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畜逆袭:从小米开始反卷互联 第85节

  现在来看,估计等不到小米手机发布就要考虑A轮的融资计划了。

  见雷军沉默,林斌继续说道,“如果不同意,此时再找其他芯片商。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而且一切还是未知数。”说著在后面画了一个问号。

  他现在面临的问题跟雷军和林斌考虑的不一样,他考虑的不是签不签的问题,而是怎么说服这两人签字。

  陈默的心里早就知晓了答案,但现在说出来效果不大,好钢得用在刀刃上,在关键时刻才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需要在关键的节点,在背后推小雷一把。

  所以房间内的三人,林斌在分析利弊试图找出最优解,雷军在推衍两种方式小米的结局,目前犹豫不定,而陈默只是在等。

  第二天.三人憋在酒店,依旧没有结论,但三人已经开始行动起来,林斌开始尝试其他芯片厂商的合作可能性,雷军则在推衍年底融资计划的成功率,陈默则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时间在静悄悄地流逝,

  第三天.周光平的一通电话,成为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

  这段时间他们硬件团队推进不利,都在等待雷军这边的消息。

  而且最近周光平听闻一些员工在午休散步时悄悄议论,目前硬件部分没有任何进展,是不是公司已经无法继续推进?

  到了今天一个在一个星期之前刚刚入职的员工,却在此时选择了离职。

  而且他还得到一个消息,魅族那边M9已经进入研发生产阶段,

  所以才有了这个电话,核心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你们这边的芯片谈的怎么样了?

  挂断电话后。

  陈默觉得时机已到,目光灼灼盯著雷军,

  “现在情况更简单了,不签就是死,签了有可能活!军哥,怎么说?”

  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希尔顿大酒店。

  陈默知道,两人其实心里也清楚该怎么选择,只不过需要人来给出一个合适的理由,他不介意当一回助推器。

  “我只想问两位一个问题,小米第一代手机,两位是为了利润还是市场?”

  “利润!”“市场!”

  两人的回答异口同声,但内容大相迳庭,前面的回答是林斌,雷军选择市场,就能看出两人格局。

  陈默翻开自己之前写好的本子,“那好,二位大哥,不妨过来一看,说不定看完就会知道答案了”

  雷军和林斌面露好奇,凑了过去,随后陈默化身讲师开始布道,

  “现在我们同意签字,提高成本就会降低利润

  拿著高通协议和MIOS用户装机量报告当敲门砖,死磕供应商.

  小米过往成绩就没有议价资格.

  定位主打性价比.

  掀棋盘重新定义智能机占领市场.

  有了市场就有了筹码,有筹码就能议价.从而最终产生利润!”

  雷林二人时不时发出疑问,

  “的意思小米1的目标完全放弃利润,通过性价比打开市场!”雷军眼中有所明悟。

  “有了市场才有一切,即便咱们不赚钱!我觉得也是值得的!军哥,斌哥你俩好好想想!”

  林斌有些疑虑,“如果主打性价比,那未来可就不好冲击高端市场。”

  “okok,你想多了,现在是能不能活的问题,你这个问题是活的好不好的事情,先有第一步,才有第二步,斌哥咱顺序别弄反了。”

  雷军和林斌,再度陷入沉思,因为他们之前在小米创立之初就是趁智能机领域的蓝海想占的先机,无利不起早,所以最终的目标肯定还是想著盈利的,为什么迟迟没有同意签字的点,也在这里。

  经过陈默这么一说,好家伙忙碌了一整年,白干.不,甚至有可能赔钱干,在平常来看简直是荒谬至极的言论。

  “想要利润和市场都要,可以!

  但,不是现在!

  军哥,忘了前面的飞信么?只有免费,才有收费啊!

  因特网软件那套玩法复刻到现在也是大有可为。”

  其实雷军这两天就是奔这个思路在想,只不过后面还没想清楚就被融资卡住了。

  经过几分钟的思考,雷军感觉萦绕在脑海中的迷雾如拨云见日一般,豁然开朗,同意了陈默的说法。

  林斌那边确实也没反对的理由,花了几个月才跟高通搭上线,现在想改弦更张联系别家芯片商,怎么可能,在其他芯片商眼里,Who is Xiaomi?Food?

