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哪一行哪一业的。
在看电视的时候,都会停下脚步。
“不拉客,看看节目,然后吃饭。”
一个出租车司机拒绝载客,用的是正当理由。
下了车,直奔一家商场,因为这里有免费的电视。
别说他们了,就算是不少商家都在等待。
可能觉得有点夸张,毕竟前世的舌尖,也没有这样的场面。
但要知道,这是2005年。
影响甚至已经到了国外,不少国家效仿。
但是舌尖是文化、历史、政治、民族、美食共同组成的一个节目。
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可不是一般国家能够媲美的。
“快吃饭吧,别逛街了。周日在来啊!”
一个老板非常干脆的关闭了店铺。
人生一趟,是来享受的。
看舌尖,品味美食。
这就是享受。
“黑人牙膏,这黑人国家不是经济不行么?都能弄得起舌尖的广告了?不是说这广告费用都500万起步么?”
一个公司老总有些惊奇的说道。
舌尖的广告费,都快将整个首都电视台的人养胖一圈了。
奖金发的都不是人了。
所以他很是纳闷这个牙膏的广告。
“黑人牙膏啊,魔都品牌。老字号了。能没钱?”
“黑人牙膏是龙国品牌?”
“对啊。”
“中华牙膏呢?”
“国外的,怎么了?”
“合理。”
不少人被迫科普。
“哗啦啦!”
一阵下雨的声音传来。
磁性的声音已经开始开场白了。
“今年的江浙地区,雨量充足,适合植物生长。”
“经过了充足光照和雨季的箬竹叶,生长的十分高大。”
箬竹叶?
不是小麦啊,不是面食么?
不少小商小贩傻眼了。
箬竹叶是啥?
不光是小商贩有点懵。
就算是央台的胡台长都懵了。
不是要对抗韩流么?
他之前,还真没看样片。
96.第96章 破了央台 首都电视台广告费记录!
96.
2023-11-20
“箬竹叶,生长于气候偏热的南方,而且当地人喜欢用它来包一种龙国的传统食物。”
看到这一幕,不少学生眼巴巴的问了一句。
“那是什么啊,妈!”
“箬竹叶啊,包粽子用的!”
包粽子?
得到答案的不少年轻人,已经在贴吧上做科普了。
“不对啊!咱们包粽子不是用的箬竹叶!用的玉米叶啊!这节目咋瞎说!”
“扯淡,我们用的都是芦苇叶!”
“竹叶加一!”
一开播,收视率就到了20.3%!
经过了几期的沉淀,节目变得多元化,受众更多。
再加上这两期有央台的资源,制作也更为精良。
网络上开始讨论了起来。
有的人争辩半天,看支持对方的人多,回身问了问家里的老人。
不少人跟着参与了争辩。
这个年代科普短视频没有。
百度百科也还没有这是2006年的事情。
只能靠着网络搜索一些答案。
博客中,甚至不少开通了博客的名人,都发文了。
“我从小到大,吃的都是竹叶粽子,难道你们不是?”
“嘿,总导演是谁啊?苏毅导演!那可是京城人!京城人吃粽子,谁家不用苇叶?那叫一个地道!”
“楼上的,总导演苏毅是首都人,然后播放箬竹叶的生长环境?”
一开播,争议就很多。
苏毅看着贴吧、论坛以及博客。
心中一乐。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旁边的老王都面露不解。
但是却没有问。
节目是录播,自然不会受到影响。
“当地人用箬竹叶子包粽子,已经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
节目中给出了这样一句话。
听到这个说法后,不少人坐不住了。
“三千年?之前不是说那是棒子国的节日么?”
“是啊,三千年前,是不是还没有棒子呢?”
“估计就算是有也是刚成立。啧啧,还真是厉害啊,刚有自己的文化,就过端午节了!”
不少人在网上吐槽,但也有坚定的守护者。
“你们不要瞎说,我们大棒子国,历史悠久,端午节也是为了祭祀的节日。”
话题已经逐渐跟端午节有关了。
但是目前也只是小范围的。
因为大部分民众看的还是美食。
“用箬竹叶包出来的粽子,有种淡淡的竹叶香味,但是我国地大物博,也不光是竹叶包粽子。”
“还有东北的玉米叶、首都的苇叶”
这下算是彻底了结之前的话题。
“在端午节到来之前,老张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台词变得不多,套路也差不多。
但就爱看这份文化底蕴!
节目本身就是美食节目,肯定记录的非常详细。
“咸粽、肉粽、烧肉粽、辣粽、黄米粽、蜂蜜凉粽、灰水粽、竹筒粽、长粽.”
节目细细的讲述,各个地方的粽子是如何包出来的,用的是央台进口的高清摄像机。
在这几天时间内,也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拍摄。
都是总局直接下的文件,央台负责联络。
央台的人脉和资源,那是非常恐怖的。
宣传是喉舌,那么央台起码占据了三分之二的体系。
也是有了他们的帮助,苏毅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的大制作。
今天的节目一上来就跟之前的完全不同了。
因为这次的节目,录制的更为精良和用心。
都是不同地方拍摄录制的,尽管都是按照苏毅要求的手法拍摄的。
但是毕竟不是一个人拍摄,不过为了展现各个地方的风格,也都是用心拍摄的。
各种各样的粽子,差不多一个三分钟左右的录制。
这就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
“什么?粽子里面放肉?我承认那腊肉很好吃,但是绝对不能放粽子里面!因为这可是粽子啊!”
“拉倒吧,粽子里面放红枣、蜜枣就对了?糯米本身香糯可口,再用甜的东西,我肯定吃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