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写作文,没让你带火景区啊 第63节

  这简单的一问一答,顿时引起了全网的热议:

  “意思就是说,我以后要是偏科,我就把擅长的那科干到顶,就有机会被顶尖学府录取呗?”

  “之前还担心偏科,这下可以心安理得的偏科了!”

  “哇,打开了新大门!”

  “讨厌数学,以后是不是可以不学数学,像陆神一样一科干到最强就可以了!”

  “某一领域?”

  “是不是还有其他领域,比如打游戏?”

  “这个我擅长,燕北你看看我!”

  整个网络都沸腾了起来,甚至燕北的一问一答还被无数的媒体纷纷转发,甚至有不良媒体为了噱头直言:

  “游戏打得好也能上大学了!”

  然后就在越走越远的舆论风波之中,有人出声了。

  出声者同样是一位大学教授,主攻文学专业,同时对于招生也有一些了解,此时看着沸腾的网络说道:

  “可能很多人对于陆询、以及对于破格录取中描述的‘具备较高才能’还是不太了解!”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吧。”

  “类似陆询这种三科白卷,一科具备较高才能而被录取的学生,放眼整个燕北百年历史,只有一个人。”

  此时不少网友已经纷纷涌入到了这位教授的评论区下,纷纷惊呼。

  他们最初听燕北说的随意,再加上这个要求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离谱的要求,还以为很简单!

  没成想,百年历史只有一人被破格录取?

  这......

  大学教授继续说道:

  “或许这样,大家应该能够理解‘具备较高才能’大概是个什么概念了吧?”

  “其实我认为,这个较高才能,应该改成最字才合适,不然总会让人遐想连篇。觉得自己也可以。”

  大学教授开了个玩笑。

  评论区不少人捂脸哭笑,因为不少人刚刚就是这样想的!

  “为什么说大家对于陆询还是不太了解。”

  “或许很多朋友说,陆询嘛,我了解,高三学霸,写了两篇古文,带火了两个景区,很厉害的大佬!”

  “其他暂且不表,既然能被顶尖学府看中,我们就说一下他文文学方面的才华。”

  “因为我是搞现代文学的,对于古典文学只是一知半解。”

  “说的不对的话,古典文学的大佬还请斧正。”

  “举个例子。”

  “陆询写的那篇《滕王阁序》,听说已经在古典文学的圈子里传遍了,大家都在讨论这篇文章。”

  “讨论什么呢?”

  “讨论其中涉及到的典故!”

  “根据这群人的讨论,如今已经从文章中分析出了近十几个古代典故!”

  “还有很多不知道!”

  “这群人是什么人,专门研究古典文学的人!”

  “但是就是这么一群人,却被一个高三学生的古文难住了!”

  “试问当今,有几人能做到?”

  “还有!”

  “陆询两篇文章中的思想内核,放眼整个古典文学,能够比肩这两篇文章思想的也少之又少!”

  “尤其是岳阳楼记中的那句话。”

  “我不说大家应该也知道,若不是因为陆询的年纪,仅凭这一句话陆询就足以坐上文坛大家的地位!”

  “这一句,足以称得上圣贤之言!”

  “当然,这点古典文学那帮人不好意思说,我就替他们说了!”

  “反正凭借这两篇文章中表述的思想内核,足以让陆询达到与古时大家平起平坐的地位!”

  “而且!”

  “两篇文章的遣词造句!”

  “古文!”

  “尤其是骈文!”

  “本就以难写著称!”

  “但是骈文到了陆询的手中却游刃有余,而且都玩出了花!”

  “一篇文章,语言朴实简练,尽显老辣和对文字的敏锐!”

  “一篇文章,语言辞藻华丽,尽显才华和对知识的信手拈来!”

  “一朴一繁!”

  “放眼当今华夏,也难有人能与之相比,胜其一筹!”

  “我说的并不止同龄人。”

  “而是全部!”

  “恐怕也只有古代那种一生钻研古代文体的大家和圣贤才能与之相比,能够压得住陆询!”

  “其实陆询进入大学之后,恐怕很难有老师能在古文方面教授他新的知识点!”

  “多数啊,说不定还得向陆询请教。”

  “这并不是夸张的说法。”

  “这是事实!”

  “可以预想,只要没有什么意外,未来的古典文学领域,绝对是属于陆询的天下!”

  “一骑绝尘!”

  “所以,大家知道为何几所大学要破格录取陆询了吧?”

  “大家也能够理解‘较高的专业才能’是有多高了吧?”

  教授说完。

  全网沉默。

  过了半晌众人这才纷纷发出了评论:

  “是我不配!”

第66章 凑合一晚

  就在外界围绕陆询再次掀起舆论热潮的时候,陆询此时正坐在沱江的小船上,吹着微凉的江风。

  乘船的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

  船上还有个半大的瘦的跟竹竿一样的小姑娘。

  很熟悉的标配。

  就像是边城里的翠翠和爷爷。

  这倒不是陆询命中有所定数。

  而是陆询在岸边走了半天,特意寻找到了这么一个一老一小的组合!

  等以后书火了。

  也好解释书中的人物设定。

  于是陆询就按照边城中的描述,找了这么一老一小的组合。

  其实在沱江边上,这种组合并不少见,岸边乘船者多为年老者,就算是整个古镇也很少看到年轻人。

  听说,都外出打工了。

  所以古镇中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占比很多。

  “大哥哥,你是哪里人呀?”

  竹竿瘦的小女孩用一根比她还要高的竹竿努力的撑着船,不过对于运行中的船没有丝毫的帮助。

  “沙市。”

  陆询说道。

  “听说过吗?”

  “嗯嗯!”

  “我听妈妈讲过,那是一个很大的城市,听说晚上的灯彻夜亮着!”

  小女孩声音宛若百灵,笑着说道。

  说着,又费力撑了一下竹竿。

  小女孩努力撑着竹竿的模样让陆询不禁有些失笑,陆询摇头笑道:

  “你为什么要这么努力的撑竹竿?”

  毕竟对于船来说,小女孩的竹竿帮不上任何的忙,白费力气罢了。

  小女孩闻言倒是安静了下来。

  倒是小女孩的爷爷叹了口气,用带着浓浓方言口音的话说道:

  “妹伢的妈妈跟她讲,等她能自己撑得起船了,他们就回来了。”

  闻言,陆询一愣。

  他还以为小女孩卖力撑竹竿,要不是为了好玩,要不是想为爷爷分担一下,没想到后面竟然还有故事。

  陆询看着卖力撑竹竿的小女孩,心头微微叹了口气。

  这种事情,对于很多生长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电影里才会有的故事。

  但是对于很多欠发达地区来说。

  父母外出打工。

  孩子和老人在家相依为命,却是常态。

  很多父母为了安抚越发孤独而又渴望母爱和父爱的孩子,会编出一个又一个的谎言。

首节上一节63/179下一节尾节目录