  林斌皱著眉头再次确认道,“真一字不改?”

  雷军一咬牙“就一字不改!签吧,咱们三个记住这个时刻,以后还回来!”

  陈默往前走了两步,到雷军跟前冷不丁来了一句,“等有钱了,咱们自己搞芯片!否则永远会受制于人!”

  林斌一听咂舌,作为业内专家,也就是因为他是专业的所以更清楚其中的艰难,看陈默大言不惭,不禁泼了冷水,

  “自研芯片?小默,你可知其中的技术复杂度?需要投资几何?那是几百上千亿的规模投入这只是经济成本,还有动辄数年的时间成本,最终成功还是未知数,这回是不是你想多了。”

  “我也知道难,但干我们这行,哪有一帆风顺,都是步履维艰,难,也总得有人迈出这一步,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是我们呢?难道我们小米就甘愿成为一个组装加工厂?”陈默罕见坚持著自己的看法。

  陈默的一番言论,令雷军有些震耳发聩,在心里种下一个种子,随即他重重地点了下头,“小默说的不错,为什么不能是我们呢?等小米手机赚了钱,有资本咱们还是得搞自研,现在只是权宜之计。高通这个投票吧?”

  三人经过投票表决,全体通过,同意签字。

  既然决议已定,效率骤然提高。

  一天后,在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努力,小米和高通的合作授权协议最终在2010年9月中旬得以签署。

  整个协议真就一字未改,这样的情况,在雷军和林斌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属于第一次!

  硬件和软件是两个泾渭分明的世界,软件还可以通过免费试用,而硬件都是真金白银。

  而现在小米是在跟时间赛跑。

  高通合作协议到手,雷军立马传真给周光平那边。

  原本按照原计划三人处理完芯片就打算回公司,但目前硬件团队那边显然更需要他们。

  雷军原本以为周光平博士带领整个一部团队有著丰富的硬件经验和供应商资源,对手机供应商非常熟悉,在手机供应链搭建方面,完全用不著自己操心,现在看来还是不行。

  经过一番讨论,林斌回公司主持大局,雷军去周光平那边,继续御驾亲征,攻克其他零部件供应商。

  陈默则跟林斌先回公司,给黄江吉扔下几部iPhone4作为MIOS系统的对照组进行借鉴参考。

  其中两部是奖励rank榜前两期排名第一的奖品,刺激一下众人。

  随后陈默按照测试主管章武的推荐,把一名表现不错的测试,调进微信项目组,微信正式进入测试阶段,最终把微信上线日期定为9月28日。

  弄完这些,他跟林斌打了个招呼,按照计划直接打飞的奔赴湾湾,跟雷军汇合,继续推进供应商的攻关。

  在陈雷两人顺利会师后,雷军先是把刘德赶回总部,让他打磨小米手机的设计,随后带著周光平团队和陈默窝在酒店制定策略,谋而后动。

  经过一天的讨论和总结,在陈默的从旁协助下,“小米就要硬”的战略出炉,嗯方案是大家想的,名字是陈默起的。

  整个战略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小米两百多万的忠实用户群都能转化为潜在购买力。第二、小米跟芯片巨头高通达成战略合作。第三、现金全款,提前预支付.

  三管齐下当做敲门砖。

  人员配置方面,硬件技术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分析。

  这回阵型互换,由雷军负责火力输出,周光平负责技术支撑和后勤协调,陈默则是僚机进行掩护和支援,形成“小米就要硬”的三叉戟。

  接下来的时间,按照之前拒绝过周光平的供应商名单,一家一家定点死磕!

  从这时起,陈默见识到了雷军的另一面.

