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这充沛的情感同样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和这一比,马博电影中的那些演员,演技可以说是直接被吊打了。
这一点,就连坐在最后方偷偷观看电影的马博团队,也不得不承认。
而面对著妻子的哭泣,张伟除了说声“对不起”以外,便再也没有了任何反应。
因为此时此刻,黄沙已经淹没了他的脖颈,胸口沉重的压力让他的肺部都难以舒张呼吸,更别说是清晰地说出话来。
于是观众们只能眼睁睁地看著张伟对著手机,艰难地从喉咙里发出“呵~呵~”的吐气声,任凭电话那一头妻子如何呼唤,都无可阻挡地被黄沙淹埋了口鼻与手机。
突然,救援队的电话在半掩埋的手机屏幕上闪烁著,打断了妻子的哭喊。
“叮铃铃!叮铃铃!”
观众们心中希望的火焰再一次被点燃,而张伟唯一露出的大拇指也颤动了一下,似乎是触碰到了接听键。
“一直挖,就在这里,是的,快挖!
坚持住!张伟,别放弃!
快一点,再快一点!”
振奋人心的喊声从电话中传来,救援似乎是在与死神赛跑。
然而即便是这样,大礼堂里依旧是一点一点,无可阻挡地陷入到黑暗之中,就仿佛和那大银幕中的张伟一样,一同陷入了被黄沙掩埋的悲惨境地。
即便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在场的观众们也都忍不住捂紧了胸口,屏住了呼吸。
他们多么希望救援队能在这最后一刻到来,掀开棺材盖板,将光明重新带进张伟的生活。
可直到悲凉的片尾曲徐徐响起,演职员表缓缓滚动,一切也依旧没能得到改变。
电影似乎是结束了,在座的观众们久久都不愿意起身,他们不能接受自己看了一个悲剧,同时也无法接受历经了磨难的张伟,最终却孤单地死在那个黑暗的棺材里。
“这拍的是个什么垃圾!”
一个愤恨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然而坐在前排的王皓和其他主创却并没有丝毫的紧张。
他们可以听出来,说这话的人并非是真的在说这部电影,而是对于这部电影的悲剧式结尾并不满意。
不过这一声抱怨似乎也成了点燃炸药的导火索,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加入的声讨的行列里。
观众们近乎一致的认为,这个结局实在是太过操蛋了。
可他们骂得越厉害,王皓反而是笑得越开心,同时一旁坐著的那些老师、教授,脸上的表情也越严肃。
因为他们知道,现场的这些观众是彻底融入到这部电影中去了,这是很多所谓的大片都难以做到的。
它真正地打动了人心!
也就在这些嘈杂的声音达到顶峰时,伴随大银幕上滚动的字母结束,亮光又重新回到了大礼堂中。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扭头看向了大银幕,亮丽的色彩又再次出现在了那上面。
只是和之前阴暗的色调不一样的是,这一次的光影明亮且温馨,充满了温柔的暖意。
这是?电影还没结束!
是啊,故事并没有就这么简单的结束。
第53章 关于《心迷宫》的片尾彩蛋
纯白的医院病房里,张伟静静地躺在床上,头戴著灯光闪烁的半封闭式头盔,身旁是各种充满了科幻色彩的电子仪器和维生设备。
由荪莉所饰演的妻子,此刻正握著丈夫的手,一脸紧张地呼唤著。
下一秒,伴随著头盔上灯光闪烁的频率加快,躺在床上的张伟陡然间深吸了一大口气,浑身抽搐著睁开了眼睛。
“恭喜您了,张太太,看来这最新研发的潜意识治疗仪效果很不错,您的丈夫似乎是已经恢复了意识。
当然啦,他现在有可能还沉浸于梦境之中,一时难以区分现实与虚幻,不过这是正常反应,稍稍修养一段时间就没事了。”
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医生护士先一步走上前来,细心检查著张伟的身体状态,而听到这个好消息的妻子,则是高兴地喜极而泣,连连说著“谢谢”。
而在这种松快的气氛中,镜头也逐渐平移,最终落在了张伟的床头卡上。
在那上面,“脑损伤,认知功能丧失”的诊断描述赫然是清晰可见。
除此之外,一个形如“迷宫”,名为“幻想科技”的公司商标,也是分外醒目。
至此画面一黑,整部《心迷宫活埋》才算是彻底结束。
全场,掌声雷动!
