超辉拿著一册《91男子汉》大摇大摆的走进办公室,坐在桌子前肆无忌惮的看了起来。
路过的同事被吸引住目光,忍不住凑上前,看著杂志里的性感女郎,瞪大瞳孔:“老马,你在看咸湿杂志?”
“说话注意些,谁来规定乜叫咸湿杂志,乜叫文人杂志?港府倡导的是自由文化,不分高低贵贱。”
“你要是觉得低俗就别看。”马超辉故意闪了一下身体。
同事下意识跟著移了一步,语气急迫道:“看了又不会没,杂志也要藏啊?”
“我在工作!”
“在看新刊物,观察新市场懂吗!”马超辉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同事则被他的无耻逗笑,打趣道:“看咸湿杂志就看咸湿杂志,男人本色,但是说在工作就是骗鬼了。下一次去马栏点小姐,你也说是去考察市场,开发票带回来报销好了。”
马超辉举起杂志,半真半假的道:“看见没?杂志上每张性感照片旁边都写著女郎的联系电话,光靠这点,杂志公司都能大赚一笔。”
“另外,杂志的两性专栏,卫生科普,嘿嘿,写的都是房中术加私房小故事,评论员人很有生活经验。”
“照片拍的也很专业。办91杂志的人有想法,不是心血来潮,是要大干一场!”
同事表情有点懵逼,不可思议的道:“真的假的,老马,看咸湿杂志也能看出这么多东西?”
“有心的话,当然看得出来。刚刚我去买的时候已经是最后一份,就连不识字的装修工人都特意去买。上一回有这么火爆的刊物,记得还是本号大老板在连载《鹿鼎记》的时候。”
“这还是创刊的首期报纸,以我在报业多年的经验,运营得当,销量至少还能再翻两翻。”
马超辉把91杂志看完,心里已经完全明白91杂志公司的路数,可以说是弯道超车,也可以骂是歪门邪道。
但总之一定赚钱,正常报业,杂志社还真没勇气学它。害怕把名声搞脏,又拼不过它,那真是要发丧。
不过,今天上午之后,这本新的杂志注定会在港岛业界掀起一阵风暴,甚至有可能引起社会热议。
叮叮叮。
叮叮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