第127章 万事俱备,欠东风

  在软件和因特网世界里一直是传说中人物的雷军,对于接下来的供应链世界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名字。

  往往前一天,一些在湾湾的老朋友还争抢著雷军的时间想和他见个面,很是客气,有几个人甚至可以用谦卑来形容。

  而第二天当雷军走进供应商的会议室时,却要对人们说个开场白“大家好,我叫雷军”,落差非常之大。

  而让陈默比较佩服的是,雷军把自己的姿态放的非常低、非常和蔼、非常好说话,脸上笑呵呵带著微笑,一笑还有个酒窝,让人看到就觉得这人很诚恳。

  即便谈判不顺利,也有种买卖不成仁义,以后大家都是朋友。

  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

  每次见面雷军都非常热情,让这些供应商看到小米的诚意。

  这让陈默感觉在雷军身上,像是看到曾经堵陈彤的自己。

  不同的是那时候自己身无分文,雷军呢?亿万富翁还能放下身段,平易近人,殊为不易!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天的不懈努力,原本拒绝小米做触控技术的TPK,终于不再以产能不足拒绝小米,同意了合作,成为了在湾湾地区的开门红。

  仿佛有了好兆头,先难后易,随后一周内,喜讯接连传来,大立光电、友达、光宝纷纷答应跟小米的合作。

  雷军、陈默、周光平等人在湾湾待了10天,基本把供应商该谈的都谈了一圈,合作达成率高达9成。

  攻城拔寨,连战连捷!

  随后一行人南下,跑到深圳,目标是做声学器件的供应商瑞声科技。

  瑞声科技老板看到小米一行人,被对方庞大阵仗吓一跳,虽然小米是新公司,但小米公司前几把手都亲自从京城登门拜访,很是感动,当然他们带来的诚意也非常到位。

  经过两个小时的洽谈,谈判非常顺利,小米终于达成了与对方的合作,瑞声科技老板甚至还请雷军一行人吃了顿便饭。

  搞定了瑞声科技,距离开始造手机只剩下两个难关:手机屏幕和代工厂!

  在手机屏幕方面,之前在周光平的建议,雷军最终锁定了当时全球顶级的屏幕供应商夏普。这是因为,夏普作为液晶技术之父,是全球久负盛名的供应商之一,也是iPhone的主要供应商。

  对于全面对标iPhone的小米而言,这是必须拿下的合作伙伴。

  但是之前周光平通过各种渠道提出的见面请求,都被夏普公司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了。

  雷军想了想,只能通过自己的资源渠道想办法,他先是通过金山日本分公司的负责人沈海寅找到了夏普方面的负责人,并在其介绍下和日本的三井商社取得了联系。

  在这家日本财团的帮助下,小米终于和夏普约好了见面的时间。

  最后就是手机代工厂的问题。

  虽然供应商谈的差不多,目前就差一个夏普,人家还给了时间,那就说明可以谈谈看,希望不小。

  可未来小米手机的代工厂是谁,还没有任何进展。

  周光平的团队之前将包含富士康在内的全世界前几大代工厂列了一个名单,轮流去谈了一圈,但都无果而终。

  其实,越是顶级的公司和初创企业的合作就越谨慎。他们的产能都是充足的,他们的资源只愿意给长期合作的老客户,对他们来说,新客户就意味著风险,而风险就意味著利益有可能受损,这是不能被接受的。

  在周光平团队又一次清点名单后,发现只有最后一家代工厂还没有彻底拒绝小米,那就是位于南京的英华达。

  如果这家公司最终也拒绝与小米合作,那么这对现在的小米来说将是致命一击。

  甚至比跟夏普谈崩了还可怕,毕竟一线供应商的屏幕跟二线供应商虽然有明显差距,但起码能用。

  而且,如果代工厂谈不下来,谈好了的供应商又有什么用呢?弄了一堆零部件却找不到组装厂,毕竟这玩意可不是拼乐高那么简单!

  万一真到那个境地,小米就成了彻头彻尾的行业笑话。

  这是小米不可承受之重。

  可接下来的一幕,令陈默有些始料未及。

首节上一节85/3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