…………
《活埋》的放映,如同一只闯入了鸡群的丹顶鹤,震得那些上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和老师们久久都无法平静。
这倒不是王皓的电影有多么厉害,比这更好的电影,这些电影学院的天子骄子们也不是没看过。
关键是指导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和他们一样的学生,这就令人很是吃惊了。
而且在那些和他同期的毕业作品衬托下,《活埋》这部电影的表现就更为亮眼了。
那质感、那剧情、那表演,一点也不像是一个毕业生的作品。
不过对于王皓来说,同学们的震惊并没有令他太过在意。
《活埋》的播放成绩如何?大众的评价好坏?他的执导水平是否能得到认可?
这些能影响其未来职业发展的问题,才是他关注的重点。
只可惜现如今才是2005年,因特网方兴未艾,大部分的影评媒体还多是以报刊、杂志为主,在这方面,他们并不会刻意去关注一部并没怎么宣传,同时也没有什么大牌明星的电视电影。
好在也就在今年,作为新兴网络媒体的“豆瓣”已然上线,至于其他与电影有关的聊天室和论坛,也不在少数。
所以当第二天《活埋》在电影频道重播之后,他就特意注册了一个豆瓣帐户,想要更加直观地感受一下大众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
而当他登陆网站以后,此时的网站上也早已有人上载了有关电影《心迷宫活埋》的基本信息,并且在影片下面,还真有不少热心的观众留下了自己的看法。
“此片告诉我们,拥有一台超长待机时间的手机是多么重要。”
“从来没有如此少的演员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以如此可怜的道具折磨著如此多的观众。”
“大胆的想法,牛逼的剧本。绝对的小成本,密室恐惧症的噩梦,这片太压抑了,看得人胸闷。”
“就我一个人注意到导演和编剧是一个人吗?真想看看导演的脑袋是怎么长的,竟然能想出这么好的电影。”
“事先提醒一句,观影时可以呼吸!”
王皓看著这一连串夸赞的短评,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虽然这部改编后的电视电影并未在主流媒体上引起太大的浪花,可能够获得这么多观众的肯定,至少证明了他“国产科幻电影宇宙”的思路是可行的。
华夏的电影观众并非是不喜欢科幻电影,也并非是没有科幻细胞,而是当今的娱乐圈,并没有好的科幻电影,也缺少能够拍出科幻电影的好导演。
今天这些给了《活埋》好评的人,日后未尝不是科幻电影宇宙的忠实观众。
当然,在这些评论中,也不全都是正面的。
“箱子里的氧气能坚持那么久?”
“画面黑乎乎的,差评!”
“强行讨好政府有关部门,出过国的人都知道,为了一个人而出动维和部队,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诸如此类的差评其实网站上也有不少,但王皓并不在意。
这世上即便是是金银珠宝,也有人视之为阿堵物,弃之如粪土,更何况是一部电影。
有批评挑刺的声音很正常,关键是要言之有物,否则单纯的只是为了批评而批评,为了抬杠而抬杠,这些评论并不会被王皓放在心上。
当然这种情况也极少,毕竟这个年代,计算机和因特网还是个新奇玩意,能够注册豆瓣的,都是鉴赏能力并不低的电影爱好者,像后世那样成群结队的水军,反倒是少数。
面对这其中某些网友所留下的长评,即便王皓是这部电影的导演,也不禁大为赞叹,感慨观众之中确实有能人。
“在我看来,影片通过这个过程,要表达的主旨也许就是反映现代(未来)社会中,个体生存的孤独和无助。
因此即便没有看到结尾,我就已经猜测出来,故事的结局必然会是个悲剧,而不是所谓的‘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
而故事的结局也果然如我所料,当然,似乎是为了过审,导演对于这种思想的表达很隐晦,给予了大众一个更为开放式的结局,这一点我也能理解。
当然,在电影结局之后的那个反转,也确实是我没想到的,导演的思维可以说是天马行空,极具想像力,这个另类的结尾似乎是又赋予了电影另一层含义。
关于这个含义,已经有网友在评论中提了出来,这里我就不过多进行解读了。
不过我还是想说,这部电影所折射出的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距离,确实是十分的压抑与绝望,而那口主角怎么也逃脱不了的棺材,也可以是任何的东西。
亲情、爱情、法律、道德……
它既保护了你,同时也束缚住了你,我们想要摆脱它,却又不得不依赖它,直到我们最终被它所‘活埋’!”
第54章 下一部
“这么多人都在说情感啊、社会啊、束缚啊,难道就没人注意到,电影结束后的那个特殊片段吗?
这个片段我愿称之为神来之笔,仅仅只是一个不到一分钟的剧情,就隐藏了大量的信息,完全推翻了前面的故事内容。
如果结合著这段剧情,那么在我看来,之前我们所看到的那些被活埋的剧情,很有可能只是发生在主角脑海中的一场梦。
主角自身的经历或许是真的,只是当初的他在被救出来之后,就因为大脑缺氧而变成了植物人。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用结尾后的那个什么‘潜意识治疗仪’对其进行了治疗,让主角在睡梦中一遍遍经历当初活埋时发生的一切,利用外在刺激和鼓励来帮助主角摆脱梦魇,从而苏醒过来。
这并非是我的臆想,如果你们有认真看过电影,就会发现,原片中许多看似无意义的镜头和情节,其实是有隐藏含义的。
例如一开始主角的咳嗽和吞口水,其实是躺在病床上的主角被插入了喉管。
而后面突兀出现的毒虫叮咬,应该是医院的护士在给主角打针。
所以这真的是一部意识流科幻片,导演利用一部电影,讲了两个故事,简直就是个天才!”
显示器上,关于《心迷宫活埋》的影评或许和那些大热的电影相比并不多,但其质量都是极高,言之而有物。
正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寻”,对于这些网上观众们的夸赞与支持,王皓其实还是很满意的。
不过这些夸张的言语,倒还不至于让他迷失了方向,翘起了尾巴。
且不说他的真实水平距离那些大导演来说还有所欠缺,就说如今所获得的这些赞美之言,大多也都是针对电影本身,而非是给予他这个导演的。
这就好像食客去餐馆吃饭,确实是连连称赞菜做的很好吃,可对于做菜的厨子,他们其实是没什么兴趣去认识。
换成行业内的话说,就是他这个导演,还没有扛票房的能力。
对于这一点,王皓心知肚明,所以他也清楚,自己还不能停下来。
不仅不能停,还得趁热打铁,加快脚步,赶紧开始进行下一部电影的拍摄制作。
所以在电影放映后的第二天傍晚,王皓就再次召集了自己手下的制作班底。
…………
“关于这次我们所拍摄的电影,可以说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这并不足以成为我们停滞不前的理由。”
宽敞的空教室里,《活埋》团队中几位重要的主创,此刻正齐聚一堂,耐心听著王皓的发言。
现场除了和他关系最为亲近的特效指导张扬和摄影师李魁以外,还有被他从青影厂挖来的灯光助理赵泰,以及同样是大四,即将面临毕业求职的美术指导刘雯雯。
除此之外,在坐的还有一位戴著粗大黑框眼镜,看起来文弱普通的妹子。
没错,这正是之前和马博一起拍摄电影,被王皓夸赞的导演系同班同学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